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研究现状

史沙沙;崔文香

关键词:健康状况, 健康行为, 儿童, 家庭特征
摘要: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5 800万留守儿童[1].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大部分儿童面临着亲情的缺失和安全上的隐患,对身体健康、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留守儿童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着重阐述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地质大学本科生2002-2011年休学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休学原因,为做好大学生的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2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在校学生的学籍管理档案共计165930份及学生休学登记表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2 -2011年共休学509人,休学率为3.07‰,总休学率和因病休学率均呈曲线变化;因精神性疾病休学自2006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因病休学342人占67.2%,非病休学167人(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类常见休学原因按比例高低分别为:精神性疾病、内外科疾病、家庭困难及学习差、良性休学、传染病,分别占休学总人数的30.5%,25.0%,18.5%,14.3%和11.8%.结论 针对性的开展体育项目,增强高考前健康体检力度,是降低大学生休学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香英;张仲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泰州市2010年学校卫生检测结果分析

    学校卫生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学校卫生状况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必须强化对学校卫生的监管和加大卫生设施投入力度,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解泰州市学校卫生现状,2010年9 - 10月笔者对该市的学校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建军;魏建勋;柳玉兰;周锡松;洪莉莉;叶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济南市2006-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06 - 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南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 -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67起,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56.78%.主要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95.52%.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5月,占全年报告总起数的55.22%.托幼机构、乡小学、乡中学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易发场所,占88.06%.结论 农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目前 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的预防控制重点应为春季呼吸道传染病.

    作者:常彩云;成洪旗;许华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绍兴越城区儿童青少年土源性线虫感染状况

    土源性线虫指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主要是土壤)发育到感染后期直接感染人的线虫,包括钩虫、蛔虫、鞭虫、蛲虫等,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病原体.为了解在校学生土源性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浙江省土源性线虫监测方案》要求,笔者于2009年、2010年对越城区在校学生与在园幼儿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雁;章迎春;沈小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南昌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南昌市2009 -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和病原学特点,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报告的2009 -2010年南昌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09 -2010年南昌市共报告手足口病7803例,年均发病率为85.17/10万,2010年发病率(116.87/10万)比2009年(53.46/10万)上升118.61%;全市9个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4.162,P<0.0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病例主要集中在4-6月份;发病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5岁及以下儿童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5.44%;103起聚集性疫情中,92.23%发生在幼托机构;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标本573份,病原阳性率为56.20%,EV71和Cox A16分别占43.48%和36.65%.结论 南昌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地区和人群特征,2010年发病率较2009年大幅上升,对婴幼儿健康危害大,应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诊疗,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吴金星;陈海婴;杜峥;戚京城;李辉;吴景文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中学生抑郁症状与父母受教育程度关系随访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抑郁症状变化趋势和父母受教育水平的关系,为制定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09年及2010年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南京市5所学校53个班级初一和高一年级2 202名在校中学生进行2次问卷调查.基线调查2160名中学生,1a后随访调查2118名中学生,随访率为98.1%.结果 随访共检出抑郁症状学生974名,检出率为46.0%,其中轻、中、重度抑郁的比例分别为29.4%,13.4%和3.3%.父母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中学生SDS标准总分、抑郁症状检出率均高,且中度及重度抑郁症状所占比例也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与中学生的抑郁症状呈负关联,仅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父母受教育程度尤其是父亲受教育程度是中学生抑郁症状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洪忻;李解权;梁亚琼;王志勇;杨华凤;戚圣香;陈旭鹏;徐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中学生受欺侮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关系,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江苏省不同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在南京、苏州、徐州、盐城、宜兴、射阳、昆山、通州8个市(县),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学校,再在每所学校中抽取班级,以抽中班级的所有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中学生24649名.采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江苏省中学生受欺侮检出率为57.1%,网络成瘾率为5.3%,两者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随受欺侮频率和种数的增加,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也随之增高;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6种欺侮形式均与网络成瘾密切相关(OR值为1.57 ~2.55).结论 受欺侮行为是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应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受欺侮行为,及时发现和采取干预措施,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作者:张熳;潘晓群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考试焦虑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分析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激活与维持自身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并系统地指向于获得学习目标的过程[1],自我调节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执行监控系统,包含对高效学习方法的选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2],前者称为认知策略,后者称为元认知策略或认知调控策略.国外研究发现,自我调节学习与焦虑显著相关[-4],国内研究发现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水平与考试焦虑显著相关[5-6].由于自我调节学习策略具有情境性和可发展性,而中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了解考前中学生尤其是焦虑罹患群体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特点,既有助于中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培养,又能为考试焦虑的有效干预提供新视角.本文以考试焦虑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特点,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实证性指导.

