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不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肖春秀;姜小鹰;阎成美

关键词:肾移植, 急性排斥, 舒适, 质性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和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所体验的各种不适状况.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8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3个层面7个主题被提取.生理层面:(1)不适症状之困扰;(2)自理能力的下降.精神心理层面:(1)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2)抑郁,生命价值观的改变;(3)归因宿命以平衡心理.社会层面:(1)社交孤立;(2)对家庭内疚感加重.结论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的各种不适感受,提供针对性的舒适措施以缓解或消除各种不适体验,从而改善受者的舒适状况.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在护理专业成人教育中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必要性

    1 在职护士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1.1 在职护士人文修养水平制约护理质量随着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护理的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作者:韩炜;卢建文;张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派瑞松治疗皮炎湿疹5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湿疹(czema)是一种炎症性皮肤反应,临床表现包括瘙痒、红斑、脱屑及成群丘疱疹.组织学特征为表皮细胞间水肿,伴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及浅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本病可由许多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引起.病因往往不易查清,我科自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收治150例皮炎湿疹,应用派瑞松治疗并进行疗效观察,现将治疗结果及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汪淼芹;刘琬椿;曾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异丙酚加芬太尼麻醉胃镜检查203例观察分析

    目的 观察异丙酚加芬太尼麻醉在胃镜检查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择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443例,其中自愿接受麻醉的203例为观察组,未接受麻醉的240例为对照组,记录患者检查过程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值.结果 观察组检查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减少2 min,麻醉组心率、血压值无明显变化,术中8例出现一过性轻度血氧饱和度下降;5例有轻微咳嗽;2例有肢动.203例患者全部完成检查,醒后无不适感.对照组中有53例出现干呕,3例未完成检查.结论 异丙酚加芬太尼麻醉用于胃镜检查,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应激反应,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泽俊;陈祥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移植患者的护理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就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使机体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均倡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但由于病人对肾移植术不了解或对手术恐惧,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术后又易发生排异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因此需要医务工作者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医疗和精神上的护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尿毒症,接受肾移植.

    作者:刘建平;越世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护理

    对167例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便秘、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做好拔管后的护理,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雷长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1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分别于上机前、上机起始期、上机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个体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一般操作进行.结果 观察组有63例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迅速,行气管插管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44例接受此项治疗好转出院,11例不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其中3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进行个体的全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上机成功率,减少腹胀、面部压伤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上机安全.

    作者:刘希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为总结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对我院产科2000~2003年收治的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产妇无1例死亡.护理体会是护理人员熟悉或掌握产后出血的病因,做好产前产时监测,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兵;刘爱军;赵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风(脑中风)

    什么是中风? 中风亦称脑中风,指脑血管栓塞或破裂所致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例如口角下垂、麻木和面瘫.

    作者:黄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间苯三酚在老年人胃镜检查中替代654-2的效果观察

    老年人胃镜检查中应用654-2解痉易引起心率快、尿潴留等并发症,给病人增加痛苦和经济负担.为寻找良好的解痉药物,于2005年4~12月应用间苯三酚注射液作为老年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的解痉剂,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荣娟;徐金美;李林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静脉麻醉在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的护理研究

    目的 观察静脉麻醉在门诊口腔手术中应用(无痛牙科)的安全性,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60例行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靶控输注(TCI)组和手控输注(MAN)组,每组30例,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不同时间用药量的比较(给药前、给药后2 min、5 min、10 min)及术毕的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及镇静深度.结果 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时间无明显差别,MAN组在术中的燥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TCI组(P<0.01),MAN组的MAP及HR在手术中明显波动.6例患者术中血氧饱和度、动脉血压、心率一过性下降(P<0.01),但经严密的观察与及时处理,手术结束后上述指标很快恢复至正常范围,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TCI组与MAN组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静脉麻醉应用于门诊口腔拔除阻生牙效果好、风险小,护理的配合对顺利安全完成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姜智敏;郭庆平;缪颖;王南燕;李恒;廖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强化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强化功能锻炼、腹部按摩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腹部手术后患者70例,按手术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于术后6 h采用强化功能锻炼和腹部按摩的方法,连续3~5 d;对照组采用腹外科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6.49、7.28、9.43,P均<0.01);治疗组术后食欲状态、腹胀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率差异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χ2=22、64、7.38、15.63,P均<0.01),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采用强化功能锻炼结合腹部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作者:覃丽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症疾病音乐疗法的体验与感知

    本研究是在所在综合医院的ICU里进行的,这家医院服务于多元文化社区,ICU实施了整体、多学科的治疗护理措施.在研究期间病人得到了已被确认的受到尊重的护理,病人休息时,病房关闭2 h谢绝探视.关灯,除非有急诊,一般不打扰病人.病房采用光控制的电话系统.这意味着病人不必忍受着电话铃声和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睡眠质量得到提高.由于音乐可能对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有帮助,故建议增加音乐疗法.

    作者:周姝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语言诱导式音乐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矫治效果

    目的 观察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矫治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8~10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为期6 w的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评定.结果 观察组SAS、SDS、NOSIE评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语言诱导式音乐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情绪,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矫治不良行为,对促进精神和心理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李玉梅;任秀;李传平;李遵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吞咽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患者心理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吞咽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变化.方法 把60名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28 d.观察指标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和引用日本藤岛一郎的《摄食-吞咽障碍的等级(评价与目标)》以及参照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SDS)诊断标准.结果 康复训练组情绪改善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对中风后吞咽障碍并发抑郁症状患者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有助改善其情绪障碍程度.

    作者:郑倩卿;赖莹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抑郁症的管理关键是抓紧初期治疗

    美国老年抑郁症在初级保健护理机构中占6%~9%,据报告有7%的病人有自杀的想法,而大部分自杀的老年病人早期都看过他的初级保健医生,这个事实指出了必须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在初级保健机构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椎骨折出院患者的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

    目的 提高脊椎骨折患者对疾病康复及日常保健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方法 将148例脊椎骨折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7 d、1个月进行电话访问式健康教育.结果 148例中139例获访,其中69例存在健康问题,需接受医护人员指导和帮助.结论 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医疗服务措施,不仅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身心独立能力,还不断完善了出院指导.

    作者:林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国内研究进展

    临床护理路径自上世纪90年代在我国陆续开展以来,各地护理工作者通过各种方式纷纷探讨与研究了这种新型护理模式,取得了不同的效果.本文旨在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我国护理行业中实施的效果、作用、意义及展望做一阐述,以期通过笔者的文献学习,综合论点,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较为科学、客观、全面的参考.

    作者:冯蕾;王艳梅;蔺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

    介绍了积极情绪及积极情绪研究现状,以及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意义.提出对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将促进临床护理教学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临床护理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作者:姜凤荣;陈向坤;李立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晚期癌症病人死亡态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晚期癌症病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旨在减轻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恐惧心理,以提供更加有效、符合其实际需要的照顾与支持.方法 对84例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生理状况好的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接受程度高于生理状况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状况好的晚期癌症病人对死亡的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心理状况差的病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在面临即将死亡的威胁时,都害怕死亡,承受能力较低,对死亡采取回避的态度,应加强晚期癌症病人的死亡教育.

    作者:陈茹;苏雪莲;李秀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成人营养支持指南

    我们很久以来一直关注到患者的营养支持没有得到满足.英国全国佳临床研究院(NICE)认为每一个医院都应有营养专家,而所有入院患者均应常规行营养支持筛查.

    作者:张丽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