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分析

陈天娇;季成叶

关键词:创伤和损伤, 危险行为, 对比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 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 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某医科大学新生心理亚健康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不同干预方案对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症状的改善情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优化和转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音乐放松训练、健身操锻炼、心理健康课教育以及综合干预4种方案,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68名心理亚健康大一学生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后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等量表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各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音乐组、健康课组、综合组的SCL-90总均分、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以及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健身组SCL-90总均分、抑郁、焦虑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干预组自身比较显示,绝大部分量表干预前后测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4种干预方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对改善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短期效果显著.

    作者:陈瑜;张小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整群随机对照设计在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整群随机试验实现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项目的研究设计和实施应用,评价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广西伤寒副伤寒高发区全州县为项目现场,采用整群随机试验方法确定干预组和对照组所需样本量.结果 根据组群随机试验方法计算,共需要观察对象为28 500人,以学校为单位,分为38个组群.根据组群的以往发病率、地理位置及性质(小学、中学、高中)分层配对,确定干预组分为19个组群共13 563人,对照组为19个组群共14 143人.对2组各主要混杂因子(学校性质、学生年龄与性别、学校卫生环境等)进行分析,2组之间总体相差不大,具有较好的均衡性与可比性.结论 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学校干预试验研究,简单易行,能较好地控制组间混杂因子,但所需样本量较大.

    作者:杨进;廖和壮;李永红;唐昌新;马小垒;林玫;董柏青;杨宏徽;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安徽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性别差异及其与父母打工类型的关系,为改善儿童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无记名面对面的调查方式,以城乡留守儿童为目标人群,共在安徽省城乡调查941人,使用儿童抑郁量表(CDI)评定其抑郁症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儿童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检出率(15.8%)高于非留守儿童(10.9%),男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外出打工是女生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留守儿童抑郁症状较为普遍,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卫生问题时应考虑到性别差异和父、母的角色.

    作者:杨娅娟;陶芳标;万宇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贵州省黎阳社区家长对儿童被动吸烟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黎阳社区家长对儿童被动吸烟的认知现状,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参考卫生部/WHO控制儿童被动吸烟项目基线调查核心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对黎阳社区所有0~14岁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 71.2%的家长认为被动吸烟会对孩子健康造成严重危害,71.8%的家长教育过孩子要避免被动吸烟.认为家长在避免孩子被动吸烟方面能起主要作用的占66.4%,认同家长应承担避免孩子被动吸烟主要责任的占56.0%.提出过不让他人在孩子面前吸烟要求的家长占33.3%.与家长保护儿童免受被动吸烟能力有关的因素为家长性别、教育程度、能否忍受别人在自己面前吸烟和对被动吸烟危害儿童健康的态度.结论 黎阳社区大部分儿童家长能认识到被动吸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但保护儿童免受被动吸烟的能力较差.应采取综合于预措施,增强家长承担避免儿童被动吸烟的责任感,提高其避免儿章被动吸烟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作者:黄雨婷;陈敏;李凌;郭裕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樟树市小学生2009年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探讨防治策略.方法 随机抽取樟树市5所小学1 000名学生,采取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OTZ)查肠道寄生虫卵.结果 共检出肠道寄生虫感染者258人,总感染率为25.8%.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23.4%,1.9%,0.5%,其中蛔虫感染者占检出者的90.7%,为主要感染虫种.5所小学学生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4,P<0.05).男生感染率(26.1%)与女生(2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05).结论 樟树市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不容忽视,应及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服药驱虫工作,控制人群感染.

    作者:梅村;刘海民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女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为探讨民族地区城市蒙古族、汉族中学女生心理健康状况,以期为建立适合民族区域城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基础资料,笔者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周边的乌兰察布市部分初、高中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作者:徐效清;火忠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连大学非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常见疾病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一些常见疾病的认知状况,为开展常见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大连大学2 910名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的常见疾病认知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多数学生对于常见疾病的了解相当有限(P值均<0.05),而且疾病知识结构单一,但91.48%的被调查者表示渴望接受更多的常见疾病健康教育.结论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临床常见疾病了解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在大学生健康教育中加强常见疾病医学教育.

