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族不同体质量指数等级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较

唐觅

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 身体素质, 学生, 少数民族, 维吾尔族
摘要: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等级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关系,为提高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的要求,共测试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中小学生5 746名,对测试结果进行BMI等级分类,比较不同BMI等级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结果 维吾尔族不同BMI等级中小学生间的各项身体素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超重和体重偏瘦会影响维吾尔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偏瘦组和超重组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 153.24 cm,173.71 cm)均差于正常组(192.55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MI偏高是影响学生速度和相对肌肉力量素质的主要因素,超重组女生的800m跑成绩(264.51 s)低于偏瘦组和正常组(170.74 s,246.78 s).结论 维吾尔族不同BMI等级中小学生各项身体素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应重点加强对偏瘦及超重青少年的体育锻炼.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标准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在筛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上的差异及与目测法的符合率,为选择合适的超重肥胖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57593名7~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比较不同筛查标准下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选择中牟县某初中一~三年级3个班学生198名,分别用目测法和3种筛查标准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8%,5.2%和12.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7%,13.7%和8.1%: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9%,5.4%和8.2%;肥胖检出率分别6.5%,8.9%和4.2%;与目测结果相比,除2000年标准男、女超重检出率较低以外,3个筛查标准其他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目测法.结论 3种标准筛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较大,与目测结果差异也各不相同;1985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虚高,2000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严重倒置.

    作者:孙经;何健;张丁;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南昌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09 -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报告的2009 -2010年南昌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 -2010年南昌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803例,年均发病率为85.17/10万,2010年发病率(116.87/10万)比2009年(53.46/10万)上升118.61%;全市9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162,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发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5.44%;103起聚集性疫情中,92.23%发生在幼托机构;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73份,病原阳性率为56.20%,EV71和Cox A16分别占43.48%和36.65%.结论 南昌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2010年发病率较2009年大幅上升,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诊疗,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金星;陈海婴;杜峥;戚京城;李辉;吴景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江苏省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南京、苏州、徐州、盐城、宜兴、射阳、昆山、通州8个市(县),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学校,再在每所学校中抽取班级,以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生24649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检出率为57.1%,网络成瘾率为5.3%,两者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受欺侮频率和种数的增加,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也随之增高;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种欺侮形式均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OR值为1.57 ~2.55).结论 受欺侮行为是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受欺侮行为,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作者:张熳;潘晓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评结果分析

    目的 描述安徽省不同类型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为促进留守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皖南、皖北城乡普通中学7所,获得样本3421名,其中留守青少年682名.应用中文版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 MSLSS - CV)对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生活满意度进行测评.结果 10 -17岁青少年的留守率为19.94%;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低于非留守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留守女生对自己的满意度低于男生(P<0.05);留守高中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初中生(P值均<0.01);农村留守中学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城镇(P值均<0.01);非独生子女留守中学生对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己的满意度均低于独生子女(P值均<0.01);父母外出类型不同的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绪论 安徽省留守青少年对生活的满意度低于非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中的女生、高年级学生、非独生子女以及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相对较低.

    作者:康耀文;姚应水;金岳龙;陈燕;龚伟志;郑丽;安洲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共调查小学生7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 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郑晶泉;陈素珍;柏品清;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蚌埠市部分儿童青少年牙外伤患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市青少年牙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为牙外伤的防护和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15例6~24岁青少年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外伤原因和地点、外伤牙部位和类型、伤后就诊相关情况等.结果 215例牙外伤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1,6~11岁和17~24岁为高发年龄段;外伤由玩耍或运动造成跌倒所致的占76.7%,地点以学校为主;外伤牙上颌明高于下颌,上颌中切牙易受累;在恒牙外伤中,冠折多见;大部分患者在牙外伤后2h内到医院就诊,但对全脱位牙保存方法不对.结论 应加强相关知识普及、教育,采用正确防护措施,保护青少年口腔健康.

