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哈尼族学生1985-2010年形态发育变化分析

赵明发;董一凡;吕慧

关键词:身高, 体重, 生长和发育, 学生, 少数民族
摘要:目的 探索哈尼族学生形态发育规律,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0年7~18岁年龄组哈尼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25a来,哈尼族7~18岁男生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女生7~15岁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但16~18岁年龄组无明显增减趋势.7~18岁学生体重增长除女生16岁年龄组,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每10a增幅明显;7~18岁学生胸围,除男生9,11岁年龄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呈停滞或下降趋势.结论 哈尼族学生体质状况有待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增强哈尼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红河州哈尼族与汉族中小学生常见病流行状况

    目的 了解红河州哈尼族、汉族学生营养与常见病等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卫生、教育部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红河州2010年哈尼族、汉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的营养指标及视力不良、恒龋、贫血、蛔虫感染检出率为基础,进行民族、性别、学段间的横向描述分析,并与2005年同质资料作纵向比较.结果 哈尼族学生蛔虫感染率高于汉族学生(P<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贫血率、营养不良率、肥胖率均高于哈尼族学生(P值均<0.05).2个民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率、视力不良率均随学段的升高逐渐上升,超重、肥胖率则随学段的升高而下降.与2005年同质资料相比,哈尼族学生低体重率和轻度营养不良率均显著下降(P值均<0.05),超重率则显著上升(P<0.01);汉族学生视力不良率、恒牙龋患率、低体重率、轻度营养不良率则显著上升(P值均<0.01).结论 2010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比2005年有所改善,但肥胖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也在显著增加;汉族学生的健康、营养状况不如哈尼族学生,并呈现加重趋势.

    作者:谭惠平;李良;袁明;丁润芬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我国6城市小学生高血压患病现状

    目的 了解城市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为高血压早期预防策略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哈尔滨、济南、重庆、广州和上海抽取6~13岁小学生9793名.按照统一的标准测量方法测量身高、体重及腰围,采用直立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血压,参考我国儿童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高血压诊断.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获取家庭信息.结果 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0.8%,女生(11.9%)高于男生(9.7%)(P<0.01).肥胖儿童高血压患病率(28.3%)高于超重(16.7%)及正常体重儿童(7.5%)(P<0.01).不同年龄女生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母亲文化程度的增加,女生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降低(P<0.05);不同家庭收入水平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国儿童高血压患病情况较为普遍,需要加强对儿童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徐海泉;胡小琪;刘爱玲;张倩;杜松明;林蓉;李廷玉;郭红卫;马冠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固定矫治青少年患者牙周洁治和卫生宣教干预效果分析

    正畸治疗错颌畸形能够提高治疗人群的口腔功能和健康水平,改善牙(殆)和颜面美观.目前主流的牙齿矫正还是以传统的托槽、金属弓丝矫正为主.然而传统固定矫正方式有难以克服的不足,如矫治器美观度、舒适度差,不能自行摘戴,加上因粘结材料的刺激和矫治部件的存在,口腔卫生难以维护[1];另外,固定矫治的患者大多为儿童和青少年,口腔卫生意识较差,刷牙不认真[2],常导致口腔溃疡、牙龈炎症、牙齿脱矿等,出现龈下菌斑积聚、牙龈指数上升、牙龈出血和牙周袋深度增加[3-4].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析和评价临床干预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牙周健康的影响,从而为正畸青少年提供维护牙周健康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国锋;黄爱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某医学院校新生保持健康体重知识及行为现状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新生保持健康体重的知识及行为现状,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市某医学院校新生763名,采用问卷调查、体格测量的方法对体质量指数、腰围、保持健康体重相关知识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新生对体质量指数及其正常标准、理想腰围标准的知晓率分别为68.5%,2.1%和0.3%;对不健康体重及腰围过大所致相关疾病或危害的知晓率介于7.7% ~ 89.6%之间;对保持健康体重知识的知晓率为74.8% ~ 94.0%.90.5%的学生关注自身体重,多数学生对自身体重缺乏正确评价.21.5%的学生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坚持每天锻炼30 min以上占9.4%.超重或肥胖者中控制饮食、体育锻炼的比例分别为46.7%和50.7%.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保持健康体重知识总体水平较低,缺乏保持健康体重的行为;应加强大学生健康体重知识教育.