    作者:陶雅军;温冬青;潘政彧;谭明子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福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况,为青少年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福州市区大、中学生4 000名,用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大、中学生中,过去1周每天喝碳酸饮料1次以上者有13.5%,过去1周每天吃甜食1次以卜者有23.7%,偏食率为57.9%,过去30 d进行减肥者有63.8%;过去30 d内骑车违规发生率为46.3%,过去30d内步行违规发生率为6.9%,过去1 a去过非安全场所游泳发生率为7.5%;过去1 a受欺侮发生率为11.9%,安全没保障发生率为8.6%,斗殴发生率为13.9%,孤独发生率为12.6%,学习压力重发生率为21.9%,失眠发生率为9.2%,伤心绝望发生率为11.6%,有意自我伤害发生率为11.2%,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0%,自杀计划发生率为7.8%,严重受伤发生率为21.4%;过去30 d目前吸烟率为8.4%,目前饮酒率为32.1%;过去1 a醉酒发生率为14.5%,7.4%的人曾使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网络成瘾者有51.4%,18.0%的人曾参与赌博;高中和大学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5.1%.被动性行为发生率为2.4%.不同性别及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各种健康危险行为发生率差异大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危险行为在福州市青少年中较为普遍,学校应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进行干预,以提高福州市青少年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林馨;周权;刘建;张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长沙市2所中学学生课外锻炼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学生课外锻炼状况及影响锻炼的主要因素,促进中学生课外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方法 分层选取长沙市重点及普通中学各1所,共调查学生662名,使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结果 有35.50%的中学生处于有意向规律锻炼但无行动阶段,每天课外活动总量在30 min以上者占30.00%;课外体育锻炼阶段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中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所持态度(r=0.40)、经常使用锻炼方式的多少(r=0.35)、拥有积极锻炼的伙伴数目(r=0.27)以及父母日常锻炼状况(r=0.22)等都与课外锻炼所处阶段晕显著相关(P值均<0.01).结论 中学生日常锻炼量偏少.培养锻炼技能、加强对女生锻炼的促进、引入运动兴趣小组等方式是健康锻炼促进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作者:曹佃省;唐语林;汤彬;姜小蕾;谢光荣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

    眼球没有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0.9称为弱视[1],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在弱视类型中占比例高,配镜是矫治此类弱视主要的方法.不论屈光不正的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眼病,只要是采用配戴矫正眼镜时,都要用医学验光的处方原则进行[2].只有通过医学验光,才能发挥大的双眼单视功能.现将医学验光在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中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巧云;戴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杭州市在校初中生乙肝疫苗查漏补种情况分析

    浙江省政府将乙肝疫苗(HepB)查漏补种工作纳入2007年度十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根据文件要求[1],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逐级培训、工作部署,突出重点,做好调查摸底工作,于2008年12月完成了对杭州市初中生HepB大规模查漏补种活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黄利明;许二萍;朱冰;杨洛贤;王骏;张小平;刘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青少年伤害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和调查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江苏省5个城市33 826名青少年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2.6%,男生为15.5%,女生为9.9%,男生伤害的报告率高于女生(X2=230.27,P<0.01);1次伤害的发生率为9.5%,2次及以上伤害的发生率为3.1%.扭伤和跌坠伤是学生常见的受伤原因,骨关节伤和割刺伤是常见的受伤结果.伤害的发生与家庭类型、学校类型、父亲职业、男生吸烟饮酒行为及不良情绪有关.结论 青少年是伤害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潘炜;袁宝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的关系,为大学生时间管理培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S)和大学生学习动机量表(CLMS),对某高校5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2个维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学习动机量表的2个维度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内生动机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外生动机与时间监控观、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时间倾向高分组内生动机的得分显著高于时间管理倾向低分组.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对内生动机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对外生动机具有负向预则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有关.

