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同勇;耿天琪;孔德广;余滨;金小毛;胡权;谭晓东;魏善波
目的 了解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现状,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全国12个省24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每个城市分别按照年龄/性别等进行分层整群抽样,共调查中小学生7 398名.应用中国城市中小学生忽视评价常模评价忽视现状.结果 城市中小学生忽视度、忽视率分别为45.34和28.4%,均以高中组高,小学、初中、高中3个组间两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除初中组男、女生忽视度外,其他学段忽视度、忽视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P值均<0.05).除情感忽视率外,其他方面忽视率、忽视度在不同学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学段学生均在身体、情感和教育方面受到的忽视较多.学生忽视率和忽视度地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均为西部高,并呈现从西部到东部逐渐递减的趋势.城市中小学生以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忽视率较高,而核心家庭和三代同堂家庭相对较低.结论 我国城市中小学生受忽视状况比较严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关注并采取措施,以促进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潘建平;张华;王飞;李敏;曹春红;罗莎莎;张松杰;陈晶琦;张慧颖;王桂香;郭蔚蔚;彭玉林;石淑华;陈光虎;弋花妮;傅平;夏黎;古桂雄;俞红;陆彪;段志娴;王应雄;钟朝晖;李建;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传染病发生、流行期间,学校和托幼机构(以下简称学校)采取停课措施能增加人群间的物理距离,是阻断传染病流行的重要的非医学手段之一[1].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开始,特别是近些年来,在手足口病、新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对有病例的学校、班级实施停课,极大的阻止了相关疾病的流行与暴发.但停课可能导致的昂贵的经济与社会成本,使人们对停课的应用存在较大的争议;而且何时停课,谁决定实施停课、停课后学生的管理、停课如何在阻止疾病传播中发挥作用,都有倚进一步研究.本文回顾了在传染病特别是流感流行期间,世界各国开展停课对传染病流行防控的研究,以期为学校传染病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作者:罗同勇;耿天琪;孔德广;余滨;金小毛;胡权;谭晓东;魏善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人芽囊原虫( blastocystis hominis,Bh)是一种常见的寄生于人类肠道的原虫.Bh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肠道酵母菌[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Bh的形态学、生物学、流行病学特性以及Bh感染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Bh是一种引起人体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但也存在无症状人芽囊原虫感染者的报道[2].Bh感染高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展中国家感染率(30%~5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1.5%~10%)[3].Bh主要寄生在人体的回盲部,患者可无任何症状,也可出现腹泻等症状[4-5].为了解桂林医学院大学新生中Bh的感染情况,笔者对桂林医学院2010级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莫刚;杨冬钰;曾令另;农子军;李云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为贯彻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传染病防治法》,加强学校传染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控制,及时了解学生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做好学校卫生监测及管理,以保障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现将2009-2010年度四川省剑阁县中小学生体检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赵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某大学1997-2009年学生因病休学原因,为做好高校学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1997-2009年北京某大学在校学生学籍管理档案及学生休学登记表,对学生因病休学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学生总病休率为5.13%,本科、硕士、博士病休率依次为7.42‰,1.55‰,1.02‰,本科生病休率明显高于研究生(P<0.05).列病休原因前两位的是精神疾病和传染病(分别占48.21%和29.29%).男生病休率为5.78‰,女生病休率为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70,P<0.05).本科生病休率较高的年级是大二、大三,研究生病休率较高的年级是硕士一年级.结论 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防控传染病是降低高校学生因病休学率的工作重点.