    作者:黎文婷;毛淑芳;王春琳;赵俊超;田帅;李海月;徐贝贝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目的 探讨农村中学生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分层随机抽取的河南省周口市2所农村学校927名中学生施测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量表,分析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中介因素.结果 农村中学生的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3,0.562,P值均<0.01).回归分析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和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值分别为0.422,0.403,P值均<0.01),自我和谐在领悟社会支持基础之上对主观幸福感的回归效应显著(β=0.476,P<0.01).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自我和谐影响农村中学生主观幸福感;自我和谐是领悟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中介.

    作者:党峥峥;党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嘉兴市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嘉兴市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城乡8所学校共1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知道洗手能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全部洗手指征等相关知识的学生分别为24.13%,40.50%和38.63%;仅8.31%的学生能完全做到10项日常生活洗手指征,23.81%的学生能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26.35%的城市学生和12.11%的农村学生主观上不愿洗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56%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洗手有困难,主要原因是无洗手液或肥皂(77.00%)、洗手后无毛巾(66.77%),城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手卫生知识主要来源于父母(58.81%).结论 应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城乡中小学生手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俞慧芳;陈中文;罗建勇;唐娴;施秀珍;凌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青少年青春期性征发育年龄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广州市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基本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按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水平,在广州市城区(主要包括海珠区、越秀区、荔湾区等)与乡村地区(从化市)分别随机抽取3所中学和3所小学作为被调查单位.在小学四~六年级、初中和高中各年级随机整群抽取2~3个班的学生共6408名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抽取的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性征等身体检查.结果 男生睾丸发育Ⅱ期的中位数年龄为11.6 (10.8 ~ 12.5)岁,阴毛2期(PH2)的中位数年龄为1 3.0(12.2 ~ 13.7)岁.女生乳房发育B2期的中位数年龄为9.8(9.0~10.4)岁,阴毛2期(PH2)的中位数年龄为11.6(10.9~12.6)岁,月经初潮半数年龄为11.9(11.8~12.1)岁.结论 广州市儿童青少年青春发动年龄呈提前趋势,女生比男生更为明显.应采取措施应对青春发动提前以及相关的健康问题,维护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作者:梁健平;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目的 探讨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互动关系,为青少年攻击行为的预防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问卷、青少年大五人格特质问卷和生活压力事件问卷,对从广州市整群随机抽取的4所中学的84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青少年生活压力事件、人格特质和攻击行为的关系.结果 青少年攻击行为在年级、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青少年和师长同伴交往的压力对他们的攻击行为表现影响为广泛,而神经质、宜人性与外倾性对青少年的攻击也有广泛的预测力.青少年体验到的压力会通过影响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3种特质影响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结论 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相关,并且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宜人性和严谨性在生活压力事件和攻击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作者:聂衍刚;李祖娴;万华;胡春香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杭州市6~15岁儿童散光现况

    目的 了解杭州市6 ~15岁儿童散光的患病情况,为防治儿童散光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杭州市某区5所小学及2所中学在校学生6 643名,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用自动验光仪测量双眼屈光状况.结果 6 643名儿童检出散光≤-0.50 D者4 809名,检出率为72.39%;散光≤-0.75 D者2 175名,检出率为32.74%;散光≤-1.00 D者1 773名,检出率为17.66%.散光度≤2.00 D者占绝大多数,构成比为90.39%,各年龄组散光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062,P=0.358).顺规散光是6~15岁儿童散光的主要类型,占82.87%;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各占13.26%和3.88%,各年龄组轴向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420,P=0.701).6~15岁儿童以复合近视散光为主(77.83%),单纯近视性散光、单纯远视性散光、复合远视性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构成比分别为5.74%,1.86%,4.11%,10.47%.随着散光程度的加深,顺规散光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逆规散光逐渐减少;复合近视性散光所占比例越低,混合散光越高.结论 6~15岁儿童散光检出率较高;顺规散光和复合近视散光是主要类型;散光程度越高,顺规散光越高.应加强儿童散光的早期屈光筛查及矫正.