    作者:张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抽样原则,在北京市选取初一至高三学生共13 697人,匿名填写<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结果 北京市中学生9.3%报告经常步行违规,42.1%骑车违规;5.5%曾在非安全场所游泳,5.9%曾在非安全场所滑冰;11.5%报告曾随身携带刀棍等危险品,22.4%曾与他人打架;与跌坠等相关的伤害行为较常见,误服药物、中毒、电器、爆炸伤等相关危险行为有一定发生率.不同年龄、性别和学校类型的学生伤害发生率不同.结论 中学生是各类伤害相关危险行为高发人群.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伤害发生.

    作者:陈天娇;季成叶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学校预防中学生超重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以学校为背景的综合干预对中学生体重、运动、健康饮食态度和行为的影响,为预防中学生超重和肥胖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市1所初中和高中的各2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仅发放健康饮食方面的资料,干预组参加为期3个月的综合课程、健康环境塑造、树立正确身体观和饮食行为反馈等综合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和对照组在运动时间(6.2±2.2/6.9±2.6)、饮食习惯(9.8±1.9/12.2±2.1)和健康饮食态度(14.6±2.8/18.3±3.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行为干预使中学生的运动时间更长,饮食习惯更健康并改善了饮食态度.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超重的方法.

    作者:蒋霞霞;潘晨璟;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少数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 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 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作者:宋秋实;岛屿;陈思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的变化特点,探讨导致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2005年沈阳地区7~18岁中小学生健康监测资料,对15 600名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及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加重(P<0.01);视力不良率城市学生高于乡村学生(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结论 沈阳地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严重,应加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采取对策遏制学生视力不良的继续发展.

    作者:陈容;张迪;谭颖惠;顾国家;朱文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某医学院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医学生考试焦虑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考试焦虑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考试焦虑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42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结果 高水平考试焦虑的学生占4.96%;考试焦虑存在年级、专业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差异;应对方式存在性别、年级、专业差异;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解决问题因子呈负相关水平;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的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对考试焦虑的回归效应显著.大学生考试焦虑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有考试焦虑者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而无考试焦虑者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结论 在干预应对方式时,应反复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减少自责,从而降低学生考试焦虑水平.

    作者:邹宗峰;邹宇华;张瑛;胡国华;张东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百色市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教师自评健康影响因素,为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及预防亚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自我满意度问卷、睡眠质量问卷和职业倦怠量表、康奈尔健康量表,对百色市465名农村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职业倦怠的个体成就感维度上,汉族教师的得分高于壮族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倦怠的其他2个维度以及自我满意度、睡眠质量和自评健康评分在壮汉族教师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良好,X2=73.482,P=0.113,GFI=0.976,AGFI=0.964,RMR=0.031,RMSEA=0.022.自我满意度、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对自评健康均有直接效应(标准化估计值分别为0.194,0.430,0.179).结论 提升自我满意度,减少职业倦怠和改善睡眠质量,是减少农村教师亚健康的有效途径.

    作者:邓树嵩;郭蕊;梁建成;刘雷;廖建英;李阳;蒙仕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健康大学生200名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某校健康大学生口腔常见致病性球菌的带菌率,为上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单纯随机抽取某校200名健康大学生,取口腔咽拭子进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特征,形态染色及生化反应综合鉴定致病性球菌.结果 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乙型链球菌39株,甲型链球菌61株,肺炎球菌42株,带菌率分别为3.0%,19.5%,30.5%和21.0%.喜爱吃糖者乙型链球菌的携带率高于无此嗜好者(X2=6.291,P=0.012).结论 部分健康大学生口腔中存在致病菌,携带率与某些生活饮食习惯有关.

    作者:戴堂艳;刘加梅;倪兆林;周翔;叶佩佩;玉罕老;白丽;武有聪;郭利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