作者:赵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呈回升趋势.据WHO统计,全球人口中约有1/3隐性感染结核杆菌,每年有800~1 000万新发结核病病人,死亡200万人[1].而学校作为公共场所,人口比较密集,一旦发生肺结核,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暴发流行,造成严重后果[2].2001年以来,中国部分地区先后有学校发生结核病暴发疫情或聚集性病例的报道[3-5].因此,加大学校结核病的防治力度,意义重大.为了解近几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发展情况,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本研究对2008-2010年合肥市学校结核病疫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钱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早期生活事件的发展变化状况以及性别差异,为初中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京市3所中学的598名初中生为对象,从初一开始进行生活事件的3 a追踪研究.结果 生活事件及其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维度得分在3 a中均有所上升.男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没有显著的时间主效应:女生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的时间主效应显著,且在初二时开始显著增加.男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三时开始显著增加,而女生的学习压力在初二就开始显著增加.结论 初中阶段青少年的生活事件存在显著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
作者:陈慧;梁宗保;钟萍;张光珍;邓慧华;陆祖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的混合牙列阶段,此时恒牙易患龋,同时也是牙龈炎的发病高峰.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儿童牙龈炎的患病率达55%,12岁年龄组的牙结石检出率为50%以上,处世界较高水平[1].而国内多项调查研究也表明,儿童、青少年人群的口腔卫生习惯差,口腔知识贫乏[2-3].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系统的口腔健康教育对维护儿童口腔卫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家庭成员口腔保健意识,特别是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关注程度和能力,推动全社会关注儿童口腔健康.
作者:李冰;武秀萍;张楠;杨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黔西南州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0年黔西南州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2起,发病6 060例,死亡1例,分别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发病数的69.57%和82.16%.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85.71%,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高发时间为4-6月和10-12月.学校类型方面看,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乡村小学,占73.96%;食物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乡中学,占62.50%.结论 黔西南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且主要发生在乡村,有关政府部门需加大投入、加强监督和培训,做好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郭泽芊;袁华芳;车昆屏;刘志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肺结核是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高校学生中主要的传染病之一[1].20世纪80年代以来,肺结核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出现大幅度回升现象,WHO把肺结核列为全球重点控制传染病之一.为了解高校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笔者对吉林省2006-2008年某高校入学新生的肺结核患病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肖莉;肖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城区2006-2010年的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其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对5a来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中小学生体检资料中的视力不良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自2007年起到2010年,通州城区4所监测点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65 5%上升到75.5%.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小学生视力不良以轻、中度为主,高中生视力不良以重度为主,随着年级增加,中度和重度视力不良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学生视力不良问题严重,有逐年加重趋势.应重视学生视力不良的预防工作.
作者:韩卫民;陈晶琦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为对其采取相关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沈阳市6所学校1 88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常见,发生率为46.22%,其余依次为自责倾向(17.76%)、身体症状(15.34%)、过敏倾向(10.29%).对人焦虑(6.26%)、恐怖倾向(5.15)、冲动倾向(3.63%)和孤独倾向(1.11%).流动男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男童(P值均<0.05),流动女童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和总分高于常住女童(P值均<0.05).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以学习焦虑、自责倾向为主,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常住儿童差.
作者:白春玉;张迪;顾国家;刘娜娜;赵淑敏;王玉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儿童咽部微生物群的分布情况,为从微生态角度预防以口咽部为门户的呼吸道感染发生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沈阳市花城小学7~9岁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无菌咽拭采集标本,对菌群进行分离培养、纯化、染色镜检和ATB鉴定,了解儿童咽后壁的优势菌群和菌群分布特点.结果 儿童咽后壁菌群的需氧菌95%正常值范围为2×103 ~2×107CFU/mL,厌氧菌为1×103~2×107 CFU/ml.,需氧菌和厌氧菌之比为1.5∶1.在需氧菌中,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似丝酵母菌、缓症链球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菌属,上述菌株的构成比也明显较高.在厌氧菌中,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的检出率相对高于其他菌株,检出率较靠前的口腔纤毛菌的构成比与其他检出率较低的菌种没有明显区别;相反,检出率较低的嗜酸乳杆菌的菌种构成比反而较高.结论 口腔链球菌.卡他莫拉菌、灰色奈瑟菌、白假丝酵母菌驾缓症链球菌、小韦容球菌、解脲拟杆菌、麻疹孪生球菌是咽部的优势菌群,是研究口腔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作者:肖纯凌;张海柱;陈冬梅;徐静;徐佳;海晓欧;陈魁敏;周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中国大学生开展营养教育的效果,为大学生营养教育的系统化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VIP)、PubMed全文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和SpringerLink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等方法,全面收集文献.使用Stata 12.0软件,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国大学生营养教育的文献8篇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原始文献8篇,研究结果具有异质性(x2=1 059.03,P=0.000).营养教育后,大学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知晓率是营养教育前的17.64倍(Z=3.40,P=0.001),95%CI为3.36~92.50.结论 在中国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具有较好效果.
