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实;岛屿;陈思礼
目的 了解广东省医学类高校境外生源医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探讨医学类高校境外生心理健康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总体幸福感指数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易量表以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广东省医学类高校410名境内生源以及218名境外生源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境外生的主观幸福感总分低于境内生,港澳生与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年龄、专业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境外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呈正相关,与神经质以及掩饰质呈负相关;社会支持与境外生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境外生中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支持、内外向人格以及神经质,非港澳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掩饰质、外向、朋友支持等.结论 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质以及神经质足境外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贝贝;胡红霞;林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校不同部门教工职业紧张与自评健康的关系,为缓解教工的职业紧张和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中文版工作内容问卷,对云南省某综合大学1 337名在职教工进行职业紧张测评,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对教工的生理、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控制了相关因素后,随着工作心理要求和职业紧张的增加,教学部门教工出现不良生理、心理健康状况及行政部门教工出现不良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也增加(P<0.05或P<0.01).而随着工作自主性的增加,教学部门和行政部门教工出现不良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风险逐渐减低(P<0.05或P<0.01).后勤部门教工的工作要求、工作自主性和职业紧张与自评健康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职业紧张与高校不同部门教工自评健康状况相关.
作者:张莉;范琳波;邓昌;王晓萍;赵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实施弹性心理训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改善效果,为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约谈咨询,筛选某农业院校56名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对其进行为期6周的弹性心理训练.比较大学生训练前和训练后UPI、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P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的测试结果.结果 在接受弹性心理训练后,SCL-90量表除躯体化因子外,其他9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UPI测试总分昆著降低(P<0.01);应对方式中积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因子得分显著降低(P<0.01);CD-RISC的3个因子得分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1).结论 弹性心理训练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效果显著.
作者:曾红;黄文庚;黎光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樟树市5所小学1 000名学生,采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OTZ)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 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258人,总感染率为25.8%.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3.4%,1.9%,0.5%,其中蛔虫感染者占检出者的90.7%,为主要感染虫种.5所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4,P<0.05).男生感染率(26.1%)与女生(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结论 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服药驱虫工作,控制人群感染.
作者:梅村;刘海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编制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探讨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应对效能、求助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研究和分析国外相关问卷和预备测试的基础上,选取河南省普通本科学院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同时选取40名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为被试进行测试,验证求助态度问卷的信、效度.结果 自编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62~0.803.各个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在0.670~0.794之间,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验证性因素分析验证4个维度模型,该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 大学生心理求助态度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求助态度、应对效能与求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
作者:韩菁;魏萍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1].据WHO统计,全球99%的狂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2].每年亚洲死亡人数约3.5万,其中80%以上病例发生于印度,中国次之.近年来,我国每年狂犬病死亡病例超过2 000例,且有逐年增加趋势[3].我国95%以上的人狂犬病由带毒犬传染,高发人群为农民和青少年[4];在校大、中学生的狂犬病致死病例时有发生[5-7].在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本身属于危险的高发人群.因此,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知晓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狂犬病知识现状调查以及健康教育进行有效性分析,以提高在校大学生对狂犬病知识的知晓率,并通过他们加强狂犬病知识的宣传.
作者:韦翠萍;於学良;周德华;金振宏;吴纪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9~15岁艾滋遗孤儿章的行为问题现状、健康状况及其关系,为做好遗孤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对9~15岁60名艾滋遗孤儿童行为问题、健康状况进行测查.结果 艾滋遗孤儿童行为问题枪出率为53.3%,其中男童检出率为55.3%,女童检出率为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5,P=0.694);遗孤儿童生理健康水平得分为(111.55±21.24),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为(97.22±19.47),社会健康水平得分为(86.33±15.03);男、女童行为问题组的SRHMS各项得分普遍低于非行为问题组;男女童行为问题总分对SRHMS各项目(除社会支持)均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结论 艾滋病遗孤儿童行为问题较为突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学校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作者:赵科;吕静;高长松;田尚松;吕乔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现状及其与原生家庭、特质焦虑,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大学生的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攻击行为问卷、原生家庭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及特质焦虑问卷.对某大学405名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27.7%的大学生表现为中度以上的攻击行为倾向;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水平显著低于暴力罪犯群体(P<0.01).攻击行为总分及4个因子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及除言语攻击外的3个因子与原生家庭呈正相关(P值均<0.01),攻击行为总分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方面因子,敌意因子与人际关系敏感和其他方面因子呈正相关(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和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因子能预测攻击行为倾向(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攻击行为倾向,特质焦虑、原生家庭及睡眠和饮食情况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密切.
作者:郭梅英;魏广东;张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 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作者:宋秋实;岛屿;陈思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为大学生时间管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S)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CLMS),对某高校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2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学习动机量表的2个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内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外生动机与时间监控观、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时间倾向高分组内生动机的得分显著高于时间管理倾向低分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内生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外生动机具有负向预则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有关.
