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东实验中学高中生杜克健康评价问卷检验结果分析

欧水招;李春会;谢行

关键词:问卷调查, 健康状况,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杜克健康评价问卷(DuKE)对高中生的调查结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广东实验中学142名患病寄宿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中生DUKE同卷6项健康功能评分都较高,且离散度不大;4项功能障碍中的抑郁和疼痛因子评分较高,且离散度较大.其中性别、年级、病种之间各因子的评分差异绝大部分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只有男生与高二学生的疼痛因子、高三的自尊冈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说明中学生的躯体健康状况较好,但町能伴随的抑郁、疼痛症状.结论 杜克健康评价问卷能较客观地反映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龄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 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因为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掩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 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作者:朱晓霞;刘庆敏;方顺源;施文英;项海青;陈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青少年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比较

    目的 了解营养不良对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发育、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育才学校1 320名中学生,对12~14岁中学生按身高标准体重筛选营养不良学生.共筛选出37名营养不良学生作为营养不良组,根据年龄、性别、年级匹配原则选取37名营养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组学生肺活量指数、Erisman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isman指数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 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心肺功能及体型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

    作者:张迪;陈容;裴丽红;顾国家;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韩2所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比较

    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牛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作者:李成福;许青松;韩雄毅;金玲;洪润哲;金元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分析

    目的 了解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为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Google网络搜索为主要检索工具,对检索到的50份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对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进行循证分析.结果 国外学生体检表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医学史、预防接种史、体检项目和医生填写部分,其中体检项目又分为形态指标、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5个部分.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体检表与国外学生体检表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学生体检表中的部分项目设置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伍晓艳;陶芳标;朱鹏;苏普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苏州市区中学生2009年视力不良情况分析

    近年来,视力不良成为中学生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为全面了解苏州市中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以便为制定有效的近视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9年度苏州市区中学生体检资料的视力部分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小萍;曹志杰;贾松;袁凤男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北师范大学新生肺结核感染情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第4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在群居性人群中容易传播,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学校时有结核病暴发流行[3].

    作者:何随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

    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抑郁心理状态不但增加痛苦的心理体验,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1].为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状况,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云南省12408名中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病因学研究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以与其年龄不相适应、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为特征的心理行为性疾病,在学龄儿童中广泛存在[1].儿童ADHD的现患率在不同国家存在一定的差异,德国3-17岁儿童ADHD现患率为4.8%(男童7.7%,女童1.8%)[2],加拿大报道儿童ADHD发病率为3%-9%,男孩发病率大约是女孩的3倍[3].

    作者:林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办学模式和同伴组成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选取的1 3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同伴中大多数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同伴中大多是城市儿童的,就读于公办学校并有相似同伴组成的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在流动儿童类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学校类型及同伴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不同,安全感是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可能因素.

    作者:聂润秋;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农村中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18,J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邵福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裕固族140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3~6岁裕固族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40名3~6岁裕固族儿童,通过24 h回顾法结合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除维生素 A、维生素C摄入量较低外,其他能量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其他民族儿童比较接近;体格发育状况也比较乐观,基本达到2005年中国9个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及WHO的标准;调查对象存在消瘦和超重现象,未出现生长迟缓及肥胖.结论 裕固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基本接近中国其他民族儿童及WHO标准.建议增加该群体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的摄取,结合营养教育,加强平衡膳食理念的宣传,以进一步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张晓琼;王军;周雪;王玉;刘兴荣;龚地萍;李金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高中生学业勤奋度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究学业勤奋度埘学牛学业成绩的影响,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中学生学业勤奋问卷,对采用目的 取样和分层取样法选取的黄石市实验高中、阳新县英才高中的386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学业勤奋度发展水平进行调查,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高中生学业勤奋度的平均等级为3.08,全问卷的总体不良率和良好率分别为28.3%,32.2%.女生顽强性明显高于男生(P<0.05),高二学生时间投入显著高于高一学生(P<0.05).目标监控、时间投入和顽强性与学业成绩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时间投入、任务承诺和顽强性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直接作用.结论 时间投入、任务承诺和顽强性对学牛的学业成绩存在预测作用.

    作者:雷浩;田澜;刘衍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北京市顺义区中学生自杀相关心理行为现况调查

    在现代社会中,自杀是人类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中国的自杀现状:1995-1999年>研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已属于世界上的高自杀率国家之一,估计中国平均年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其中15-24岁年龄组占总自杀人数的26.64%[1].另有资料显示,我国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2].

    作者:张立敏;李玉堂;赵瑞兰;张克深;杨合;于金龙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为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及白编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207名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5.46%,其中品行问题检出率高;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较非留守中小学生严重,其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被动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小学生;抚养人类别、文化程度及父母外出时间是影响留守中小学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正常、温暖、有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父母、抚养人、学校及社会应群策群力,减少中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作者:张雪琴;龙永梅;张哲;何兰英;邱晓娜;王静进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某高校2007-2009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集体生活、学习,人口相对密集,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牛和流行.为了解高校学牛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高等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现将某高校2007-2009年学生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梁亚荣;朱香英;谭小明;陈芝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脑电超慢涨落图参考值

    目的:运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T)检测网络成瘾(IAD)患者脑内S谱系的变化,探讨IAD患者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参考值的范围及神经递质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T检测和诊断IAD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都市选取90例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作为IAD组,另取6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ET分析、提取代表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S谱系,对比观察IAD患者大脑S谱系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IAD患者间S1-S7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AD患者S11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lAD患者S11值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患者S谱系的参考范围,S2、S4系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S5、S11系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可以反映IA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应用于IAD的检测与诊断.

    作者:朱天民;杜宇鹏;李辉;郑重;金荣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40个市(县)中小学校创建无烟环境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学校创建100%无烟环境的综合性干预效果,为积极开展校园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2008年在全国20个省40个市县中小学按照统一的干预策略开展为期1 a的100%无烟学校创建活动,采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收集干预前后学校的吸烟现象、学校人群对烟草危害的认识及控烟态度、学校人群的吸烟与被动吸烟等资料,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基线调查时36.14%的学校未观察到吸烟现象,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上升为74.51%;干预前学校男性人群吸烟率为12.13%,干预后创建无烟学校中男性吸烟率降至10.61%;干预前学校不吸烟人群的二手烟暴露率为28.01%.干预后二手烟暴露率降至10.15%.干预后人群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及控烟态度较基线时均有显著改善.结论 无烟学校创建活动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基本实现了项目的 预期目标.

    作者:高峰燕;郭欣;刘亨辉;万霞;杨杰;杨功焕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情况调查

    蛔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线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蛔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1].为了解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2月对市区内3所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仕标;何云岩;王敏;邓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X2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 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希;李铁钢;柳洋;狄飚;袁俊;王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 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凶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何芙蓉;刘巧兰;周欢;杨洋;张莎;马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