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停课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的影响分析

罗同勇;耿天琪;孔德广;余滨;金小毛;胡权;谭晓东;魏善波

关键词:传染病, 综合预防,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传染病发生、流行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采取停课措施能增加人群间的物理距离,是阻断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的非医学手段之一[1].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手足口病、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有病例的学校、班级实施停课,极大的阻止了相关疾病的流行与暴发.但停课可能导致的昂贵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人们对停课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何时停课,谁决定实施停课、停课后学生的管理、停课如何在阻止疾病传播中发挥作用,都有倚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在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流行期间,世界各国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防控的研究,以期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桂林医学院2010级新生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

    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原虫.Bh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Bh的形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特性以及Bh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Bh是一种引起人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存在无症状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报道[2].Bh感染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感染率(30%~5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5%~10%)[3].Bh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回盲部,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症状[4-5].为了解桂林医学院大学新生中Bh的感染情况,笔者对桂林医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莫刚;杨冬钰;曾令另;农子军;李云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杭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生长迟滞和消瘦,并以此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2010年杭州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41% ~ 14.09%之间,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占87.7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并随年龄增大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 2010年杭州市高年龄组学生、女生以及乡村男生的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重点关注.

    作者:罗军;朱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

    儿童的口腔问题不仅关系其日常生活、心理健康,也影响其全身健康及生长发育.2005年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5岁儿童乳牙和12岁儿童恒牙的患龋率分别高达66.0%和28.9%,12岁儿童牙龈出血检出率高达57.7%,但是1 a内的口腔就诊率只有15%和21%[1].研究发现,其原因有缺乏定期检查、诊治不及时、龋患进展快、矫治难度大,以及民众存在的轻视龋病防治的意识等问题[2].在常见卫生习惯上,学生“睡前刷牙”整体做得较好者仅为67.1%[3].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儿童口腔健康促进的研究模式以及不足进行综述,为制定儿童健康促进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秋忠;曾晓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病防治效果及其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建国60a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蠕虫病防控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建国以来北京市学生粪便蛔虫感染率监测结果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北京地医粪便蛔虫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建国初期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情况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城市学生蛔虫感染率为84.95%,20世纪60年代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74%和94.94%.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起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历史任何时期.2000年以后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处于低水平,其中2005年城市学生粪便蛔虫卵检出率为0;201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结论 蛔虫病已经不是北京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组织的集体驱蛔、全面开展改水改厕、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蛔虫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段佳丽;曾晓芃;孙颖;滕立新;吕若然;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诊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症状与诊疗情况,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抑郁症病人深入访谈提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将在某高校医院及心理咨询门诊确诊的4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躯体症状组和情感症状组,分别进行访谈和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HAMD和HAMA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躯体症状组患者常见的症状为胸闷、心慌和乏力,同时在性格特征、求医方式以及抑郁症的诊断标签接受程度等方面与情感症状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躯体症状和情感症状为主诉的大学生抑郁症患者在对疾病的认识、临床表现、接受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应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

    作者:李秀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昆明市辖区 2 175名6~14岁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教均分皆高于女生(P值均<0.01);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为低、中龄组>高龄组(P值均<0.05);父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中等学历组和高等学历组 儿童(P值均<0.05),父母关系差是PSQ所有因子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性别、年龄差异,家庭环境影响儿童行为问题亦明显.

    作者:丁凯景;康传媛;刘瑞湘;李雪蓉;万帅;王艳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育题库信效度分析

    目的 检验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初、高中题库的应用效果,为发挥其在评估中的教育引导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北京、内蒙古、新疆、陕西、上海5个省(市),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所初中与20所高中共3 88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初、高中题库中产生的问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内容效度;项目省知识和总分得分均高于非项目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项目省知识和总分的合格率均高于非项目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高中问卷的知识、态度得分和总分与“中学生生活技能评价量表”的8个维度和量表总分之间均呈弱的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初、高中问卷技能维度的题目有待增加和修订.结论 初、高中题库产生的问卷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内容效度,可以作为用于学校艾滋病教育评估的测试工具.

    作者:庄丽丽;马迎华;赵海;田野;宋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

    儿童时期是影响人一生健康水平的“特定时期”.儿童通过运动所获得的“运动敏感”,不但有助于体力活动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有助于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及智力开发,而且有助于这种身心发展的领先优势保持终身[1].注意力是构成儿童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注意力在儿童的认知和学习中有重要意义,注意力水平的提升可明显提高儿童的学习成绩[2-3].本研究拟以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进行干预,以发现体育锻炼方式对儿童注意力稳定性的影响,探索在儿童早期进行合理、科学的体力活动能力的诱导锻炼,以发掘儿童个体潜能,促进健康成长.

    作者:孔久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0年和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发育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为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0年和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重庆片区7 200名7~18岁中小学生的形态、机能和素质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重庆市中小学生2010年与2000年相比,城男、乡男、城女、乡女10a间身高分别平均增长了 2.30,3.76,2.09和2.66 cm;体重分别增长了3.76,3.89,2.36和2.71 kg;身体机能指标中肺活量呈下降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城男、城女、乡男、乡女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提高了7.23,9.99,7.80和7.63 cm;乡村男女学生50 m跑成绩分别提高0.19,0.17s,城市女生下降了0.08 s;城市男女小学生和城市中学女生耐力分别提高了5.13,3.90和6.13s.结论 中小学生身体形态的生长水平处于增长阶段,城乡差异依然存在.应针对学生身体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下降的特点,采取相关干预措施,增强学生体质.

