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红;崔永强;黄艳丽;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张崛
目的 探讨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了解运动对青春后期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以江西师范大学40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运动组(健美操)和对照组(较少参加运动)的骨密度和血清睾酮、血碱性磷酸酶(ALP)、尿羟脯氨酸(U-HOP)及尿肌酐(U-Cr)等骨代谢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腰椎(L2-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清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ALP要高,而UHOP和U-HOP/U-Cr比值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美操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
作者:金绪忠;吴纪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和营养摄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早餐营养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某医科大学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分层随机抽取学生共454名,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早餐就餐情况.结果 每天都吃早餐者占总调查人数的42.29%;仅2.42%的学生早餐中包括谷类、肉类、蛋奶(豆)类、蔬菜(水果)四大类食物,大部分学生早餐食物单调.51.98%的大学生依据食物口味来选择早餐,46.48%的大学生依据营养价值来选择早餐.大于80%的学生有意愿了解更多早餐营养知识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结论 大学生早餐摄人情况不容乐观,每天进食早餐率低,早餐能量摄人量低,营养价值不高,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加强早餐营养健康教育.
作者:萧嘉丽;李丽会;陈亚慧;张敏;陈妙莹;许雷涛;赵龙;马亦旸;卢晓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对高校突发事件的认知、行为及需求状况以及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重视情况,为高校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广州市部分高校1 323名在校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高校突发事件认知普遍不足,但主观需求较大.清楚高校突发事件类型的占11.6%;知晓禽流感无人际间传播的占30.6%,高年级大学生知晓率高于低年级(X2=42.229,P=0.000);面对突发事件,有50.6%大学生感到焦虑紧张、恐惧害怕,女生比男生更严重(X2=47.544,P=0.000).认为很有必要且想了解更多突发事件知识的占83.4%;64.6%的高校很少或从未开展突发事件宣传活动.结论 需加强高校对突发事件的重视力度,强化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能力.
作者:王畅;李文浩;王声湧;董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标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以及适用性,为修订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兰州市资料,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约登指数)、一致性(Kappa值),分析2种国际标准在兰州市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 超重检出率是IOTF标准>WGOC标准>WHO标准;肥胖检出率是WGOC标准>WHO标准>IOTF标准.在超重肥胖筛查能力方面,WHO/NCHS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与WGOC标准的一致性也好.从界值点看,WGOC标准和WHO/NCHS、IOTF大的不同出现在16~18岁阶段.结论 WHO/NCHS标准更适合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红娟;于国伟;牛静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也是大学生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学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北京市某高校2003~2009级本科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提出防控对策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高职院校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生理发育接近成熟,性意识活跃,性态度开放,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殖健康知识.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性行为几乎与所有健康危险行为间均呈正相关关系[1].为了解高职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为高职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以铜陵地区高职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杨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艾滋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高中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家庭、同伴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水平还很低[2],故针对高中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为提高河北省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笔者培训并组织本校大学生红丝带协会成员组成大学生宣讲团,以课堂宣讲方式对河北省范围内23所中学1 360名高中生实施同伴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对高中生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态度等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同伴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儒;杲丽静;张晓梅;吴欣;杨丽华;李沛;肖丽君;王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因病休退学是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探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对唐山市路北区2005-2010年监测点校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王晓红;王国立;武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个体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年龄、性别、遗传素质、人格特质等和情景因素包括应激情境的客观特征(如应激程度、可控程度、人际交往技能)、环境资源(如社会支持)交互作用的结果[1].个体面对压力时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个年龄阶段是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冲突和情绪、行为问题的高发期.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索积极心理学取向下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灾后中学生心理重建的干预效果,为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以四川北川中学和绵阳东辰国际学校470名学生作为干预组,进行积极团体心理辅导;以安县中学、北川西苑中学、安县桑枣中学458名学生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后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团体心理辅导后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学习压力、焦虑、情绪不稳、人际敏感等较为突出的问题上,干预组学生有明显改善.结论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有效改善灾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王宁霞;翟瑞;沈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国家关于中小学校卫生人员的相关政策要求及我国学校卫生人员现状,为制定国家学校卫生师资配备的基本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现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对我国中小学学校卫生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要求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文献回顾和现场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都达不到此要求.卫生人员素质不高,工作内容繁杂,晋级困难,57.7%的校医认为其待遇低于一般教师;66.7%的校医工作负荷在8~14 h/d;培训与资质认证机制不完善.结论 应合理配备学校卫生人员,加强学校卫生队伍的建设和规范管理,改善其生活和工作待遇,保证学校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学校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
