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兴;张桂珍
目的 了解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以促进青海高校的体育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海高校383名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民族学生在对体育锻炼价值、习惯、评价、参与锻炼的目的、锻炼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点、地域特点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对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为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将46例大学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23人.心理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加认知治疗,每名患者接受12次治疗,持续3个月;药物治疗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药物治疗3个月.2组在治疗前后及结束治疗1 a后均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和SCL-90进行评定.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焦虑程度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1 a后与治疗后的SCL-90各因子比较,心理治疗组除人际敏感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药物治疗组除强迫、敌对外,其余各项同治疗后相比都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束治疗1 a后心理治疗组疗效稳定,药物治疗组有明显复发现象.结论 GAD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均有效,但心理治疗比药物治疗具有更加稳定的疗效.
作者:李宇形;窦志杰;尚文晶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广东农村中小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农村溺水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纸币抽样法,抽取广东省连平县13个镇中的8个镇17所中小学,对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全体学生共7 432名进行问卷调查,筛查出2006年6月6日至2007年6月6日期间曾发生过非致死性溺水的所有病例共805名;再利用便利抽样方法,在筛查m的病例中选取368名进行近一次溺水发生情况的个案问卷调查,并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对有效例数进行非致死性溺水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在病例组中,男生占67.69%,学生非致死性溺水主要发生于夏季,以下午和中午常见,常发生在河流/池塘开放性水域,其次为游泳池.溺水发生前的活动主要为游泳、跳水/潜水和水上打闹/嬉戏,不小心跌落入水中、游泳技术太差和跳水/潜水是溺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不曾去非游泳区游泳相比,在无大人陪护下偶尔(OR=3.05,95%CI:1.74~5.36)或经常(OR=3.58,95%CI:1.98~6.50)到非游泳区游泳、与不曾在野外池塘/河流等水边或水中玩耍相比经常在开放性水域玩耍(OR=2.26,95%CI:1.12~4.54)、与不会游泳相比游泳技术较差(OR=4.33,95%CI:2.23~8.40)或技术一般(OR=2.00,95%CI:1.13~3.42)可增加学生发生非致死性溺水的风险;与参加水上活动不穿救生衣相比平时不参加水上活动(OR=0.35,95%CI:0.18~0.69)可降低学生溺水的危险.结论 农村学生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多元性,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降低学生溺水的发生.
作者:郭巧芝;徐浩锋;宋秀玲;聂少萍;马文军;许燕君;许晓君;张玉润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视力障碍大学生挫折感的类型与特点,为残疾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某特殊教育学院的视力障碍大学生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习压力和自我实现等挫折事件.不同专业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适应环境方面,四年级大学生挫折感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P<0.05);在恋爱方面,二年级大学生的挫折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P<0.05);在就业方面,视力障碍男生的挫折感显著低于女生(P<0.01).结论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普遍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视力障碍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作者:张海丛;麻一清;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地孤独症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据美国CDC对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疾病监测(ADDM)网络的监测结果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达到6.60%,有的地区甚至更高[1-2].尽管孤独症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流障碍发生在儿童期,但此症状通常可持续一生.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当前我国正处在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3-4].在既无治愈药物,又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途径[5-8].全世界HIV感染者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壮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占80%[9].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既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也是社会防治艾滋病的重点人群[11-12];同时,大学生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和生力军[13].因此,对大学生群体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急切性.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14-16]的基础上,总结了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与预防中的具体实践及实施策略,以便对高校预防和推进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魏梦晓;陈璐;何青青;王荣;徐选国;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生死观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抽样,采用自拟问卷调查了广州市某校280名在校大学生,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其生死观的凼素.结果 该校大学生生死观平均分为98.0分,生死观情况与自杀意念产生有关(X2=9.883,P=0.002),消极的生死观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杀的念头,其比例相当于积极生死观的2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学生每月消费情况、人际关系、自信心、经济压力、学习压力、情绪、交友恋爱和个人信仰等.结论 高校有必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死观教育课程,以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生死观,防止自杀意念的产生.
作者:徐英;邹宇华;吴剑仪;吴嘉婷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畲族女大学生的肥胖情况并预测畲族女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为有效预防大学生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丽水学院畲族女大学生159名,进行体成分和常用体质指标测试.结果 以形态、机能、素质指标为自变量,以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指标为因变量,运用统计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逐步回归分析.选出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的3个同归模型为(y)=-7.291+1.665×BMI,(y)=-5.960+2.846×BMI-0.794×体重/身高×100,(y)=-13.338+2.714×BMI-0.758×体重/身高×100+0.040×800 m跑.结论 可利用BMI等指标预测畲族女大学生体脂百分比.
作者:占叶俊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现状、原因及对策,以促进听觉障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方法 采用自编听觉障碍大学生越轨行为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某高校95名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现状.结果 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较多;对于违反社会公德、校规校纪的行为不存在性别、年级差异;对于违法行为,男生多于女生,大一学生较多.结论 听觉障碍大学生的越轨行为比较严重,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于预手段.
