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孤独症患儿家庭环境及父母生存质量分析

夏薇;王佳;孙礼;孙彩虹;梁爽;武丽杰

关键词:孤独性障碍, 家庭特征, 生活质量, 精神卫生,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生存质量现况,为改善其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7例孤独症患儿和47例正常儿童进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评价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5个因子.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父母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结果 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而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中都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生存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某高校大学生生死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生死观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抽样,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广州市某校28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其生死观的凼素.结果 该校大学生生死观平均分为98.0分,生死观情况与自杀意念产生有关(X2=9.883,P=0.002),消极的生死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其比例相当于积极生死观的2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生每月消费情况、人际关系、自信心、经济压力、学习压力、情绪、交友恋爱和个人信仰等.结论 高校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死观教育课程,以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生死观,防止自杀意念的产生.

    作者:徐英;邹宇华;吴剑仪;吴嘉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童年时期可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使健康素质下降[1].因此,在儿童青少年时期积极展开口腔卫生状况的健康教育,对龋病的预防具有深刻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沈阳市苏家屯区18所中小学校6~18岁中小学生18 876人,其中男生9 574人,女生9 302人.

    作者:曹彦新;代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国大学生伤害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 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对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及大学生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为引导高校师生合理正确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共4 980名进行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调查.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98.2%;知识获得途径占首位的为医务人员,占32.89%.每个年龄段都有60%以上的人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有16.16%的人自己选择药物,有16.95%的人听他人建议选掸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0.38%的人选择继续用药.结论 高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较低,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社区内民众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及教育,严格医生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作者:田小军;汤新红;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太阳镜镜片颜色深浅对大学生立体视觉影响的研究

    目的 比较大学生配戴同一色系中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对立体视觉的影响,为大学生选购太阳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河北大学一年级自愿参加试验的50名双眼视力正常(≥5.0)、立体视锐度正常(≤60 s)的学生,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方法,使每名测试对象分批次分别配戴同一色系中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测试立体视觉.结果 正常人配戴浅黄色镜片,其立体视觉优于中黄色镜片(P<0.05),配戴浅黄色或中黄色镜片,其立体视觉均明显优于深黄色镜片(P<0.01).正常人配戴浅蓝色镜片,其立体视觉优于中蓝色镜片(P<0.05),配戴浅蓝色或中监色镜片,其立体视觉均优于深蓝色镜片(P<0.05).结论 同色系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对大学生的立体视觉影响不同.

    作者:闫冰;李景平;白洁;李军;赵占娟;范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逐步回归预测模型研究

    目的 了解畲族女大学生的肥胖情况并预测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丽水学院畲族女大学生159名,进行体成分和常用体质指标测试.结果 以形态、机能、素质指标为自变量,以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指标为因变量,运用统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出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3个同归模型为(y)=-7.291+1.665×BMI,(y)=-5.960+2.846×BMI-0.794×体重/身高×100,(y)=-13.338+2.714×BMI-0.758×体重/身高×100+0.040×800 m跑.结论 可利用BMI等指标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

    作者:占叶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睡眠不足原因和干预对策探讨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足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睡眠问题列入人类健康三大重要因素(睡眠、营养、运动)之一,每年的3月21日设立为世界睡眠日.医学研究证明,良好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素的大量分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也曾多次强调,要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中小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为此,对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进行睡眠状况调查,分析睡眠不足有关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奠定基础,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徐建兴;张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与自我概念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慨念的关系.方法 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 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慨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凤华;叶鉴伟;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一起高考学生群体癔症性高血压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性癔症是一种流行性、发作性的轻型精神障碍,是癔症的一种类型,多为群体性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近年来,因注射疫苗引发的群体流行性癔症较多[1].笔者对一起发生于高校招生体检中的高考学生群体性癔症性高血压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何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贵州省部分儿童青少年水果蔬菜摄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相关密切的水果蔬菜摄入情况,考察影响儿童青少年水果和蔬菜摄入的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凶素.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9所学校1 3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住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爱吃水果和蔬菜,57.9%的父母积极鼓励孩子吃水果蔬菜,但儿童青少年对摄入水果蔬菜的自我效能感并不高,家庭、社会环境对孩子们提供水果蔬菜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很低.影响因素中有13项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儿童青少年对蔬菜水果的主观需求与实际摄入量之间不均衡,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需求.结论 应尝试介入家庭、学校及娱乐场所等,提高儿童青少年在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中获得水果蔬菜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作者:熊敏;朱莉琪;冯承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为更加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结果 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1.90%.74.37%和78.12%;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有上升趋势,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结论 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地震灾区某小学一起流感样病例暴发调查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某乡中心小学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学校感冒症状学生较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乡卫生院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卫生学处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中心小学位于5·12地震重灾区,是全日制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学校暂停教学.2008年8月,学校搬入临时板房,开始教学活动.全校共有9个班(初一2个班,小学6个班,学前班1个班)401名在校学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职工39名,食堂从业人员2名.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部为单层活动板房,宿舍与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对隔离,每室住8~12人.学校食堂为简易房,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无校医和医务室.学校采取地下深井水进行集中式供水,未进行加氯消毒.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某高校医学生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现状对应分析