作者:马迎华;胡芳;吕晓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危害人们健康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在我国广泛流行[1].乙肝病毒传染性强,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血液、密切接触、母婴垂直感染等.为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状况,笔者于2008年9至11月对德清县中小学生进行HBsAg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晓莲;郑英杰;王学才;王法弟;徐海涛;林春艳;唐智峰;施利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身心方面发展的不平衡、不稳定[1].大量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存在极大影响,负性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间接地影响心理危机等极端事件的发生[2].医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普遍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医学生即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心理压力相对较重.该文旨在调查医科院校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应激强度,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有效的克服负性情绪的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魏世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入学新生病毒性乙型肝炎(HBV)感染与携带情况,为做好学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07年对铁岭卫生职业学校入学新生3 463名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学生在校3 a中,采用板报、校刊、多媒体教学、集中讲座及校园网健康专栏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干预前与干预后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3 a中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6.01%,低于全国一般人群;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市学生;新生抗-HBs阳性率为45.22%,乙肝五项阴性率为46.92%.3 a的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新生乙肝标志物(HBVM)的检测,加强预防乙肝健康教育,显著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华桂春;钟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现状,为开展基诺族中学生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随机整群法抽取基诺族251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基诺族中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课程(27.1%);与异性间有过拥抱、接吻、性交行为的分别为52.6%,13.5%,26.3%;45.8%认为自慰是不正常的行为;以建立婚姻为恋爱目的只有14.7%;在对待贞操观上男女生态度差异较大;对待婚前性行为:51.8%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对待婚外性行为:70.9%认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都不利.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客观存在.
作者:谢丽琴;曾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乙类传染病.HBV主要经血液和血液制品、母婴、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我国人群的HBV感染率很高.高校以集体生活为主,因此加强乙肝感染的监测及防治工作极为重要.为了解桂西北某高校新生HBV感染状况,寻找防治对策,笔者调查某高校近6届新生的HBV感染状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熊翠欢;韦妙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1990年,由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标志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1992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指南.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至今已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现今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等诸方面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必将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现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迫切与必要的.现就健康教育现状与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王征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人格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主观幸福感测验等对某高校337名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约1/3的大一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一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女生(P<0.05,P<0.01);大一新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和躯体攻击因子显著高于大学高年级学生(P<0.01).攻击行为总分、躯体攻击因子与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控制倾向、原生家庭及人格均呈显著相关;愤怒、敌意因子与除了人格外的其他4个因素呈显著相关;言语攻击仅和非理性观念呈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性别、控制倾向和原生家庭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一年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性别、主观幸福感、非理性观念、原生家庭和控制倾向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张玉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新乡市在校女大学生的减肥观念及其认知现状,为指导女大学生健康减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新乡市3所高等院校各专业一~三年级的1 823名女大学生,进行有关减肥观念与认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 1 773人(97.3%)体型正常或偏瘦,938人(51.5%)认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肥胖,1 233人(67.6%)想过要减肥.减肥的动机主要是提高形象、增强自信和能穿时尚服装.女大学生对减肥知识的了解有限和片面(满分27分,平均得分14.56±4.45);低年级、农村和非医学类女生得分低于高年级、农村和医学类女生.结论 大部分女大学生对减肥知识的了解有限且观念片面,社会和学校应给予重视并引导她们树立正确的减肥观念,掌握科学的减肥知识.
作者:马彩凤;张利利;张玉洁;卢明臣;王守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上海市中小学生血清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了解上海地区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性激素的水平,并分析与其骨龄的相关性.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黄浦区梅溪小学和市十中学7~18岁学生60人,男、女各半,根据第二性征等方法鉴定其所处发育阶段,测定血清睾酮、雌二醇并判定骨龄.结果 不同发育阶段男、女生的睾酮和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生睾酮(r值分别为0.912,0.689,P值均<0.01)和雌二醇水平(r值分别为0.794,0.384,P<0.01或P<0.05)均与骨龄呈正相关.结论 睾酮和雌二醇的水平及其变化可作为青少年不同发育阶段的特征和标志;青春发育期及前后的男女学生的睾酮和雌二醇水平与骨龄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作者:杨若愚;沈勋章;蔡广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