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崔丽君;魏雪梅;杨立倩;杨苓;官计;罗艳燕

关键词:系统健康教育, 浅静脉留置针, 效果比较
摘要:目的 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个患者发放留置针健康信息指导卡,对患者输液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的时间比对照组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堵管、血肿、肿胀、渗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掌握留置针知识水平,延长静脉留置的时间,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促进了护患沟通.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并发抑郁症(PSD)患者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效果的关系.方法 对98例PSD患者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心理护理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一次SDS和功能独立检查(FIM)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康复治疗4 w后两组患者SDS标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经4 w康复治疗后,心理护理组及对照组患者FIM评分均提高,以心理护理组更优,心理护理组与对照组康复治疗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脑卒中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钟美容;廖喜琳;蔡超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建立新形势下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

    通过加强建筑布局和消毒设备的管理,完善规章制度,人性化人员管理及引进PDCA管理模式管理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探索如何建立新形势下的消毒供应室管理模式.应用PDCA管理模式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医院的发展和临床科室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周崇信;刘忠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胸腔内注射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方法 对22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内注入母牛分枝杆菌菌苗,用药过程中加强用药护理、认真观察、积极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该组患者症状好转,不良反应减轻.结论 做好健康教育和精心护理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作者:崔魁丽;刘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二次剪脐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脐带是母体及胎儿气体交换、营养物质供应和代谢产物排除的重要通道.新生儿的脐带由2条动脉、1条静脉及胶质样的高蛋白组织组成,营养丰富,细菌极易繁殖,为探讨新生儿剪脐的适当时机,减少脐炎的发生率,自2006年1月起我院开展此项工作,即二次剪脐,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其进行临床观察(试验组),以传统方法为对照组,差异性显著,还观察到潮湿组、干燥组各组剪脐前和剪脐后出现的情况,认为剪脐应以脐带干燥为准,不能单纯以时间为准.新生儿出生后24~48 h,大部分脐带属于干燥,此时绝大部分新生儿可以剪脐.

    作者:沈惠琴;马桂芹;齐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咯血有窒息危险患者的护理

    目的 提高咯血有窒息危险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近5年来我院结核科住院大咯血患者127例,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通过对患者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护理目标和计划,并严格按要求执行.结果 127例患者严格按护理程序护理,除2例窒息死亡外,余未发生窒息.结论 对于咯血有窒息危险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可有效地预防窒息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李秋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化护理工作依法管理

    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我院护理部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各项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实施护理行政及业务查房和护理质量控制检查等规范化管理措施,深化了依法管理工作,使护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每个护理人员的责任更加明确,行为更加规范.为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质量管理.

    作者:陈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帮助老年糖尿病(DM)患者认识低血糖的危害性,掌握基本防治方法.方法 对26例老年DM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使血糖回升.结果 低血糖原因主要由药物、饮食、运动及合并症引起;以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介绍药物用药的注意事项及生活指导,促使其进行自我保护.结论 护理对策对老年DM患者防治低血糖症起到积极效果.

    作者:黄恒俊;宋小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初发心房纤颤预防栓塞的观察与护理

    总结了42例初发心房纤颤预防栓塞的观察与护理,既要了解患者的病因、诱因,又要重视患者症状、体征,使初发心房纤颤得到及时治疗,预防栓塞的发生.护理重点是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心电监测情况,密切观察抗凝、抗心律失常等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等,做好电转复前后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降低栓塞发生率和致残率.

    作者:刘宇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颅脑外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颅脑伤后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的观察和护理.方法 对13例颅脑外伤后发生CSWS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钠、血浆渗透压、血抗利尿激素(ADH)浓度及中心静脉压(CVP),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13例患者中,伤后第4~7天血钠平均107 mmol/L,尿钠平均为62mmol/L,血渗透压平均205 mOsmol/kg,抗利尿激素浓度不高,尿渗透压平均409 mOsmol/kg,尿比重平均1.025,其中5例治疗上予以限水,出现低血钠伴有中心静脉压下降,意识障碍加深;补足水、盐后,伤后第14~21天,血钠平均回升至137 mmol/L,基本恢复正常.2 w恢复8例,4 w内恢复3例,1例患者伤后7 d死亡.结论 在脑性盐耗综合征病人的护理环节上要重视预见性护理,严密观察病人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监测血生化指标、准确记录出入量,掌握好补钠、补液的均衡速度,维持血容量及钠的平衡,掌握脑性盐耗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中枢尿崩症三类不同的病症的鉴别护理.

    作者:周建萍;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穿刺活检的护理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的有效护理措施.对8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在B超定位下进行右肾穿刺活检,并对其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所有患者取材满意,并发症以镜下血尿为主,共74例,占90.2%,肾周小血肿3例,无其它严重并发症.

