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苹;李玲
目的 探索团体辅导改善离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改善个性特征的效果,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某高校327名离异家庭大学生中选择32名作为实验组,32名作为控制组1(无干预组);另外选取32名正常家庭大学生作为控制组2(完整家庭组).分别对3组进行统一的实验前测,之后对实验组进行8周8次的系统团体辅导,并于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后测.结果 离异干预组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无干预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改善为显著,并且大部分都达到正常水平;EPQ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也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无干预组差异达到统计学水平,但是与完整家庭大学生的得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对个性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
作者:黄艳苹;李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体格发育之间的关系,探讨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2009年重庆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6~18岁中小学生资料,对52 721名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及身高、体质量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各视力不良组学生平均身高都超过正常视力组,视力不良程度越重,身高比视力正常组的优势越明显;男生8~17岁、女生8~14岁视力不良组的人体质量指数均值均高于视力正常组.结论 学生生长发育速度越快,越要注意近视防治.身高发育快于体重的学生是视力保护的重点人群.
作者:曹型厚;窦义蓉;陈德东;胡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既是自身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基础,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监测体系,定期对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功能、身体素质、健康状况等进行科学测试,可以动态显示体质健康水平变化情况,不仅为研究青少年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科学依据,还可通过体质健康影响因素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干预措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健康成长的目的[1].
作者:汪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科类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状况,探讨心理、成绩及家庭支持等因素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关系.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某医科大学4类专业127个小班3 123名大学生进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较困难、有一些困难、有一点困难和几乎没有困难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5%,30.3%,26.6%和10.7%.男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分为(135.05 ±29.39),女生为(134.08±26.67).实习毕业阶段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评分低,为(129.45±28.31),一年级和二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实习阶段和一~三年级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比较困难所占比例高于无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习阶段、学习成绩、家庭成员提供就业帮助程度以及有抑郁或焦虑症状是医科类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的影响园素(P值均<0.01).结论 医科类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整体水平偏低.应针对实习阶段学生的社会心理特征,强化职业规划技能,提高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
作者:邱志海;张洪波;潘莉莉;余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运用篮球运动处方干预网络成瘾中学生,评价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者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学生进行调查,选取16名网络成瘾的男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监测其心理状况.结果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症状诊断表明实验后各因子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大幅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运动处方对于促进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戒除网瘾、获得健康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立;陈玉娟;李敏;贾富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自伤行为现况及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相关性,为预防自伤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1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1 65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了3次随访调查,同时使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结果 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率为26.7%(441/1 654),女生自伤行为的发生率高于男性(x2=5.944,P=0.015).Logisit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学习负担、性别、年级、亚健康状态是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学生自伤行为可预防因素的研究.
作者:方益荣;傅利军;王吉玲;郭天英;邢超;黄朝辉;屠春雨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小学生同伴暴力发生情况及其与亲子关系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暴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某县城4所小学校四~六年级学生中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暴力攻击、暴力受害和亲子关系等.结果 近1 a来1 526名小学生暴力攻击和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5.8%和75.6%,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54.0%,20.8%和3.8%,相应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分别为74.7%,37.4%和8.1%.男生暴力攻击和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与非暴力攻击和非暴力受害组学生相比,暴力攻击组和暴力受害组学生亲子关系得分均较低.结论 调查地区小学生同伴暴力问题严重,同伴暴力与较弱的亲子关系相关.应提高对小学生暴力行为的认识,加强亲子交流、促进亲子关系.
作者:王付曼;陈晶琦;肖晚晴;马亚婷;张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IGF-Ⅰ基因多态性与大于胎龄儿及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的关系,为降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南京地区收集大于胎龄儿(LGA)和适于胎龄儿(AGA)各96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IGF-Ⅰ rs6214及rs5767的多态性,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LGA的相对危险度,比较2组间不同基因型出生时体格指标和脐血IGF-Ⅰ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LGA组和AGA组中,IGF-Ⅰ rs35767 TT基因型可能会降低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0.235,95%CI=0.081~0.682),携带TT基因型个体的体重、头围和孕周均低于CC及CT基因型携带者;IGF-Ⅰ rs6214 AG/GG基因型可能会增加大于胎龄儿的风险(OR=2.117,95%CI=1.151~3.894).未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的改变与脐血IGF-Ⅰ血清水平相关.结论 IGF-Ⅰ rs6214和rs35767多态性均与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相关.
