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红;关莉莉
目的 观察和分析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80例冠心病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与健康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鲁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每天服用普通降压药物;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每天服用硝酸脂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每天50mg,连续服药1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血脂、血黏度、血压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脂、血黏度、血糖治疗前和治疗后无显著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压下降,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轻度的水肿、头痛等症状,但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减轻.结论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有显著疗效,患者收缩压下降明显.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无证行医是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违法行为.本文通过对近三年本辖区非法无证行医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无证行医的特点,找出无证行医监管的方法、对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体会有以下几点:①对非法无证行医监管疏堵结合是关键.②多部门齐力合作,联合取缔无证行医.③深入居民小区,加大宣传力度.四是合理布局全区医疗网点,方便居民就医,使无证行医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消除无证行医滋生存在的土壤.
作者:董敏;彭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地形图间的相关性,总结手术切除翼状胬肉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治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屈光度明显低于角膜平均屈光度、中心屈光度及平径值,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胬肉横径及竖径均与散光度呈正相关性,而其p-距离则与散光度呈负相关性;术后患者P-屈光度及散光度指标均明显优于术前各相应指标,术前、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翼状胬肉横径与散光度呈正相关性,且手术时胬肉横径越短,患者术后散光度值恢复效果越佳.结论 翼状胬肉大小与角膜地形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手术治疗可改善患者角膜屈光度,且手术时间宜早.
作者:李爽;郑慧君;陈君明;严共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采用XT-4000i血液分析仪两种测定方法与血涂片复检对比.方法 本次共选择血常规检查患者120例,均为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住院部和门诊收集,其中无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电阻抗法(PLTI)计数正常者40例(观察组A),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PLT-I计数>100× 109/L40例(观察组B),提示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PLT-I计数<100×109/L 40例(观察组C),用光学(PLT-0)计数血小板,并镜检观察特点.结果 观察组A中无干预因素存在,观察组B小红细胞干扰12例,红细胞碎片干扰28例,观察组C中大血小板干预24例,血小板聚集16例.以镜检为参考,在观察组A中与电阻抗法、光学法比较,P>0.05,故大部分仪器应用电阻抗法.在大血小板、红细胞碎片、小红细胞组中,镜检和电阻抗法计数有差异(P<0.05),镜检和光学法无差异(P>0.05),就准确性而方,光学法优于电阻抗法.但在血小板聚集组织中,镜检法和电阻抗法有差异(P<0.05),镜检法和光学法计数结果有差异(P<0.05).光学法有一定局限性存在.结论 血小板检测中,应用光学法可较好消除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等对计数的影响,但血小板聚集时产生的计数干扰无法消除,需结合镜检,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作者:刘美玲;曾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致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0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患者,其中对照组38例患者术前未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治疗组26例患者接受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未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的一期吻合率为30%;术前接受肠梗阻导管治疗组的一期吻合率为100%,两组的优良率对比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术后不良反应率对比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进行经肛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可有效改善结直肠癌致肠梗阻患者整体状况,一期吻合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广泛推广与使用.
作者:吕永晨;路明;孙英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常规保肝降酶及熊去氧胆酸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益肝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BIL、ALT、GG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的TBIL、ALT、GGT、ALP,两者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应用.
作者:陈春先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睡眠与癫痫的临床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2月收入的癫痫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另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对其脑电图进行动态监测,分析总结其结果.结果 两组在总的睡眠时间以及REM期的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NREM Ⅰ、Ⅱ期较对照组相比显著延长,而NREMⅢ、Ⅳ期却又相对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于清醒状态时出现痫样放电的有3例(占10.0%),于睡眠时出现痫样放电的有21例(占70.0%);而于睡眠的NREM Ⅰ、Ⅱ期所出现的痫样放电者多,为19例(90.5%),仅有2例(9.5%)出现于NREMⅢ、Ⅳ期.结论 癫痫的发作与睡眠时相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其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睡眠期NREMⅠ、Ⅱ期,严重影响睡眠质量,而睡眠障碍也会导致癫痫的发作.因此,重视癫痫患者的睡眠对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周利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产科急症子宫切除人文关怀护理的方法及重要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53例,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91例,试探性采用将进行系统护理并进行一定进行心理干预指导,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疗效判定护理前两组HAMD、HAMA量表平均得分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护理后研究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如表-1,其中研究组住院时间、正常活动恢复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切除患者进行人文心理关于有助于增强患者配合度,加快术后康复,尽快帮助患者恢复社会角色和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存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与大肠癌相关的因子,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诱导血管生成,和肿瘤的增殖、分化及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孙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的临床方法和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包括维生素C、甲氰咪胍、脱敏等内在的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连续治疗5d,并在治疗结束后的3个月内每7d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在治疗结束3个月后转为14d一次常规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肾损害治疗疗效.结果 在治疗后持续6个月的随访中,研究组患者出现肾损害加深现象比较少,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其肾损害发生率的降低幅度比较大,临床疗效更为明显,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剂量肝素在预防过敏性紫癜性肾损害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胡秀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操作要点.方法 分析2007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经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直径大于2 cm的结肠巨大息肉患者107例共113枚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28枚直径在3~4 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分次切除,35枚直径在2 cm左右的无蒂息肉行EMR一次性切除,其余的采用粘膜下注射、钛夹夹闭或尼龙套扎器联合高频电凝电切的方法一次性切除;4枚癌变息肉行ESD完整切除;其中有l9例病人因各种原因不能顺利完成内镜下切除息肉手术,不得不行二次内镜下治疗.在切除过程中没有出现穿孔的,3例出现迟发性出血的,经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结论 结肠巨大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是成功切除的关键.
