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朝霞;魏曙光;荆雷
目的 分析钦州市钦南区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情况,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方法,对钦南区7起中小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7起暴发疫情共报告急性流感样病例139例,采集其中22例病例的咽拭子经实验室检测,18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病例症状比较轻,以咳嗽(94.96%)、头痛(70.50%)、咽痛(48.92%)、头晕(38.85%)、乏力或酸痛(占42.45%)、流涕或鼻塞(占17.99%)为主,无死亡病例;病例全部为学生;男女生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宿生与非住宿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学生的罹患率高于接种的学生(P<0.01).结论 及早对可疑发热病例进行实验检测,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病例,加强密切接触者的隔离与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的流行;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很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沈平;裴俊;莫德凯;廖开周;滕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测验等对某高校337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约1/3的大一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一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女生(P<0.05,P<0.01);大一新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大学高年级学生(P<0.01).攻击行为总分、躯体攻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及人格均呈显著相关;愤怒、敌意因子与除了人格外的其他4个因素呈显著相关;言语攻击仅和非理性观念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性别、控制倾向和原生家庭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性别、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原生家庭和控制倾向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考试焦虑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某市普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721名,使用自编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总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9.5%,应届班和复读班学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学生自评学习成绩较好、自评学习负担较重、消极应对得分高是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得分越高则是其保护因素(P值均<0.05).高三学生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与考试焦虑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考试焦虑程度越重,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考试焦虑与学生不良心理病理症状关系密切.应重视高中学生的良好应对方式的培养.
作者:苏普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提出有效的营养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1 242名学生(干预组756名,对照组486名)实施为期1 a的膳食营养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营养相关知信行调查及身体指标测量.结果 干预组学生腰围、腰围/身高比增长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干预组营养知识、态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在营养相关行为中,干预组早餐种类多于对照组,在外就餐次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以学校为基础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作者:裴正存;王海俊;李百惠;王晶晶;马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嵊州市中小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制定学校体育卫生决策及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理2009年嵊州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对视力不良、龋齿、沙眼3种常见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为40.84%,龋齿患病率为20.62%,沙眼患病率为4.31%.不同学段以及城乡学生常见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嵊州市学生3种常见病存在明显的人群差异和地区差异.应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地区制定相应防治措施.
作者:张润松;裘煜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个体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素质、人格特质等和情景因素包括应激情境的客观特征(如应激程度、可控程度、人际交往技能)、环境资源(如社会支持)交互作用的结果[1].个体面对压力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期.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甘肃省46所高校2 877名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乙肝KAP及信息获取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31.4%),对其他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63.9%~85.1%).在态度方面,74.8%的大学生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疾病.当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后,只有18.4%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两人之间交往,29.3%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76.5%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而仅有27.3%的大学生完成了全程接种.结论 在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
作者:王平贵;高丽;张晓曙;王旭霞;张宁静;唐宇;邓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1].大量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存在极大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间接地影响心理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2].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医学生即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心理压力相对较重.该文旨在调查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克服负性情绪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朋辈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同伴咨询、同伴辅导.Tindall [1]认为,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之后,Tindall又给出了另一个定义,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训练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督导下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过程[2].综合已有观点,笔者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咨询发端于美国,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对象集中于校园学生,从学校至国际层面都有相应的朋辈咨询组织机构[4].在实施朋辈咨询计划中,朋辈咨询员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拟就朋辈咨询员的招募、培训与评估作一探讨.
