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延华
为全面了解滦县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笔者于2010年对各校生活饮用水进行了检测,并对检测指标中硝酸盐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采集滦县所有学校末稍生活饮用水3 000mL,共采集了149份样品,按规定进行现场处理后送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 5750-2006)进行硝酸盐含量(以N计)检验.
作者:睢振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影响内观认知疗法疗效的相关因素,为改善和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对77名医学生志愿者进行7 d内观认知治疗,根据前后SCL-90的差值改变,以变化差值的平均分为界将其分为强效组(n=40)和弱效组(n=37).对两组间的基本情况、心身症状(SCL-90)、自我信念(IBS)、惧怕否认(FNE)、情感平衡(ABS)、领悟社会支持(PSSS)、自尊(SES)和元认知(MCQ)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SCL-90总分、自我信念总分、自尊水平、元认知总分等25个因素与治疗有效率显著相关;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029)、父母健康(OR=0.262)、出勤(OR=1.627)、强迫(OR=11.727)、恐怖(OR=9.725)等5个因素进入拟合主效应模型.结论 男性、父母健康、出勤率高、强迫和恐怖症状是内观认知疗法的显著性有效因素.
作者:刘佩佩;毛富强;刘霞;刘宏伟;高艳杰;张晓菲;侯筱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考试焦虑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安徽省某市普通高级中学高三学生721名,使用自编调查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总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9.5%,应届班和复读班学生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三学生自评学习成绩较好、自评学习负担较重、消极应对得分高是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得分越高则是其保护因素(P值均<0.05).高三学生的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均与考试焦虑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考试焦虑程度越重,抑郁和焦虑症状检出率越高(P值均<0.05).结论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考试焦虑与学生不良心理病理症状关系密切.应重视高中学生的良好应对方式的培养.
作者:苏普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考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初步量表,研制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评价工具.方法 应用前期编制的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初步量表对2 00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从信度、效度及人口社会学因素方面对量表考评修订.结果 大学生总的健康生活方式重测信度为0.708,分半信度为0.865,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条目与所属维度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维度相关系数较小;因子分析提取9个因子,各因子均有一定解释能力,但结构与量表理论设想稍有差别;总分在家庭月收入、父母亲文化程度、入学前居住地和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在性别和年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结果调整修订,可形成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正式版.
作者:王冬;许宏;吴娴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基诺族中学生性观念现状,为开展基诺族中学生性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随机整群法抽取基诺族251名中学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基诺族中学生性知识主要来源为学校课程(27.1%);与异性间有过拥抱、接吻、性交行为的分别为52.6%,13.5%,26.3%;45.8%认为自慰是不正常的行为;以建立婚姻为恋爱目的只有14.7%;在对待贞操观上男女生态度差异较大;对待婚前性行为:51.8%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对待婚外性行为:70.9%认为对自己、家庭、他人都不利.结论 基诺族中学生对性知识掌握不够,大部分学生性观念比较开放,发生性行为的现象客观存在.
作者:谢丽琴;曾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浙江省学生甲型H1N1流感(甲流)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9年浙江省学生甲流个案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浙江省学生甲流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比例为44.20%(217/491)~78.70%(532/676)不等;高达91.23%(52/57)的聚集性甲流疫情发生在学校.学生甲流病例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6.05%(1 188/7 402)和0.027%(2/402).全省学生甲流于9月9-11日首次达到流行高峰,日发病数为67例;然后疫情逐步攀升并于11月21-23日达到一个新高峰,其流行强度约为首次高峰的2.91倍;随后疫情持续减弱.结论 学生应成为甲型H1N1流感尤其是其聚集性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
作者:方乐;林君芬;余昭;柴程良;方琼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艾滋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人数与日俱增,疫情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1].在已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5~29岁的青少年占77.6%,高中生是青年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家庭、同伴教育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水平还很低[2],故针对高中生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非常重要.为提高河北省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改善其对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笔者培训并组织本校大学生红丝带协会成员组成大学生宣讲团,以课堂宣讲方式对河北省范围内23所中学1 360名高中生实施同伴教育,并在教育前后对高中生掌握的艾滋病基本知识、认知态度等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同伴教育效果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振儒;杲丽静;张晓梅;吴欣;杨丽华;李沛;肖丽君;王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入学新生病毒性乙型肝炎(HBV)感染与携带情况,为做好学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5-2007年对铁岭卫生职业学校入学新生3 463名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抗-Hbe、抗-HBc、抗-HBs,学生在校3 a中,采用板报、校刊、多媒体教学、集中讲座及校园网健康专栏等多种方式定期对学生进行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干预前与干预后学生乙型肝炎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结果 3 a中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6.01%,低于全国一般人群;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0.05),农村学生感染率高于城市学生;新生抗-HBs阳性率为45.22%,乙肝五项阴性率为46.92%.3 a的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学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与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加强新生乙肝标志物(HBVM)的检测,加强预防乙肝健康教育,显著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
