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石荣兴;王会;芦然;李洁;赵建忠

关键词:吸烟, 危险因素,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不同人群吸烟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挖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统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2005),对丰台区12所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丰台区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23.6%,其中男生为35.0%,女生为11.4%;尝试过吸烟的中学生占38.6%,其中男生为64.3%,女生为35.7%,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强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吸烟学生将日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下,月吸烟天数两极分化,1~2 d和30 d者比例高;男生、非核心家庭、住宿,学习成绩差、以静代动生活方式,网络成瘾是中学生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丰台区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比较普遍,不同人群中吸烟水平不同.应针对影响中学生吸烟的不同因素开展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控烟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常山县缺铁性贫血儿童营养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铁强化酱油、豆蛋白改善农村地区儿童营养状况的效果,为预防学生营养不良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常山县农村3所学校的部分儿童进行10个月的干预试验;对照组采用普通膳食,实验组分别采取补充铁强化酱油、豆制品膳食,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0个月测定身高、体重、末梢血血红蛋白含量.结果 通过为期10个月的干预,豆蛋白组血红蛋白含量增高明显,由于预前的(129.53±9.65)g/L,上升为干预后(144.03±11.7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红蛋白增高不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恢复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铁强化酱油、豆蛋白可以改善缺铁性贫血儿童患病情况,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水平.

    作者:徐青华;寿申岚;徐金洪;李芳;曾红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孤独症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生存质量现况,为改善其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7例孤独症患儿和47例正常儿童进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评价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5个因子.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父母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结果 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而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中都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生存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夏薇;王佳;孙礼;孙彩虹;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南平市2005-2009年高三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南平市学生肺结核疫情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学校结核病流行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流行,现将南平市2005-2009年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历年参加高考前体检人数来源于南平市10个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学生肺结核患病材料来源各县(市、区)结核病防治门诊.

    作者:周培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不同人群吸烟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挖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统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2005),对丰台区12所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丰台区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23.6%,其中男生为35.0%,女生为11.4%;尝试过吸烟的中学生占38.6%,其中男生为64.3%,女生为35.7%,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强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吸烟学生将日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下,月吸烟天数两极分化,1~2 d和30 d者比例高;男生、非核心家庭、住宿,学习成绩差、以静代动生活方式,网络成瘾是中学生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丰台区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比较普遍,不同人群中吸烟水平不同.应针对影响中学生吸烟的不同因素开展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控烟措施.

    作者:石荣兴;王会;芦然;李洁;赵建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自发性气胸与青少年身体发育关系探讨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青少年男性中为常见.为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自发性气胸的关系,笔者将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男性34例自发性气胸,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计算Verwaeck指数等6项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并与健康同龄人相对照,以探讨其关系.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共3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7~24岁,平均(20.91±2.23).岁(因女性患者例数太少,无法作统计学比较,故仅作男性患者比较).全部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其中左侧气胸20例(58.8%),右侧气胸12例(35.3%),双侧气胸2例(5.9%).对照组男性青少年70例,年龄20~24岁.

    作者:陈维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高校医院在医疗改革中定位的几点思考

    高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由高校自我办医的产物,也是当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1].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医院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学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高校医院作为社会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并准确定位,是高校卫生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王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心理与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将46例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3人.心理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加认知治疗,每名患者接受12次治疗,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药物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 a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SCL-90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1 a后与治疗后的SCL-90各因子比较,心理治疗组除人际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治疗组除强迫、敌对外,其余各项同治疗后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束治疗1 a后心理治疗组疗效稳定,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复发现象.结论 GA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宇形;窦志杰;尚文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茂名市2007年直属中小学生HBsAg阳性及免疫接种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07年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以及其与免疫接种情况的关系,为提出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采集指端末梢血,用快速条纸法进行检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 936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免疫史和乙肝加强接种情况.结果 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下降;学生HBsAg阳性率为3.51%;初、高中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与乙肝免疫史以及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有直接影响.结论 应以托幼机构儿童和所有在校学生为乙肝重点免疫对象,对适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作者:吴晓英;廖国东;黎亚燕;吕瑞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兰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紊乱的影响因素分析

    月经周期紊乱是指月经初潮已来的女性出现月经周期时间的推迟或提前,月经量的减少或增多,甚至闭经的现象.为了解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对于月经及周期紊乱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该地区3所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围经期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地区综合类、理工类和文科类3所大学在校本科女大学生600名,每所大学各抽取200名.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达93.8%.

