学术投稿

合肥市2008-2010年学校结核病疫情分析

钱冰

关键词:结核,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
摘要: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回升趋势.据WHO统计,全球人口中约有1/3隐性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800~1 000万新发结核病病人,死亡200万人[1].而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人口比较密集,一旦发生肺结核,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2].2001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先后有学校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的报道[3-5].因此,加大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意义重大.为了解近几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发展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08-2010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北京通州城区2006-2010年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城区2006-2010年的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对5a来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中小学生体检资料中的视力不良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自2007年起到2010年,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65 5%上升到75.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小学生视力不良以轻、中度为主,高中生视力不良以重度为主,随着年级增加,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有逐年加重趋势.应重视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韩卫民;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昆明市辖区 2 175名6~14岁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教均分皆高于女生(P值均<0.01);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为低、中龄组>高龄组(P值均<0.05);父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中等学历组和高等学历组 儿童(P值均<0.05),父母关系差是PSQ所有因子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性别、年龄差异,家庭环境影响儿童行为问题亦明显.

    作者:丁凯景;康传媛;刘瑞湘;李雪蓉;万帅;王艳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状况及其与健康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计算机辅助匿名电子问卷,在上海市4所大学的1099名大学生中开展调查.结果 28.48%的大学生报告有遭受言语性骚扰的经历,女生经历言语性骚扰的比例(33.93%)高于男生(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主要被同 学/朋友/网友/同事性骚扰(92.31%);女生除主要被同 学/朋友/网友/同事(53.62%)的性骚扰外,还较多地遭受陌生人(43.93%)的性骚扰.大学生报告率高的3个健康危险行为是看色情书刊(72.79%),想过/尝试过自杀/自残行为(37.76%)和发生未婚性行为(21.66%).结论 大学生遭受言语性骚扰的现象较常见,且与健康危险行为存在相关关系.

    作者:廉启国;左霞云;楼超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南京市初中生早期生活事件追踪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 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作者:陈慧;梁宗保;钟萍;张光珍;邓慧华;陆祖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沈阳市部分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沈阳市6所学校1 8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常见,发生率为46.22%,其余依次为自责倾向(17.76%)、身体症状(15.34%)、过敏倾向(10.29%).对人焦虑(6.26%)、恐怖倾向(5.15)、冲动倾向(3.63%)和孤独倾向(1.11%).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

    作者:白春玉;张迪;顾国家;刘娜娜;赵淑敏;王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现状与对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健康教育直接关系到个体终身健康、全民素质的整体提升、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了解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健康教育的现况及存在问题等,笔者通过研究与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

    作者:李小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流感疫苗接种偶合上呼吸道感染事件分析

    2009年9月27日16:00北京市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话报告,某学校发生一起疑似接种流感疫苗导致的聚集性发热疫情.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迅速查明了发病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涛;王海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江门市2007-2010年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江门市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特点,为采取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江门市2007-2010年150起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江门市 2007-2010年学校传染病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 86.00%),发病人群以小学生为主(55.33%).疫情主要由学校报告(74.67%),报告时间中位数为3d,疫情持续时间中位数为4d.结论 江门市传染病疫情控制效果较好、但还存在报告不及时等问题,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疫情预警的敏感性.

    作者:杨玉芳;陈茂余;王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杭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生长迟滞和消瘦,并以此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2010年杭州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41% ~ 14.09%之间,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占87.7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并随年龄增大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 2010年杭州市高年龄组学生、女生以及乡村男生的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重点关注.

    作者:罗军;朱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改善9~10岁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效果评价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混合牙列阶段,此时恒牙易患龋,同时也是牙龈炎的发病高峰.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牙龈炎的患病率达55%,12岁年龄组的牙结石检出率为50%以上,处世界较高水平[1].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2-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作者:李冰;武秀萍;张楠;杨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同性恋反歧视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南京市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评价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298名南京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同伴教育干预前与干预后分别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10.7%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大部分足艾滋病患者,41.3%的大学生认为同性恋是另类,43.8%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干预后3种认知与态度分别下降为8.4%,30.0%和2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对同性恋权益认知方面.48.5%的大学生赞成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非农村大学生较之农村大学生更倾向于同性恋合法化(P<0.05).结论 大学生对同性恋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同伴教育对于同性恋反歧视宣教近期效果明显.

    作者:朱非;严娜;潘国华;徐进;李建军;李梦莹;徐晶瑶;孙婕;吉华萍;尤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元分析

    目的 了解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曾全文数据库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文献,选取28篇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研究对象涉及20 834名在校大学生,研究量表主要为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相关系数(r)为效应量,并进行FisherZ逆转换.结果 除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外,其余因子平均效应量的显著性检验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类型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著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的效应量绝对值大于母亲;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平均效应量在父母不良教养方式上值均为正.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父亲良好教养方式以及母亲不良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更大.

