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

姜凤荣;陈向坤;李立军

关键词:临床护理教师, 积极情绪, 研究
摘要:介绍了积极情绪及积极情绪研究现状,以及培养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意义.提出对临床护理教师积极情绪的研究将促进临床护理教学及护理质量的提高、保障临床护理教师的身心健康、促进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发展.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在护理专业成人教育中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的必要性

    1 在职护士提高护士人文修养的重要性1.1 在职护士人文修养水平制约护理质量随着护理观念从以疾病为中心逐步转向以人的身心健康为中心,护理的理论体系、工作内容、活动空间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在护理实践中更加注重人本观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护理的科技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与统一.

    作者:韩炜;卢建文;张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腹膜覆盖阴道成形术7例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无阴道多为双侧副中肾管发育不全所致.患者多因青春期一直无月经来潮或婚后性交困难就诊.对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可行人工阴道成形术,且手术适合在婚前进行[1].1933年Ksido首创腹膜覆盖阴道成形术,经不断改进,认为此方法优于其他方法.腹膜覆盖阴道成形术是较理想的人工阴道术式,优点是人工阴道柔软、宽敞、湿润、可受激素影响、可磷状上皮化[2],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

    作者:郭宜川;段秀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

    为总结产后出血的急救护理体会,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对我院产科2000~2003年收治的3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产妇无1例死亡.护理体会是护理人员熟悉或掌握产后出血的病因,做好产前产时监测,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是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产后出血并发症及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赵兵;刘爱军;赵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婴幼儿股静脉采血直刺法与斜刺法影响血标本因素分析

    婴幼儿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临床上需要依靠血液检验结果来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可为疾病的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动态依据,为医学研究提供客观的医学数据.

    作者:陈静;王萍;毕晶;靳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风(脑中风)

    什么是中风? 中风亦称脑中风,指脑血管栓塞或破裂所致脑血流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从而引起患者各种症状和体征,例如口角下垂、麻木和面瘫.

    作者:黄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的护理

    对167例经尿道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种管道护理.预防出血、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便秘、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做好拔管后的护理,给予详细的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雷长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环状痔围手术期护理

    痔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肛门直肠疾病中,其发病率占首位.而老年人的痔疮通常是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经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而常需手术治疗.老年痔疮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常有并发症存在.因此,做好老年痔疮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我院自2000年12月~2006年12月,对136例老年混合痔病人进行了临床治疗护理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德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4月将222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按临床路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实验组病人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病人实施健康教育, 能提高患者的住院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小薇;郑翠红;程文昉;徐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预防流感

    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和设想人类应该如何应对疾病的困扰(这些疾病或是自然形成的或是人为形成的)是非常困难的.如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西班牙爆发的流感给人类社会以沉重的打击.相对于这次流感,第1次世界大战这场人为的战争悲剧仿佛并不让世人难以承受,但是关于那场健康危机的人类记忆却消失得很快,我们从1918年的那场灾难、2004年流感疫苗匮乏和2005年飓风的事件中汲取教训了吗?

    作者:王少会;余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呼吸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121例.观察组66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分别于上机前、上机起始期、上机后对患者进行一对一个体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按一般操作进行.结果 观察组有63例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迅速,行气管插管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对照组有44例接受此项治疗好转出院,11例不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其中3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3例死亡.结论 对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患者进行个体的全程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上机成功率,减少腹胀、面部压伤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上机安全.

    作者:刘希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采用督导方法减少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失误

    目的 该研究探讨了在心脏内科如何采用督导方法帮助护理人员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的失误,确保患者的安全.方法 采用定性分析法对于护理质量工作督导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的对象为在本科轮转的实习护士和低年资的本科护士.采用问卷调查与临床督导巡视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可能引起医疗差错、护理工作失误的原因和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失误的情况案例进行分析.结果 可以减少医疗差错、护理工作失误的影响因素包括监督、失误的预期认识、重复校对、知晓病情、经验知识.可能引起护理工作中失误的常见原因为工作繁忙、床位更换频繁、不良工作情绪、不熟悉病情.结论 加强对实习护士和低年资护士的督导监管,重视对常见失误原因的认识学习,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知晓率、对可能出现失误的预期分析和工作经验是成功自我纠正医学错误,减少护理工作中失误,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的关键.

