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建平;许晨;应丽华;高卫东
目的 了解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的主要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散光及弱视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广西视光中心就诊的4~12岁弱视儿童2057例(3704眼),所有弱视散瞳后采用视网膜检影法确定散光状态,描述散光在不同年龄、性别、弱视程度的弱视儿童中的分布.结果 在2057例弱视儿童中,散光(≥0.50 D)检出率为94.02%,且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各年龄组散光度以0.50~2.00 D(69.1%)为主,散光类型中的复性远视多,散光轴向以顺规散光为主(90.20%),各年龄组散光度、散光轴向和散光性质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性别儿童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弱视程度散光眼的散光度、散光类型和散光轴向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散光在4~12岁弱视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儿童散光应尽早矫正,以防止弱视产生.
作者:肖信;刘伟民;林泉;王英;张玉娟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中国延边大学和韩国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的差异,为改善大学生体质状况的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中国延边大学朝鲜族(271名)、汉族(397名)和韩国仁荷大学(275名)男生,测定体质量指数和肺活量.利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延边大学与仁荷大学男生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牛体质量指数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调整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后,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肺活量均明显低于仁荷大学男生(P值均<0.01),而延边大学朝鲜族和汉族男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边大学朝鲜族男生的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男生,延边大学男生肺活量低于仁荷大学男生.
作者:李成福;许青松;韩雄毅;金玲;洪润哲;金元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蛔虫感染是常见的肠道线虫感染,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国蛔虫等肠道线虫感染呈下降趋势.2001-2004年全国寄生虫病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蛔虫感染率为12.72%[1].为了解抚州市城区小学生蛔虫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防治蛔虫感染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09年9-12月对市区内3所小学进行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仕标;何云岩;王敏;邓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嘉兴市初中生手卫生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其依从性的主客观因素,为开展手卫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嘉兴市4所初中共1 302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手卫生相关知识;近4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六步洗手方法;有68.28%的学生用流动水加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且女生频次高于男生(χ<'2>=10.91,P<0.05);36.6%的被调查对象常看到学校洗手池边有标准洗手图,58.6%的被调查对象能常使用洗手池边的洗手液或肥皂,4所学校均无干手机,1所学校配有干手纸;初中生获取手卫生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电视(72.1%)、宣传资料(64.2%).结论 应加强中学生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宣传,特别是手卫生知信行3者间关系转变的健康干预,同时需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
作者:陈中文;俞慧芳;唐娴;施秀珍;胡煜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唐山市3~6岁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办便抽样方法,对唐山市243名3~6岁幼儿父母进行问卷凋查.结果 近1 a内,60.1%的父母对子女实施过躯体虐待,其中28.8%为非接触性体罚,52.7%为轻度躯体暴力,8.6%为重度躯体暴力,0.4%为极重度躯体暴力.影响幼儿遭受躯体虐待的主要因素有儿童性别、父母是否有不良嗜好、家庭居住地.结论 幼儿遭受父母躯体虐待的现象较为普遍,有必要开展有关儿童暴力伤害的早期干预.
作者:崔立华;杜文冉;庞淑兰;薛玲;任琦;刘美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少年抑郁与儿童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的关系,验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假设.方法 方便抽取合肥市3798名使用网络的中学生,进行亲子冲突策略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以及人口学特征调查.采用层级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青少年儿童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抑郁可能存在的调节中介效应.结果 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虐待经历与近期生活事件均有关联(P值均<0.01),并通过近期生活事件间接地对青少年抑郁产生效应(P值均<0.01);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有调节作用(P=0.001),而男生未见儿童期虐待对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P=0.260).结论 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应该采用措施阻止儿童期虐待的出现,其中受虐女童是重点保护的对象.
作者:杨林胜;张志华;吴红燕;孙业桓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日益严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个年龄段的特定群体,不但会受社会普遍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影响,还广泛存在一些大学生特征性的不良生活方式,如沉迷于网络、盲目节食减肥等[1].为了解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具体情况及其与健康状况的关系[2],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状况进行专项调查.
作者:汪胜;卢晚秋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营养不良对青春期青少年身体发育、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整群抽取育才学校1 320名中学生,对12~14岁中学生按身高标准体重筛选营养不良学生.共筛选出37名营养不良学生作为营养不良组,根据年龄、性别、年级匹配原则选取37名营养正常学生作为对照组.对2组学生的心肺功能、体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营养不良组学生肺活量指数、Erisman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risman指数随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降低(P<0.01).结论 营养不良对青少年心肺功能及体型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应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加强学生营养,提高青少年身体发育水平.
作者:张迪;陈容;裴丽红;顾国家;张微微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道德同一性是道德自我的核心,是道德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它是指有益于他人的自我一致性和连续性,反映了独立的道德人格不断建构的过程,也反映了个体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间的一致性程度,是对社会共有价值、理论、规则和信仰的自我概念[1].
作者:钱志刚;周碧薇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不同类型流动儿童的学校归属感和影响因素,为提高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学校归属感量表(PSSM)、安全感量表,对分层选取的1 30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公办学校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民办学校,同伴中大多数为流动儿童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显著高于同伴中大多是城市儿童的,就读于公办学校并有相似同伴组成的流动儿童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安全感在流动儿童类型和学校归属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不同学校类型及同伴类型的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不同,安全感是影响不同类型流动儿童学校归属感的可能因素.