作者:姜瑾;李晓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肝细胞癌组织检测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意义.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肝细胞癌进行手术患者肝癌的组织标本38例作研究组,及同一例患者的癌旁组织标本38例作对照组,同时选取良性病患者正常的肝组织38例作参照组.分析三组标本的CD133和CD90的表达情况,及肝癌患者病理特征、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CD133与CD90临床表达的水平,均比对照组及参照组高;研究组标本中CD133与CD90临床表达和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胆管或静脉癌栓有无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研究组中CD133与CD90的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比阴性患者低(P<0.05).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与CD90于肝细胞癌组织生长、侵袭及转移中有重要作用,且能够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对CD133和CD90的临床表达进行研究,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明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对胃肠术后所并发的肠瘘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2012年9月28--2013年9月28日,我院收入30例胃肠手术后患肠瘘的病人,在30例肠瘘者中,15例行保守诊治,称为保守组,另外15例行手术诊治,称为:术诊组.随后,比较术诊组与保守组的疗效.结果 在保守组的15例中,12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因MSOF、败血症所致).在术诊组的15例中,13例痊愈,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高流量瘘所致),显然保守组与术诊组的疗效(康复率、病死率)相当,P>0.05.术诊组的诊疗时长比保守组短,P<0.05.其中,早期做手术的肠瘘者的住院时长比晚期做手术的肠瘘者短,P<0.05.结论 对肠瘘者行保守诊疗或者术诊,效果相当.在发现肠瘘之后,早期实施确定性手术优势很大,临床效果好且能减少住院诊治时长.
作者:张昭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量效关系,筛选出适合不同年龄段舒芬太尼佳药物剂量.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择期消化系统及腹部大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按照术后镇痛药物剂量不同两组内部随机分成Ⅰ、Ⅱ两个亚组,每个亚组20例,对比两组手术结束后的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Ⅱ亚组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Ⅰ亚组(P<.05),镇静效果统计学无差异(P>0.05);B组Ⅰ、Ⅱ两亚组镇痛效果比较无差异(P>0.05),镇静效果两组差异比较显著,(P<.05).结论 舒芬太尼同等剂量条件下,镇痛效果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增强;舒芬太尼用于手术结束后患者自控镇痛可通过静脉起效,药物的镇痛效果及镇静效果与不同年龄患者群体之间的量效关系也不同.
作者:田有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对运用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从2009年的5月份-2011年的9月份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的患儿,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这两组的患者都运用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理组的患者运用硫酸镁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运用氨茶碱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临床的对比治疗,治疗组总治疗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2.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硫酸镁治疗小儿哮喘,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毒副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刘磊;段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0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患者15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肝切除手术,而对对照组中的患者采取单纯取石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后肝内结石的残留情况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结石残留率(18.00%)与对照组(42.67%)相比明显更少,P<0.05.在临床手术效果上对比显示,观察组优良率(77.33%)高于对照组(75.33%),但无差异学差别,P>0.0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肝切除术治疗,效果更明显,可显著降低结石的残留率,临床可广泛推广.
作者:罗开成;马柱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自然分娩中应用气囊仿生仪助产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于2013年12月-2014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300例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气囊仿生助产术进行助产,对照组则按照常规方式进行临产处理,观察和对比两组初产妇在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白天分娩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上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初产妇的第一、二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6.84±1.33)、(1.05-0.24)h和(7.33±0.55)h明显短于对照组初产妇的(10.13±1.68)、(1.50±0.42)h和(10.80±1.08)h,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白天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有助于缩短产程,促进分娩,增加自然分娩率,提高白天分娩率,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新生儿窒息率,这对提高产科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韦毅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探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对其作系统性的评价.方法 按照一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对2003-2013年我国各大学术期刊数据库进行检索,选择进行随机对照实验的文献,对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价,应用软件对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文献10篇,均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进行研究.根据Meta的分析结果可见,苯巴比妥治疗组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且惊厥能得到有效控制.病死率和严重伤残发生率的对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苯巴比妥应用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儿惊厥的发生.但是对病死率和严重伤残发生率的降低没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范先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孕妇分娩过程中异常分娩的产生及处理,提高孕婴的平安、健康指数.方法 随机抽选2009年3月-2010年3月临床分娩异常患者69例,对其治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69例中,产力异常产妇37例,骨产道异常18例,胎儿异常14例.结果 在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处理下,孕妇全部成功分娩,69例孕妇无一例死亡,胎儿中两例为死胎,一例为脐带绕颈患儿死亡.结论 一些异常分娩是可以预防的,对于不可避免的异常分娩情况应积极的听取医生建议,医患配合科学的选择分娩方式,确保母婴平安,提高妇产科分娩中母婴的健康水平.
作者:隋丽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