    作者:张晓东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880名云南省城市在校大、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吸完一整支烟报告率、第一次吸完整支烟时≤13岁构成比、近期吸烟率分别为43.1%,36.0%,52.6%和23.2%,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片区、学校类型、性别和总体学习成绩等人口学变量对尝试和近期吸烟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较为严重.应注意学校类型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刘宏;常利涛;吕慧;黄达峰;黄鑫;代丽梅;李玉洁;邓淑珍;韦蝶心;安维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济南市2006-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6 - 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 -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67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6.78%.主要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5.52%.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55.22%.托幼机构、乡小学、乡中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占88.06%.结论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作者:常彩云;成洪旗;许华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昌平区中小学校管道直饮水微生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昌平区中小学校管道直饮水的卫生质量,为保证管道直饮水水质和系统有效运行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按《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 和GB/T 5750 - 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采样、保存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参照CJ94-2005《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对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 - 2011年受理的中小学校委托检测的310份管道直饮水样品进行水质评价.结果 6a共检测310份样品,61件样品菌落总数超标,19件样品检出总大肠菌群,总合格率为77.10%,合格率呈逐年波动性下降趋势,各年度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昌平区中小学校管道直饮水水质微生物污染不容忽视,尽快出台管道直饮水标准,规范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管理.

    作者:张崛;郭红侠;崔永强;刘玉红;黄艳丽;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弱视学龄儿童屈光状态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6~12岁学龄弱视儿童眼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规律,为儿童弱视和屈光不正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于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6 ~ 12岁弱视儿童1091例(1731眼),在睫状肌麻痹条件下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屈光状态,描述弱视儿童屈光不正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征.结果 学龄儿童弱视眼屈光类型以远视为主(41.9%),正视次之(34.6%),近视较少(23.5%);弱视儿童散光检出率高(90.9%).不同年龄及不同类型弱视的屈光度、散光度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学龄弱视儿童屈光不正以远视、散光为主,年龄和弱视类型是弱视儿童屈光不正分布的影响因素.

    作者:肖信;王英;刘伟民;赵武校;张玉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臀比正常值研究

    目的 采用LMS法分析2010年北京市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建立北京市儿童腰围筛查分类标准.方法 按照《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身体测量,以LMS法计算性别年龄别腰臀比各百分位数值,绘制LMS曲线,建立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臀比正常值.结果 各年龄组的腰臀比均为男生大于女生.男、女生腰臀比均在13岁前随年龄增大而减小,之后男生稳定在0.80 ~0.82之间,女生稳定在0.76~0.78之间.1g岁男、女生腰臀比分别为0.82和0.78.不同组别间腰臀比,肥胖组>超重组>正常组.北京市18岁男生超重/肥胖的腰臀比筛查标准是0.84和0.91,女生分别是0.80和0.85.结论 LMS法建立的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腰臀比筛查标准可以在北京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吕若然;徐征;孙颖;滕立新;高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学生外向性行为问题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预防性团体干预减少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试点小学三年级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39名)和对照组(38名).自制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干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自编团体活动反馈表对于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攻击、违纪和多动方面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x2值分别为27.10,11.59,10.71,P值均<0.05),不同测量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儿童反映干预活动对自己有明显影响,并且非常满意.结论 团体干预在改善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对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为问题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梁修云;胡慧;易艳红;孟仙;王礼桂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起肠炎沙门菌引起的中学生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目的 核实2011年宁波市某中学食物中毒情况,查明病因,为学校食物中毒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与学校相关负责人座谈和现场访谈了解疫情及学校情况,对学生采取填写问卷的方式掌握其暴露与发病情况,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为9.37%,病例以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为主.不同年级、教学楼、性别及住宿与走读生之间罹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8日午餐的肉皮烧萝卜(OR=4.48)、29日午餐的肉皮烧萝卜(OR=2.22)和晚餐的咸菜炒蛋(OR=2.38)是本次食物中毒的可能危险因素.结论 此次事件系肠炎沙门菌污染食堂饭菜而导致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可能为食物加工过程中文叉污染或伴加热不均导致,对食堂和宿舍用水进行消毒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李晔;贺天锋;张胜良;易波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牛奶饮用频率与小学生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