    作者:张婉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一起幼儿园师生紫外线灼伤事件分析

    2011年9月5日勉县城关幼儿园发生师生集体皮肤及眼睛灼伤事件.经调查,该损伤是因教室紫外线误照射引起的皮肤灼伤和电光性眼炎.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该幼儿园共有教职工59名,14个班,有学生601名(男生416名,女生285名).幼儿园有新旧教学楼各一幢,新旧楼教室都装有紫外线消毒灯.旧楼紫外线消毒灯安装与照明灯线路分设,有明显的区别标示;新楼为汶川地震灾后新建项目,2011年9月刚投入使用,该楼共3层,每层均有3问教室,每间教室建筑面积50 m2,均配备有4盏30 W紫外线灯管,紫外线灯开关装在照明灯同一控制面板上,无明显标志并和日光灯开关并联.

    作者:闫惠安;郭建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青少年控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9880名云南省城市在校大、中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尝试吸烟率、吸完一整支烟报告率、第一次吸完整支烟时≤13岁构成比、近期吸烟率分别为43.1%,36.0%,52.6%和23.2%,不同人口学变量学生吸烟行为报告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经济片区、学校类型、性别和总体学习成绩等人口学变量对尝试和近期吸烟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云南省城市大中学生吸烟行为较为严重.应注意学校类型等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吸烟行为预防和干预.

    作者:刘宏;常利涛;吕慧;黄达峰;黄鑫;代丽梅;李玉洁;邓淑珍;韦蝶心;安维维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桂林市大学生麻疹知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大学生对麻疹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对桂林市2所高校1476名大学生进行麻疹相关知识认知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大学生麻疹相关知识问卷及格率为18.72%.性别、居住地、是否兼职、大学时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等对麻疹认知情况及格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是否为医学生、民族、中学时是否接受过相关教育及是否看到校内宣传对麻疹认知情况及格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学生中主要从电视(44.6%)和报纸杂志(43.6%)了解相关麻疹预防知识.结论 大学生对麻疹预防知识普遍不了解,学校应加强对麻疹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孟繁文;程小凤;杨晓丹;杨子靖;郭振友;谭盛葵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四川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分析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个体心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内心充满各种矛盾,还要面对学习、竞争、就业等诸多压力,这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理素质是一系列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征2个方面[1-2].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丽娟;唐平;杨贵英;叶怀祥;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深圳市5所中学3071名中学生,使用自杀意念量表、社会支持量表以及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中学生的自杀意念报告率分别为29.5%和3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杀计划和尝试自杀的报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的条件下,对自杀意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受到的学习压力、主观支持为男、女中学生共同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忍耐和幻想否认为中学男生特有的影响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发泄情绪为中学女生特有的影响因素.结论 中学女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较男生高,男、女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预防和干预.

    作者:杨曦;刘铁榜;杨洪;周志坚;金冬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女大学生身体自我与正念的关系分析

    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1].家庭、同伴、学校、大众传媒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身体自我满意度产生影响[2].钱铭怡等[3]研究发现,北京女大学生节食状况比以往研究发现的中学生的情况更严重.路红等[4]研究表明,不同性别被访者在体像态度、体像评价、求瘦行为、减肥方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男性相比,身体自我满意度对女性产生更大的影响.

