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改善团体辅导效果评价

黄艳苹;李玲

关键词:精神卫生, 离婚, 家庭, 团体处理, 学生
摘要:目的 探索团体辅导改善离异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及改善个性特征的效果,为提高相关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从某高校327名离异家庭大学生中选择32名作为实验组,32名作为控制组1(无干预组);另外选取32名正常家庭大学生作为控制组2(完整家庭组).分别对3组进行统一的实验前测,之后对实验组进行8周8次的系统团体辅导,并于团体辅导结束后进行后测.结果 离异干预组大学生进行团体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与无干预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改善为显著,并且大部分都达到正常水平;EPQ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也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无干预组差异达到统计学水平,但是与完整家庭大学生的得分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团体辅导对离异家庭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显著的效果,对个性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有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篮球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运用篮球运动处方干预网络成瘾中学生,评价运动处方对网络成瘾者戒除网瘾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 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对石家庄市第五十四中学学生进行调查,选取16名网络成瘾的男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为期8周的运动处方干预,在运动处方干预前后同时对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症状诊断量表监测其心理状况.结果 运动处方干预前后网络成瘾测评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症状诊断表明实验后各因子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大幅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运动处方对于促进中学生网络成瘾患者戒除网瘾、获得健康心理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立;陈玉娟;李敏;贾富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吸烟对大学生身体状况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当今对人类健康危害大的就是烟草.从预防的观点出发,控烟工作应在吸烟习惯尚未建立之前、疾病尚未发生之前进行,重点对象应是青少年.当代大学生吸烟的人数在逐年上升,高达30.5%[1];吸烟对大学生的记忆力以及身心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为了让广大学生深切了解和体会吸烟对人体的危害,笔者于2010年1-6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现场实验室查体,观察吸烟对身体的多重影响,为引导在校大学生及早戒烟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徐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甘肃省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目的 了解甘肃师范院校大学生健康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健康理念和健康技能掌握情况,为大学生的健康教育提供适宜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兰州城市学院师范专业2009级2 153名学生,以不记名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总体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8%,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形成率为71.1%,健康理念正确率为64.4%,健康技能掌握率为76.8%.学生获取健康素养相关知识的途径为书、刊、报、家庭等.结论 甘肃省师范类院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健康知识掌握不平衡.应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郭秋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河南某县城小学生同伴暴力及其与亲子关系的关联

    目的 了解小学生同伴暴力发生情况及其与亲子关系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青少年暴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河南省某县城4所小学校四~六年级学生中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暴力攻击、暴力受害和亲子关系等.结果 近1 a来1 526名小学生暴力攻击和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5.8%和75.6%,精神暴力、躯体暴力和性暴力攻击的发生率分别为54.0%,20.8%和3.8%,相应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分别为74.7%,37.4%和8.1%.男生暴力攻击和暴力受害的发生率均高于女生.与非暴力攻击和非暴力受害组学生相比,暴力攻击组和暴力受害组学生亲子关系得分均较低.结论 调查地区小学生同伴暴力问题严重,同伴暴力与较弱的亲子关系相关.应提高对小学生暴力行为的认识,加强亲子交流、促进亲子关系.

    作者:王付曼;陈晶琦;肖晚晴;马亚婷;张曼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预测作用分析

    目的 了解绍兴市青少年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验证心理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绍兴市l所大学、2所高中、2所初中的学生2 334名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继续前瞻性地进行3次随访调查,完成l a的队列研究.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杀意念等,同时使用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青少年的心理卫生状况.统计分析方法包括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基线资料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与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学校负担、脾气、吃多了感觉内疚、不健康减肥行为、醉酒、焦虑状况和抑郁状况存在统计学关联.随访资料显示,身心亚健康状况、学段、饮酒、焦虑状况对青少年自杀意念具有独立的预测作用.结论 通过观察自杀意念的预测变量而识别高危人群,对预防青少年自杀企图的产生、降低青少年自杀发生率意义重大.