    作者:吴火英;吴木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癌患者肝动脉化学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术后出现的副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49例肝癌患者经化学栓塞术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右上腹剧烈疼痛、发热、恶心、呕吐、寒颤、黄疸加重.结果 肝动脉化学栓塞治疗肝癌临床效果较好,但病人术后都会出现轻重不一的并发症.结论 肝动脉化学栓塞介入治疗术后会出现各种并发症,要求术后做好病人心理护理,使病人对治疗有所了解,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加强术后观察及人文关怀,可减少介入治疗后的恐惧心理及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陆浩;周建生;武海燕;马燕;金怀英;徐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浅静脉留置针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系统健康教育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将住院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健康教育(一般常规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个患者发放留置针健康信息指导卡,对患者输液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教育.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留置针相关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静脉留置的时间比对照组长,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静脉炎、堵管、血肿、肿胀、渗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掌握留置针知识水平,延长静脉留置的时间,减少浅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同时促进了护患沟通.

    作者:崔丽君;魏雪梅;杨立倩;杨苓;官计;罗艳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的自控镇痛方法在泌尿外科术后病人的应用

    目的 探讨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泌尿外科术后止痛效果间的差异.方法 将113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CIA和PCEA方法进行术后镇痛,评估患者的疼痛评分、睡眠评分以及对镇痛泵的满意度.结果 PCEA组中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且患者对镇痛泵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PCIA组.PCEA组嗜睡的发生率低于PCIA组,其它副反应无明显差异.两组间睡眠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CEA较PCIA镇痛效果更佳,副反应更低,但对患者术后睡眠并无帮助.

    作者:晁华琳;袁园;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运用循证护理理念,探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的护理方案.方法 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两组,循证组60例采用循证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常规组6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结果 4 w后进行评定无论是循证组还是常规组,康复后与康复前相比较,病人的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但循证组更加明显,循证组功能独立性检测(FIM)量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可促进急性期脑卒中偏瘫病人的早期康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钟美容;胡艳宁;王庆武;刘海兰;蔡超群;龙秀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活体亲属肾移植41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活体亲属肾移植护理措施.方法 对41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实行耐心细致的术前、术中、术后及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41例供、受者通过精心护理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供者术后7~9 d出院.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并和临床医生密切配合是保证活体亲属肾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兰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护理与康复

    目的 探讨对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采用将分离提取的自体造血干细胞悬液,在双下肢进行肌肉注射移植的护理与康复.方法 15例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给予 rhG-CSF皮下注射,每天两次进行外周血动员,第5天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干细胞,进行双下肢肌肉注射移植.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 .结果 术后患者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症状改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小动脉血流速度有所增快,有彩色血流.结论 提出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的变化,进行患肢的护理与康复,严格控制感染,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英;张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脉膏预防诺维本致静脉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护脉膏对诺维本致静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272例诺维本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36例化疗静脉局部涂护脉膏保护静脉;对照组136例化疗静脉局部涂喜疗妥保护静脉.结果 试验组发生静脉炎轻度12例,中度1例;对照组发生静脉炎轻度47例,中度15例,重度7例.统计学处理χ2=73.65,P<0.01,试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护脉膏和喜疗妥对诺维本致静脉损伤均有保护作用,且护脉膏的保护效果显著优于喜疗妥.

    作者:孙桂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和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被动与主动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对48例脑梗死患者实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护理,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上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改善了肢体的运动功能,并且ADL能力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积极提倡.

    作者:胡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液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效果的研究和观察

    目的 探讨胃液实验室检查辅助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使用三腔二囊管牵引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定时定量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胃管,抽出胃液,采用万华公司大便潜血胶体金检测试纸测定胃液潜血滴度,来辅助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否达到止血间期,并以胃镜对照判断符合率.结果 5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经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胃液潜血滴度测定结果在1:1 024以下可判断达到止血间期,经胃镜检查对照符合率为90%,平均压迫时间较传统方法减少了14.1 h.结论 胃液潜血滴度测定辅助判断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该方法可随机检查,操作简便、费用低、效果确切,减轻了患者留置三腔二囊管的身心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促进了护理观察质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提高了护理水平及能力.

    作者:马晓华;师瑞月;钟运莲;龚文波;陈卫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分娩疼痛的护理干预

    分娩疼痛是一种生理反应,其影响因素较多.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分娩疼痛的来源及护理干预措施的进展,旨在说明可通过护理干预提高产妇的痛阈,降低其对疼痛的感受,增强其乐观面对分娩过程及从容应对分娩疼痛的能力,从而缓解分娩疼痛,减少催产药物和麻醉药物的使用.

    作者:童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