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况

谢丽琴;曾勇

关键词:性,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手淫, 学生, 少数民族
摘要:目的 了解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现状,为开展基诺族中学生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随机整群法抽取基诺族251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基诺族中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课程(27.1%);与异性间有过拥抱、接吻、性交行为的分别为52.6%,13.5%,26.3%;45.8%认为自慰是不正常的行为;以建立婚姻为恋爱目的只有14.7%;在对待贞操观上男女生态度差异较大;对待婚前性行为:51.8%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对待婚外性行为:70.9%认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都不利.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客观存在.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省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乙肝预防控制和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甘肃省46所高校2 877名在校大学生,对其进行乙肝KAP及信息获取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在校大学生对乙肝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31.4%),对其他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63.9%~85.1%).在态度方面,74.8%的大学生认为乙肝是一种严重疾病.当得知身边的同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以后,只有18.4%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影响两人之间交往,29.3%的大学生认为不介意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共同进餐.76.5%的大学生接种过乙肝疫苗,而仅有27.3%的大学生完成了全程接种.结论 在校大学生乙肝相关知识了解不全面,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排斥心理较强.大学生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较低.

    作者:王平贵;高丽;张晓曙;王旭霞;张宁静;唐宇;邓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初中生流动儿童受歧视状况比较

    目的 对公立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差异,为促进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刀菜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编问卷对广州市2所公立学校和2所民工子弟学校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流动儿童869人进行调查.结果 67%的流动儿童报告自己遭遇过校园歧视,57%的流动儿童报告遭受过校外歧视.流动儿童在校园里遭受到的歧视显著比在校外遭受的歧视多.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儿童遭遇过校园歧视或校外歧视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流动儿童(P值均<0.01).结论 流动儿童普遍感受到被歧视,而公立学校更有利于减少流动儿童的歧视知觉.

    作者:袁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市大兴区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调查

    学生时期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健康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1].健康危险行为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是成年期疾病发生的基础[2],成为导致成人死亡、患病和出现社会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3].为了解大兴区城乡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状况,以便为政府、卫生、教育部门和学校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促进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0年4月对北京市大兴区全日制初中、高中和中专技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姬春燕;李慧;孙洪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医理论阐释眼保健操的保健作用

    笔者从事学校卫生工作15 a来,对眼保健操有深刻的认识与体会.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中的推拿法和经络穴位,再结合医疗体育综合而成的一种按摩疗法,是预防近视的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对青少年的假性近视,可以使视力得到改善或恢复正常;对已形成近视的,可防止加深.为全面阐述眼睛保健操的理论基础,笔者翻阅中医经典著作,试从中医基础理论的角度来阐释一下相关的作用原理.

    作者:邱延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和性行为现况

    目的 了解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现状,为开展基诺族中学生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随机整群法抽取基诺族251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基诺族中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课程(27.1%);与异性间有过拥抱、接吻、性交行为的分别为52.6%,13.5%,26.3%;45.8%认为自慰是不正常的行为;以建立婚姻为恋爱目的只有14.7%;在对待贞操观上男女生态度差异较大;对待婚前性行为:51.8%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对待婚外性行为:70.9%认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都不利.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客观存在.

    作者:谢丽琴;曾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研究进展

    烟草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人数不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而绝大多数烟民吸烟习惯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1].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意义深远.目前,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主要分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及多部门联合干预.其中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在国内外应用为广泛,然而这类研究的设计在如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干预的措施及强度、干预持续时间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学校为基础的控烟干预项目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近期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吕莹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兰州市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不同标准比较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标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以及适用性,为修订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兰州市资料,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约登指数)、一致性(Kappa值),分析2种国际标准在兰州市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 超重检出率是IOTF标准>WGOC标准>WHO标准;肥胖检出率是WGOC标准>WHO标准>IOTF标准.在超重肥胖筛查能力方面,WHO/NCHS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与WGOC标准的一致性也好.从界值点看,WGOC标准和WHO/NCHS、IOTF大的不同出现在16~18岁阶段.结论 WHO/NCHS标准更适合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红娟;于国伟;牛静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对策

    1990年,由国家教委、卫生部颁布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标志着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起步;1992年国家教委、卫生部、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联合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是我国第一部国家级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指南.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至今已20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现今的中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性等诸方面是否能与社会的发展同步,必将影响国家的综合国力,因此,现阶段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迫切与必要的.现就健康教育现状与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与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王征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朋辈咨询员的招募培训与评估

    朋辈咨询(peer counseling),又称同伴咨询、同伴辅导.Tindall [1]认为,朋辈咨询是指非专业工作者作为帮助者所采取的人际间的帮助行为.之后,Tindall又给出了另一个定义,认为朋辈咨询是指由受过训练的学生,在专业人员督导下提供倾听、支持、意见沟通,但很少或不给予劝告,为其他同学服务的过程[2].综合已有观点,笔者认为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帮助,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3].朋辈咨询发端于美国,迄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对象集中于校园学生,从学校至国际层面都有相应的朋辈咨询组织机构[4].在实施朋辈咨询计划中,朋辈咨询员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本文拟就朋辈咨询员的招募、培训与评估作一探讨.

