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农村留守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张雪琴;龙永梅;张哲;何兰英;邱晓娜;王静进

关键词:行为, 家庭特征, 对比研究, 学生, 农村人口
摘要:目的 了解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家庭影响因素,为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及白编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207名小学和初中的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检出率为15.46%,其中品行问题检出率高;留守中小学生的问题行为较非留守中小学生严重,其品行问题、多动、不注意-被动得分高于非留守中小学生;抚养人类别、文化程度及父母外出时间是影响留守中小学生的重要因素.结论 正常、温暖、有序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农村留守中小学生的父母、抚养人、学校及社会应群策群力,减少中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高校医学生对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知信行定性分析

    近年在非洲完成的3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包皮环切术能使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异性传播的危险降低50%-60%[1-3].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并发症少和效益高的预防男性感染HIV的方法,对于控制艾滋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一项重要策略,但如何推广包皮环切术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在非穆斯林国家.

    作者:蒋俊俊;邓伟;梁冰玉;杨晓波;李平;罗皓;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云南省中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特征分析

    青少年抑郁心理症状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的重要研究课题.抑郁心理状态不但增加痛苦的心理体验,损害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且与自杀、吸烟和攻击等不良行为密切关联[1].为了解云南省中学生抑郁心理状况,为进行预防干预研究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对云南省12408名中学生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

    作者:黄莹;李燕;胡安艳;陈桂存;刘宏;李姣;黄鑫;郑志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不同办学模式和同伴组成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比较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选取的1 3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同伴中大多数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同伴中大多是城市儿童的,就读于公办学校并有相似同伴组成的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在流动儿童类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学校类型及同伴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不同,安全感是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可能因素.

    作者:聂润秋;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调查

    2008年5月4日,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辖区某学校教师电话报告:该学院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咽痛症状.接报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小分队人员立即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经核实,该学院自2008年5月1日以来,即有部分学生陆续出现发热、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依据<北京市学校及托幼园所聚集性集中发热处理技术规范>对本起疫情进行了调查,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为由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

    作者:蔡旭;王瑞琴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嘉兴市初中学生手卫生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嘉兴市初中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其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为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4所初中共1 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手卫生相关知识;近4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六步洗手方法;有68.28%的学生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且女生频次高于男生(χ<'2>=10.91,P<0.05);36.6%的被调查对象常看到学校洗手池边有标准洗手图,58.6%的被调查对象能常使用洗手池边的洗手液或肥皂,4所学校均无干手机,1所学校配有干手纸;初中生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2.1%)、宣传资料(64.2%).结论 应加强中学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手卫生知信行3者间关系转变的健康干预,同时需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

    作者:陈中文;俞慧芳;唐娴;施秀珍;胡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金华市某重点高中学生视力及色觉调查

    目的 分析金华市第一中学高中3个年级学生的视力与届光度及色觉状况,为纠正学生不良用眼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金华市某重点高中全体2550名学生.测定远视力,凡裸眼视力<4.8者采用插片验光以测定球镜屈光度,并进行色觉检查.结果 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视力<5.0检出率的分别为90.17%,93.34%,97.76%,女、男生分别为95.48%,91.71%.视力<4.8的2300名学生中,屈光度≤4.00 D的有1617名(70.30%);>4.00 D的有683名(29.70%),其中女生407名(34.20%),男生276名(24.86%).色觉障碍检出率为2.59%.结论 重点中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已经超过90%;女生远视力与屈光状况更差.

    作者:许建平;许晨;应丽华;高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分析

    目的 了解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为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Google网络搜索为主要检索工具,对检索到的50份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对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进行循证分析.结果 国外学生体检表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医学史、预防接种史、体检项目和医生填写部分,其中体检项目又分为形态指标、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5个部分.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体检表与国外学生体检表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学生体检表中的部分项目设置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伍晓艳;陶芳标;朱鹏;苏普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学龄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杭州市民工子弟学校儿童不同于本地儿童的伤害流行特征,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杭州市4所民工子弟学校、4所本地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结果 杭州市民工子弟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3.64%,中学生的伤害发生率为44.38%,与本地户籍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民工子弟初中女生的伤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初中女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多发性伤害的发生率及伤害年均发生数均高于本地户籍学生.伤害的首位因为均为跌落,民工子弟小学生的触电发生率、初中男生的溺水发生率及初中女生的烫伤、刀割伤、碰掩伤和触电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本地户籍同类学生.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因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更重.结论 民工子弟有不同于本地户籍学生的伤害流行特征,伤害造成的家庭负担较本地学生更重,有必要开展针对性的防制工作.

