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陕西与北京中小学生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状况比较

余小鸣;袁博成;安维维;郭丽娜;王嘉

关键词:精神卫生, 社会环境,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学校心理社会环境(Psycho-Social Environment,PSE)是指在校园文化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1-2].国外研究表明,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行为和健康发展存在影响[3- 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长期趋势日益突显,由此也带来一些中小学生出现心理发展和身心发育的不平衡问题.改善学校环境一直是我国学校卫生的重要领域.本研究旨在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现况,为制定其改善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校高中生校内运动性损伤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中生日常运动性损伤常见的各种现象,为减少伤害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某校3个高中年级组学生1 69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在各类型损伤中受伤人数普遍高于女生;各类型损伤的发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擦破伤、踝关节扭伤、拉伤、挫伤、鼻出血、脱臼和骨折.结论 在学生运动中,要不断完善学校相关性运动管理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安全、合理、有序地开展健身活动.

    作者:刁颖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维汉双语女大学生事件相关电位N400分析

    目的 探讨以汉语为第二语育的女性维吾尔语-汉语双语者语言认知特点,为研究言语加工及识别过程中大脑的电位变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14名纯右利手,平均年龄(21.2±1.3)岁的女性健康维-汉双语被试者,基于动词、名词2种靶刺激,图片、句子2种启动刺激,匹配与不匹配2种语义条件下研究事件相关电位N400差异波的特点.结果 在波幅上N400差异波具有中央顶部优势,电极分布位置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刺激的主效应显著(P<0.01),动词高于名词.启动刺激主效应显著(P<0.01),句子高于图片;在潜伏期上靶刺激的主效应显著(P<0.01),句子比图片潜伏期延迟.女性维汉双语者汉语认知:动词与名词之间存在差异,图片相对于句子概念再认更容易.结论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女性维吾尔语-汉语双语女大学生语义加工过程既不同于汉语母语者的汉语认知,也不同于其母语从属的拼音文字特点,有自身独特的神经机制.

    作者:白吉可;陆佳骏;张景玉;郭恒;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河南某高校学生膳食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大学生膳食质量状况,为开展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310名大学生进行回顾法膳食调查,采用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法(DBI-07)进行分析.结果 在310名大学生中,51.14%的人谷物摄入过量,46.5%的大学生蔬菜水果摄入量过低,只有1.14%的大学生奶类及豆类摄入量达到推荐量.修订的膳食平衡指数法DBI - 07用来评价大学生膳食状况,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结论 对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营养教育,增加蔬菜水果、奶类、豆类和动物瘦肉类的摄入,以改善大学生的膳食质量.

    作者:周昇昇;李磊;张丁;张书芳;叶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东城区学生营养午餐供餐单位带量食谱配制状况

    目的 了解东城区学生营养餐供餐单位周带量食谱状况和营养师配备情况,为提高学生营养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全部自办食堂、承包食堂和送餐公司共58家供餐单位营养师、营养分析软件配备情况、周带量食谱进行调查.结果 58家供餐单位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率为67.24%,承包食堂低(50.00%);所有带量食谱均未做到全部基本营养素达标,5种及以上基本营养素达标率仅占28.21%;钙、维生素C、核黄素均达标率为7.69%;供餐单位有资质的营养师(27.59%)和营养分析软件(56.90%)配备率低,且存在外聘兼职营养师现象.结论 学生营养午餐周带量食谱配制状况不尽人意,营养餐食谱营养素未做到科学合理均衡,应提高对学生营养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常态管理和监督.

    作者:李谡翊;贾春华;高爱钰;田秀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广州黄埔区学校食堂餐具洗消剂残留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学校食堂餐具洗消剂残留和影响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因素,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普查法,对黄埔区70间学校食堂进行餐具洗消制度和餐具洗消知识问卷调查,包括44间幼儿园食堂、22间中小学食堂及4间高等专科学校食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检1 204份餐具进行洗消剂残留检测.通过拟合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学校餐具洗消刺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 烷基(苯)磺酸钠残留总合格率为91.61%,幼儿园合格率高,中小学合格率低.游离性余氯残留全部合格.学校餐具洗消剂残留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学校类型、学校性质、落实餐具洗消制度、餐具洗消知识得分等.结论 督促学校食堂严格落实餐具洗消制度,加强餐具洗消员洗消知识培训,可减少洗消剂残留.重点是中小学食堂和私立学校食堂.

