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学教育现况调查

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王书梅

关键词:教育, 定性研究, 健康教育,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况,为探索上海市中小学开学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提供借鉴.方法 方便选取15位国外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对开学教育的看法、国外学校开学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对象认为开学第1天或开学第1课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瑞典、韩国、日本、美国、台湾各地的中小学校开学典礼在保留常规形式校长致辞的基础上,各有特色.结论 国外开学教育主要特点为气氛轻松、活泼;形式突出师生互动、交流;内容注重鼓励和期望等.在改进开学教育模式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学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回顾性调查

    目的 了解儿童期不良经历发生率及其特征,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某医科院校在校本科学生475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0种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报告率为77.1%,其中情感虐待报告率高,为36.2%;家庭中有物质滥用者及家庭暴力报告率分别达到了29.5%和28.2%;家人中有犯罪者的报告率低,为4.4%.男生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报告率明显高于女生;家人中有物质滥用者的报告率少数民族学生明显高于汉族学生;城市籍医学生家庭暴力的报告率明显低于其他生源地的医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新疆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的报告率较高,尤其是情感虐待、家庭中物质滥用者及家庭暴力的报告率高.

    作者:马金凤;戴江红;关素珍;刘维;刘继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道德脱离量表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道德脱离是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个体违反道德标准而不产生任何不良情绪的现象[1].作为一套相互关联的认知机制,道德脱离包含道德理由、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扩散、歪曲结果、过失归因和非人性化8个成分[2-3].

    作者:张栋玲;王美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哈尼族学生1985-2010年形态发育变化分析

    目的 探索哈尼族学生形态发育规律,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0年7~18岁年龄组哈尼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25a来,哈尼族7~18岁男生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女生7~15岁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但16~18岁年龄组无明显增减趋势.7~18岁学生体重增长除女生16岁年龄组,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每10a增幅明显;7~18岁学生胸围,除男生9,11岁年龄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呈停滞或下降趋势.结论 哈尼族学生体质状况有待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增强哈尼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赵明发;董一凡;吕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儿童保健及蛲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自愿受检的原则,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共2414名儿童进行蛲虫的病原学检查,分析阳性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首次检查查出感染者117例,对阴性者连续1~2d检查检出感染者106例,蛲虫感染率为9.24%(223/2414).市区和乡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5.27%和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10.74%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园大班儿童感染率高,为15.55%,不同学龄阶段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的双手、被褥及地面、桌面、玩具等是蛲虫感染的重要来源,感染者多有不良卫生习惯,有症状者128例(57.40%).结论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蛲虫感染,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缨;刘晓泉;卢作超;石焕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为改善女大学生性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珠海市高校不同专业一、二年级女生2 2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科和文科类女大学生在自慰(10.08%,11.21%)、认可同性恋(68.73%,60.34%)和被性骚扰方面(17.05%,17.24%)明显高于医学院校(4.17%,33.33%和8.33%)的女大学生(P值均<0.05);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8.33%)、希望有性经历(25.00%)方面高于理科(4.39%,14.99%)和文科类(6.03%,19.83%)女大学生(P值均<0.05).二年级女大学生在担心性功能(77.16%)、被性骚扰(29.74%)、有性生活经历(11.64%)、对大学生性行为接受程度(58.19%)以及避孕知识(9.05%)了解方面明显高于一年级(58.77%,14.68%,7.92%,35.82%,4.66%)女大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性行为、性态度和性知识差异明显.

    作者:李光友;向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职大学新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厦门市2009-2010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等是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不但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造成损害[1].为了解厦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同时也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2009-2010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体检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培枝;王宝珍;陈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的 了解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探索有效的有氧运动减肥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南通大学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60名,分为实验组(健身跑组、登阶运动组各15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健身跑和登阶运动锻炼;对照组只进行日常体力活动,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结果 16周后,实验组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中健身跑组和登阶运动组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功能影响的效果基本一致,但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要优于健身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等强度的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登阶运动更有利于肥胖男大学生的自我锻炼和长期坚持.

    作者: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班级背景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目的 探讨班级背景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寻找班级背景变量及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使用评价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武汉与麻城两市28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网络成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多动注意力缺陷、同伴问题与青少年生活质量总分在学生层上对网络成瘾有影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在学生层与班级层对网络成瘾影响存在跨级交互作用;其中青少年生活质量和同伴问题对网络成瘾起负向预测作用;班级背景对网络成瘾有影响.结论 在探讨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同时,应关注班级背景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作者:吴贤华;蒙衡;吴汉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细则要求,对整群抽取的5141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为64.97%,平均视力为4.65,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00年、2005年、2010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前5a增长了43.94个百分点,后5a增长了4.82个百分点;平均视力≤4.5的年龄2000年为18岁以上,2005年为16岁,2010年为14岁.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需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郭仰峰;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某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促进学校模式在流动儿童中开展心理干预的有效性,为流动儿童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整体健康促进模式在拱墅区某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为期2a的健康促进学校试点工作,并重点在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健康服务3个方面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同一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实施干预措施后,流动儿童的自信心增强,2项指标的报告率分别从64.1%,65.3%提高至78.3%,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大多数指标都表现为向积极方向转变(P值均<0.05),吸烟、饮酒的行为较干预前有了明显改善,报告率从13.8%,39.5%分别降至3.6%,23.1%(P值均<0.05).结论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能有效提高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在民工子弟学校中推广.