    作者:李春燕;陈洁;陈岩;严张英;章雪梅;陈燕燕;李纯纯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儿童近视流行趋势回顾性研究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视的流行趋势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探索有效干预近视的公共卫生手段.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法,利用过去在广州市进行的4项近视相关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重构出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中广州市近视患病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广州市20世纪70年代之前出生人群近视患病率仅为20%~30%,而80年代之后出生的青少年已经增长到80%以上.与台湾、香港以及新加坡比较,广州市的近视患病率直至1975年后才逐渐增长,并逐渐达到其他3个城市的水平.结论 日益增长的教育压力和儿童户外活动时间的减少可能是导致近视流行的关键的因素.

    作者:麦锦城;向帆;何明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厦门市2009-2010年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

    视力不良、龋齿、营养不良、肥胖等是影响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常见病,不但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造成损害[1].为了解厦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降低中小学生常见病的发病率,同时也为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治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2009-2010年厦门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的体检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培枝;王宝珍;陈剑锋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高职大学新生人格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一种情感和社会的幸福感,个人能意识到自己的能力,能对付生活中正常的紧张,能创造性地或有效地完成工作,能对自己及社会做出贡献[1].人格作为一种广泛而稳定的个体内部因素,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2].有研究表明,应对方式与健康之间有着密切关系[3].积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而消极应对与心理症状呈正相关[2,4-5].应对的特质理论还认为,个体的应对策略具有一定的跨情境稳定性,不同人格特质的个体有偏好的应对方式[6].本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考察高职大学生的人格、应对方式以及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讨应对方式在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为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指导作用.

    作者:刘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广州市1985-2010年学生营养状况动态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营养状况及近25a来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学生营养干预与健康教育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1985至2010年间共6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现场检测按照《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实施,营养不良筛查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生长标准(简易版)”,超重与肥胖筛查标准采用“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分类标准”.结果 广州市中小学生2010年营养正常率为71.21%,营养不良(含生长迟滞、消瘦)率为15.40%,超重率为8.38%,肥胖率为5.00%;营养正常率男生为65.87%,女生为76.62%;超重肥胖率男生为37.31%,女生为16.23%;营养不良率城市学生为12.62%,乡村学生为18.13%;超重肥胖率城市学生为17.50%,乡村学生为9.35%.近25a来,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从1985年的32.89%下降为2010年的15.40%,但超重肥胖检出率从1985年的0.59%上升到2010年的13.38%.结论 25a来广州市中小学生的营养不良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但超重肥胖问题日趋明显.加强学校营养工作,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是改善学生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邓纳莉;麦锦城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蚌埠地区398例大学生抑郁焦虑患者就诊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抑郁、焦虑的治疗情况,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0年2月至2010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心理门诊就诊的398例大学生抑郁、焦虑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哈密尔顿(Hamilton)抑郁量表和哈密尔顿(Hamilton)焦虑量表进行抑郁、焦虑症状评定,对每例患者均进行心理认知治疗,并分别予以氟西汀和艾司唑仑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 398例研究对象焦虑和抑郁轻度、中度、重度的构成比在性别病种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随着患者抑郁焦虑程度的加重,治疗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和父母的文化程度对治疗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 大学生抑郁焦虑患者主动就诊的意识不强,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早期就诊率,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宋文英;屈洪党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哈尼族学生1985-2010年形态发育变化分析