    作者:吴根容;梁志轩;林宗伟;邹开泉;陈建成;黄海;王伟炎;刘钰钗;刘赐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周口市1~18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周口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乙肝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周口市10个县1 -18岁2 449人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 HBs).结果 周口市人群HBsAg、抗- HBs阳性率分别是2.29%和81.18%,HBsAg阳性率与1999年相比明显下降.结论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人群HBV感染的有效措施,能提高抗- 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

    作者:罗宏伟;蒋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东城区校医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场所.学校卫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办学过程中,学校不仅应该关注学生的成绩,更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真正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校医/保健教师是学校卫生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卫生服务的主要和直接提供者,承担着学校师生的疾病防治、食品安全、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等职责[1].

    作者:高爱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岱山县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索学生防治龋齿的有效途径.方法 选择研究要素基本相同的2所学校所有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210人)和对照组(240人),对实验组学生及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问卷对小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学生口腔卫生基本知识知晓率、正确刷牙率分别从79.52%,60.95%上升到89.71%,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患率、龋均分别从48.57%,1.81下降到22.5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保健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腔保健知识,纠正不良行为,降低患龋率.

    作者:王承维;李琼燕;胡国忠;韩蝶霞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中生学习拖延与学习适应性、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为学习拖延的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杭州市2所中学280名学生,进行学习拖延、学习适应性问卷调查.结果 初中生学习拖延水平处于中等程度,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习不良初中生的学习拖延水平显著高于学习中等、学习优良学生;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计划缺乏、状态不佳、行为迟滞、执行不足)与学习适应性及其各维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学习适应性的3个维度共同显著预测学习拖延情况;学习拖延及其各维度在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结论 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拖延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并通过学习拖延进一步影响学业成绩.

    作者:朱晓斌;朱金晶;张莉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宁波市高校学生校外就餐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校外就餐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学生饮食行为和食堂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宁波市4所高校19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每周外出就餐次数在3次以上的学生占38.1%,男生在校外就餐的频率均高于女生,大二学生校外就餐频率高于大一、大三;80%以上的高校学生对饮食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女生对饮食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男生.接近50%的学生反映学校食堂的饭菜价格贵,难以承受.外出就餐的主要原因有食堂拥挤、食堂饭菜口味不好、食堂饭菜价格贵、食堂饭菜品种少、校外就餐无时间限制.结论 加强学生饮食行为的引导,形成正确的饮食观念;规范学校食堂的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干净、卫生的饮食环境.

    作者:周湘盈;朱夏娣;程颜华;卢峰;周炎冲;郑西良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深海鱼油对青少年生化指标影响的试验分析

    深海鱼油所含主要成分是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1],同属于ω-3不饱和脂肪酸系列,具有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对于心脏病等患者有益,并且还具有促进大脑发育的作用[2].为了使孩子不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落后,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服用深海鱼油,并希望能够带来益处.为了解深海鱼油对于青少年是否安全,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为青少年人群保健提供参考.

    作者:王志忠;马金宇;赵渤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安徽省2004-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2004 - 2009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9年安徽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 - 2009年安徽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48起,发病人数为11 321例,死亡4例;事件类型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87.1%),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暴发;发病主要集叶在乡村学校或中小学校;高峰出现在3 -6月和9-12月.结论 安徽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高发趋势,学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好发场所.应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及对策.

    作者:邢秀雅;陈叶纪;刘永孝;邓舒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市东城区中小学生预防近视相关知信行调查

    目的 了解学生预防近视相关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寻找在学校开展预防近视(以下简称“防近”)教育的薄弱环节,为有效预防学生近视工作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自编结构式调查问卷,对北京市东城区1 854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知识及格率为36.4%,尤以生理知识水平较低;有17.2%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课间远眺对保护视力的作用;有54.2%的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的时间超过1h,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72.3%>31.4%);有8.1%的学生报告经常躺在床上看书,初中生的比例高于小学生;有64.7%的学生表示睡眠不足,初中生的比例高于小学生.结论 应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防近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近知识水平,改善学生的不良用眼习惯.

