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平;倪淑华
目的 评价父母文化程度在学生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全州县18所城乡中小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卫生知识、态度及行为(KAP)与父母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学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父亲;学生的KAP分数在父母文化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低年龄学生受父母文化程度的影响比高年龄学生大、女生比男生大;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的影响大于父亲.结论 不断提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形成及保障学生健康的关键.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儿童孤独症(Autism)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社交能力缺陷、语言交流障碍、刻板重复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等.孤独症曾经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但近年来的流行病调查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地孤独症患病率均有上升趋势.据美国CDC对孤独症和发育障碍疾病监测(ADDM)网络的监测结果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患病率达到6.60%,有的地区甚至更高[1-2].尽管孤独症的认知、语言和社会交流障碍发生在儿童期,但此症状通常可持续一生.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视力障碍大学生挫折感的类型与特点,为残疾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北京某特殊教育学院的视力障碍大学生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就业、学习压力和自我实现等挫折事件.不同专业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适应环境方面,四年级大学生挫折感著高于二年级大学生(P<0.05);在恋爱方面,二年级大学生的挫折感显著高于一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P<0.05);在就业方面,视力障碍男生的挫折感显著低于女生(P<0.01).结论 视力障碍大学生的挫折感普遍存在,应有针对性地对视力障碍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作者:张海丛;麻一清;陈颖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制订口腔卫生工作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郑州市第二中学139名中学生进行为期3个月的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结果 健康教育后中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的19项内容,答题正确率均高于健康教育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对初中学生开展系统的口腔卫生保健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口腔保健知识水平,增强口腔保健意识,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结论 应进行有计划、有系统、长期的口腔健康教育.
作者:姜保俊;魏万宏;邓玉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变化和营养宣教效果,为开展营养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对沈阳医学院一年级700名医学生围绕<平衡膳食宝塔>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识进行为期5个月的营养宣教,并于宣教前、后用自编问卷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 医学生宣教后营养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宣教前(P<0.01).宣教前后男生营养知识水平均低于女生(P值均<0.01).85%以上的学生愿意获得营养知识及改变不良饮食行为.宣教后,每天吃蔬菜、鸡蛋,喝牛奶人数均增加(P值均<0.01),早餐进食鸡蛋人数增加(P<0.05).学生选择宣教方式中,读宣传单和看宣传版者明显高于课堂讲座和校园广播.结论 营养宣教可以提高医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膳食行为.宣传板报和宣传单是学生了解营养知识的常见途径.
作者:王艳燕;崔玉丰;孟祥慧;王晓慧;黄宝国;苏淑飞;周波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2003年以来,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报的所有突发疫情中,发生在学校的占78.1%,学校是目前传染病疫情集中的高发场所.为有效控制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笔者对长宁区中小学校卫生教师进行了传染病知识培训需求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辖区内61名中小学卫生教师,其中小学25人,初中27人,高中9人.
作者:李颖;何晓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震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评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反馈.方法 采用结果评价问卷(OQ-45)和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40名青川籍在杭职高生分别在来杭第1周及6个月后进行心理动态评估.结果 职高生2次心理测试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分别是30.8%和20.0%,前后测试中恢复正常的有7人,问题加重的有5人,改善的有2人,无变化的有1人.2次心理测试结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说明职高生在杭6个月后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明显改善.结论 尽管地震的影响在逐渐减轻,仍需关注该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他们的人际交往和在学习、生活上的适应问题.
作者:骆宏;钟爱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丰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现状及不同人群吸烟水平,为制定有效的挖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国家统一制定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2005),对丰台区12所学校的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丰台区中学生现在吸烟率为23.6%,其中男生为35.0%,女生为11.4%;尝试过吸烟的中学生占38.6%,其中男生为64.3%,女生为35.7%,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吸烟强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吸烟学生将日吸烟量控制在5支以下,月吸烟天数两极分化,1~2 d和30 d者比例高;男生、非核心家庭、住宿,学习成绩差、以静代动生活方式,网络成瘾是中学生现在吸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丰台区青少年尝试吸烟现象比较普遍,不同人群中吸烟水平不同.应针对影响中学生吸烟的不同因素开展以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参与的综合控烟措施.
作者:石荣兴;王会;芦然;李洁;赵建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生活方式现状,为促进中小学教师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754名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生活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中小学教师闲暇时间主要用于看电影电视、阅读书报、棋牌活动;男、女教师睡眠时间在7 h以下的比例分别为54.79%,43.62%;吸烟率分别为81.51%,15.08%;饮酒率分别为96.66%,44.92%;每天吃早餐的比例分别为28.29%,41.64%;膳食注意营养搭配的比例分别为28.95%,39.67%;知道营养搭配的比例分别为37.64%,43.93%.结论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不良生活方式较为严重.学校及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师范院校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患儿养育环境不良的发生.方法 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对67例孤独症儿童和67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性特征比较,内容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结果 孤独症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孤独症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不同,均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其家庭有序的生活.
作者:孙彩虹;王佳;孙礼;夏薇;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杭州市高校医务室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随机抽取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共300名学生.问卷内容包括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情况.结果 不同层次高校的医务室存在着差别,高校医务室服务利用以看病和配药为主,其他服务项目利用不高;药品齐全和服务态度满意率高不超过60%,在一般水平.高校医务室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是医务室的位置、医务室咨询服务、服务项目评价、医务室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解释程度和服务态度.结论 杭州高教园区高校医务室满意度不高.建议需增加药品种类,拓展服务内容,积极提高服务技能并加强相关工作.
