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治疗.方法 本次共选择6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3年7月收治,随机分组在甲氨蝶呤局部妊娠囊内注射的基础上,就联合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观察组)与清宫术(对照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血清β-HCG降至正常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示观察组30~39d月经来潮率为86.7%,明显多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采用药物联合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效果,缩短病程,加快患者术后机体恢复,使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左茂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术后当天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辅以心理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3-5d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观察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明显降低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大大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过的5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并对其CT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CT诊断效果明显,受伤后24h内出现颅内血肿的患者为30例,占60%.治疗后效果明显,手术恢复良好的患者为36例,中度残疾9例,重残为2例,死亡3例.结论 CT诊断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关键意义,采用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措施,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万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产后出血作为干预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以同期收治的55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较常规组短;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较常规组少;新生儿窒息率较常规组低;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产后出血患者全程护理干预,能够缩短第三产程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万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护理学基础作为目前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类综合型学科,常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高职护理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与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护理基础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进至关重要[1].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我国所采用的护理学基础教学方法在以往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了如下几个内容,包括:激发学生热情、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机会等,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结论 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继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预注与麻黄碱静注对剖宫产产妇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剖宫产腰麻低血压产妇进行多巴胺预注或麻黄碱静注,平分为两组,名为多巴胺预注组、麻黄碱静注组,对比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都获得防治效果,比较之下,多巴胺预注组获得较高效果.结论 采用多巴胺预注的患者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家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JCI标准,提高患者月药安全.方法 按照JCI标准改进药品管理工作.结果 改进后的药品管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用药安全.结论 JCI标准下的药品管理模式,实现了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华之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从2011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79例,在患者住院一星期以后,留取患者的血清送往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对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检测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有47例IgM显示为阳性,感染率为16.3%,其中肺炎患者IgM的阳性率为18.1%,急性支气管炎的IgM阳性率为13.9%,上呼吸道感染IgM的阳性率为22.7%.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且高热为多见,特别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很容易被忽视,而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属于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患者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作者:刘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随着制药技术和设备地不断革新,中药配方颗粒在近些年发展迅猛,并且让中药在国外市场的推广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饮片相比,避免了繁琐复杂的煎煮工序,操作简单,并且药效相对于传统饮片差异不大,安全卫生.笔者就近些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的加工工艺、药理药效研究以及质量标准等进行总结,希望对祖国医药的进一步推广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作者:王永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7d以及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术前以及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心功能测定的7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以及E峰与A峰的比值有显著的改善.术后6个月和术后7d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显著.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对阴式的大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改良应用进行探析.方法 2011年11月20日-2013年5月20日,我院有78例子宫出现疾病的女性,年龄:34~56岁,平均:(36.14±5.04)岁,孕周:11~16周.由于子宫出现疾病,因此需要对她们的大子宫进行切除,切除方法:子宫切除术.将78例病性基本相同的女性分作两组进行探析,每组39例女性,小组为:临床切除组和改良切除组.对临床切除组用过去的TVH(即为:子宫切除术)进行切除,对改良切除组则用改良之后的TVH(即为:子宫切除术)进行切除.之后,对临床切除组和改良切除组在术中的切除时间以及切除时的出血量等作出探析和对比.结果 在改良切除组的39例做完TVH的女性,所用的切除时间比临床切除组的za短,此外,切除之时的出血量也比临床切除组 要少.改良切除组在做完TVH之后,排气所用的时间也比临床切除组要少.在改良切除组的39例女性中,经TVH全已达到健康状态有37例,健康概率:94.88%.再次生病的女性有2例,再次生病概率:5.12%.在临床切除组的39例女性中,经TVH全已达到健康状态的有30例,健康概率:76.93%.再次生病的有9例,再次生病概率:23.07%.临床切除组和改良切除组的差异比较显著,与统计要求以及意义一致(P<0.05).结论 TVH在经过改良之后,无干扰,创伤度低,价值愈来愈大,效用愈来愈大,因此应将此种手术技术予以推广.
作者:孙仕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研究手术治疗儿童鼾症在围手术期间采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鼾症的患病儿童,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以后实验组病人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采取手术治疗的鼾症患病儿童,在手术之前和手术之后进行优质护理,不但可以使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也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使患病儿童和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拉近,使患病儿童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应用.
作者:高丽;孙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讨论并且分析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曾经收治后的随机6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取得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同意之后将其分为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各30例,其中观察组的患者使用普拉克索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美多芭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60例的帕金森病患者经过了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了显效的患者有16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11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0.0%;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达到了显效的患者有10例,治疗效果达到了有效的患者有14例,治疗效果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总有效率达到了80.0%.结论 对于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普拉克索的药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增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评分的提高具有显著性的作用,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王宫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 选取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COPD并呼衰患者中的50例,分为2组,研究组(30例)采用NIPPV(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方式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MAP、RR、HR情况及血气指标(PaO2、PaCO2及pH值)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临床不良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MAP、RR、HR几项基本指标上,以及PaO2、PaCO2、pH值几项血气指标上改善均更明显;另外,研究组不良情况发生率4.0%,对照组为16.0%;研究组效果总体更佳(P<0.05).结论 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NIPPV方式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临床可积极予以推广.
作者:黄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诊科室身为医院的急救窗口,面对的患者都是复杂性和突发性以及危急性等特点,对于糊里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急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包括法制观念的淡薄,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业务技术能力薄弱,经常出现护理差错,以及没有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了操作规程.护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因为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是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从而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另外,护理人员在规章制度上出现不健全的操作程序,加上有些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都是引发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作者:李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骨折固定钢板断裂出现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对21例骨折固定钢板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操作方法、术后管理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其钢板断裂原因,并探求预防措施.结果 21例骨折患者中,9例因手术操作失误出现钢板断裂,11例应术后疏于管理出现钢板断裂.结论 造成骨折固定钢板断裂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失误与术后疏于管理两方面内容,为防止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钢板断裂,应规范手术方法,科学使用内固定,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高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次剖宫产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stark式剖宫产,B组行传统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剖宫产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程度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 A组产妇的腹腔、腹壁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与传统剖宫产相比,stark式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的程度更严重,容易引起开腹时间长、出血量多等不良现象,所以初次剖宫产时应慎重选择stark式剖宫产.
作者: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妇科实施优质护理中细节管理的重要性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0例患者,将她们分为观察组(400例)和对照组(400例)两组,观察组为2013年5-6月收治的患者,予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对照组为2011年5-6月收治患者,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实施注重细节管理的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探讨健康教育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消化内科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给予改善自我护理能力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满意度为78.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睡眠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杨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