    作者:曹型厚;张亚妮;唐平;孙宝;蒲克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分泌性中耳炎对小学生记忆力学习成绩的影响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一种以中耳鼓室积液和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小学生,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1].为了解SOM对小学生记忆力和学习成绩的影响,提高医师、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SOM诊治的重视,对某医院2008年9月到2011年3月收治的82例SOM患者及89例正常对照组采用问卷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和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河北省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中学阶段是个体心理高速发展的时期,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中学时期也是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关键期.抑郁的产生会影响到青少年正常的生活,甚至对正在形成中的自我同一性有阻碍作用;反之,自我同一性建立迟缓也会促发抑郁情绪的产生.本文意在探寻中学生抑郁与自我同一性的现状及其之间的关系,以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起到积极作用[1].

    作者:苏朝霞;席明静;康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厦门市初中生健康知识行为及学校健康教育现况

    儿童青少年是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学校健康教育可以让其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及改变容易引起疾病的行为方式的必要性,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生命质量.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厦门市初中学生健康知识、行为及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开展现况,从而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学校健康工作策略和确定干预重点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张艺玲;余红;危文坚;邱爱明;陈雪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重庆市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

    目的 了解重庆市小学生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为建立小学生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重庆市7所小学1 110名四-六年级学生,采用自编“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需求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遇到突发事件时,38.1%的调查对象希望接受团体心理辅导,66.7%希望由父母提供心理帮助.如果学校开展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健康教育活动,95.2%的调查对象有参加意愿,且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愿意参加者中,40.0%希望该活动每个月开展1次;40.9%希望班主任是活动的提供者;希望了解的活动内容是如何防范突发事件(51.7%)和如何缓解心理危机(51.5%);喜欢的活动形式主要为心理影片(45.0%)和心理游戏(40.8%).结论 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作者:王婷;窦贵旺;李凌竹;李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对改善9~10岁儿童口腔卫生状况效果评价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混合牙列阶段,此时恒牙易患龋,同时也是牙龈炎的发病高峰.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牙龈炎的患病率达55%,12岁年龄组的牙结石检出率为50%以上,处世界较高水平[1].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2-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作者:李冰;武秀萍;张楠;杨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太原市高三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

    近年来,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不断上升,且青少年的血压水平发展呈现年龄趋向性和“轨迹”现象,已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1].有研究表明,成年期高血压的发生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就已开始[2-3].高三学生已接近成年,血压测定值比儿童期稳定,同时面对着紧张的生活节奏及升学压力.为进一步了解该时期学生血压水平,为预防成年后高血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太原市3 884名高三学生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国霞;贾铁娥;宋家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内江市小学生自发游戏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当前小学生自发游戏的特点,为正确引导小学生游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运用自编开放式问卷对内江市4所小学一~六年级1 328名小学生自发游戏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喜欢并常玩的游戏依次为捉迷藏、跳绳、下棋、跑猫、打羽毛球、打篮球、老鹰抓小鸡、打乒乓球等,报告率分别为50.1%,40.8%,24.6%,22.0%,19.2%,19.1%,17.1%和13.9%.其中体育运动类游戏占76.3%,其次是体闲类游戏(12.0%),后足智力类游戏(7.2%).结论 自发游戏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长与学校教育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作者:吴洪艳;周天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济南市2006-2010年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

    托幼机构是幼儿聚集的场所,生活接触较为密切,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流行.为了解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掌握其发病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6-2010年济南市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成洪旗;常彩云;李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北京市门头沟区2008-2010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手足口病发病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门头沟区2008-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78.99/10万、68.42/10万和204.61/10万;发病率居前3位的地区依次为永定镇、大台办事处和龙泉镇,病例集中在2~4岁年龄组;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发病为主,流行高峰集中在4-7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以EV 71型阳性为主,占62.11%.结论 应加强高发地区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并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李龙建;刘英;曹殿起;刘喜房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高邮市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效果,探索促进学龄前儿童体质发育的训练模式.方法 整群抽取高邮市4所幼儿园,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儿童651名,对照组 儿童666名.根据“高邮市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方案”,对试验组儿童进行2a各项体质训练干预,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教学.对训练前后儿童体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除3.5 ~5.5岁组儿童的平衡素质外,其他素质指标都是试验组儿童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儿童上肢力量比对照组儿童平均远1~2m,下肢爆发力比对照组儿童平均远10 ~20 cm,灵敏性比对照组儿童平均快约1 s,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比对照组儿童平均增加2~3 cm,完成2a训练的6岁组儿童身高水平高于对照组儿童1.2 cm.结论 开展学龄前儿童体质训练切实可行,能够促进儿童体质发育.

    作者:俞飞;陈维忠;韩素玲;郭卫芳;陈玉亮;肖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及建立身高与相关因素模型,为预测藏族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藏拉萨和那曲2个地区5所中学和3所小学的942名藏族青少年,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对体重、坐高、足高、手长与身高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优拟合优度的回归模型.结果 藏族青少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体重、坐高、足高、手长、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体重、坐高、手长分别与身高呈显著线性相关,部分年龄组足高与身高显著相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建立的身高与坐高、足高、手长多元回归模型有显著意义.结论 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用体重、坐高、足高、手长预测身高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