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忠梅
目的 探究伤害控制骨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以及护理方法,为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的42例骨科严重多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救治及护理,本组42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无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情况发生;除2例患者出现截瘫、6例患者不全瘫痪外所有患者肢体功能均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骨科严重多发性创伤是一类病情重、变化急、治疗难的疾病,伤害控制骨科学可实现治疗以及护理的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可有效减少手术等治疗方式对患者的二次打击程度,对于炎症反应的控制以及手术风险的降低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作者:肖慈立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确诊的163例偏头痛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对照组80例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83例西比灵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用药前两组头痛连续发作时间与次数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观察组头痛连续发作时间与次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明显低于89.16%(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西比灵与黛力新共同作用于偏头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西比灵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刘杰;庄慧魁;李霞;赵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降低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率.方法 对我院2002-2012年收治的19例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患者均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周期性疼痛伴结节或肿块;根据病史、症状,可术前获得正确诊断;只用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在全部接受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部分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无一例复发.结论 产科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子宫内膜异位种植;手术为主要的有效治疗方式,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也可以通过预防降低发病的概率.
作者:李从霞;刘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2例甲状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4.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达71.1%.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吞咽不良、切口粘连、颈前区疼痛等反应,无复发.结论 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瘤的理想术式,具有很大的治疗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临床效果及影响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中风偏瘫后出现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参考组患者优质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Fugl-Meyer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康复其给予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预防中风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肩手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闫立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的临界值.方法 随机抽取乐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患者入院后,针对患者的肌红蛋白(Myo)、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CK-MB蛋白量、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活性等标志物浓度,结合ROC曲线特性分析心肌标志物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时的临界值,并与同期住院的58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内各心肌标志物测定值都会相应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经过ROC曲线特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除cTnT外,各心肌标志物的临界值均呈现动态变化.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间内各心肌标志物临界值随着时间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其中,cTnT的诊断窗口期显然更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杨艾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武术学校学生结核病发病规律,为进一步做好武术学校学生结核病防治及管理工作提供事实依据.方法 应用X线检查对塔沟武术学校学生进行结核病筛查,并通过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查等确诊,对2008-2011年该校学生结核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学生近4年共发生结核病118例,其中肺结核发病比例高(53.39%);其次为结核性胸膜炎(31.35%),特别是骨结核发病率较高(11.02%),其他部位发病率较低.结论 根据武校学生结核病发病特点,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防止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
作者:李晓岚;李艳丽;吴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预注与麻黄碱静注对剖宫产产妇腰麻低血压的防治效果.方法 对我院60例剖宫产腰麻低血压产妇进行多巴胺预注或麻黄碱静注,平分为两组,名为多巴胺预注组、麻黄碱静注组,对比两组的防治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都获得防治效果,比较之下,多巴胺预注组获得较高效果.结论 采用多巴胺预注的患者获得显著的防治效果.
作者:王家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扳牵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实践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本文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治疗组运用牵、扳手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积分结果.结果 ①在总有效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水平,且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从改善效果上比较分析,治疗组患者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且组间比较,4个方面症状评分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扳牵手法进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实施治疗的可靠选择.
作者:郭晋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骨折固定钢板断裂出现的原因,寻求解决方法,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依据.方法 对21例骨折固定钢板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情、手术操作方法、术后管理等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探求其钢板断裂原因,并探求预防措施.结果 21例骨折患者中,9例因手术操作失误出现钢板断裂,11例应术后疏于管理出现钢板断裂.结论 造成骨折固定钢板断裂的原因主要包括手术操作失误与术后疏于管理两方面内容,为防止骨折内固定术后发生钢板断裂,应规范手术方法,科学使用内固定,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功能康复训练.