作者:毛荣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陕西省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现状,为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提供基线资料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茸、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陕两省5岁儿童家长,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方案>中5岁儿童家长问卷,由调查员现场面对面调查,并现场收集所有资料.结果 儿童每天进食至少1次以上的食品主要是碳酸饮料(81.11%)、果汁(78.33%)、糖水(64.44%)、糖果或巧克力(53.61%)、甜点心(33.89%).50.0%的儿童曾有睡前吃甜食的行为. 46.9%儿童刷牙频率为每天1次以上.使用含氟牙膏者为56.67%.77.8%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看过牙,儿童看牙主要原因为外伤(29.1%)、牙痛(18.2%)和牙齿有问题(58.2%).结论 陕西省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口腔保健行为,家长对儿童的口腔健康不够重视,家长和儿童的保健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作者:黄瑞哲;钟翠翠;阮建平;田剑刚;孙妍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视力不良是在学生体检中检出率较高的常见病之一,是造成青少年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1].为了解和掌握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的视力现状,并为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和预防近视提供依据.现将2008年珠海市城乡中小学生视力检测结果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从珠海市参加体检的中小学生中随机抽取城乡学生共30 767人,其中城市学生15 213人,乡村学生15 554人.
作者:张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为今后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刺激等综合训练方法,对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接受训练的45例孤独症患儿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综合训练.每周训练6 d,每天训练3.5 h,采取一对一和一对三小组训练相结合,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未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晕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 45例孤独症患儿ABC总分由训练前的92.95分下降至55.14分(P<0.01);CARS总分由训练前的37.12分下降至29.48分(P<0.01),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68.00分下降至57.09分(P<0.05),其中行为因子由训练前的21.77分下降至17.86分(P<0.05),但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因子的分值训练前后未见显著差异;PEP的发展分数由训练前的54.33分提高至84.38分(P<0.01).7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的异常行为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但其语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尚需要长期、更高密集度的康复训练.
作者:梁爽;粟丽群;王佳;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粤西高校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以便更好地预防甲型H1N1流感.方法 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粤西高校的执业医生、护士、医技人员115名清洁洗手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洗手率分别为41.74%与73.04%,接触污染物和患者后洗手率分别为83.48%与86.08%,进食前和工作结束后洗手率分别为85.28%与89.56%;40.00%的人洗手时间>15 s,60.00%的人洗手时间<15 s,14.28%的人洗手时间<5 s;洗手后擦手,使用专用毛巾者占62.61%,使用纸巾或自然晾干者占25.22%,使用公用毛巾者占10.43%,在工作服上擦手者占8.70%.结论 应加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的重视,加强洗手指征、洗手技术等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培训,做好手卫生的监督、监测、反馈工作.
作者:汪德凤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患儿养育环境不良的发生.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对67例孤独症儿童和67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性特征比较,内容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孤独症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不同,均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其家庭有序的生活.
作者:孙彩虹;王佳;孙礼;夏薇;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 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 d称重法和编制膳食记录表,调查太原市1 140名3~5岁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状况,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各年龄段儿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以及大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RNIs,但3~4岁年龄段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4岁年龄段维生素A和锌摄入量不足,此外各年龄段钙摄入量明显低于RNIs的80%.能量来源中,动物类所占比例较高;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物所占百分比较低.铁来源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低.结论 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能量和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较理想,但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食物来源不合理.
作者:赵新平;倪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流行性癔症是一种流行性、发作性的轻型精神障碍,是癔症的一种类型,多为群体性发作,容易在情绪不稳定、易受暗示的儿童青少年中流行.近年来,因注射疫苗引发的群体流行性癔症较多[1].笔者对一起发生于高校招生体检中的高考学生群体性癔症性高血压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何江 刊期: 2010年第02期
2008年8月17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某乡中心小学向当地卫生院报告学校感冒症状学生较多.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和乡卫生院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并进行卫生学处理.至8月25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1 基本情况该中心小学位于5·12地震重灾区,是全日制中心小学.在大地震中,学校校舍全部坍塌,学校暂停教学.2008年8月,学校搬入临时板房,开始教学活动.全校共有9个班(初一2个班,小学6个班,学前班1个班)401名在校学生,其中住校生168名;教职工39名,食堂从业人员2名.学生上课的教室和宿舍全部为单层活动板房,宿舍与教室相隔200 m左右,相对隔离,每室住8~12人.学校食堂为简易房,没有固定的就餐场所,无校医和医务室.学校采取地下深井水进行集中式供水,未进行加氯消毒.
作者:王基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慨念的关系.方法 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 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慨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凤华;叶鉴伟;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大学生配戴同一色系中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对立体视觉的影响,为大学生选购太阳镜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对河北大学一年级自愿参加试验的50名双眼视力正常(≥5.0)、立体视锐度正常(≤60 s)的学生,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方法,使每名测试对象分批次分别配戴同一色系中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测试立体视觉.结果 正常人配戴浅黄色镜片,其立体视觉优于中黄色镜片(P<0.05),配戴浅黄色或中黄色镜片,其立体视觉均明显优于深黄色镜片(P<0.01).正常人配戴浅蓝色镜片,其立体视觉优于中蓝色镜片(P<0.05),配戴浅蓝色或中监色镜片,其立体视觉均优于深蓝色镜片(P<0.05).结论 同色系颜色深浅不同的太阳镜对大学生的立体视觉影响不同.
作者:闫冰;李景平;白洁;李军;赵占娟;范春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