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李光友;向涛

关键词:性, 健康知识, 态度, 行为, 健康教育, 学生, 女(雌)性
摘要:目的 了解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为改善女大学生性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珠海市高校不同专业一、二年级女生2 2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科和文科类女大学生在自慰(10.08%,11.21%)、认可同性恋(68.73%,60.34%)和被性骚扰方面(17.05%,17.24%)明显高于医学院校(4.17%,33.33%和8.33%)的女大学生(P值均<0.05);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8.33%)、希望有性经历(25.00%)方面高于理科(4.39%,14.99%)和文科类(6.03%,19.83%)女大学生(P值均<0.05).二年级女大学生在担心性功能(77.16%)、被性骚扰(29.74%)、有性生活经历(11.64%)、对大学生性行为接受程度(58.19%)以及避孕知识(9.05%)了解方面明显高于一年级(58.77%,14.68%,7.92%,35.82%,4.66%)女大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性行为、性态度和性知识差异明显.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市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分析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的构成和临床流行特征,为有效防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37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8种常见病原体IgM检测.结果 1375例标本总阳性率为43.20%,各年龄段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6岁年龄段达到高峰(66.67%).2种以上病原体检出率随着年龄段增加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秋季高(50.23%),冬季低(40.34%).肺炎支原体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非典型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嗜肺军团菌和流感病毒流行具有典型季节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非典型病原体,不同病原体具有不同的临床流行特征.

    作者:王琛;王莹;俞哲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阳江两地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状况,为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广东省社会经济状况,以广州、阳江、阳春分别作为大、中、小城市的代表,采用“Buss-Warren攻击问卷中国修订版”对随机整群抽取的4915名中小学生进行评定.结果 广东省中小学生攻击问卷得分与全国相比,属较高水平;男、女学生的攻击总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不同学段学生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广州、阳江、阳春学生的攻击总分及各量表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与性别、年龄、地区差异有关,在进行攻击性行为的预防和干预时,应有针对性.

    作者:陈玉霞;陈青;麦锦城;张萍;余毅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城镇初中生心理韧性与网络成瘾的关系

    青少年的自身心理特点、家庭教养和监督、社会文化和网络环境影响其对网络的使用[1-2].初中生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很难抵抗网上新奇刺激信息的诱惑,从而容易造成过度使用网络[3].心理韧性(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和特质[4],具体表现为个体认知、情绪、行为及所处环境对帮助其抵御逆境,获得良好适应的特质[5].心理韧性水平高,预示更为积极的能力,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及恢复力.

    作者:孙亚蜀;任俊;吴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况、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方式,为高校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宿舍冲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广州市13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多数大学生(77.1%)对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好的满意度.组间比较发现,女生、港澳台及海外留学生、成绩较好、待在宿舍的时间长、经常参加宿舍活动的大学生对其宿舍关系满意度相对较高(P值均<0.05).女生、曾住过集体宿舍、与室友同班的大学生对室友关系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P值均<0.05).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与重视程度呈正相关(r=0.30,P=0.000).影响宿舍关系的前3位原因为性格不合(46.7%)、生活习惯差异(17.2%)及兴趣志向不同(11.4%).发生宿舍矛盾时,女生、成绩较好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P值均<0.05).大学生对室友关系的重视程度、满意度及相处的和谐程度与TCSQ量表积极应对得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高校应大力开展应对宿舍冲突的心理教育辅导,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宿舍人际关系.