    作者:朱宇;王宏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营养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营养教育对浦东新区小学生零食知信行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零食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在浦东新区每街镇抽取2所小学,分别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营养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共调查小学生7276名,营养教育后,城乡地区干预组营养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零食行为较干预前提高,且整体优于对照组,但城区干预组常吃新鲜蔬果或坚果的比例不到9%;常吃含糖饮料及糕点的比例仍高于10%;在饮料行为方面,城乡干预组常喝果蔬饮料的比例不到20%,而常喝碳酸饮料的比例超过20%.结论 营养教育能提高小学生对零食的认知及态度,对零食行为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郑晶泉;陈素珍;柏品清;张洁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朝阳区中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探讨网络成瘾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分层整群抽取的朝阳区2366名中学生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2县《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初中)》和《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结果 中学生上网率为85.97%,网络成瘾报告率为9.64%,职高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高于初中生、高中生,自感成绩差的学生网络成瘾报告率高于学习成绩一般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其他因素保持相同的情况下,每天活动60 min每增加1d网络成瘾发生率减少为原来的92%.重伤害增加1次,网络成瘾报告率增加为原来的1.21倍,玩游戏增加1h,网络成瘾报告率增加为原来的1.48倍,有错误减肥、骑车违规、自杀意念、尝试吸烟行为学生的网络成瘾报告率分别是无该行为的1.48倍、1.62倍、1.20倍和I.22倍.结论 中学生网络成瘾水平一般,职高生、自感成绩差的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突出;网络成瘾与多种行为因素相关.

    作者:李振英;郭向晖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评价标准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在筛查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上的差异及与目测法的符合率,为选择合适的超重肥胖评价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0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57593名7~18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比较不同筛查标准下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差异;选择中牟县某初中一~三年级3个班学生198名,分别用目测法和3种筛查标准评价其营养状况.结果 1985年,2000年身高标准、体重标准和BMI标准男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3.8%,5.2%和12.5%;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2.7%,13.7%和8.1%: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0.9%,5.4%和8.2%;肥胖检出率分别6.5%,8.9%和4.2%;与目测结果相比,除2000年标准男、女超重检出率较低以外,3个筛查标准其他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目测法.结论 3种标准筛查超重、肥胖检出率差异较大,与目测结果差异也各不相同;1985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虚高,2000年标准超重、肥胖检出率严重倒置.

    作者:孙经;何健;张丁;杨汴生;王旭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北京市2009-2010年度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健康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健康行为现状,为提出针对性的营养改善及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0年度北京市全部在校1024471名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监测;采用“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分层随机抽取的33829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 -2010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20.30%,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3.78%.女生肥胖检出率(15.83%)低于男生(29.44%),营养不良率(18.13%)高于男生(9.76%);城区学生肥胖检出率(19.99%)低于郊区(20.76%),营养不良检出率(14.13%)高于郊区(13.27%);小学生肥胖检出率(20.70%)高于中学生(19.81%),中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15.46%)高于小学生(12.42%).郊区学生不健康饮食和运动行为发生情况普遍高于城区学生,更多的女生不吃早餐,更多的男生常吃西式快餐,男生运动锻炼行为好于女生,男生每天玩电子游戏和上网时间长于女生.结论 北京市中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并存的现象.应依据不同性别、地区相关行为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改善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刘峥;郭欣;段佳丽;符筠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行为特点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情绪行为特点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提高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河南许昌地区4个县822名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的品行问题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留守男生的同伴交往问题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而情绪问题得分显著低于女生(P<0.01);初一留守儿童的情绪问题、品行问题和多动问题得分低,初二留守儿童的同伴交往问题得分高,亲社会行为得分低;留守5a以上的儿童情绪问题和亲社会行为得分显著高于留守5 a以下的儿童(P<0.01);家庭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少.初中留守儿童的友谊满意度对情绪问题、同伴交往问题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并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环境满意度和家庭满意度对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亲社会行为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学校满意度对情绪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学业满意度对品行问题和多动/注意不能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生活满意度高的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有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和更少的情绪、行为问题.

    作者:王新柳;叶青青;叶子健;许慧;马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研究现状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共有5 800万留守儿童[1].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大部分儿童面临着亲情的缺失和安全上的隐患,对身体健康、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留守儿童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解留守儿童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着重阐述留守儿童健康问题的现状.

    作者:史沙沙;崔文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