作者:李杉;敖淑清;徐济达;彭宇竹;朱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宁波市鄞州区学生肺结核流行特征,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9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学生肺结核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9年学生发病人数占总人口发病人数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5年的1.25%上升至2009年的7.67%.男生多于女生,且15~1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高;66%学生患者的发病主要集中在3月,4月,7月和9月,其发现方式主要是因症就诊,并且就诊延误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学校结核病疫情有逐年增高趋势,应进一步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
作者:周碧波;陆怀初;龚德光;许国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昆明市4 189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父母养育方式中的父母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等因子以及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等因子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父母养育方式中的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中的一些因子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应对方式有显著影响.
作者:胡安艳;黄莹;李燕;陈桂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职业高中学生选择学校的主要依据是职业选择问题.不同种类的职业高中有着不同的专业设置,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可能存在不同的特点.笔者对大连市9所职业高中学生部分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学校开展营养指导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姜文红;田丽蓉;王智勇;李和平;袁玉;赵荣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儿童学习障碍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筛出学习障碍儿童15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父母培训八步法为指导,对家长进行每周1次为期16周的父母培训.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使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儿童进行测评,采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测评;干预后采用多重成就测验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儿童心理健康测验量表中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干预前,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活动机会性因子分和总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亲子关系诊断量表中,家长报告亲子关系严格型、不安型明显减少,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明显减少.干预后儿童多重成就测验成绩明显提高.结论 父母培训八步法能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亲子关系,并且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作者:张轶杰;杨丽;黄朝红;吴桂霞;马润娟;林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考察长沙市流动儿童的幸福感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改善流动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家庭功能量表,对分层整群抽取的长沙市1 010名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流动儿童幸福感平均分为(7.60±2.17),流动时间、父母关系、同学关系、环境满意度、年级、家人不良生活习惯、自我效能感、家庭功能分别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长沙市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家庭功能是影响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主要因素.
作者:徐凤娇;邓瑞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综合评价新疆兵团农一师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学校不断改进教学环境和卫生条件提供依据,笔者对农一师107所中小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为了解滕州市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状况,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滕州市卫生防疫站于2010年3月对滕州市城区及乡镇37所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冠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验证心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l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2 33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3次随访调查,完成l a的队列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杀意念等,同时使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统计分析方法包括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基线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学校负担、脾气、吃多了感觉内疚、不健康减肥行为、醉酒、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存在统计学关联.随访资料显示,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饮酒、焦虑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通过观察自杀意念的预测变量而识别高危人群,对预防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产生、降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意义重大.
作者:屠春雨;黄朝辉;方益荣;何炳福;谈荣梅;周国俊;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高校学生的疲劳状况,为预防大学生疲劳、防止疲劳导致疾病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疲劳量表(FS-14),对随机抽取的北京市某高校46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与女生在疲劳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研究生与本科生在躯体疲劳以及疲劳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脑力疲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的疲劳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1岁以上与21岁以下年龄组的疲劳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疲劳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应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适度体育锻炼与膳食营养适当,以有效缓解疲劳.
作者:郭建中;李杰;姜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描述沈阳市大东区7~18岁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长期趋势,为开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有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对沈阳市大东区1981,1991,2001和2008年4次学生健康体检的身高、体重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981-2008年学生身高、体重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7~16岁男生1991-2001年、2001-2008年的身高增幅都小于1981-1991年,增长趋势出现减缓;身高快速增长年龄提前,女生提前趋势明显,2008年较1981年提前2岁.男、女生身高体重2次交叉的后交叉年龄逐渐提前.结论 大东区男女生身高、体重呈现明显增加的长期趋势,青春发动的时间也显著提前.
作者:汤华;黄蕾;陈菊清;程雅娟;姜宏刚;马洪声;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口腔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已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重点研究的三大疾病之一[1],但由于其病程缓慢,且不危及生命,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为掌握天津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卫生行为习惯现状,笔者于2008年9月对天津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闫亚平;胡役兰;胡素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今对人类健康危害大的就是烟草.从预防的观点出发,控烟工作应在吸烟习惯尚未建立之前、疾病尚未发生之前进行,重点对象应是青少年.当代大学生吸烟的人数在逐年上升,高达30.5%[1];吸烟对大学生的记忆力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让广大学生深切了解和体会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笔者于2010年1-6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现场实验室查体,观察吸烟对身体的多重影响,为引导在校大学生及早戒烟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