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孙美华
目的 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从2011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79例,在患者住院一星期以后,留取患者的血清送往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对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检测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有47例IgM显示为阳性,感染率为16.3%,其中肺炎患者IgM的阳性率为18.1%,急性支气管炎的IgM阳性率为13.9%,上呼吸道感染IgM的阳性率为22.7%.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且高热为多见,特别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很容易被忽视,而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属于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患者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作者:刘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于脑梗死护理之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18例脑梗死者分组:循证应用组(59例)与常规应用组(59例).对循证应用组经脑梗死循证护理,对常规应用组经脑梗死常规护理.随后,比较循证应用组与常规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结果 在循证应用组中,42例脑梗死康复,16例脑梗死改善,1例脑梗死致残.在常规应用组中,31例脑梗死康复,13例脑梗死改善,15例脑梗死致残.显然循证应用组的护理应用成效比常规应用组强,P<0.05.此外,循证应用组的依从性比常规应用组好,P<0.05.循证应用组的ADL评分、ESS评分也比常规应用组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属于科学护理的临床实践,能使脑梗死者的真实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可使肢体功能加速改善、恢复,提升脑梗死者的活动能力、生活能力.
作者:倪忠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及护理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并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切除胆囊患者72例,其中40例患者选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为研究组,32例患者选择开腹胆囊切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正常工作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等指标,并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究组理想镇痛率为92.75%,对照组为68.75%,研究组患者理想镇痛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尽早下床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术后疼痛较小,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护理资源浪费,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媛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观察消化内科治疗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一年12月之间收治的重症胰腺炎的患者60例作为分析研究资料,然后将他们随机的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治疗,然后记录临床治疗中的详细信息.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取消化内科综合治疗的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的情况较对照组少,治疗组的有效率高达96.6%,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0%.结论 消化内科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效果显著,还能节省患者的治疗费用,并且并发症情况发生概率较小,相对对照组的治疗办法而言,是目前安全、有效、实惠的治疗重症胰腺炎的办法.
作者:郭瑞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清热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使用清热类中成药的患者84例,依据是否进行药物干预使用分为观察组(合理使用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使用组)各42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指导临床清热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结果 进行合理使用干预的患者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清热类中成药在临床有着广泛的使用,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严格掌握适应证,按照正确的用法用量、疗程使用,有利于提高疗效,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瞿凤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液联合银花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的疗效观察,寻找治疗疱疹性口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0日于湖南省儿童医院口腔科就诊符合条件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根据情况给予常规退热,补液,止痛等对症治疗.治疗组以康复新液局部喷口腔,银花抗病毒口服液口服,对照组以开喉剑喷雾剂局部喷口腔,蒲地兰口服液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7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1.1%,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银花抗病毒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口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鸯;谭映红;刘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预注与麻黄碱静注对剖宫产产妇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剖宫产腰麻低血压产妇进行多巴胺预注或麻黄碱静注,平分为两组,名为多巴胺预注组、麻黄碱静注组,对比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都获得防治效果,比较之下,多巴胺预注组获得较高效果.结论 采用多巴胺预注的患者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家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苦参素注射液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64例晚期胃癌行TP方案(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采用化疗加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32例,即单纯化疗组,观察化疗后两组患者免疫功能(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数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目、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NK数目、CD4+/CD8+比值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5),CD8+细胞数目较前明显升高(P<0.05).化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CD4+、CD4+/CD8+及NK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时联用苦参素注射液,可以减轻化疗对机体的免疫损伤,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黄俊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负压吸宫术在内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P)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经宫腔镜监护下负压吸宫术治疗的内生型CSP患者20例为研究组.收集药物应用后吸宫术治疗的内生型CSP患者15例为对照组.进而分析相关临床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血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天数、阴道继发大出血的例数、住院天数、β-HCG 降至正常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生型的CSP患者,经术前的认真评估及准备,宫腔镜下负压吸宫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孙博;丁书贵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具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疾病280例,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的ALT与AST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结石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石直径、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残留结石患者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都痊愈再次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残留结石的存在与年龄、结石直径、体重明显相关,要合理进行再次手术.
作者:王宝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对精细化管理在风湿性的免疫性病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0例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2组.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精细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对照组患者则接受常规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士的护理质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后,病患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与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开展精细化的护理管理,不仅能有效提高风湿性免疫性病症的护理质量,而且还能取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玉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实施肺癌术之后并发症乳糜胸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1996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术后出现乳糜胸病人作研究对象,共72例.对所选病人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72例病人中,采取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的有66例,而实施再次开胸术进行治疗的有6例;经治疗后,采取保守疗效进行治疗的病人,有2例死亡,而其余患者都得以治愈.结论 对于肺癌术后出现乳糜胸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依据其具体病情来选择治疗方法.而确保治愈的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及适当治疗手段.
作者:宝福洲;瞿智祥;邓修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术前、术后7d以及术后6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对比术前以及术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心功能测定的7项均有显著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和术前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以及E峰与A峰的比值有显著的改善.术后6个月和术后7d相比,左室射血分数、震室短轴缩短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变化显著.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功能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大理市环洱海地区城乡居民的饮用水质监测情况.方法 采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大理市环环洱海地区的饮用水样本200份,均进行严格监测,对监测结果中感官性状指标、细菌学指标、化学指标以及毒理指标的具体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200份水样相关指标中,异常样本出现率较高的主要有肉眼可观察物、菌群总数、粪大肠菌落、总大肠菌落,其中,以总大肠菌落超标的样本率更高(P<0.05);此外,市区水质监测情况与农村水质相比,整体情况相对更优;且市区水样中,山泉水较之自来水的整体水质情况相对更优(P<0.05).结论 大理市环洱海城乡居民的饮用水中少数存在不合格问题,应及早采取措施加强整治,以保证居民的饮水安全性.
作者:程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结论 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继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探讨临床治疗不同年龄段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 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35例,主要给予雌激素止血及促排卵方式治疗;育龄期19例,围绝经期31例,均给予雌激素止血、调整周期并配合诊断性刮宫治疗,必要时,对反复发作的更年期患者实施子宫切除术.结果 全部患者出血症状得以控制,月经周期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94.12%,疗效理想.结论 根据患者的年龄特点及发病因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恢复健康.
作者:甄颖颖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的患者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术后当天即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辅以心理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3-5d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观察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可明显降低上肢机能障碍的发生率,大大改善患肢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许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2例甲状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4.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达71.1%.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吞咽不良、切口粘连、颈前区疼痛等反应,无复发.结论 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瘤的理想术式,具有很大的治疗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12年2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中,一期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碎石时间为(79.1±7.3)min,碎石一次性成功率为96%,取净率为93%,平均住院时间为(3.4±1.6)d,治疗后血肌酐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0.7%,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结石取尽率高、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总取净率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极少,是目前公认有效、安全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振林;郭彩增;和寿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针对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组织切除术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肝胆管结石患者300例,将其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包括患者150例.针对A组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为肝组织切除术,针对B组的肝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的手术方法为将胆管进行切开之后取石的方法进行有效治疗.结果 终比较A、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发现,A组优于B组非常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进行T管造影发现,在A组患者与B组患者结石残留率方面,前者低于后者比较明显(P<0.05).结论 针对肝胆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肝组织切除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后,终获得了非常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吴勤祥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