作者:叶群华;马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亲密关系经历和自我慨念的关系.方法 招募某师范院校具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220名,用关系问卷(RQ)、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进行测查.结果 209名合格应答者中,安全依恋者90人(43.1%)、轻视型49人(23.4%)、倾注型42人(20.1%)、害怕型28人(13.4%).除道德自我和自我批评外,不同依恋类型个体在田纳西自我概念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安全型被试得分均高于非安全型被试.依恋焦虑除与自我批评呈正相关(r=0.24,P<0.01)外,与其他各项指标均呈负相关(r=-0.21~-0.38,P值均<0.01).结论 拥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依恋类型影响自我概念水平,依恋焦虑越低的被试自我慨念越偏于正向,依恋焦虑及恋爱持续时间对自我概念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作者:梁凤华;叶鉴伟;胡俊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2].当前我国正处在艾滋病流行的关键时期[3-4].在既无治愈药物,又无有效疫苗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已成为目前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有效途径[5-8].全世界HIV感染者50%以上为15~24岁的青壮年,我国HIV感染者中青壮年占80%[9].大学生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既是艾滋病传播的高风险人群,也是社会防治艾滋病的重点人群[11-12];同时,大学生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治的主力军和生力军[13].因此,对大学生群体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具有紧迫性和急切性.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笔者在已有研究成果[14-16]的基础上,总结了自主教育在大学生艾滋病宣传与预防中的具体实践及实施策略,以便对高校预防和推进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魏梦晓;陈璐;何青青;王荣;徐选国;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编制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为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提供适宜的研究工具.方法 结合文献综述、半结构式访谈等方法 编制问卷,在某市3732名初一至高三的中学生中应用,同时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白评量表>评定焦虑和抑郁症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系数等8种统计学方法及专家评议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同时检验其信、效度.结果 经过项目分析,终形成5个维度43个条目的问卷.该问卷的重测信度、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为0.891,0.923和0.880;问卷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与焦虑和抑郁自评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35和0.512(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模式与理论构想一致.结论 中学生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可作为评价中学生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但仍需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
作者:胡燕;陶芳标;苏普玉;齐秀玉;邢超;黄朝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患儿的疗效,为今后开展孤独症患儿康复、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训练、多感官刺激等综合训练方法,对到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接受训练的45例孤独症患儿开展为期3个月的短期综合训练.每周训练6 d,每天训练3.5 h,采取一对一和一对三小组训练相结合,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未分别采用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孤独症治疗评估晕表(ATEC)、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心理教育评定量表(PEP)对患儿进行评价.结果 45例孤独症患儿ABC总分由训练前的92.95分下降至55.14分(P<0.01);CARS总分由训练前的37.12分下降至29.48分(P<0.01),ATEC总分由训练前的68.00分下降至57.09分(P<0.05),其中行为因子由训练前的21.77分下降至17.86分(P<0.05),但在语言、社交、感知觉因子的分值训练前后未见显著差异;PEP的发展分数由训练前的54.33分提高至84.38分(P<0.01).7个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短期综合训练对孤独症的异常行为改善有较好的作用;但其语言、社交、沟通能力的提高尚需要长期、更高密集度的康复训练.
作者:梁爽;粟丽群;王佳;孙彩虹;夏薇;武丽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高中生焦虑敏感和睡眠质量的关系,为提高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用焦虑敏感量表(ASQ)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福州地区381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中生睡眠问题检出率为31.50%;焦虑敏感和睡眠质量得分存在年级差异,以高三年级得分高;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焦虑敏感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睡眠问题不容忽视;焦虑敏感,尤其是心理能力丧失恐惧因子对睡眠质量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刘明艳;严由伟;陈芳蓉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为合理营养配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 d称重法和编制膳食记录表,调查太原市1 140名3~5岁学龄前儿童的膳食摄入状况,用膳食分析软件分析调查数据.结果 各年龄段儿童平均每人每日摄入的能量、蛋白质以及大部分营养素摄入量基本达到RNIs,但3~4岁年龄段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4岁年龄段维生素A和锌摄入量不足,此外各年龄段钙摄入量明显低于RNIs的80%.能量来源中,动物类所占比例较高;蛋白质来源中豆类食物所占百分比较低.铁来源中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较低.结论 太原市学龄前儿童的能量和大部分营养素的摄入较理想,但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食物来源不合理.
作者:赵新平;倪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性,以促进青海高校的体育发展.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青海高校383名不同民族学生的体育态度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民族学生在对体育锻炼价值、习惯、评价、参与锻炼的目的、锻炼中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不同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特点、地域特点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结论 青海高校不同民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有明显的民族差异.
作者:杨玉谨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孤独感状况及其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自我和谐程度和疲劳感的关系,为大一新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IA孤独量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自我和谐量表及疲劳量表对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随机选取的292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的孤独感水平(43.6±7.4)显著高于大学生群体(40.1±9.5),男生的孤独感水平(42.8±8.3)显著低于女生(45.1±5.3).孤独感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感总分、自我和谐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因子、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疲劳总分及自我和谐总分能很好地预测孤独感(β=0.34,0.33,0.39,-0.11).结论 大一新生孤独感较大学生的平均水平偏高,自我和谐、人际关系困扰及疲劳感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平;郭梅英;任丽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以未婚怀孕青少年为中心的教育,服务综合干预策略,为减少青少年不安全性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济南和广州385名前来妇幼保健机构青少年门诊就诊的未婚怀孕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干预组190人,非干预组195人,提供围绕终止妊娠前后的干预教育.结果 干预组人群在生殖健康知识,尤其是避孕知识和技能方面显著提高,且在性态度、安全性行为的选择以及应对方式、内外控制感等心理社会能力上均有所改善(P值均<0.05).在干预后生殖健康知识总分上升为89.3分,性态度为62.7分.结论 对未婚怀孕青少年提供适宜的涉及知识、态度以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综合干预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余小鸣;卫薇;宫露霞;冯琼;高素红;王嘉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