作者:高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将金霉素发酵液酸化后,在酸化液中加入氯化镁和氨水,制成金霉素复盐;然后将金霉素复盐溶解于pH2.0的含8%尿素的乙醇中,加活性炭脱色,往过滤后的结晶中加盐酸调pH(0.5±0.02),在10℃左右搅拌结晶,加入10%的饱和氯化钠溶液.此工艺制得的金霉素盐酸产品质量符合英国药典要求,色泽金黄,结晶良好;而且工艺简单,物耗较低.
作者:裴文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为了观察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在我院治疗的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患者34例资料,按照患者自主选择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用缩宫素联合米素前列醇片进行治疗的17例资料为对照组,单纯选择宫颈注射缩宫素进行治疗的17例资料为对照组,术后统计中期引产后2h内出血量和24 h内出血量,后统计学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产后2h平均出血量(109.5±11.2) mL,产后24 h内平均出血量(190.5±13.3)mL,缩宫强度为强,与对照组疗效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期妊娠引产产后出血患者使用舌下含化米素前列醇片联合宫颈注射缩宫素治疗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德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妊娠期孕妇的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在妊娠期的患病情况,对甲状腺功能与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964例单胎孕妇为研究对象,从以上孕妇中抽取出200例妊娠早、中期孕妇,这些孕妇的TPOAb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中妊娠早、中期孕妇各为100例.在空腹状态下取静脉血,对这些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及自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于产后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以上述孕妇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为标准分别将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单纯低T4血症患者、单纯TPOAb阳性患者筛选出来,检出率如下:4.14%(40/964)、1.87%(18/964)和8.09%(78/964).从TSH异常所占的比例来看,TPOAb阳性组明显比TPOAb阴性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FT4异常所占的比例来看,以上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TSH、FT4与TPOAb水平的关系来看,前者与TPOAb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但后者与TPOAb水平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 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异常与TPOAb阳性相关,因此此类孕妇产后应及时复查,对自身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作者:刘玉梅;刘春花;方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院资产是医院运转的物质基础,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进入医改深入推进的新时期,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本文在阐述医院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当前医院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提出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作者:甘丽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析临床生化检验中检测结果发生异常的影响因素,以为临床合理进行生化检验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0名健康体检者,分别于不同时间、不同体位采集受检者的血样本,并对部分血样本作溶血处理,部分血样本放置一段时间后再作检验,然后对比分析不同情况下血样本的检测情况,同时总结生化检验结果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时间段:TBIL及血清铁和血清钙几项指标变化明显;不同体位:ALT、AST、Alb、TP以及血清铁等指标均受影响;溶血后,LDH、ALT、AST、Alb、TP、TBIL以及血清钾和钙均出现明显改变;未及时送检的样本,在LDH、ALT、AST几项指标上均出现明显改变(P<0.05).另外,生化检验结果还受采集部位、采血前受检者活动情况、药物因素以及生理因素等影响.结论 生化检验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全面分析和总结相关影响因素,并根据具体疾病类型有针对性避免,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宋维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结论 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继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及护理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并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6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切除胆囊患者72例,其中40例患者选择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为研究组,32例患者选择开腹胆囊切除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正常工作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营养状况等指标,并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究组理想镇痛率为92.75%,对照组为68.75%,研究组患者理想镇痛率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对患者伤害较小,术后恢复较快,能够尽早下床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患者术后疼痛较小,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护理资源浪费,在排除禁忌症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媛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克罗米芬联合中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联合中药调用治疗,对照组仅用克罗米芬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妊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克罗米芬联合中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所导致的不孕症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没有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作者:孙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放化疗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以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放化疗前后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工作,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结果 患者未因放化疗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疗程.结论 在患者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可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张蓉;陈荣;任立平;许维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资料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过的5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并对其CT诊断及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组50例患者,CT诊断效果明显,受伤后24h内出现颅内血肿的患者为30例,占60%.治疗后效果明显,手术恢复良好的患者为36例,中度残疾9例,重残为2例,死亡3例.结论 CT诊断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关键意义,采用相应的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措施,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对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万达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