作者:华桂春;钟建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烟草对我国青少年健康的不良影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事实.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人数不断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而绝大多数烟民吸烟习惯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1].因此,如何有效控制青少年吸烟意义深远.目前,预防青少年吸烟项目主要分为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及多部门联合干预.其中以学校为基础的干预在国内外应用为广泛,然而这类研究的设计在如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干预的措施及强度、干预持续时间及评价指标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以学校为基础的青少年控烟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以学校为基础的控烟干预项目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近期和远期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青少年控烟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吕莹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州发生大地震,许多孩子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安排,教育部统一部署,由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原泰安卫生学校)担负青海玉树地区部分藏族中职学生转移复学的重要任务.玉树地震发生5个月后,来自玉树的114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为了学校关注的焦点之一,玉树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已被纳入教学计划中.为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今后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笔者使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程度量表(Child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Reaction Index,简称CPTSD-RI),依据<美国精神病诊断手册第4版>的标准对112名玉树学生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作者:刘琳;张向民;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我国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发区,乙型肝炎也是大学生主要的传染病之一.为了解学生HBV感染情况,笔者对北京市某高校2003~2009级本科新生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系统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情况进行分析,为提出防控对策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鲁东大学是一所文理工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7万余名毕业生,他们遍布各行各业,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而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或未完成学业而休退学甚至死亡,对国家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损失.为了解大学生休退学情况及原因,做好高校预防保健工作,减少休退学率,笔者对鲁东大学2004-2008年间大学生休退学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
作者:李肇翬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家长情绪控制水平与童年期躯体暴力经历及对子女躯体暴力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儿童暴力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对湖南省某县城2所幼儿园小班、中班幼儿家长518名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518名幼儿家长情绪控制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职业等无统计学关联.随着家长18岁前遭受其父母躯体暴力经历的加剧,或者家长对子女躯体暴力严重程度的加重,家长的情绪控制水平逐渐降低.结论 家长情绪控制不良与童年期受躯体虐待经历相关,情绪控制水平低的家长对子女施加暴力的危险性增加.
作者:肖晚晴;陈晶琦;王付曼;张曼;马亚婷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与人格特征、核心自我评价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江西省2所高校大学生408名,采用隐性逃课倾向量表、艾森克人格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核心自我评价组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核心自我评价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较为显著负相关(P值均<0.01).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与隐性逃课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并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隐性逃课倾向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 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隐性逃课倾向产生影响,并通过人格量表的N量表(神经质)起作用.
作者:曾红;黎光明;温海英;黄文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10年5月13日19:20,北京市某医院报告当天下午有10例头晕、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本文以对该事件的调查为背景,运用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方法,并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推断本次事件的致病因子、可疑餐次及可疑食物,为调查和应对类似食物中毒事件提供借鉴.
作者:刘玉茹;李娜;马会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因病休退学是影响中小学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原因之一.为深入了解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探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对唐山市路北区2005-2010年监测点校中小学生因病休退学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王晓红;王国立;武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虐待对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减少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在儿童期遭受的来自教师的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被教师虐待过的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是末被虐待过的2倍左右,其中被教师打过(OR=1.9t7)、被教师罚跑(OR=2.125)、被教师罚劳动(OR=2.353)等项目的暴露比值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社区青少年发生暴力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因儿童期遭受教师虐待而增加,儿童虐待与社区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之间为正关联.
作者:姚玉华;陈道湧;周峰;刘庆元 刊期: 2011年第07期
2010年9月上旬,全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小范围聚集性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青岛地区9月15日也陆续出现了红眼病患者就诊.某高校于9月14-25日也相继有493名红眼病学生就诊,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和指导下学校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疫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所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病学生均痊愈,无一例危重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彩云;朱香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标准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能力以及适用性,为修订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兰州市资料,以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公布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WHO/NCHS标准、IOTF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指数(约登指数)、一致性(Kappa值),分析2种国际标准在兰州市儿童青少年中的适用性.结果 超重检出率是IOTF标准>WGOC标准>WHO标准;肥胖检出率是WGOC标准>WHO标准>IOTF标准.在超重肥胖筛查能力方面,WHO/NCHS标准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指数,与WGOC标准的一致性也好.从界值点看,WGOC标准和WHO/NCHS、IOTF大的不同出现在16~18岁阶段.结论 WHO/NCHS标准更适合于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筛查,但灵敏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红娟;于国伟;牛静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医学生饮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青少年饮酒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青海大学医学院210名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医学生整体饮酒率及男、女生饮酒率分别是93.3%,96.7%和92.6%;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饮酒后脸不红者比饮酒后脸红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的倍数是19.69倍.吸烟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是不吸烟者的2.135倍.空腹饮酒和逢酒必喝者发展为危险饮酒者是无此2种习惯的0.119倍和0.125倍.结论 青海省医学生整体饮酒率较高,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燕;王朝才;张本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