作者: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留守和流动儿童伤害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为伤害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2个县和陕两省1个县共4所中学和13所小学留守儿童1 423人、普通农村儿童2 303人及北京3所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853人(三一九年级)过去1 a伤害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的总伤害发生率为32.4%,男生和女生伤害的发生率分别为38.4%和26.0%,随年级的升高,伤害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常见的伤害种类是跌落伤、烧烫伤和动物伤害.影响儿童伤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级、健康状况、学校环境和社区治安状况等.儿童类型对伤害有显著影响,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率(40.5%和33.9%)均显著高于普通农村儿童.结论 伤害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威胁留守和流动儿童的健康.学校和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性安全防范措施.
作者:陈丽;屈智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吸烟状况及控烟教学开展情况,为今后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青岛市12个区(市)的12所中学和12所小学的教学一线教师1 13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青岛市中小学校教师现在吸烟率为12.4%,男性教师吸烟率为29.0%;县市(16.5%)明显高于市区(9.3%);61.9%和21.5%的教师所在的学校有完全或部分禁烟的规定,但仍有58.2%有时在上班时吸烟,50.4%有时在学生面前吸烟,60.2%在办公室里吸烟,11.7%在教室吸烟;学校控烟培训力度相对不足,教师仅19.7%接受过关于预防青少年吸烟的专业培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培训为强的影响因子(OR=4.062).结论 应尽快完善学校禁烟它法,开展无烟学校创建,将控烟纳入到教学环节,加强学校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教师的控烟培训.
作者:林永峰;李善鹏;孟冬青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4-2008年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浙江省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823起,其中传染病事件占87.7%,且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79.1%);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8.6%.小学报告的事件数多,占66.9%;乡村小学占各类小学报告事件数的82.2%.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罹患率中位数分别为4.1%,5.0%,5.5%,4.7%和4.2%,平均持续时间分别为27.2,30.1,21.6,25.9和25.2 d.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主要传染病事件,主要发生在小学,特别是乡村小学.
作者:邹艳;缪梓萍;余昭;秦淑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地区中小学生虐待(child abuse,CA)情况和分布特点,为开展儿童虐待预防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儿童受虐筛查表(screening questionnaire of child abuse,SQCA),对广两壮族聚居县区7 702名一~九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虐待筛查报告率为31.3%,其中壮族聚居县为31.2%,壮族聚居区为3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7,P=0.349);壮族聚居县儿童虐待报告率为县城(33.0%)高于乡村(29.3%)(P=0.002),壮族聚居区则为乡村(37.4%)高于城区(26.0%)(P=0.000);小学生儿童虐待报告率(37.6%)高于初中生(19.2%)(P=0.000);男生(32.8%)高于女生(29.6%)(P=0.036).结论 应通过对家长进行教育干预,减少儿童虐待的发生.
作者:李春灵;蔡秋玲;刘萍;黄智碧;覃玉宁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掌握广西学龄儿童中流脑抗体水平和咽部带菌情况,为探讨流脑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柳州市、百色市、贵港市和合浦县4地的学龄人群中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2所学校12个班级共367名学生;采集咽拭子和血液标本,进行咽拭子培养和血液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学龄人群流脑疫苗接种率为60.49%;咽喉部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为5.72%,流脑A群、C群、W135群、Y群抗体保护阳性率分别为87.67%,74.52%,36.61%,42.08%.城镇学龄人群的疫苗接种率、A/C/Y群抗体水平都显著性高于农村学龄人群.结论 广西学龄人群对A群和C群流脑有一定抵抗力,对W135和Y群流脑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且存在自然感染;农村寄宿学生为高危人群.
作者:吴兴华;林玫;权怡;方锦嵩;梁大斌;秦卫文;仇小强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为探讨民族地区城市蒙古族、汉族中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民族区域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周边的乌兰察布市部分初、高中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徐效清;火忠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大连大学2 91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的常见疾病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多数学生对于常见疾病的了解相当有限(P值均<0.05),而且疾病知识结构单一,但91.48%的被调查者表示渴望接受更多的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临床常见疾病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常见疾病医学教育.
作者:陶雅军;温冬青;潘政彧;谭明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大学生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人身、生命、财产安全[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大大扩展,学生结构复杂化,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学生生活、居住、学习在一起,学生公寓成为学校安全事故的多发地,并成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这样就为高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需作出适当调整以应对新环境.本次调查为反映石家庄市部分高校宿舍安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和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提供决策参考.
作者:李洪;高玉梅;王晓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 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 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教室CO2体积分数的可能影响因素,为防控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以及修订教室通风换气的国家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检测大连市10所城市高中60间教室的CO2体积分数,进行教室在坐人数、走廊通风状况、开门窗通风总面积、气象状况4个方面的卫生学调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气象条件、教窜在坐人数、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对教室CO2体积分数有影响,走廊通风状况没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气象条件、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对教室CO2体积分数有影响,教事在坐人数、走廊通风状况没有影响;开门窗通风总面积大是教室空气质量的保护因素,气象条件较差则是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教室通风的4方面可能因素中,开门窗面积和气象条件是主要因素,教室在坐人数是次要因素.
作者:王智勇;宁时涛;司虹;尹军;安庆玉;袁玉;姚伟;徐小冬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