作者:聂润秋;徐玲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学生进行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治知识教育,探讨其对家长相关知识和健康行为建立所起的影响.方法 在余杭区高中、初中和小学3个层次学校中各抽取1所高中、1所初中及1所小学,并在抽取的学校的同年级中随机抽取高二、初二和小学五年级各2个班,1个班为教育班,另1个班为对照班,教育班进行课堂健康教育,通过对照等方法,观察二级传播效果.结果 二级传播后,小学教育班家长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18.32%(P<0.05),比相应对照班家长的健埭知识知晓率提高了19.05%(P<0.05);小学生教育班家长麻疹防治知识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27.71%,糖尿病防治知识较二级传播前提高了 18.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学教育班家长乙肝、糖尿病防治知识二级传播后与传播前比较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中教育班家长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二级传播后与传播前比较也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生二级传播是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
作者:沈旭娟;张宝津;张时良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为建立适合我国学生的健康体检项目和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以Google网络搜索为主要检索工具,对检索到的50份国外学生体检表项目内容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并对国外学生体检表的内容进行循证分析.结果 国外学生体检表主要分为基本信息、医学史、预防接种史、体检项目和医生填写部分,其中体检项目又分为形态指标、内科、外科、五官科、辅助检查5个部分.结论 我国中小学生体检表与国外学生体检表既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国外学生体检表中的部分项目设置值得参考借鉴.
作者:伍晓艳;陶芳标;朱鹏;苏普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肥东县某农村地区中学生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学生自杀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肥东县某农村地区的2所中学,对初一至高三年级分别随机抽取12个班级.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自尊量表等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总体自杀意念报告率为20.7%.女生为25.3%,男生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41,P=0.000);初中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7.8%,高中生为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18,JP=0.000);父母婚姻状况对中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34,P=0.0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中年级、家庭环境得分低、自尊得分低和消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师生关系得分高和积极应对方式是自杀意念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中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联合学校和家庭,根据其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邵福泉 刊期: 2011年第02期
近年在非洲完成的3个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包皮环切术能使艾滋病病毒(HIV)通过异性传播的危险降低50%-60%[1-3].包皮环切术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并发症少和效益高的预防男性感染HIV的方法,对于控制艾滋病蔓延具有重要意义,是预防男性通过性行为感染HIV的一项重要策略,但如何推广包皮环切术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特别在非穆斯林国家.
作者:蒋俊俊;邓伟;梁冰玉;杨晓波;李平;罗皓;梁浩 刊期: 2011年第02期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的场所,他们集体生活、学习,人口相对密集,容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牛和流行.为了解高校学牛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高等学校学生传染病发病规律,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措施,现将某高校2007-2009年学生传染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梁亚荣;朱香英;谭小明;陈芝茵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四川南部未受地震影响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未受地震影响的2所四川省农村初中所有初一年级留守儿童374人采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价量表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留守类型、不同看护人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父母关心程度、看护人的要求程度、自评学习成绩.结论 从父母,看护人以及社会支持网络等外部保护凶素出发,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
作者:何芙蓉;刘巧兰;周欢;杨洋;张莎;马骁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编制城市学龄前儿摩家庭运动环境评价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On Motor Development for Pre-school Urban Children,FESMDPU),为家庭环境与儿童运动发育的关联性研究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以HOME和AHEMD-SR量表为蓝本,在确立71个初始条目的 基础上,运用临界比、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条目进行删减.结果 根据各条目临界比保留伞部条目,根据各条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删减15个条目,后通过第1次和第2次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删除5个条目,后共保留51个条目.此外,探索件因素分析提取了户外运动空间、户内运动空间、精细运动玩具、大运动玩具、空间色彩类玩具、温暖/鼓励、口常生活照顾7个因子.结论 保留51个条目作为FESMDPU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为该量表的应用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花静;张郦君;古桂雄;秦志强;孟炜;吴擢春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为提高高一学生学习自信心提供依据.方法 以学生自我归因和教师归因2种归因训练模式分别对某普通高中69名和64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归因训练,对照组不予以任何干预.结果 学生自我归因组和教师归因组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干预后的自我效能感、语文自我效能感和归因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我归因训练组学生具体学科(语文)的自我效能感较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学生学业成绩在归因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归因训练模式对高一学生的归因状况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归因训练并不直接导致高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
作者:胡义秋;詹林 刊期: 2011年第02期
锡伯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总人口约20万.新疆察布查尔锡们自治县是中国唯一的锡们族自治县,现有锡伯族人口2万.锡们族有本民族的信仰及生活、饮食习惯.青少年体格发育变化与营养水平、经济发展和卫生医疗条件改善密切相关.
作者:毕存箭;苏煜;杨俊敏 刊期: 2011年第02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传染病.全球约有1/3的人感染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1].第4次全国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我国结核病疫情仍然很严峻.结核病在群居性人群中容易传播,近10多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学校时有结核病暴发流行[3].
作者:何随富 刊期: 201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