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何晓定
目的 了解中国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大学生伤害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全国27省市区选取大学生47 541名,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1 a内大学生伤害发生的报告率为12.3%,男生为15.4%,女生为9.8%.扭伤和跌坠伤是常见的受伤原因,造成常见的身体损害是骨关节伤和割刺伤.大学生伤害主要发生在校园内.不同性别、年级、学校类型的大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不同.结论 大学生是伤害易发人群,伤害疾病负担严重,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畲族女大学生的肥胖情况并预测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丽水学院畲族女大学生159名,进行体成分和常用体质指标测试.结果 以形态、机能、素质指标为自变量,以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指标为因变量,运用统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出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3个同归模型为(y)=-7.291+1.665×BMI,(y)=-5.960+2.846×BMI-0.794×体重/身高×100,(y)=-13.338+2.714×BMI-0.758×体重/身高×100+0.040×800 m跑.结论 可利用BMI等指标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
作者:占叶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的现状,探讨医学生学历、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对郑州大学医学院69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重对应分析探索医学生学历、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之间的关联性.结果 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8%,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正向态度持有率低于50%;医学生学历、AIDS知识与态度之间既存在关联也存在脱节现象.结论 医学生AIDS认知水平较高,但仍对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存在歧视,应对其加强艾滋病反歧视教育.
作者:尹姗姗;杨永利;施学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视力不良是在学生体检中检出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1].为了解和掌握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视力现状,并为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和预防近视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珠海市参加体检的中小学生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共30 767人,其中城市学生15 213人,乡村学生15 554人.
作者:张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与儿童青少年健康饮食相关密切的水果蔬菜摄入情况,考察影响儿童青少年水果和蔬菜摄入的个人、家庭及社会环境凶素.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9所学校1 398名在校中小学生(非住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爱吃水果和蔬菜,57.9%的父母积极鼓励孩子吃水果蔬菜,但儿童青少年对摄入水果蔬菜的自我效能感并不高,家庭、社会环境对孩子们提供水果蔬菜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很低.影响因素中有13项城市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儿童青少年对蔬菜水果的主观需求与实际摄入量之间不均衡,其中存在一个巨大的需求.结论 应尝试介入家庭、学校及娱乐场所等,提高儿童青少年在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中获得水果蔬菜的可及性与便利性.
作者:熊敏;朱莉琪;冯承芸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生死观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抽样,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广州市某校28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其生死观的凼素.结果 该校大学生生死观平均分为98.0分,生死观情况与自杀意念产生有关(X2=9.883,P=0.002),消极的生死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其比例相当于积极生死观的2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生每月消费情况、人际关系、自信心、经济压力、学习压力、情绪、交友恋爱和个人信仰等.结论 高校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死观教育课程,以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生死观,防止自杀意念的产生.
作者:徐英;邹宇华;吴剑仪;吴嘉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以促进青海高校的体育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海高校383名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民族学生在对体育锻炼价值、习惯、评价、参与锻炼的目的、锻炼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点、地域特点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足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世界卫生组织已把睡眠问题列入人类健康三大重要因素(睡眠、营养、运动)之一,每年的3月21日设立为世界睡眠日.医学研究证明,良好充足的睡眠能促进生长素的大量分泌,促进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国家卫生部和教育部也曾多次强调,要保证小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但中小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为此,对上海市长宁区小学生进行睡眠状况调查,分析睡眠不足有关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奠定基础,以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徐建兴;张桂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北京市高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可行性和教育效果,为制定艾滋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2所普通中学,对选取的同伴教育者进行培训.由同伴教育者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活动.在干预活动前、后用相同的调查表格对接受宣传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接受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后,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得到了提高,特别是有关生活实际问题方面的知识,如和感染者共用学习用具是否会感染艾滋病回答正确率由教育活动前的86.5%升至活动后的93.3%.本次教育活动也政变了对不正确生活方式的认识以及对待艾滋病病人和家属的态度.结论 在高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同伴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提高抵御艾滋病的能力.
作者:孔文琦;潘勇平;马迎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月经周期紊乱是指月经初潮已来的女性出现月经周期时间的推迟或提前,月经量的减少或增多,甚至闭经的现象.为了解兰州地区女大学生对于月经及周期紊乱的认知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该地区3所大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围经期的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地区综合类、理工类和文科类3所大学在校本科女大学生600名,每所大学各抽取200名.共发放6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563份,有效率达93.8%.