    目的 了解牛奶饮用频率与儿童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哈尔滨、北京、济南、上海、重庆、广州6个大城市随机整群抽取6~13岁小学生7082名,问卷调查他们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情况及牛奶饮用频率等信息.按照标准程序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采集晨起空腹血测定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指标.结果 饮用牛奶频率为每周7次以上、7次、1~6次和基本不喝奶的4组儿童中,肥胖率依次为8.6%,10.1%,11.0%和12.1%;腹型肥胖率在4组中依次为12.9%,13.7%,15.7%和15.6%;高三酰甘油血症率在各组中依次为2.6%,4.0%,4.2%和4.6%.调整混杂因素后,各组间肥胖、腹型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肥胖相关代谢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饮用牛奶频率与儿童肥胖及代谢异常有关,应大力提倡儿童饮用牛奶以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者:张倩;刘爱玲;杜松明;尚现文;李廷玉;郭红卫;胡小琪;马冠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桂林市大学生麻疹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大学生对麻疹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对桂林市2所高校1476名大学生进行麻疹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大学生麻疹相关知识问卷及格率为18.72%.性别、居住地、是否兼职、大学时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等对麻疹认知情况及格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否为医学生、民族、中学时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及是否看到校内宣传对麻疹认知情况及格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中主要从电视(44.6%)和报纸杂志(43.6%)了解相关麻疹预防知识.结论 大学生对麻疹预防知识普遍不了解,学校应加强对麻疹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孟繁文;程小凤;杨晓丹;杨子靖;郭振友;谭盛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甘肃省2004-2010年学校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甘肃省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预防学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甘肃省2004-2010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食物中毒资料及学校食堂卫生现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共报告学校突发食物中毒事件14起,发病886入,涉及学生5647名,发病率为15.69/10万.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以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主要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结论 农村学校和幼儿园是突发食物中毒事件防范的重点.要切实加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卫生监督,提高食堂从业人员、教师和学生的食物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

    作者:杨海霞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军校生与地方大学生情绪调节内隐与外显态度比较

    目的 探讨军校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的特点及不同亚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的影响,为军校生情绪调节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调节态度内隐联想测验和情绪调节态度问卷,对54名军校大学生和52名地方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进行测量.结果 军校大学生与地方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内隐态度I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9,P<0.01),军校生更倾向于情绪控制;军校生与地方大学生情绪调节外显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1),军校大学生更倾向于情绪控制.军校生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的相关系数为0.16,地方生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18.结论 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易受亚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两个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心理结构.

    作者:颜婕;丁凤琴;金鑫;王鑫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山西某专科学校教职工2006-2011年体检结果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也发生了改变.同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与科研任务随之加重,近年来其慢性病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因此需要定期对教职工进行体检,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隐性疾病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现将2006-2011年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山西财专)教职工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翠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

    目的 了解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及艾滋病知识态度的现状,为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5个城市的17 911名高中生,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江苏省高中生性行为的报告率为3.8%,男生(6.4%)显著高于女生(1.5%);职业高中学生性行为的报告率(6.2%)高于普通高中学生(2.9%)和重点高中学生(2.2%);重组家庭学生边缘性行为报告率较高(7.1%);女生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31.4%)高于男生(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1).学生对艾滋病病原体的知晓率为66.4%,男生(68.0%)高于女生(64.9%),重点高中学生(84.3%)高于普通高中(74.7%)和职业高中学生(42.3%).结论 对高中生进行科学的、适宜的性行为和艾滋病预防教育非常必要,要针对不同的人群特别是职业高中学生和重组家庭学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陶佩生;孙兰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午餐营养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自供营养餐的营养质量,为改善学生营养午餐提供依据.方法 在对北京市东城区6所自供餐学校提供的营养食谱分析的基础上,对东城区自供餐的1所中学、1所小学采用记账法进行为期1周的膳食调查,并通过现场观察法调查用餐学生的剩饭情况;同时采用典型抽样的方式抽取东城区、海淀区10所自供餐学校的中小学生3761名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学校供餐的感官质量.结果 学校自供营养餐中铁、锌、B族维生素供应量达到标准,能量、蛋白质严重超标,钙供给量不足;学生对午餐色、香、味满意度分别为42.1%,42.6%和42.4%,形的满意度差(25.1%);总体剩饭率为29.8%.结论 学校自供餐营养质量、感官质量均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营养教育有待加强,学生饮食行为有待改善.

    作者:段佳丽;潘勇平;滕立新;赵然;秦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