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鸯;谭映红;刘丽辉
目的 了解CT对早期肺结核并伴肺癌的症状象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针对2012年-2013年在我院健康体检并进行胸部CT的人群,筛选出发现肺部有包块的病例,经过手术病理学检测,选择40例早期肺结核并伴肺癌为研究组,32例单纯肺部良性包块为对照组,分析、整理两组间的CT表现区别.结果 早期肺结核并伴肺癌的患者胸部CT表现为轮廓不光、有分叶、毛刺及空泡征,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在对照组中空洞、小结节影及卫星灶发生率较高.结论 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及结核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能起到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作用.
作者:邵聪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stark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妇产科在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再次剖宫产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初次剖宫产方式,将其分为A、B两组,A组行stark式剖宫产,B组行传统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再次剖宫产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程度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等情况.结果 A组产妇的腹腔、腹壁粘连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与传统剖宫产相比,stark式剖宫产产妇再次妊娠发生腹腔、腹壁粘连的程度更严重,容易引起开腹时间长、出血量多等不良现象,所以初次剖宫产时应慎重选择stark式剖宫产.
作者:吴国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应用JCI标准,提高患者月药安全.方法 按照JCI标准改进药品管理工作.结果 改进后的药品管理模式有助于患者用药安全.结论 JCI标准下的药品管理模式,实现了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
作者:华之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性反应疾病,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分为四组(对照组、AS组、复方丹参滴丸低剂量组和复方丹参滴丸高剂量组),分别测定血浆血脂指标及炎症因子指标(TNF-α、CRP及IL-1),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AS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胆固醇(LDL)均低于对照组,且随着复方丹参滴丸剂量增加,各个指标下降显著(P<0.05),高密度胆固醇(HDL)升高.复方丹参滴丸使炎症关键因子(TNF-α、CRP及IL-1)下降.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可以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控制药物.
作者:周春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本院院内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分离的360株大肠埃希菌菌株,观察其耐药性.结果 ①大肠埃希菌来源于脓液的多,为40.8%,痰;②头孢噻肟与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纸片对产ESBLs菌株检出率为68.3%,远高于头孢他啶/克拉维酸纸片检出率(43.1%,P<0.05);③产ESBLs菌株对除了头孢呋辛、阿米卡星及氯霉素外其他抗生素耐药性高于非ESBLs菌株(P<0.05);两种菌株均对亚胺培南不产生耐药,除此药之外产ESBLs菌株还对阿米卡星敏感性较高而非ESBLs菌株对阿米卡星及氨曲南敏感性高.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临床上治疗大肠埃希菌要选择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等敏感性药物治疗.
作者:侯达;梁琳琅;杨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 将本院重症胰腺炎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运用综合治疗措施,并详细地观察并记录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腹胀痛缓解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以及死亡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患者腹胀痛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治疗1周以后,治疗组并发症得到缓解的共51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缓解率和治愈率分别为92.7%和9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该两组患者在腹痛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缓解率和治愈率方面对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能够明显降低重症胰腺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腹胀痛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提高并发症的缓解率.
作者:梅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皮肤科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皮肤科2012全年获得6553张处方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处方使用药物种类、剂量等,并根据DDD以及药品使用说明书对处方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判断,记录相关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共查出不合理用药处方156张,占处方总数2.38%.结论 皮肤科门诊医师应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用药,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高继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接受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50例腹股沟疝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例数、所占百分比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跟踪1年,对照组有3例出现慢性疼痛,观察组无一例发生慢性疼痛,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基层医院继续深入推广.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212年2月收治的110例肾结石患者,均采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中,一期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碎石时间为(79.1±7.3)min,碎石一次性成功率为96%,取净率为93%,平均住院时间为(3.4±1.6)d,治疗后血肌酐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为0.7%,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结石取尽率高、恢复快、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碎石成功率和结石总取净率较高,术后出现并发症极少,是目前公认有效、安全的腔道泌尿外科碎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振林;郭彩增;和寿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110例患有盆腔疾病女性的病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对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了分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在不断的自我剖析中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方法 具体方法为使用CT扫描来分析女性患者的盆腔情况,并结合相关判定标准来详细地划分护理工作的质量等级.从这样的分析中确保医院的护理工作做到实处.结果 在对所有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之后,发现有81例患者的护理工作达到了较佳的水准,24例患者的护理水平被评定为一般,剩余的质量较差.而除了高质量的护理工作以外,其余的患者均不需要再次进行扫描以确定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了CT检查之后,发现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医院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CT扫描得到的影响的清晰度,对医生的后期治疗有较大的增益作用,也能够确保盆腔炎患者的治愈周期提前.