    作者:张少录;张洁宜;刘森珍;蔡巧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甲状腺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

    甲状腺手术是颈部常见手术,因其特殊的部位和面颈部是人体血管和淋巴分布密集的地方.术后伤口渗出液和组织液较多,给引流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引流方法是在术侧气管旁胃-乳胶引流片,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戳口及皮肤切口端引出体表,后用皮肤缝线缝扎乳胶片引流物[1].现将传统引流方法和改进后的引流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作者:安晓燕;呼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结果 针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的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处理对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结论 科学的管理与精心的护理能使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艾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阅读困难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阅读困难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影响因素.方法 对69例阅读困难儿童进行研究.结果 阅读困难儿童存在行为问题,主要家庭影响因素为情感表达、独立自主、娱乐活动及道德宗教.结论 阅读困难儿童应保持良好的家庭环境,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雅芹;何任;张晓艳;何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移植患者的护理

    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如果肾脏功能完全丧失,就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积聚过多,使机体正常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提高生活质量,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均倡导同种异体肾移植术,但由于病人对肾移植术不了解或对手术恐惧,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术后又易发生排异反应或其他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因此需要医务工作者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医疗和精神上的护理,使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尿毒症,接受肾移植.

    作者:刘建平;越世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外科择期手术(Ⅰ、Ⅱ类切口)预防性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 观察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肿、腹股沟疝手术)和Ⅱ类切口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应用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前与术后使用抗生素后,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愈合良好,无肺炎、髙热、腹腔或切口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无显著性差异(P>0.05);送检的培养标本,无论是伤口分泌物还是胆汁,均无细菌生长.甲状腺肿手术患者,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体温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股沟疝手术患者,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无高热;胆囊切除术,术前一次性使用抗生素与术后连续使用抗生素,在体温上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外科择期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Ⅰ类清洁切口不主张应用;易受污染切口,术前30 min一次性静脉用药(头孢菌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

    作者:朱红艳;罗红;刘学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 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伴焦虑抑郁患者按心理检查时单双序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药物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对照组仅用常规药物治疗.每位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用焦虑抑郁量表和测查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并进行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6个月焦虑抑郁改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雅芹;楚平华;田冬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不适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和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所体验的各种不适状况.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以深度访谈方式收集8例个案的资料,并运用Colaizzi分析程序进行分析.结果 3个层面7个主题被提取.生理层面:(1)不适症状之困扰;(2)自理能力的下降.精神心理层面:(1)焦虑,对未来的不确定;(2)抑郁,生命价值观的改变;(3)归因宿命以平衡心理.社会层面:(1)社交孤立;(2)对家庭内疚感加重.结论 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的各种不适感受,提供针对性的舒适措施以缓解或消除各种不适体验,从而改善受者的舒适状况.

    作者:肖春秀;姜小鹰;阎成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抑郁症的管理关键是抓紧初期治疗

    美国老年抑郁症在初级保健护理机构中占6%~9%,据报告有7%的病人有自杀的想法,而大部分自杀的老年病人早期都看过他的初级保健医生,这个事实指出了必须提高老年抑郁症病人在初级保健机构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自我效能理论在骨科高位截瘫患者康复期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骨科高位截瘫患者康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骨科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颈髓损伤的住院患者140例.随机分组:奇数组为研究组,共70例在患者术后2 w开始采用增强自我效能感干预指导;偶数组为对照组,共70例,采用骨科截瘫护理常规护理.通过进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问卷调查,收集整理临床病例资料,门诊复诊查体记录结果等,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的高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自理程度及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刚入院时的自我效能感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进行自我效能感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半年后院外随访:研究组患者自理程度、患者康复致残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都存在明显差异(P<0.01).结论 研究组患者在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患者康复致残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侯成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