    作者:张琦;盖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第三磨牙阻生337例及其并发症分析

    第三磨牙俗称智齿,从牙胚发育到萌出时间跨度大,萌出情况复杂,初萌年龄为14~38岁[1],一般集中在17~21岁[2].人类咀嚼器官因受饮食种类及饮食习惯影响已发生退化,颌骨逐渐缩小,牙列与颌骨不协调,导致第三磨牙萌出位置不足,易出现阻生[3].智齿疾患在大学生中发病率很高,特别在学习任务重、精神压力大的考试期间发病率更高[4].为提高诊断智齿相关疾病的准确性,降低阻生齿并发症的发病率,本文收集了337例大学生第三磨牙阻生相关疾病的临床病例,分析智齿阻生类型与不同并发症的发病关系,从而在并发症未出现之前提前进行干预,报道如下.

    作者:徐春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天津市2008-2011年学校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分析

    2003年SARS疫情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投入,逐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旨在提高应对能力.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殊性和突发性,一旦发生,势必危害公众健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给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为了解和掌握天津市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事件特征、发展趋势、分布情况,笔者以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对天津市2008-2011年发生的21起学校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为完善和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丁建清;陈茜;孙美玲;周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课余生活习惯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及生活习惯,为大学校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36名学生,使用自制调查表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的完整含义知晓率为10.7%;38.9%的人课余时间用于娱乐,4.6%用于运动,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学生的课余活动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设施设备满意度为40.0%;56.3%的在校大学生习惯在夜间12点及以后就寝;心理状况比较健康者占87%.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康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运动及不良睡眠习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同时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作者:王元元;孙国梅;王万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和社会支持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深圳市南山和宝安2个区,每个区分别抽取工厂、发廊、歌厅、网吧、宾馆5类场所作为调查场所,按照年龄、性别等比例从各区分别招募160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采用自尊量表(SES)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得分为(29.67 ±3.71)分,低、中、高自尊水平所占比例分别为12.19%,72.81%,15.00%.社会支持总得分为(35.67±6.88)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分别为(8.23±2.73),(19.79±4.14),(7.64±1.96)分.文化程度和月收入是自尊的主要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社会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值均<0.05);自尊和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深圳市校外青少年自尊水平较高,社会支持程度不容乐观;自尊水平与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间关系密切.

    作者:何桂香;韩铁光;朱敏贞;曹黎;李福缘;郭永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嵊州市2008-2011年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发生原因,为学校肺结核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嵊州市2008-2011年报告处置的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共报告处置学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4起,发现肺结核病例38例.首发病例出现症状后,随着就诊延误时间的延长,密切接触者的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增加(x2趋值分别为18.10,10.34,P值均<0.01);涂阳病例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PPD强阳性率和肺结核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4.16,11.21,P值均<0.01).结论 首发涂阳病例出现症状后就诊延误,未及时确诊和隔离治疗,易造成聚集性感染疫情的发生.

    作者:竺小春;应锡钧;王勇;翁丽霞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山市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中山市在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中山市6所全日制学校在校中学生和大学生1329名,采用广东省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过去1a里,9.6%的学生有打架行为;6.1%的学生有自伤行为;7.1%考虑过自杀,4.0%计划过自杀,1.5%曾采取措施自杀;29.7%想过离家出走;5.8%的学生曾离家出走.过去30d里,7.9%的学生骑车闯红灯,36.5%骑车带人,54.6%步行乱穿马路.过去1a里,11.3%的学生到无安全防范措施的场所游泳;7.1%到菲安全场所滑冰.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为26.5%,68.6%,初次吸烟和饮酒年龄≤11岁的学生分别占10.0%和17.1%.过去7d内上网≥4 h/d的学生占17.5%,22.7%希望增加上网时间,14.8%想停止上网却不能自控;16.6%的学生观看过色情书籍和制品,高中以上学生有性行为史的占7.9%.结论 应加强健康教育,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在校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夏生林;罗乐;张瑞红;吴海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成为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贫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心理特点外,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1].因此,高校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其心理上存在的不足,帮助贫困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伟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蚌埠市初中生有氧运动及久坐行为对心理认知的影响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中生有氧运动及久坐行为现状,探讨有氧运动、久坐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等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健康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等对方便整群抽取的蚌埠市4所中学100个班级的52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有氧运动干预后,分析干预前后肥胖、体重正常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变化情况.结果 5268名初中生参加足量中等强度、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及体力活动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4.7%,36.0%和59.1%.其中肥胖青少年中达到足量大强度有氧运动的比例为42.7%,高于非肥胖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级、家庭类型、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肥胖、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及碳酸饮料的摄入后,久坐行为是青少年抑郁症状(OR=1.52,95%CI:1.31 ~ 1.76)、焦虑症状(OR=1.36,95% CI:1.18 ~ 1.57)和学校生活不满意(OR =2.07,95% CI:1.79~2.38)的危险因素.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是抑郁症状(OR=0.78,95% CI:0.67 ~0.91)和学校生活不满意(OR=0.73,95% CI:0.62 ~ 0.85)的保护因素.结论 蚌埠市初中生进行有氧运动的时间较少,而久坐行为却在不断增加;有氧运动、久坐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钱青文;孙莹;王彩红;竟广群;朱飞;董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固定矫治青少年患者牙周洁治和卫生宣教干预效果分析

    正畸治疗错颌畸形能够提高治疗人群的口腔功能和健康水平,改善牙(殆)和颜面美观.目前主流的牙齿矫正还是以传统的托槽、金属弓丝矫正为主.然而传统固定矫正方式有难以克服的不足,如矫治器美观度、舒适度差,不能自行摘戴,加上因粘结材料的刺激和矫治部件的存在,口腔卫生难以维护[1];另外,固定矫治的患者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刷牙不认真[2],常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症、牙齿脱矿等,出现龈下菌斑积聚、牙龈指数上升、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深度增加[3-4].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临床干预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从而为正畸青少年提供维护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国锋;黄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