    作者:董杉;董晓梅;彭淋;陈雄飞;王声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学教育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部分国家或地区中小学校开学教育现况,为探索上海市中小学开学教育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提供借鉴.方法 方便选取15位国外专家和教育行政人员,对开学教育的看法、国外学校开学教育活动形式和内容等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对象认为开学第1天或开学第1课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瑞典、韩国、日本、美国、台湾各地的中小学校开学典礼在保留常规形式校长致辞的基础上,各有特色.结论 国外开学教育主要特点为气氛轻松、活泼;形式突出师生互动、交流;内容注重鼓励和期望等.在改进开学教育模式时,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开学教育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张玲玲;王向军;丁中华;袁得国;徐梦霞;郑文娟;王书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南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现状,为儿童保健及蛲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自愿受检的原则,对南宁市10所幼儿园共2414名儿童进行蛲虫的病原学检查,分析阳性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首次检查查出感染者117例,对阴性者连续1~2d检查检出感染者106例,蛲虫感染率为9.24%(223/2414).市区和乡镇儿童感染率分别为5.27%和1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童感染率分别为10.74%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园大班儿童感染率高,为15.55%,不同学龄阶段儿童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者的双手、被褥及地面、桌面、玩具等是蛲虫感染的重要来源,感染者多有不良卫生习惯,有症状者128例(57.40%).结论 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蛲虫感染,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缨;刘晓泉;卢作超;石焕焕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嘉兴市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嘉兴市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城乡8所学校共1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知道洗手能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全部洗手指征等相关知识的学生分别为24.13%,40.50%和38.63%;仅8.31%的学生能完全做到10项日常生活洗手指征,23.81%的学生能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26.35%的城市学生和12.11%的农村学生主观上不愿洗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5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洗手有困难,主要原因是无洗手液或肥皂(77.00%)、洗手后无毛巾(66.77%),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手卫生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58.81%).结论 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俞慧芳;陈中文;罗建勇;唐娴;施秀珍;凌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班级背景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影响的多层线性分析

    目的 探讨班级背景对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为寻找班级背景变量及为干预中学生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网络使用评价量表、长处与困难量表、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武汉与麻城两市28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线性模型对网络成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性别、多动注意力缺陷、同伴问题与青少年生活质量总分在学生层上对网络成瘾有影响;情绪障碍、品行障碍在学生层与班级层对网络成瘾影响存在跨级交互作用;其中青少年生活质量和同伴问题对网络成瘾起负向预测作用;班级背景对网络成瘾有影响.结论 在探讨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同时,应关注班级背景对网络成瘾的影响.

    作者:吴贤华;蒙衡;吴汉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

    目的 了解珠海市女大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性行为,为改善女大学生性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珠海市高校不同专业一、二年级女生2 22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理科和文科类女大学生在自慰(10.08%,11.21%)、认可同性恋(68.73%,60.34%)和被性骚扰方面(17.05%,17.24%)明显高于医学院校(4.17%,33.33%和8.33%)的女大学生(P值均<0.05);医学院校的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的了解(8.33%)、希望有性经历(25.00%)方面高于理科(4.39%,14.99%)和文科类(6.03%,19.83%)女大学生(P值均<0.05).二年级女大学生在担心性功能(77.16%)、被性骚扰(29.74%)、有性生活经历(11.64%)、对大学生性行为接受程度(58.19%)以及避孕知识(9.05%)了解方面明显高于一年级(58.77%,14.68%,7.92%,35.82%,4.66%)女大学生(P值均<0.05).结论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性行为、性态度和性知识差异明显.

    作者:李光友;向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宁波市中小学生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血压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宁波市6~18岁中小学生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人体测量学指标对血压的影响,为中小学生高血压的评估或预测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宁波市2个区县7所中小学本市户籍6 ~ 18岁汉族学生共3087名,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 宁波市6~18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9%,其中男生为3.01%,女生为1.99%;城市学生为2.45%,农村学生为2.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围身高比与男、女生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生臀围、体质量指数、年龄、腰围身高比指标对血压影响较大,而女生年龄、腰围指标对血压影响较大(P值均<0.01).结论 人体测量学指标与血压密切相关,可以用来预测或监测中小学生高血压.