    作者:张妍;任慧莹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一起学校聚集性肺结核疫情调查

    目的 了解学生聚集性结核病疫情发生的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某学校出现病例所有班级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X线胸部摄片,可疑者CT复查,对X线胸片检查或CT复查异常者给予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结果 首发病例为涂阳病人,患者出现症状后在密闭空调环境中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2个月,才被明确诊断并离校治疗,增加交叉感染的发病概率.本起疫情通过因症就诊、转诊和筛查共发现肺结核病31例,均为学生病例.其中涂阳肺结核4例、涂阴肺结核25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18例有临床症状,13例无自觉症状;3-4月份为发病高峰.第1例阳性病例发现时间晚、就诊延误、持续接触、通风不良和学校分班是造成本次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加强学校对传染病的管理,落实晨检和症状监测,以及时发现和隔离结核病病人,预防服药是聚集性肺结核疫情中密切接触者的有效预防手段.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王勇;翁丽霞;裘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 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s.结论 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曹型厚;张亚妮;唐平;孙宝;蒲克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

    儿童的口腔问题不仅关系其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也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和12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分别高达66.0%和28.9%,12岁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57.7%,但是1 a内的口腔就诊率只有15%和21%[1].研究发现,其原因有缺乏定期检查、诊治不及时、龋患进展快、矫治难度大,以及民众存在的轻视龋病防治的意识等问题[2].在常见卫生习惯上,学生“睡前刷牙”整体做得较好者仅为67.1%[3].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的研究模式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制定儿童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秋忠;曾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四川剑阁县2009-2010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为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及时了解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做好学校卫生监测及管理,以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四川省剑阁县中小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桂林医学院2010级新生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

    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原虫.Bh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Bh的形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特性以及Bh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Bh是一种引起人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存在无症状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报道[2].Bh感染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感染率(30%~5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5%~10%)[3].Bh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回盲部,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症状[4-5].为了解桂林医学院大学新生中Bh的感染情况,笔者对桂林医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莫刚;杨冬钰;曾令另;农子军;李云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肥胖儿童肥胖心理感受与控制体重意愿

    目的 了解肥胖儿童的肥胖心理感受和控制体重意愿,为研究控制肥胖儿童体重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泰安市泰山区2个街道、4个村的6~12岁肥胖儿童205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同时测量儿童的身高、体重,计算BMI.结果 39.5%的肥胖儿童认为自己不胖,低年龄组认为自己不胖的比例更高(x2=13.29,P<0.01);34.1%的肥胖儿童因为肥胖苦恼;10~ 12岁肥胖儿童71.9%不愿意与同学外出活动,高年龄组比低年龄组严重(x2=120.01,P<0.01):有9.8%的肥胖儿童自行减少饭量,同意减肥的达到82.4%,希望家长帮助减肥的占79.0%.Logistic同归分析显示,导致肥胖儿童苦恼的影响因素为对自己肥胖的态度和肥胖自我感觉(P值均<0.01).结论 部分肥胖儿童没有认识到自己肥胖;已有部分认识到自己肥胖且对自己体重不满意的儿童产生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肥胖儿童希青减肥,但付诸行动的较少.

    作者:张钦凤;南月丽;王瑞;韩玲;崔朋伟;张宗虎;周圆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停课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传染病发生、流行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采取停课措施能增加人群间的物理距离,是阻断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的非医学手段之一[1].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手足口病、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有病例的学校、班级实施停课,极大的阻止了相关疾病的流行与暴发.但停课可能导致的昂贵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人们对停课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何时停课,谁决定实施停课、停课后学生的管理、停课如何在阻止疾病传播中发挥作用,都有倚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在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流行期间,世界各国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防控的研究,以期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作者:罗同勇;耿天琪;孔德广;余滨;金小毛;胡权;谭晓东;魏善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现状

    目的 了解银川市6~11岁儿童肥胖的流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银川市4所小学一~五年级学生1 794名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量指数;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儿童一般情况、饮食行为、膳食结构、带养人对营养知识的认知等.结果 银川市6~11岁儿童超重检出率为10.92%,肥胖检出率为7.53%.儿童肥胖与性别、父亲职业、家长是否关心和控制孩子体重及挑食、偏食有关.结论 银川市儿童肥胖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父亲职业等因素与儿童肥胖有关.

    作者:宋琳;赵海萍;朱玲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