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某医科大学学生冲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钮娟娟;孙业桓;虞晨;杨林胜;蔡标;王锋生

关键词:冲动行为, 精神卫生, 回归分析, 学生, 医科
摘要:目的 探索医科大学生冲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冲动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冲动量表、家庭功能问卷、Beck抑郁问卷、生命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某医科大学8 46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冲动量表总分平均为(35.77±11.50)分,计划冲动、行动冲动、认知冲动3个分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37.34±15.42),(33.36±14.98)和(36.60±11.9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命质量、家庭功能、抑郁、恋爱状况、学制和年级等对冲动总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冲动、行动冲动和认知冲动的影响因素和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抑郁是危险因素;正在恋爱中的学生更容易冲动;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对专业满意度越高,冲动性越低;高年级的学生冲动得分较高.结论 需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大学生冲动状况,从而减少因冲动造成的危害事件.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中学生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的社会比较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为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法,调查重庆市某中学392名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和学业成绩.结果 不同学业成绩水平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业成绩优异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认同、平行认同的比较方式,而学业成绩较差中学生更倾向于上行对比、下行认同的比较方式.中学生更倾向于作出认同反应,且偏好反映在上行、平行和下行方向上.性别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具体比较方式上的选择主效应不显著;年级因素在社会比较倾向和某些具体比较方式上主效应显著,表现为中学生的社会比较倾向和对上行认同、平行认同、下行认同的选择随年级上升而趋于降低.结论 中学生的社会比较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特定对应关系,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作者:张保;徐跃红;赵玉芳;孔凡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儿童龋病危险性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龋齿是一种世界性的广泛流行的慢性疾病,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测龋病的危险性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本文对龋病危险性预测的检测指标作一简要综述,以供临床及预防工作参考.

    作者:代巧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白银市校外青少年感染艾滋病危险因素分析

    艾滋病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变迁,青少年的性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率明显增加,成为艾滋病感染传播的重点人群.

    作者:马骥雄;张飞雄;李彦强;刘志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贵州省部分学校《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材料包》使用效果评估

    目的 评价<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材料包>(以下简称<材料包>)在中学教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为开展以<材料包>为基础的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提供建议和支持.方法 2006年11月对贵州省4所配发<材料包>的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实验组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正向态度好于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对烟、酒、玩电脑游戏的认同态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对于烟、酒、玩电脑游戏的拒绝技能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材料包>教学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了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态度的转变和学生拒绝技能的培养.

    作者:贺娜雅;马迎华;王凤清;丁素琴;许涤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与其家庭因素的关系,为改善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以及自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湖北农村初、高中学生97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焦虑情绪的检出率为20.33%.女生的焦虑情绪检出率高于男生;高中生的检出率高于初中生,单亲家庭学生检出率高于完整家庭学生,父母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父母教养方式为惩罚否定、亲子关系紧张学生焦虑情绪检出率均较高.结论 农村中学生焦虑情绪与父母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亲子关系以及家庭结构有关.

    作者:姜志红;韩娟;杨森焙;赵丽娜;王丽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流行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常州市麻疹流行特征及相关因素,探索促进麻疹消除策略的有效措施.方法 通过疫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收集常州市1984-2008年麻疹疫情资料及近5 a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常州市1987-2004年麻疹发病率在3/10万以下,2005,2007,2008年常州市麻疹出现新的发病高峰;2 845例病例的男、女性别比例为1.22;1.麻疹病例时间分布主要在第15~27周之间;地区分布以武进区、天宁区为主;无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 917例,占67.38%;病例中流动人口1 640例,占57.64%.结论 采取敏感的麻疹疫情监测、高质量的麻疹病例管理及麻疹疫苗常规免疫等综合控制措施,可有效消除麻疹.

    作者:林琴;徐勇;郝超;姚杏娟;卞琛;韩长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延边地区小学保健教师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部2008年关于<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文件的发布,学生健康管理的重要性日趋突出,保健教师的数量和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卫生工作的发展.国外先进国家将学生的健康管理融入到社区护理工作中,规定由社区护士承担学生的常见病及传染病防治、卫生保健、卫生监督、卫生宣传教育等工作[1-3].

    作者:李春玉;黄金凤;郭奕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河南省2008年度学校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河南省各类学校卫生管理状况及学校卫生违法行为发生情况,为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校卫生监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2008年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点报至卫生监督机构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的学校卫生已审核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类学校尤其是初等、中等教育机构自身卫生管理薄弱,校内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不容忽视.学校卫生监督力度难以满足当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需要.讨论应尽快采取各种针对性措施,提高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水平.

    作者:田红宇;韩良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离异家庭初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与父母亲子沟通的特点.方法 采用自编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学生版)和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家长版),采用亲子双向报告,从子女与父母的沟通和父母与子女的沟通2个方面对242名初生生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其中,离异家庭子女108名,完整家庭子女134名.结果 与命令、争论等方式相比,民主型是离异和完整家庭父母与子女亲子沟通的主要方式,学生和家长报告结果一致;学生报告显示,离异家庭的父亲亲子沟通主动性差,但离异家庭父亲并没意识到其在亲子沟通过程中主动性的缺乏;在沟通内容上,完整家庭家长与孩子关于时事新闻等3个方面的交流多于离异家庭,完整家庭比离异家庭亲子沟通内容更丰富.结论 离异家庭父母应对子女加强了解,有针对性地给予关注,丰富亲子沟通内容.