作者:苏莉;刘昕;杨婧;郑巧兰;刘龙飞;全少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 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编制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适宜的研究工具.方法 结合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 编制问卷,在某市373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中应用,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白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系数等8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评议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同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经过项目分析,终形成5个维度43个条目的问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923和0.880;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512(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模式与理论构想一致.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可作为评价中学生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作者:胡燕;陶芳标;苏普玉;齐秀玉;邢超;黄朝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小学生对肥胖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为青少年肥胖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从北京市东城区和崇文区随机选取小学生4 482名(男生2 335名,女生2 147名),采用自填式问卷收集学生对肥胖儿童的看法与态度.结果 近40%以上的小学生对肥胖学生的正面看法是人好、自信心强,饭量大、喜欢交朋友,负面看法是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男、女生对肥胖学生的看法在人缘、自信心、身材、运动喜好、反应速度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更认可其人好(X2=16.668,P<0.01)、身材差(X2=61.743,P<0.01),不爱运动(X2=15.060,P<0.01),男生则更认可其自信心强(X2=7.127,P=0.028)、反应迟钝(X2=6.867,P=0.032).结论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对肥胖儿童存在一定的偏见,但有些正面看法的信息没有传达给肥胖儿童.应该指导小学生及其家长正确看待肥胖,给予肥胖儿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作者:郝利楠;李艳平;杜松明;胡小琪;杨薇;马冠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将46例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3人.心理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加认知治疗,每名患者接受12次治疗,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药物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 a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SCL-90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1 a后与治疗后的SCL-90各因子比较,心理治疗组除人际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治疗组除强迫、敌对外,其余各项同治疗后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束治疗1 a后心理治疗组疗效稳定,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复发现象.结论 GA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宇形;窦志杰;尚文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及大学生对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为引导高校师生合理正确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6年3-10月参加健康体检的某高校教职工及学生共4 980名进行抗生素不良反应认知调查.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的知晓率为98.2%;知识获得途径占首位的为医务人员,占32.89%.每个年龄段都有60%以上的人对抗生素的认知存在误区;有16.16%的人自己选择药物,有16.95%的人听他人建议选掸药物;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后,有2.27%的人选择自行更换药物,0.38%的人选择继续用药.结论 高校大学生及教职工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认知度较低,应该大力加强对高校社区内民众的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宣传及教育,严格医生对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作者:田小军;汤新红;李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慨念的关系.方法 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 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慨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凤华;叶鉴伟;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近年来,青少年危害健康的饮酒行为报告率在我国呈明显上升趋势,且不容乐观[1].国外研究显示,青少年物质依赖等危险行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2].本文旨在考察青少年危害健康饮酒行为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性.1 对象与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天津市所属的高中、中专、相当于高中的职业学校各2所共6所学校,再从这些学校每个年级抽出2个班,共抽取学生650名(男生315名,女生335名),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6.0±2.0)岁.学生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问卷由学生按要求填写.AUDIT 问卷主要让学生回忆近1 a中酒精使用情况.回收有效问卷607份,有效率为93.38%.其中男生312名(51.4%),女生295名(48.6%).
作者:王玉芬;陈玉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变化和营养宣教效果,为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医学院一年级700名医学生围绕<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识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宣教,并于宣教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 医学生宣教后营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宣教前(P<0.01).宣教前后男生营养知识水平均低于女生(P值均<0.01).85%以上的学生愿意获得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宣教后,每天吃蔬菜、鸡蛋,喝牛奶人数均增加(P值均<0.01),早餐进食鸡蛋人数增加(P<0.05).学生选择宣教方式中,读宣传单和看宣传版者明显高于课堂讲座和校园广播.结论 营养宣教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膳食行为.宣传板报和宣传单是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常见途径.
作者:王艳燕;崔玉丰;孟祥慧;王晓慧;黄宝国;苏淑飞;周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为今后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刺激等综合训练方法,对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接受训练的45例孤独症患儿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综合训练.每周训练6 d,每天训练3.5 h,采取一对一和一对三小组训练相结合,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未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晕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 45例孤独症患儿ABC总分由训练前的92.95分下降至55.14分(P<0.01);CARS总分由训练前的37.12分下降至29.48分(P<0.01),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68.00分下降至57.09分(P<0.05),其中行为因子由训练前的21.77分下降至17.86分(P<0.05),但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因子的分值训练前后未见显著差异;PEP的发展分数由训练前的54.33分提高至84.38分(P<0.01).7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的异常行为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但其语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尚需要长期、更高密集度的康复训练.
作者:梁爽;粟丽群;王佳;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青少年男性中为常见.为探讨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自发性气胸的关系,笔者将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男性34例自发性气胸,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计算Verwaeck指数等6项反映身体素质的指标,并与健康同龄人相对照,以探讨其关系.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教学医院2008年6-11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共37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3例,男女之比为11:1,年龄17~24岁,平均(20.91±2.23).岁(因女性患者例数太少,无法作统计学比较,故仅作男性患者比较).全部患者均经胸部X线检查确诊,其中左侧气胸20例(58.8%),右侧气胸12例(35.3%),双侧气胸2例(5.9%).对照组男性青少年70例,年龄20~24岁.
作者:陈维亚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