    目的 探索哈尼族学生形态发育规律,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学校卫生工作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对云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1985年、1995年、2005年和2010年7~18岁年龄组哈尼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等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整理研究.结果 25a来,哈尼族7~18岁男生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女生7~15岁身高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每10a增幅明显,但16~18岁年龄组无明显增减趋势.7~18岁学生体重增长除女生16岁年龄组,其余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每10a增幅明显;7~18岁学生胸围,除男生9,11岁年龄组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呈停滞或下降趋势.结论 哈尼族学生体质状况有待提高,家庭、学校、社会应密切配合,以增强哈尼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作者:赵明发;董一凡;吕慧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目的 了解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探索有效的有氧运动减肥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南通大学单纯性肥胖男大学生60名,分为实验组(健身跑组、登阶运动组各15名)和对照组(30名).实验组进行健身跑和登阶运动锻炼;对照组只进行日常体力活动,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结果 16周后,实验组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身体素质方面的测试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实验组中健身跑组和登阶运动组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功能影响的效果基本一致,但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效果要优于健身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等强度的健身跑和登阶运动对肥胖男大学生体质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登阶运动更有利于肥胖男大学生的自我锻炼和长期坚持.

    作者:何勇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道德脱离量表在初中生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

    道德脱离是在社会认知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概念,用以解释个体违反道德标准而不产生任何不良情绪的现象[1].作为一套相互关联的认知机制,道德脱离包含道德理由、委婉标签、有利比较、责任转移、责任扩散、歪曲结果、过失归因和非人性化8个成分[2-3].

    作者:张栋玲;王美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四川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现状

    目的 了解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重建及运行状况,为提高灾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四川地震灾区5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卫生管理机构、学校卫生室建设、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档案建设、疾病预防、学校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结果 灾后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呈现出校长、教务处、政教处与体育卫生室负责制多样化的状态;78.93%的高中、68.45%的初中和59.48%的小学设立卫生工作室;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到50%,以女性居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均衡,总体合格率为93.0%;13.25%的高中、28.48%的初中和39.75%的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结论 灾后学校重建在卫生硬件条件设施上得到了超前发展,但在软件管理及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问题.应注重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的常态化监督与管理.

    作者:李秋良;张晓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蚌埠市初中生有氧运动及久坐行为对心理认知的影响

    目的 了解蚌埠市初中生有氧运动及久坐行为现状,探讨有氧运动、久坐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等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青少年体育锻炼与健康问卷、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等对方便整群抽取的蚌埠市4所中学100个班级的526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开展有氧运动干预后,分析干预前后肥胖、体重正常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变化情况.结果 5268名初中生参加足量中等强度、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及体力活动缺乏的比例分别为14.7%,36.0%和59.1%.其中肥胖青少年中达到足量大强度有氧运动的比例为42.7%,高于非肥胖青少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性别、年级、家庭类型、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肥胖、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及碳酸饮料的摄入后,久坐行为是青少年抑郁症状(OR=1.52,95%CI:1.31 ~ 1.76)、焦虑症状(OR=1.36,95% CI:1.18 ~ 1.57)和学校生活不满意(OR =2.07,95% CI:1.79~2.38)的危险因素.足量大强度体力活动是抑郁症状(OR=0.78,95% CI:0.67 ~0.91)和学校生活不满意(OR=0.73,95% CI:0.62 ~ 0.85)的保护因素.结论 蚌埠市初中生进行有氧运动的时间较少,而久坐行为却在不断增加;有氧运动、久坐行为与青少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钱青文;孙莹;王彩红;竟广群;朱飞;董娟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况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

    目的 了解南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南海区九江镇所有中小学教师共720名,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Teacher Burnout Inventory,TB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进行评测.结果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较常模严重,少成就感较常模好(P值均<0.01);家庭收入低、年轻、省市级学校和个人文化程度高的教师情绪疲惫程度较严重,男性和教龄短的教师少成就感较严重,家庭收入低、省市级学校和男性去个人化情况较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情绪疲惫、性别和少成就感对生存质量的生理总分(PCS)有预测作用,情绪疲惫、年龄、个人月收入、去个人化及少成就感对心理总分(MCS)有预测作用(P值均<0.05).结论 九江镇中小学教师的情绪疲惫和去个人化程度较重,少成就感较轻,教师职业倦怠对生存质量产生显著影响.

    作者:宋珊珊;李秀红;静进;郭丽;邱宇翔;杨德胜 刊期: 2012年第1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