    作者:朱晓霞;刘庆敏;方顺源;施文英;项海青;陈坤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韩2所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比较

    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牛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作者:李成福;许青松;韩雄毅;金玲;洪润哲;金元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藏族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因子分析

    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是反映不同人群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重要的标志[1].体质发育指标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数据[2].通过对尽可能多的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可以了解各指标在模型中的贡献率,对建立完善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筛查指标和评价因子,评价个体的生长发育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堃;肖艳杰;席焕久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裕固族140名3~6岁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评价

    目的 了解3~6岁裕固族儿童膳食营养及营养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140名3~6岁裕固族儿童,通过24 h回顾法结合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Z评分法进行营养状况评价.结果 除维生素 A、维生素C摄入量较低外,其他能量及多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中国其他民族儿童比较接近;体格发育状况也比较乐观,基本达到2005年中国9个城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及WHO的标准;调查对象存在消瘦和超重现象,未出现生长迟缓及肥胖.结论 裕固族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基本接近中国其他民族儿童及WHO标准.建议增加该群体新鲜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的摄取,结合营养教育,加强平衡膳食理念的宣传,以进一步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张晓琼;王军;周雪;王玉;刘兴荣;龚地萍;李金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脑电超慢涨落图参考值

    目的:运用脑电超慢涨落技术(ET)检测网络成瘾(IAD)患者脑内S谱系的变化,探讨IAD患者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参考值的范围及神经递质的变化,为临床应用ET检测和诊断IAD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都市选取90例网络成瘾大学生患者作为IAD组,另取6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运用ET分析、提取代表脑内神经递质变化的S谱系,对比观察IAD患者大脑S谱系变化.结果 不同性别IAD患者间S1-S7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IAD患者S11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各年龄段男、女lAD患者S11值的参考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D患者S谱系的参考范围,S2、S4系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S5、S11系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脑电超慢涨落S谱系可以反映IAD患者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应用于IAD的检测与诊断.

    作者:朱天民;杜宇鹏;李辉;郑重;金荣疆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 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凶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何芙蓉;刘巧兰;周欢;杨洋;张莎;马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西北师范大学新生肺结核感染情况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第4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在群居性人群中容易传播,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学校时有结核病暴发流行[3].

    作者:何随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学龄前单纯性肥胖儿童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类型分析

    目的 了解β3-AR基因变异及气质与儿奄单纯性肥胖的关系,为控制儿奄单纯性肥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武汉市714名儿童的β3-AR基因型进行检测,并测量体重、身高,测查儿童气质类型.结果 肥胖儿童β3-AR不同等位基因间的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童肥胖组中间偏麻烦型、麻烦型和启动缓慢型与对照组中间偏平易型、平易型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各气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因变异从不仅从生理角度影响儿童的肥胖,还其与儿童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强度及指向性有关,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彭安娜;杨少萍;张斌;张丹;陈忠;胡唏江;覃凌智;杨艳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自我认知干预效果评价

    运动伤害是困扰大学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每年都有体育伤害事故发生.从大学生角度来看,担心在体育课中受伤,是影响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主动性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如何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手段,消除大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体育活动过程中,是体育教师们一直尝试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通过自我认知手段来考察其对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的影响,以期为改善大学生运动伤害焦虑心理状况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关系

    目的 探讨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小学生社会创造性倾向问卷、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绪量表,对重庆地区418名留守儿童和3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同伴影响力对整体满意度、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交往能力对积极情绪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留守儿童社会创造性倾向发展水平较低,社会创造性倾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作者:胡馨月;陈旭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一起寄宿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一起甲型H1N1流感在寄宿制学校暴发的危险因素,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以及血凝抑制试验,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同时进行面对问卷调查并查阅校医门诊记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一次疫情暴发后,学生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2.69%.X2检验表明,同班同学发热(OR=2.257,95%CI=1.664~3.060)、同宿舍室友发热(OR=2.270,95%CI=1.782~2.891)、宿舍每天开排气扇(OR=0.776,95%CI=0.617~0.976)、宿舍朝向与当时季节风向不一致(OR=1.417,95%CI=1.114~1.801)均与甲型H1N1流感感染有关.结论 加强晨检、及时发现传染源并采取单间隔离或居家隔离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重要手段,加强居室通风是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作者:陈希;李铁钢;柳洋;狄飚;袁俊;王鸣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营养不良与营养正常青少年心肺功能和体型特征比较

    目的 了解营养不良对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发育、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育才学校1 320名中学生,对12~14岁中学生按身高标准体重筛选营养不良学生.共筛选出37名营养不良学生作为营养不良组,根据年龄、性别、年级匹配原则选取37名营养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组学生肺活量指数、Erisman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isman指数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 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心肺功能及体型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

    作者:张迪;陈容;裴丽红;顾国家;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与成因分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20多年的成长过程中,发展与问题始终相伴存在:一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逐渐完成了从民间推动前进向政府主导的转化,其理论研究与工作开展也都进入到快速发展期,在国际上可以堪比起步较早、理论和方法都较为成熟的欧美等国;另一方面,许多潜隐在认知、研究和操作三大领域中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来,经常导致许多预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无法实现.

    作者:仲稳山 刊期: 2011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