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霞;黄亚铭;毛玮;余起美;黄旭强;余小华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 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视力不良是在学生体检中检出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1].为了解和掌握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视力现状,并为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和预防近视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珠海市参加体检的中小学生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共30 767人,其中城市学生15 213人,乡村学生15 554人.
作者:张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北京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2所普通中学,对选取的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由同伴教育者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活动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格对接受宣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接受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有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如和感染者共用学习用具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率由教育活动前的86.5%升至活动后的93.3%.本次教育活动也政变了对不正确生活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结论 在高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提高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作者:孔文琦;潘勇平;马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8年9月,诸暨市某全日制寄宿学校小学部发生1起食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该起疫情的调查结果如下.1 一般情况1.1 学校概况该校位于城区,为全日制寄宿私立学校,小学部共有6个年级45个班级,在校学生1 472名.教学楼共分5层,学生所在班级分布为低年级在低层高年级在高层.小学部食堂加工和就餐地点分布:小学一~三年级以及四年级(1)、(2)班在食堂2楼就餐,食物由食堂2楼加工供应,其余小学生和教师分别在食堂3楼和1楼就餐,食物由食堂1楼加工供应,食品原料由学校后勤统一采购,小学部6个年级供餐食谱均一致.学校生活饮用水为市政直供水,学生饮水均为统一烧的开水,无使用自备水的情况.学校厕所均为冲水式蹲坑,便后冲洗,通过下水道由市政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作者:陈深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慨念的关系.方法 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 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慨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凤华;叶鉴伟;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在不同龋患幼儿中的差异,评价Dentocult SM法作为龋活跃性检测方法 的效果.方法在深圳市7所市属机关幼儿园抽取375名2-4岁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ooth,dmft)、龋失补牙面(decayed-missing-filled surface,dmfs)、龋蚀指数(caries severity index,CSl);采用Dentoeult SM法检测唾液变形链球菌,记录分度值.结果 375名幼儿Dentocuh SM 1度及以上所占比例为69.60%,Dentocult SM不同分度间患龋率、dmft、dmfs、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entocult SM各分度与dmft,dmfs,CSI呈高度正相关.不同龋患幼儿唾液变形链球菌感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entocult SM分度能较真实地反映幼儿龋病发生状况,是一种可靠的龋活跃性检测方法.
作者:刘芸;刘寿桃;王金东;郝高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患儿养育环境不良的发生.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对67例孤独症儿童和67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性特征比较,内容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孤独症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不同,均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其家庭有序的生活.
作者:孙彩虹;王佳;孙礼;夏薇;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为更加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结果 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1.90%.74.37%和78.12%;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有上升趋势,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结论 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订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论 应进行有计划、有系统、长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姜保俊;魏万宏;邓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以促进青海高校的体育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海高校383名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民族学生在对体育锻炼价值、习惯、评价、参与锻炼的目的、锻炼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点、地域特点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自我和谐程度和疲劳感的关系,为大一新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IA孤独量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及疲劳量表对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随机选取的29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孤独感水平(43.6±7.4)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40.1±9.5),男生的孤独感水平(42.8±8.3)显著低于女生(45.1±5.3).孤独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感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总分及自我和谐总分能很好地预测孤独感(β=0.34,0.33,0.39,-0.11).结论 大一新生孤独感较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偏高,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困扰及疲劳感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平;郭梅英;任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足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睡眠问题列入人类健康三大重要因素(睡眠、营养、运动)之一,每年的3月21日设立为世界睡眠日.医学研究证明,良好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素的大量分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也曾多次强调,要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中小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为此,对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进行睡眠状况调查,分析睡眠不足有关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奠定基础,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徐建兴;张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青春期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科学、健康的行为.目前,学校青春期健康教育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荆州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自2005年起与荆州市实验中学联合开办健康教育课堂,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1],但在青春期健康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青少年生殖健康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的授课中,学生的参与及互动少;家长对学校健康教育课堂参与意识不强,导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延伸健康教育课的时空界限,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咨询、辅导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
作者:王平;杨新民;倪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某乡中心小学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学校感冒症状学生较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乡卫生院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卫生学处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中心小学位于5·12地震重灾区,是全日制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学校暂停教学.2008年8月,学校搬入临时板房,开始教学活动.全校共有9个班(初一2个班,小学6个班,学前班1个班)401名在校学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职工39名,食堂从业人员2名.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部为单层活动板房,宿舍与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对隔离,每室住8~12人.学校食堂为简易房,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无校医和医务室.学校采取地下深井水进行集中式供水,未进行加氯消毒.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所有突发疫情中,发生在学校的占78.1%,学校是目前传染病疫情集中的高发场所.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笔者对长宁区中小学校卫生教师进行了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辖区内61名中小学卫生教师,其中小学25人,初中27人,高中9人.
作者:李颖;何晓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高校医院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我国计划经济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由高校自我办医的产物,也是当前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重要的医疗模式之一[1].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高校师生的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工作.长期以来高校医院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成为学校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机构.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高校医院作为社会卫生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何适应医疗体制改革并准确定位,是高校卫生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作者:王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青春期儿童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IPO)与血脂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13~14岁肥胖和体重正常儿童共73对.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LEP,用酶联免疫法测血清ADIPO,用酶比色法测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用沉淀法测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配对分析.结果 肥胖组儿童血清LEP(24.01l±6.831)μg/L,TG(1.574±0.889)m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12.542±6.565)μg/L,(0.913±0.362)mmol/L(P值均=0.000);ADIPO(4.074±2.493)μg/mL,HDL(1.115±0.256)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5.526±3.194)μg/mL,(1.404±0.331)mmol/L(P值均<0.01).女童血清LEP与LDL呈正相关(r=0.246,P=0.043),与HDL呈负相关(r=-0.438,P=0.000);男童血清LEP与TG(r=0.518,P=0.000),TC(r=0.284,P=0.012)均呈正相关,与HDL晕负相关(r=-0.353,P=0.002),ADIPO与HDL呈正相关(r=0.253,P=0.025).结论 青春期肥胖儿童存在瘦素、脂联素和血脂代谢紊乱,瘦素较脂联素与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王会贞;陈新岭;娄晓民;谭贵清;陈姜;胡巧云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青少年男性中为常见.为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自发性气胸的关系,笔者将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男性34例自发性气胸,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计算Verwaeck指数等6项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并与健康同龄人相对照,以探讨其关系.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共3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7~24岁,平均(20.91±2.23).岁(因女性患者例数太少,无法作统计学比较,故仅作男性患者比较).全部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其中左侧气胸20例(58.8%),右侧气胸12例(35.3%),双侧气胸2例(5.9%).对照组男性青少年70例,年龄20~24岁.
作者:陈维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将46例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3人.心理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加认知治疗,每名患者接受12次治疗,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药物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 a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SCL-90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1 a后与治疗后的SCL-90各因子比较,心理治疗组除人际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治疗组除强迫、敌对外,其余各项同治疗后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束治疗1 a后心理治疗组疗效稳定,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复发现象.结论 GA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宇形;窦志杰;尚文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生存质量现况,为改善其家庭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47例孤独症患儿和47例正常儿童进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主要评价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知识性、娱乐性5个因子.采用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父母生存质量调查.内容包括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4个方面.结果 孤独症儿童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3个因子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家庭,而矛盾性因子得分高于正常儿童家庭.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存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中都明显低于正常组父母.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生存质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康复服务体系,为患儿及其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作者:夏薇;王佳;孙礼;孙彩虹;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