    目的 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现状,探讨医学生学历、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对郑州大学医学院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医学生学历、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8%,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正向态度持有率低于50%;医学生学历、AIDS知识与态度之间既存在关联也存在脱节现象.结论 医学生AIDS认知水平较高,但仍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存在歧视,应对其加强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作者:尹姗姗;杨永利;施学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HACCP在高校食堂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食堂人口密度大,用餐人数集中,是易发生中毒等事故的场所.2007年1-6月,全国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34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8.79%;中毒人数4 45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20%;死亡96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42.86%[1].为保障高校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学生群体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运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原料采购、储存加工、从业人员素质等关键环节进行相关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目的,确保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2].HACCP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的简称,作为一种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技术管理体系,由食品的危害分析(hazard analysis,HA)和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CCP)2部分组成[3-5].HACCP是以科学为基础,通过系统性地确定具体危害及其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安全性的系统,是一个适用于各类食品企业的简便、易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体系[6-9].

    作者:任俊;曹飞;卢金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目的 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 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南平市2005-2009年高三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几年,南平市学生肺结核疫情有上升趋势.为了解学校结核病流行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在学校的流行,现将南平市2005-2009年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历年参加高考前体检人数来源于南平市10个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学生肺结核患病材料来源各县(市、区)结核病防治门诊.

    作者:周培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探索广东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农村溺水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纸币抽样法,抽取广东省连平县13个镇中的8个镇17所中小学,对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共7 432名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2006年6月6日至2007年6月6日期间曾发生过非致死性溺水的所有病例共805名;再利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筛查m的病例中选取368名进行近一次溺水发生情况的个案问卷调查,并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对有效例数进行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病例组中,男生占67.69%,学生非致死性溺水主要发生于夏季,以下午和中午常见,常发生在河流/池塘开放性水域,其次为游泳池.溺水发生前的活动主要为游泳、跳水/潜水和水上打闹/嬉戏,不小心跌落入水中、游泳技术太差和跳水/潜水是溺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曾去非游泳区游泳相比,在无大人陪护下偶尔(OR=3.05,95%CI:1.74~5.36)或经常(OR=3.58,95%CI:1.98~6.50)到非游泳区游泳、与不曾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玩耍相比经常在开放性水域玩耍(OR=2.26,95%CI:1.12~4.54)、与不会游泳相比游泳技术较差(OR=4.33,95%CI:2.23~8.40)或技术一般(OR=2.00,95%CI:1.13~3.42)可增加学生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风险;与参加水上活动不穿救生衣相比平时不参加水上活动(OR=0.35,95%CI:0.18~0.69)可降低学生溺水的危险.结论 农村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学生溺水的发生.

    作者:郭巧芝;徐浩锋;宋秀玲;聂少萍;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张玉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儿童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与龋齿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在不同龋患幼儿中的差异,评价Dentocult SM法作为龋活跃性检测方法 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7所市属机关幼儿园抽取375名2-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ooth,dmft)、龋失补牙面(decayed-missing-filled surface,dmfs)、龋蚀指数(caries severity index,CSl);采用Dentoeult SM法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记录分度值.结果 375名幼儿Dentocuh SM 1度及以上所占比例为69.60%,Dentocult SM不同分度间患龋率、dmft、dmfs、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ntocult SM各分度与dmft,dmfs,CSI呈高度正相关.不同龋患幼儿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ntocult SM分度能较真实地反映幼儿龋病发生状况,是一种可靠的龋活跃性检测方法.

    作者:刘芸;刘寿桃;王金东;郝高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徐州市学龄儿童2006年主要疾病负担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市学龄儿童的主要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的儿童保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死因顺位、住院疾病谱、住院费等指标,对徐州市2006年学龄儿童主要疾病负担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2006年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居学龄儿童死因前3位;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分别占住院儿童的20.13%,19.33%,15.16%,13.98%和6.91%;损伤和中毒、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扁桃体炎、阑尾炎住院费(中位数)分别为2 312,1 577,3 699,2 225和2 324元.结论 各政府部门应密切配合,努力采取措施预防学龄儿童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做好病毒性脑炎、先天性疾病等的预防控制工作,从而保护儿童少年的生命健康.

    作者:林敬德;张晓文 刊期: 2010年第02期

  •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检验

    目的 编制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适宜的研究工具.方法 结合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 编制问卷,在某市373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中应用,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白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系数等8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评议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同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经过项目分析,终形成5个维度43个条目的问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923和0.880;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512(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模式与理论构想一致.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可作为评价中学生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作者:胡燕;陶芳标;苏普玉;齐秀玉;邢超;黄朝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