作者:王锋;吴秋云;邵继红;周丽;黄水平;徐莉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昆明市区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Conners父母问卷(PSQ)对昆明市辖区 2 175名6~14岁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男生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教均分皆高于女生(P值均<0.01);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为低、中龄组>高龄组(P值均<0.05);父亲低学历组儿童的学习问题,品行问题、冲动-多动和多动指数得分均高于中等学历组和高等学历组 儿童(P值均<0.05),父母关系差是PSQ所有因子分异常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昆明市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有性别、年龄差异,家庭环境影响儿童行为问题亦明显.
作者:丁凯景;康传媛;刘瑞湘;李雪蓉;万帅;王艳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学龄期矮小儿童焦虑、抑郁状况及其与心理弹性的关系,为进一步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或)心理弹性量表(RS)个性问卷,对2008年8月-2011年8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儿科矮小门诊确诊为矮小症的82例9 ~ 14岁身材矮小儿童和78名正常对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矮小儿童有焦虑障碍的比例(43.90%)与对照组( 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6,P<0.01);有抑郁障碍的比例(18.30%)高于对照组(12.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1,P>0.05);两组儿童焦虑总分以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分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抑郁评分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矮小儿童心理弹性评分焦虑组与非焦虑组、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矮小儿童焦虑各因子及总分,抑郁评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0.10~-0.33,P值均<0.05).结论 学龄期矮小儿童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等情绪,心理弹性好的学生焦虑抑郁症状较轻.应注重儿童心理弹性的培养.
作者:舒桂华;梁琪;陶月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建国60a北京市中小学生蛔虫感染控制相关政策.措施的效果,为开展蠕虫病防控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对建国以来北京市学生粪便蛔虫感染率监测结果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北京地医粪便蛔虫检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建国初期北京市中小学生中蛔虫感染情况非常普遍,20世纪50年代城市学生蛔虫感染率为84.95%,20世纪60年代城市,农村蛔虫感染率分别为80.74%和94.94%.从20世纪70年代起,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明显下降.尤其是自1990年起蛔虫感染率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历史任何时期.2000年以后北京市学生蛔虫感染率处于低水平,其中2005年城市学生粪便蛔虫卵检出率为0;2010年农村学生蛔虫感染率为0.结论 蛔虫病已经不是北京市学生的主要健康问题.实施有组织的集体驱蛔、全面开展改水改厕、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蛔虫感染率的关键措施.
作者:段佳丽;曾晓芃;孙颖;滕立新;吕若然;赵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现状及特点,为探讨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杭州地区的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1995年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筛查生长迟滞和消瘦,并以此评价营养不良状况.结果 2010年杭州7~18岁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41% ~ 14.09%之间,以消瘦型营养不良为主,占87.76%.营养不良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乡村男生高于城市男生,并随年龄增大呈逐步升高趋势.结论 2010年杭州市高年龄组学生、女生以及乡村男生的营养不良问题突出,需重点关注.
作者:罗军;朱晓霞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及建立身高与相关因素模型,为预测藏族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西藏拉萨和那曲2个地区5所中学和3所小学的942名藏族青少年,对体质发育指标进行测量,对体重、坐高、足高、手长与身高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建立优拟合优度的回归模型.结果 藏族青少年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体重、坐高、足高、手长、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人群体重、坐高、手长分别与身高呈显著线性相关,部分年龄组足高与身高显著相关;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建立的身高与坐高、足高、手长多元回归模型有显著意义.结论 藏族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存在性别差异,用体重、坐高、足高、手长预测身高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期,其生长发育状况将直接影响成年后的体质和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是青少年时期的基本特征,其水平和速度是健康状况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现况的反映[1].为探讨福州市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趋势,笔者对建国后60a间福州市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林馨;周权;刘建;林萍;郑婉辉;王春兰;卢园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