    作者:石晓燕;潘勇平;高爱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承德市大学生健康不良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健康不良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自编的健康问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承德4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吸烟、饮酒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对健康不良行为的了解率为68.34%;饮酒报告率为15.2%,吸烟报告率为8.3%,不良上网行为报告率为8.42%,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52.85%,不同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主要影响因素是单亲家庭、饮酒、居住在市区;饮酒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性别、专业、家庭居住县城、学费来源、吸烟、打架行为.结论 大学生存在对健康不良行为认识不足现象.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相关行为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

    作者:张凤英;赵连志;米术斌;段一娜;周倩;郭玉芳;毛淑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学前混龄和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发展比较

    目的 了解3~5岁混龄和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特点,为促进儿童情绪社会性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望京分园3~5岁儿童214名为被试,其中混龄班儿童86人,同龄班儿童128人.教师和家长分别填写情绪调节量表(ERC),共同对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在教师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3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更稳定,5岁混龄班儿童比同龄班儿童情绪调节性更好.而且在混龄班中,5岁儿童比4岁儿童情绪更稳定,比3岁儿童自更好的情绪调节性,但是在同龄班中没有发现差异.在家长评定的儿童情绪调节的不稳定性和调节性上,各变基的主效应及其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值均>0.05).此外,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情绪不稳定性上的评价具有一致性,但在调节性维度上,家长认为孩子具有更好的情绪调节性.结论 混龄编班对于刚入园的儿童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并对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异芳;徐翠凤;薄同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北京某大学医学生家庭状况对抑郁状态的影响

    抑郁是一种心境异常低落、不愉快的负性情绪状态,个体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1].有学者指出,抑郁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2].抑郁情绪在高校学生群体中也是经常出现的,且成为影响大学生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3].

    作者:陈润滋;熊梦昀;张拓红;孙昕霙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国城市学生1985-2005年体格发育增长变化

    目的 分析我国城市学生1985 - 2005年体格发育变化情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整全国体质调研抽样框架,组建沿海大城市、其他省会市、中小城市3类群体,比较1985 - 2005年7~18岁各性别-年龄组身高和BMI均值增长趋势.结果 三群体均正向迅猛增长.7岁身高均值男生2005年比1985年分别增长4.2,5.0和4.8 cm,女生增长4.3,5.0和4.0 cm;青春期提前;成年身高增速男生为1.5,1.1和1.3 cm/10 a,女生为1.1,1.0和0.8 cm/10 a.结论 城市学生全面进入“完全性生长长期趋势”.应尽力减少不同群体间体格发育差异,防治伴随生长长期变化而出现的超重/肥胖蔓延趋势.

    作者:季成叶;张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流动儿童自尊与学校态度的关系及其中介和调节变量

    目的 探究流动儿童自尊与学校态度的关系及其可能有影响的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融人和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自尊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学校态度量表,对重庆北碚及成都市6所中学抽取的597名流动儿童进行测查.结果 流动儿童的自尊与积极应对、学校喜欢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学校喜欢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身份认同对自尊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调节着两者关系的强度;同归方程纳入应对方式后,流动儿童自尊对学校态度的预测发生变化,表明自尊通过应对方式对流动儿童学校态度产生影响.结论 流动儿童自尊对学校态度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并受到身份认同的调节作用和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唐春芳;陈旭;雷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贵阳市大学生睡眠质量与自测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改善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 V 1.0),对整群抽取的贵阳市大学生2 249名进行调查,对PSQI与SRHMS得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大学生PSQI总分平均为(6.27±2.34)分,其中27.4%的大学叶有睡眠质量问题;SRHMS总分平均为(73.37±9.50)分.不同性别大学生PSQI及SRHMS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子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二年级学生自测健康状况好,而大三年级学生睡眠质量和自测健康状况均差.PSQ1与SRHMS得分呈负相关(P<0.01),PSQI得分越高,自测健康状况越差.结论 大学生的睡眠问题值得重视,睡眠质量对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应采取综合措施通过改善睡眠质量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刘海燕;贾璐安;崔迪;罗婷;荣娜;雷松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我国乡村学生1985-2005年体格发育增长变化

    目的 分析中国乡村7~18岁学生1985 - 2005年体格发育变化,并提出针对性改善策略和建议.方法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状况结合群体发育现状,调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原抽样框架,组建富裕乡村、一般乡村、欠发达乡村3个新群体,比较各性别-年龄组身高和BMI均值变化.结果 三群体平均身高都正向增长,提示我国所有乡村群体都步入生长长期变化轨道.全年龄段男女身高平均值,富裕乡村分别为7.2和5.6 cm,高于一般乡村的5.7和4.4 cm,更高于欠发达乡村的4.6和3.6 cm,呈梯次上升趋势.7岁身高和成年身高表现同.三群体BMI均值出现两极分化,为富裕乡村群体超重/肥胖流行、欠发达乡村依然面临营养不良现象等,奠定基础.结论 应根据不同群体在长期变化上的发展潜力和存在问题,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作者:季成叶;尹小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