    作者:屠春雨;黄朝辉;方益荣;何炳福;谈荣梅;周国俊;李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父母培训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为儿童学习障碍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设计,对安宁市某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儿童进行整群抽样筛查,筛出学习障碍儿童158名作为研究对象.以父母培训八步法为指导,对家长进行每周1次为期16周的父母培训.于培训前和培训结束后使用心理健康测验量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对儿童进行测评,采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对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测评;干预后采用多重成就测验对儿童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儿童心理健康测验量表中的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因子分和总分低于干预前,少年生活质量量表中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习能力与态度、活动机会性因子分和总分高于干预前;干预后亲子关系诊断量表中,家长报告亲子关系严格型、不安型明显减少,孩子报告亲子关系在消极拒绝、积极拒绝、严格型明显减少.干预后儿童多重成就测验成绩明显提高.结论 父母培训八步法能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亲子关系,并且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作者:张轶杰;杨丽;黄朝红;吴桂霞;马润娟;林海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我国儿童脂肪酸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现状

    目的 研究儿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食物来源分布,为儿童肥胖及其慢性病的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共有6 826名7~17岁被调查者完成膳食调查.通过连续3 d24h回顾法记录食物数据及称重法记录家庭调味品消费量数据,获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的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平均每人每日膳食中脂肪和脂肪酸的摄入量.结果 每天儿童膳食脂肪摄入量平均为67.4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分别为16.4,26.5和16.4 g,比例为1.O∶1.6∶1.0.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为肉类,占35.4%;其次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各占24.4%和21.3%.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植物油,占43.8%.结论 儿童肥胖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增加与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人有关,肉类是饱和脂肪酸的主要食物来源,应该适当控制.

    作者:狄玉峰;韩军花;李艳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河北大中学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与需求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北省3所大学和9所中学1 218名女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于大学女生(P<0.05);31.20%的女生不知道新型毒品滥用对艾滋病传播有影响,只有44.34%的女生知道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够降低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大众传播媒体和书籍报刊是女生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学校系统教育途径获得者仅为35.39%;71.51%的女生希望通过学校系统教育获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88.67%的女生选择在升入高中之前应接受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54.68%的女生希望学校设立专门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课程.结论 河北省大中学女生缺乏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大多数女生希望通过正规教育获取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知识.我国学校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缺失严重,亟需加大对女生新型毒品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的力度.

    作者:王新华;张香玲;何红梅;张婷;李金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呼和浩特2009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当前呼和浩特市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了解呼和浩特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更好地为开展和指导学生营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市2009年参加体检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乌兰其木格;庞淑珍;洪晔;张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特点,为预防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2009年托幼机构内手足口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上海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聚集发病672起,发病人数2 993例.托儿所和私立幼儿园的聚集发病情况明显高于其他托幼机构;部分区(县)聚集性病例发病率较高;当托幼机构内发生手足口病病例时,幼儿年龄越小越易发生聚集性病例;聚集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和11月.结论 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田靓;朱仁义;范俊华;沈伟;蒋诚;江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北京某中学学生白破疫苗接种反应流行病学调查

    2010年3月24日,北京市某中学向地段预防保健科报告,该校初三年级接种白破疫苗后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等反应.接报后,疾病预防控制业务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事件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邸明芝;黄辉;翟力军;苗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事业30年发展回顾

    目的 回顾与总结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事业30 a发展状况,为全国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79-2009年沈阳市13个区(县)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基本情况和人员情况的记录和统计表,对保健所总人数、人员职称及学历、总资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均面积和体检用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小学卫生保健工作人员由初的以初级职称和中专及以下学历为主,已发展到以中级及高级和本科及大专学历为主,职称构成和学历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保健所的各项服务能力和硬件建设不断完善,但城市和农村地区保健所的人员、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还存在一定差别.结论 沈阳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在硬件建设显著发展的同时,软件建设取得明显进步.