    作者:张慧杰;郭瞻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初中生预防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初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情况,评价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在中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安徽省某农村地区2所初中的所有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相关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定性与定量(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及教师进行调查,分别于干预前、后收集调查问卷.结果 基线资料显示,学生对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全面和不够深入,尤其对非传播途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希望通过多种形式(教师讲解、播放录像、知识竞赛等)获取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教师建议以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干预后,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且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较干预前有了明显的提高(P值均<0.01).结论 对初中生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提高知晓率、消除初中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的歧视,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

    作者:常微微;苏虹;伍佳玲;徐志伟;陈明春;赵科伕;何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浙江省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干预的效果,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有效实践.方法 选取浙江省艺术学院、信息学院、外语学院二~三年级学生4 349名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确定其中2所为干预学校(1 444名)、2所为对照学校(2 905名).对干预学校实施多媒体授课、播放录像、发放宣传小册子和校园张贴宣传画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由59.7%提高至75.0%,对艾滋病/性病流行形势势和相关政策知晓率平均由57.8%提高至77.2%.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丛黎明;陈琳;马瞧勤;潘晓红;蔡高峰;张丹丹;董正权;傅利军;徐文贤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南昌市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关系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状况,探讨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南昌市457名初中生进行评定.结果 初中男生和女生在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我的灵活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结论 初中生自我和谐与社交回避及苦恼具有显著性别差异,自我和谐对社交回避及苦恼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叶金辉;邹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某医科大学学生冲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医科大学生冲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变大学生冲动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冲动量表、家庭功能问卷、Beck抑郁问卷、生命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某医科大学8 46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冲动量表总分平均为(35.77±11.50)分,计划冲动、行动冲动、认知冲动3个分量表平均得分分别为(37.34±15.42),(33.36±14.98)和(36.60±11.99)分.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命质量、家庭功能、抑郁、恋爱状况、学制和年级等对冲动总分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冲动、行动冲动和认知冲动的影响因素和量表总分的影响因素不完全一致.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生命质量和家庭功能是保护因素,抑郁是危险因素;正在恋爱中的学生更容易冲动;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冲动;对专业满意度越高,冲动性越低;高年级的学生冲动得分较高.结论 需采取必要措施,缓解大学生冲动状况,从而减少因冲动造成的危害事件.

    作者:钮娟娟;孙业桓;虞晨;杨林胜;蔡标;王锋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江西省12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12岁儿童龋患和牙周健康现状,为提高学龄儿童口腔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城乡12岁儿童792名,检查恒牙龋患和牙周情况.结果 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为27.8%,龋均为0.43,患龋率和龋均在城乡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龋齿充填率为6.3%,窝沟封闭率为0.5%,牙龈出血检出率和牙石检出率分别是87.9%和67.3%.结论 江西省12岁儿童患龋率虽低,但第一恒磨牙易患龋,龋齿治疗率较低,牙周健康状况较差.应积极开展学校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提高龋病治疗率,改善牙周状况.

    作者:欧晓艳;胡友德;胡逸鹏;熊伟;张海亮;朱洪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南宁市某城区中小学教师糖尿病患病现状调查

    糖尿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在过去10 a里,糖尿病病人增加了3105%,现有病人超过4000万[1].据WHO预测,至2015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将达到10%,糖尿病患者将超过1亿[2].

    作者:甘志远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宁海县民工子弟学校儿童免疫现况与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强,宁海县作为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区,流入人口迅速增长.了解民工子弟学校儿童免疫现况及预防高效管理模式,亦成为目前紧迫的工作任务之一.

    作者:刘世科;黄美林;赵丽丽;曹品元;张峰;葛宝湘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北京市本地生源与外地生源大学生吸烟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北京生源与外地生源大学生吸烟现状之间的差异,为制定可行的学校控烟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10所高校大学生3 509名(北京生源1 596名,外地生源1 91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尝试吸烟率北京生源男生(50.74%)低于外地生源男生(5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2,P=0.041);北京生源女生(21.03%)与外地生源女生(2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63,P=0.327).现在吸烟率北京生源男、女生(20.10%,4.87%)与外地生源男、女生(22.13%,5.10%)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1.151,P=0.283;X2=0.043,P=0.836).北京生源学生初次吸完一整支烟的年龄要迟于外地生源.北京生源学生吸烟数量高于外地生源学生.结论 应从小学开始开展控烟工作,降低儿童青少年尝试吸烟率.

    作者:刘峥;郭欣;符筠;曹若湘;耳玉亮;吕若然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青州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青州市农村初中和高中学校各1所共99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中学生艾滋病综合知识得分平均为(17.40±3.66)分;90.3%的学生认为应该关心同情艾滋病病人,约50.0%的学生表示会和感染了艾滋病的舍友同宿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艾滋病基本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以及预防知识是学生对HIV感染者和患者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针对影响学生态度的因素,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对HIV感染者和患者的歧视.

    作者:郑婷婷;刘奎民;刘洪庆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贫血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年对于都县城乡6所中小学校7 545名学生采用氰化高铁法测定血红蛋白,按照WHO推荐的贫血诊断标准进行贫血筛查.结果 中小学生贫血检出率为15.1%,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人数的97.5%.男、女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5%和1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9.6%、15.8%和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区与乡镇学生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和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于都县城乡中小学生贫血以轻度为主.应采用普及营养知识,改善膳食结构,进行营养干预等综合性防治策略.

    作者:廖小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进行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自杀意念问卷,对随机抽取的江西省1 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近1 a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1.19%.不同性别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质学校、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积极应对、家庭和谐、性格外向是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儿童期被忽视、人际关系紧张、记忆中有深刻的自杀印象(媒体报道或亲眼目睹)、就业压力是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论 江西省大学生自杀意念发生率值得关注.消除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提高其保护因素,可以有效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

    作者:巢传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