作者:方婷;黄小忠;孙炳海;李伟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洗手等卫生习惯与患腹泻的关系,为预防儿童腹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490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和490例健康对照儿童,对洗手(饭前、便后、吃零食前等)及剪手指甲等因素进行单因素、调整混杂因素(食用海/水产品、剩饭菜放置方式和家庭饮用水类型)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其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 与从不洗手相比,每次饭前、便后及吃零食前洗手是儿童腹泻的保护性因素,其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0.41(95%CI=0.19~0.86),0.41(95%CI=0.21~0.81)和0.48(95%CI=0.25~0.93).剪手指甲周期6~15 d和3~5 d的2个等级调整前OR值分别为0.24(95%CI=0.11~0.52)和0.21(95%CI=0.09~0.48),调整后为0.25(95%CI=0.10~0.66),0.23(95%CI=0.09~0.62).结论 良好的洗手习惯是预防儿童腹泻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魏跃红;杨智聪;康燕;王玉林;谢华萍;罗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对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差异,为促进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刀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2所公立学校和2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流动儿童869人进行调查.结果 67%的流动儿童报告自己遭遇过校园歧视,57%的流动儿童报告遭受过校外歧视.流动儿童在校园里遭受到的歧视显著比在校外遭受的歧视多.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遭遇过校园歧视或校外歧视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P值均<0.01).结论 流动儿童普遍感受到被歧视,而公立学校更有利于减少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
作者:袁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学生儿童期不良经历(ACEs)与应付方式的关系,为减少其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ACEs问卷和应付方式调查表对某医学院校1 071名本科生进行调查,探讨应对方式与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关系.结果 医学生在儿童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虐待和忽视,67.69%的研究对象在18岁以前经历过至少1种ACE(即ACE评分≥1),48.74%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2种ACE(即ACE评分≥2),而4.76%的研究对象经历过至少5种ACE(即ACE评分≥5).应付方式上,不同性别大学生在自责和退避2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儿童期不良经历得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4种应付方式均呈正相关,与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成熟型应对方式间均呈负相关.结论 儿童期不良经历可能会对医学生应付方式产生影响,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密切合作,减少儿童期不良经历的发生及不成熟应付方式的产生,从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作者:范引光;潘海峰;张志华;张宁;王超;叶冬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餐饮具消毒效果监测是学校卫生监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解学校食常餐饮具的消毒状况,防止因餐饮具不洁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集体用餐的安全,笔者分别于2008,2009年分上、下半年对绍兴市越城区学校食堂餐饮具抽检样品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沈小芳;陆永梅;方宇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都县三中2005-2009年入学高中新生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近5 a HBsAg阳性率为4.51%,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2.32个百分点.男生HBsAg阳性率为6.11%,女生HBsAg阳性率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P<0.01).来自城镇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10%,来自郊区学生为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城镇学生乙型肝炎相关卫生知识认识水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均明显高于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针对性地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加强郊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廖小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沙眼(trachoma)是由沙眼衣原体(chlamydia)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目前,沙眼仍然是感染性可预防盲的首位病因[1].儿童是活动性沙眼高发人群,其患病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地区的沙眼流行程度[2].上海市户籍中小学生沙眼患病率已低于1.00%[3],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但是随着城市经济建设加快,上海市外来人口日益增多,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的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已经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为掌握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沙眼患病现状,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为制定适宜的防治策略和工作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陆丽娜;朱剑锋;赵蓉;何鲜桂;叶晗;华平东;陈济东;林亚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作者: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也是大学生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学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北京市某高校2003~2009级本科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提出防控对策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在校女大学生的减肥观念及其认知现状,为指导女大学生健康减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乡市3所高等院校各专业一~三年级的1 823名女大学生,进行有关减肥观念与认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1 773人(97.3%)体型正常或偏瘦,938人(51.5%)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肥胖,1 233人(67.6%)想过要减肥.减肥的动机主要是提高形象、增强自信和能穿时尚服装.女大学生对减肥知识的了解有限和片面(满分27分,平均得分14.56±4.45);低年级、农村和非医学类女生得分低于高年级、农村和医学类女生.结论 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减肥知识的了解有限且观念片面,社会和学校应给予重视并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掌握科学的减肥知识.
作者:马彩凤;张利利;张玉洁;卢明臣;王守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鲁东大学是一所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或未完成学业而休退学甚至死亡,对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解大学生休退学情况及原因,做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减少休退学率,笔者对鲁东大学2004-2008年间大学生休退学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李肇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入托、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工作开展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规划疫苗接种率和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统一方案,对合肥市2010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结果 托幼机构及小学查验率为100%,持证率为97.7%.除6岁A+C流脑苗、百破二联(百白破)疫苗、甲肝苗接种率低于90%外,其他疫苗接种率均超过90%.结论 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计划免疫工作.
作者:刘振武;王晓萍;张秀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