    作者:王玉鹏;伍晓艳;满学军;秦凤兰;毛艳;鲁为;陶芳标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江西省某市2所初中、1所高中和入户调查18个自然村共2 335名中学生,采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满意度低.性别和是否寄宿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大部分维度,且方向不同;独生子女的半数维度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影响友谊、家庭、学校和环境满意度,家庭结构影响友谊、家庭、学校、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总体幸福感,是否留守影响环境满意度和消极情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友谊和学业满意度.初中生的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得分随年级增长而逐渐下降,高中生恰好相反,初二、高二学生体验到低的消极情感;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和总体幸福感均逐渐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结论 学生的总体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在选择措施时,应根据人群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作者:胡芳;马迎华;庄丽丽;吕晓静;李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大学生艾滋病歧视态度相关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AIDS歧视态度相关因素,探索各因素与歧视态度的关系.方法 在天津市2所高校随机抽取1 772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AIDS认知水平及相关态度,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大学生对AIDS认知水平普遍较高,多数学生愿意接纳、帮助AIDS患者.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IDS危险途径知识、安全途径知识水平提高,大学生AIDS歧视态度逐渐减弱,支持态度逐渐增强;随着AIDS歧视态度的降低,大学生参与HIV咨询检测、向他人透露阳性结果的意愿增强;AIDS支持态度则无此影响.结论 掌握预防AIDS知识,确立对AIDS的正确态度,能够促进大学生参与自愿咨询检测,向他人透露自身感染情况,同时也有助于转变全社会对AIDS的歧视观念.

    作者:郭剑;高洪艳;芦文丽;王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十堰市儿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

    目的 了解十堰市儿童肠道原虫感染情况,为深入研究肠道原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碘液直接涂片法和生理盐水涂片法对十堰市12所幼儿园幼儿和12所小学一~二年级学生3 212名进行粪便检查.结果 十堰市儿童肠道原虫感染率为8.72%,其中幼儿园儿童为7.24%,小学生为1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8.93%和8.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和县(市)儿童感染率分别为4.93%和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出人体肠道原虫10种,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高,为3.92%;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率低,为0.28%.结论 十堰市儿童肠道原虫感染普遍存在.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和肠道原虫的流行控制.

    作者:朱名胜;朱敬;郑东;杨树国;卫荣华;王绍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滕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监督监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滕州市学校食堂饮食卫生状况,进一步提高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水平,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滕州市卫生防疫站于2010年3月对滕州市城区及乡镇37所学校食堂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杨冠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成都市幼儿园儿童体格发育变化趋势,为集体儿童保健工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方法 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管理办法>[1]的要求,对成都市2006-2010年幼儿园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成都市集体儿童体格发育正常率呈波浪式上升;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肥胖、轻度贫血患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有波动;而视力筛查阳性率、患龋率则呈上升趋势.结论 幼儿园应针对儿奄视力不良和龋齿,进一步加强干预和管理.

    作者:李春荣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绘画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绘画艺术疗法改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有效性,为提高肥胖女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在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16名随机分为2组:8人为实验组,8人为对照组.实验组参加团体绘画艺术疗法,每周1次,每次2 h,共8次;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项和自尊量表(SES)为测量工具,在团体干预实施前、实施后1周对被试进行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下降(t=6.75,P<0.01);SCL-90抑郁项均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P<0.05).实验组被试在干预后的自尊量表得分显著提高(t=5.43,P<0.01).结论 绘画艺术疗法是干预肥胖女大学生抑郁症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牛振海;曹运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上海市青少年运动伤害现况,为青少年运动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1所初中和9所高中共4 334名学生,对其过去1 a中的运动伤害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61%,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P<0.05);损伤368人次,人次发生率为8.49%.伤害以春、秋季多发.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下午(46.58%)、进行篮球运动时(45.86%).受伤时活动地点以校内运动场所(有教师或教练指导)为主.运动伤害主要原因排在前3位的是注意力不集中(24.46%)、运动量过大(17.12%)、准备活动不充分(14.13%).损伤部位以下肢的踝部(29.69%)、上肢的手、肘、腕部(20.73%)、下肢的膝部(12.89%)为主.75.96%的运动伤害身体活动受限程度为关节活动轻微受限和明显受限.结论 开展以学校为主体的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青少年运动伤害发生非常重要.

    作者:尹明敏;王书梅;庄洁;陈佩杰;邹金良;袁得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新疆兵团农一师2007-2009年学校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为综合评价新疆兵团农一师中小学校卫生状况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学校不断改进教学环境和卫生条件提供依据,笔者对农一师107所中小学校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熊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