    作者:方婷;黄小忠;孙炳海;李伟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北京昌平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网民已成为互联网大的用户群体,其中10~19岁人群比例不断上升[1].网络虽然可以加强学生的外界交流,拓展受教育的空间,但由于其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过度上网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并引发一些社会问题[2].为了解辖区中学生网络使用及成瘾状况,以便为指导其正确使用网络提供依据,笔者对辖区中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玉红;崔永强;黄艳丽;刘晓培;王金飞;滕淑凤;张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学习障碍儿童个性特征与行为问题分析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能力、个性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探寻学习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儿童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筛查出可疑学习障碍儿童81例,并对其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用)和Adenbach儿童行为表(CBCL,家长用)评价其个性和行为问题.结果 学习障碍儿童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与内外倾性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34,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越高个性越外倾,反之个性越内倾;言语得分与多动、攻击性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1,言语得分越低越多动、攻击性越强;精神质得分与多动得分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49,精神质越高越多动.结论 改善言语能力和非言语能力可能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外倾性,培养言语能力可能减轻学习障碍儿童的多动和攻击性行为,缓解高精神质可减轻其多动行为.

    作者:李君荣;蒋丽娟;张壬;龚艳兰;唐艳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某高校新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口腔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定学校口腔卫生工作方向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高校2010级新生240名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口腔保健知识、口腔保健态度和口腔卫生行为25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提高幅度分别为25.82,10.76,18.57个百分点,且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有计划、有系统、多种方式的长期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刘晓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铜陵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是青少年中的重要群体,生理发育接近成熟,性意识活跃,性态度开放,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殖健康知识.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性行为几乎与所有健康危险行为间均呈正相关关系[1].为了解高职生性与生殖健康现状,为高职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笔者以铜陵地区高职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其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观念进行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杨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于都县三中2005-2009年高中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 了解高中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情况,为学校制定相应的预防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于都县三中2005-2009年入学高中新生HBV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该校近5 a HBsAg阳性率为4.51%,2009年比2005年下降了2.32个百分点.男生HBsAg阳性率为6.11%,女生HBsAg阳性率为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63,P<0.01).来自城镇新生的HBsAg阳性率为4.10%,来自郊区学生为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6,P<0.01).城镇学生乙型肝炎相关卫生知识认识水平(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均明显高于郊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应针对性地做好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加强郊区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廖小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健美操运动对男大学生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了解运动对青春后期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以江西师范大学40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运动组(健美操)和对照组(较少参加运动)的骨密度和血清睾酮、血碱性磷酸酶(ALP)、尿羟脯氨酸(U-HOP)及尿肌酐(U-Cr)等骨代谢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腰椎(L2-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清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ALP要高,而UHOP和U-HOP/U-Cr比值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美操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

    作者:金绪忠;吴纪饶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三明市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三明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点,为制定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2004-2009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9年三明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7起;以传染病为主,占报告起数的98.51%,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占报告事件数的97.01%.事件数前3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行性感冒.事件发生高峰为3-4月和10-11月;事件主要集中在乡村学校,以乡村小学发生率高,占55.22%.结论 应加强农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蔡和宋;黄帆;曾伶;蒋东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小学生眼屈光不正筛查技术和方法探析

    目的 探讨应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在大规模学生体检过程中进行眼屈光不正筛查的方法,为视力不良的群防群治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到北京眼卫生近视弱视防治研究中心进行视力检查的北京市中小学生573名为对象,按不同散瞳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段对散瞳前后的结果做多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 散瞳前的屈光度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眼屈光状态.美多利散瞳药的散瞳效果与赛克罗奇散瞳药的散瞳效果是相同的,美多利散瞳后计算机自动验光结果是客观准确的.散瞳前计算机自动验光的结果与散瞳后验光结果存在线性关系.结论 应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适宜学生大规模体检过程中进行屈光不正筛查.

    作者:龚焱宏;张秀兰;汪达芳;赵宏;王际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社区青少年暴力行为与儿童期被教师虐待经历的关系

    目的 探讨儿童虐待对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减少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在儿童期遭受的来自教师的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被教师虐待过的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是末被虐待过的2倍左右,其中被教师打过(OR=1.9t7)、被教师罚跑(OR=2.125)、被教师罚劳动(OR=2.353)等项目的暴露比值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因儿童期遭受教师虐待而增加,儿童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为正关联.

    作者:姚玉华;陈道湧;周峰;刘庆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医学生内观认知疗法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内观认知疗法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77名医学生志愿者进行7 d内观认知治疗,根据前后SCL-90的差值改变,以变化差值的平均分为界将其分为强效组(n=40)和弱效组(n=37).对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心身症状(SCL-90)、自我信念(IBS)、惧怕否认(FNE)、情感平衡(ABS)、领悟社会支持(PSSS)、自尊(SES)和元认知(MCQ)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SCL-90总分、自我信念总分、自尊水平、元认知总分等25个因素与治疗有效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029)、父母健康(OR=0.262)、出勤(OR=1.627)、强迫(OR=11.727)、恐怖(OR=9.725)等5个因素进入拟合主效应模型.结论 男性、父母健康、出勤率高、强迫和恐怖症状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显著性有效因素.

    作者:刘佩佩;毛富强;刘霞;刘宏伟;高艳杰;张晓菲;侯筱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唐山市路北区中小学生2005-2010年因病休退学情况分析

    因病休退学是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探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对唐山市路北区2005-2010年监测点校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王晓红;王国立;武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