    作者:苏莉;刘昕;杨婧;郑巧兰;刘龙飞;全少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及影响因素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地孤独症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据美国CDC对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疾病监测(ADDM)网络的监测结果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达到6.60%,有的地区甚至更高[1-2].尽管孤独症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流障碍发生在儿童期,但此症状通常可持续一生.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广州市大中小学生缺课状况分析

    目的 掌握广州市学生缺课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广州市1个行政区54所调查点学校的73 257名学生,采用问卷调查获得大中专学生缺课基本情况,利用缺课监测资料获得中小学生缺课基本情况,并分别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小学生、中学生、中专生、大学生缺课率分别是1.7%,1.0%,53.2%和80.5%,男生高于女生;中小学生第一学期的缺课比例呈下降趋势,第二学期呈上升趋势,缺课发生频率高在5月;53.6%的大学生上午曾经缺课,58.1%的中专生下午曾经缺课;中专、中小学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大学生缺课的主要原因是对某课程或教师的授课不感兴趣.结论 中小学生应重点加强防病技能知识的教育,减少因病缺课率;大中专学生应重点加强心理健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作者:聂少萍;许小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对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及大学生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为引导高校师生合理正确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共4 980名进行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调查.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98.2%;知识获得途径占首位的为医务人员,占32.89%.每个年龄段都有60%以上的人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有16.16%的人自己选择药物,有16.95%的人听他人建议选掸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0.38%的人选择继续用药.结论 高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较低,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社区内民众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及教育,严格医生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作者:田小军;汤新红;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北京市东城区2所中学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在北京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2所普通中学,对选取的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由同伴教育者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活动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格对接受宣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接受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有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如和感染者共用学习用具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率由教育活动前的86.5%升至活动后的93.3%.本次教育活动也政变了对不正确生活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结论 在高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提高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作者:孔文琦;潘勇平;马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地震灾区某小学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某乡中心小学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学校感冒症状学生较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乡卫生院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卫生学处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中心小学位于5·12地震重灾区,是全日制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学校暂停教学.2008年8月,学校搬入临时板房,开始教学活动.全校共有9个班(初一2个班,小学6个班,学前班1个班)401名在校学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职工39名,食堂从业人员2名.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部为单层活动板房,宿舍与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对隔离,每室住8~12人.学校食堂为简易房,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无校医和医务室.学校采取地下深井水进行集中式供水,未进行加氯消毒.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订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论 应进行有计划、有系统、长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姜保俊;魏万宏;邓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医院与学校联办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网络拓展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科学、健康的行为.目前,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荆州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起与荆州市实验中学联合开办健康教育课堂,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1],但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中,学生的参与及互动少;家长对学校健康教育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导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延伸健康教育课的时空界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咨询、辅导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作者:王平;杨新民;倪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视力障碍大学生挫折感类型与特点分析

    目的 了解视力障碍大学生挫折感的类型与特点,为残疾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某特殊教育学院的视力障碍大学生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习压力和自我实现等挫折事件.不同专业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适应环境方面,四年级大学生挫折感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P<0.05);在恋爱方面,二年级大学生的挫折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P<0.05);在就业方面,视力障碍男生的挫折感显著低于女生(P<0.01).结论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普遍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视力障碍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作者:张海丛;麻一清;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方法 使用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儿童孤独量表,对合肥市601名小学四~六年级儿童(流动儿童309名,非流动儿童292名)进行测查.结果 流动儿童的孤独感显著高于非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显著低于非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孤独与自我效能感、领悟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孤独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6.15%.结论 提高流动儿童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有利于促进流动儿童孤独感的降低.

    作者:刘菂斐;王兆良;李文兵;周超;齐海静;胡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营养宣教对低年级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变化和营养宣教效果,为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医学院一年级700名医学生围绕<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识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宣教,并于宣教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 医学生宣教后营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宣教前(P<0.01).宣教前后男生营养知识水平均低于女生(P值均<0.01).85%以上的学生愿意获得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宣教后,每天吃蔬菜、鸡蛋,喝牛奶人数均增加(P值均<0.01),早餐进食鸡蛋人数增加(P<0.05).学生选择宣教方式中,读宣传单和看宣传版者明显高于课堂讲座和校园广播.结论 营养宣教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膳食行为.宣传板报和宣传单是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常见途径.

    作者:王艳燕;崔玉丰;孟祥慧;王晓慧;黄宝国;苏淑飞;周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ACCP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食堂人口密度大,用餐人数集中,是易发生中毒等事故的场所.2007年1-6月,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79%;中毒人数4 45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0%;死亡96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42.86%[1].为保障高校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关键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目的,确保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2].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作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2部分组成[3-5].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6-9].

    作者:任俊;曹飞;卢金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