作者:张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和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术后膀胱痉挛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注射盐酸哌替啶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注射解痉药阿托品,并口服双氯芬酸.同时手术时注意选择合适温度的冲洗液.分析和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法对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痉挛出现时间为2~7d,平均时间为2.2 d,每天痉挛的次数为1~5次,平均痉挛次数为2.3次.对照组患者痉挛出现时间为2~8d,平均时间为4.5d,每天痉挛的次数为3~10次,平均痉挛次数为5.5次.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双氯芬酸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使用阿托品可解除痉挛状态,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任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于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临床效用.方法 依照不同的手术室护理形式将72例做手术的病人分组:手术患者组(36例)与对照患者组(36例),对照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患者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人文关怀护理.给予相应的手术室护理之后,比较手术患者组与对照患者组的满意度、护理质量反应状况.结果 比较对照患者组与手术患者组的护理结果,手术患者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患者组高,P<0.05,手术患者组的护理质量反应情况比对照患者组好,P<0.05.结论 将人文关怀融入手术室护理之中,是对护理质量的一种提升与优化,能有效辅助患者于手术室中的诊治,提升手术质量、治疗满意度.
作者:陶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和研究儿童肺炎衣原体感染在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状况和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自从2011年10月-2012年9月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共279例,在患者住院一星期以后,留取患者的血清送往医学检测中心进行检测,通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对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等指标进行检测.以检测患者的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 全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共有47例IgM显示为阳性,感染率为16.3%,其中肺炎患者IgM的阳性率为18.1%,急性支气管炎的IgM阳性率为13.9%,上呼吸道感染IgM的阳性率为22.7%.结论 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通常表现为不同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该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且高热为多见,特别是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很容易被忽视,而特异性抗体IgM的检测属于确诊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患者的重要依据和途径.
作者:刘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方案对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偏瘫患者84例,依据临床诊治方案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用针炙治疗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42例,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差异,总结经验,指导临床治疗偏瘫实践.结果 联用针炙治疗组患者在症状改善、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时机,在辩证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有利于偏瘫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作者:叶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具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处理对策.方法 选择我院自2010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疾病280例,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预后情况并进行临床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都手术成功,无死亡患者.患者术后的ALT与AST值与术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残留结石12例,发生率为4.3%.经过调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结石直径、体重为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所有残留结石患者都再次进行手术治疗,治疗后都痊愈再次出院.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残留结石的存在与年龄、结石直径、体重明显相关,要合理进行再次手术.
作者:王宝海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对含绿原酸的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做出的总结,来提供临床合理用药的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就诊患者的112例不良反应报告,并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量等进行了详细得分析.结果 60岁以上年龄段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到31.25%;其中静脉注射引起的例数有109例,占患者总人数的97.32%.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人体的6大系统造成了伤害.结论 在临床中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不良反应的监测控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应该合理的用药,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药品管理.
作者:李坤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急诊科室身为医院的急救窗口,面对的患者都是复杂性和突发性以及危急性等特点,对于糊里有着很高的要求.目前急诊护理中经常遇到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于护理人员的主观因素,包括法制观念的淡薄,自我保护的意识不够强,业务技术能力薄弱,经常出现护理差错,以及没有严格执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了操作规程.护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因为急诊科患者的病情是多样化以及复杂化,从而增加了护理的困难性,另外,护理人员在规章制度上出现不健全的操作程序,加上有些风险管理的机制不够完善都是引发护患之间纠纷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的主要预防措施是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升服务意识、增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并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
作者:李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就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172例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172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康复组(86例)、对照组(86例),8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86例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死康复护理方法.结果 康复组护理效果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效果优,而且安全、可行的,可有效防止咽部肌肉废用性萎缩,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修复能力或可塑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作者:谢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我院确诊的163例偏头痛患者依据用药方案分组,对照组80例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83例西比灵联合黛力新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用药前两组头痛连续发作时间与次数差异不明显(P>0.05),用药后观察组头痛连续发作时间与次数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5%明显低于89.16%(P<0.05);两组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 西比灵与黛力新共同作用于偏头痛患者疗效优于单用西比灵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刘杰;庄慧魁;李霞;赵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治疗单纯性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2例甲状腺瘤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切除术与传统切除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并发症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4.7%,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达71.1%.术后1、3、6个月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声音嘶哑、吞咽不良、切口粘连、颈前区疼痛等反应,无复发.结论 改良小切口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瘤的理想术式,具有很大的治疗前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晨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