    作者:龚清海;杨秀珍;应焱燕;张涛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2010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有效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工作手册》的检测细则要求,对整群抽取的5141名中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为64.97%,平均视力为4.65,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00年、2005年、2010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前5a增长了43.94个百分点,后5a增长了4.82个百分点;平均视力≤4.5的年龄2000年为18岁以上,2005年为16岁,2010年为14岁.结论 广州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需积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郭仰峰;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周口市2所农村学校927名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结果 农村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3,0.562,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值分别为0.422,0.403,P值均<0.01),自我和谐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0.476,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影响农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作者:党峥峥;党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况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南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海区九江镇所有中小学教师共720名,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Teacher Burnout Inventory,TB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评测.结果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较常模严重,少成就感较常模好(P值均<0.01);家庭收入低、年轻、省市级学校和个人文化程度高的教师情绪疲惫程度较严重,男性和教龄短的教师少成就感较严重,家庭收入低、省市级学校和男性去个人化情况较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情绪疲惫、性别和少成就感对生存质量的生理总分(PCS)有预测作用,情绪疲惫、年龄、个人月收入、去个人化及少成就感对心理总分(MCS)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程度较重,少成就感较轻,教师职业倦怠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宋珊珊;李秀红;静进;郭丽;邱宇翔;杨德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道德脱离量表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道德脱离是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个体违反道德标准而不产生任何不良情绪的现象[1].作为一套相互关联的认知机制,道德脱离包含道德理由、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扩散、歪曲结果、过失归因和非人性化8个成分[2-3].

    作者:张栋玲;王美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疆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成为近年来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贫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大学生心理特点外,还承受着来自社会、生活、学业等各方面的多重压力[1].因此,高校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问题的同时,也应进一步关注其心理上存在的不足,帮助贫困学生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指导他们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

    作者:王伟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职大学新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云南省2007-2011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7-2011年通过网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60起,占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起数的65.02%(660/1 015).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总起数的89.09% (588/660),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数的84.18% (495/588);报告事件数多的是2009年,占总报告起数的35% (231/660);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4-6月和9-12月;农村学校的事件数和发病数均高于城市学校,死亡病例仅出现在乡镇学校.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应更加关注学校卫生工作,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及时预警是关键.

    作者:罗春蕊;伏晓庆;徐闻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指导性音乐想象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缓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效果,为学生考前减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某普通高中高三学生32名为研究对象,采用指导性音乐想象技术进行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5次干预,被试前、后测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18.53 ±6.84),(16.56±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生干预前后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20.32±6.24),(17.0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焦虑程度被试干预前后考试焦虑得分分别为(26.15±4.53),(20.92±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指导性音乐想象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考试焦虑,对女生和考试焦虑程度高的学生效果更显著.

    作者:陈玉霞;张绍华;魏楚珊;杨育能;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学生课余生活习惯及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及生活习惯,为大学校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供政策建议.方法 随机抽取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636名学生,使用自制调查表及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健康”的完整含义知晓率为10.7%;38.9%的人课余时间用于娱乐,4.6%用于运动,不同性别、生源地、专业类别学生的课余活动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校大学生对校园体育设施设备满意度为40.0%;56.3%的在校大学生习惯在夜间12点及以后就寝;心理状况比较健康者占87%.结论 大学生对于健康内涵的认识有待提高,缺乏运动及不良睡眠习惯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高校应着重培养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同时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作者:王元元;孙国梅;王万荣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上海市长宁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要素分析

    目的 了解长宁区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测量相关指标,为学龄儿童近视防治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长宁区8所小学5937名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以任意一眼裸眼视力<5.0者为调查对象,再作屈光度数、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视力不良小学生屈光类型以近视为主,且呈进行性发展.不同屈光组别、不同性别之间眼轴及角膜曲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屈光度(y)与眼轴长度(x1)、角膜曲率(x2)间关系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55.622-1.334x1-0.585 x2(R=0.777).结论 眼轴长度是近视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学龄儿童中开展有针对性的屈光筛查对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屈光不正是有意义的.

    作者:戴寅妍;沈斌;蔡蔚;朱剑锋;夏庆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