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汉族和彝族高中女生身体不满意影响因子预测模型比较

陈瑞;陈红;高笑;彭光秀;羊晓莹

关键词:人体, 面容, 羞耻, 模型, 统计学, 少数民族, 彝族
摘要:目的 比较汉、彝族高中女生身体不满意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负面身体自我-胖量表、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量表、理想身体内化量表、外貌社会比较量表和知觉到的嘲笑量表,对西昌彝族自治州236名彝族女生和河南某地237名汉族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对于汉、彝族女生来说,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都直接影响,并通过社会比较间接影响了身体不满意;BMI都直接预测并间接预测了身体不满意.嘲笑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对彝族女生没有影响.理想身体的内化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没有影响,对于彝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存在影响.结论 汉族、彝族女孩的身体不满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宿州市0~1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冯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温州市小学生立体视觉异常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小学生立体视觉异常状况及其对近视、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等的影响,为小学生视觉普查项目的 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温州市2933名小学生进行TNO立体视图的检查、裸眼远视力、眼位检查、散瞳后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结果 立体视异常在正常人群以及近视、远视、混合散光、弱视、斜视、其他眼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7.37%,13.12%,57.49%,51.43%,83.87%,93.10%,88.89%,立体视异常在屈光参差1~2D,2.25D以上组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2.83%和87.5%.结论 在小学生的视觉普查中增加立体视项目,有利于提高对近视、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检出准确率.

    作者:黄小明;苏炎峰;陈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1所,农村初中、高中各1所,共调查在校学生1639名,以<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为调查工具,所得资料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学生亚健康状况高危检出率为10.9%,其中躯体亚健康高危检出率为13.4%,心理亚健康高危检出率为10.1%.女生、独生子女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15~16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城乡学生之间、高初中生之间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小时候父亲的陪伴、学习压力、生活干扰、吃早餐的频率、每天睡眠时间、患重大疾病、性格内向、体型及朋友个数等.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彭子文;麦锦城;何燕嫦;邹煜伟;杨溶辉;陶芳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沈阳市2005-2008年高校学生肺结核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沈阳市大专院校学生肺结核疫情,为加强大专院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08年沈阳市30所大专院校学生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a来30所大专院校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26例,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率为37.18/10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36例,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为3.14/10万.2005-2007年沈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新登记率均在40110万左右,2008年明显下降.结论 应继续加强大专院校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于文博;刘瑾;杜岩;张继兴;姜世闻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烟台市某医学院学生毒品尝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尝试毒品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11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调查的1146名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3.8%,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为5.9%和2.3%.大学生毒品尝试的危险因素按其程度强弱依次为经常吸烟(OR=8.360)、学习成绩不好(OR=3.778)、睡眠障碍(OR=3.195)、性别(OR=2.538)和网络成瘾(OR=2.002).结论 烟台市医学生毒品尝试率较高.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毒品危害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贾改珍;董兆举;王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其自尊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的自尊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泸州市2所中学480名中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城镇和农村的中学生自尊水平都较高,且城镇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和高中的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5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3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支持利用、学习压力、主观支持、惧怕否定评价对自尊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给中学生更多的肯定评价和社会支持,减少其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作者:周仁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某高校2007-2009年学生肺结核X线检查结果分析

    肺结核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呼吸系统传染病.近年来由于治疗和用药不及时、不规范,导致结核杆菌耐药性增加,其患病率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又因大学生常年集体生活等原因,使得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显得愈来愈重要[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痰结核菌检查阳性(包括涂片或培养),或痰结核菌阴性但胸部X线检查有典型的活动性结核病变表现即可确诊肺结核[2].在我国,传统的痰培养阳性检出率低,因而常规X线检查被公认为是肺结核早期发现与早期诊断不可缺少的、简便的方法.

    作者:郑洪民;毕春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8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2起,发病人数为9430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传染病事件278起,占95.2%.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高峰出现在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病种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结论 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发趋势,主要发生在乡村和中小学校.应加强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武晶;祖荣强;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西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1995和2005年营养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的数据,对土族、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个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营养不良、低体重检出率多数出现下降,营养不良易感人群主要在中学阶段,女生更为严重;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全面增长,男生的易感人群主要在小学阶段,女生易感年龄段为10~15岁.结论 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文理中;张天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为提高学生视力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北海市小学、初中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情况.结果 对青少年视力有影响的是:看书做功课、看电视和计算机是否注意每隔40~50 min休息10 min;回家后连续看书写作业的时间;是否经常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每天做眼保操的次数.视力不良除与遗传有关外,主要与用眼时间、用眼习惯有关.结论 帮助学生掌握用眼卫生知识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周红星;劳炳雄;陈丽萍;梁明;刘培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某中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现状,指导学校开展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勤洗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高,为93.67%,其中饭前洗手者占89.54%,便后洗手者占85.76%;多通风、打喷嚏掩住口鼻的知晓率分别为83.50%和80.33%;34.00%及31.67%的学生将消除积水、灭鼠蚁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64.00%的学生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选择去医院就医,52.84%选择在家休息,43.89%选择主动向教师申报病情,但超过10%的学生选择带病坚持上课.56.15%的学生一直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情况.76.67%的学生感到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没有影响到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 学校应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作者:沙国霞;蔡苏媚;徐建敏;郝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5名中学师生3年追踪结果分析

    2005年3月,常山县某初级中学初三(3)班发现1例痰涂阳性肺结核的学生.在对该生采取隔离治疗后,建议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即对该班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并要求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同时对该中学全体师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但由于多种原因,以上2项预防措施未能得到实施.为防止续发病例成为新传染源,笔者对首例患者所在班级的60名学生和5名教师进行了3a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谦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春期双生子行为发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约有1300万双生子[1],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其生长发育、人格发展过程及心理健康状况等都有不同于独生子女、普通的多个子女的特征[2].青春期是青少年心身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情绪问题和人格障碍发生的高危阶段[3].为了解双生子这一特殊人群心理行为发育现况及影响因素,笔者于2007年9月-2008年4月对济宁市148对青春期双生子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文军;张璟;李晶;孔庆胜;宋烨;随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固原市青少年2008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固原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固原市16所大、中学校3650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8.3%的学生过去1a打架1次以上,1a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3.6%,6.5%和1.8%,34.2%和6.1%的学生在过去1a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21.4%的学生常感到孤独;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69.9%和58.8%,过去1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学生占15.1%;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3.8%和77.3%;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2%.结论 固原市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安利平;董翠琴;高俊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海省627名学龄前儿童贫血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抽样采集民和、湟中2县4个乡村627名儿童的血样,用氰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值,用国家儿童贫血标准评价贫血状况.结果 男、女童贫血率分别为17.60%和15.38%,总贫血率为16.59%.不同年龄组及男、女童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儿童贫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少数民族儿童贫血率高于汉族儿童.结论 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存在贫血问题.应对家长开展儿童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知识宣教,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周浩武;郭晚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河北正定县农村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评价其对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正定县2个乡镇中学和4个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任课教师共1535名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结核病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教师和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4.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54.1个百分点,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作者:李俊娟;张建立;张永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影视剧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我国1996年开始施行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这条法令对禁止烟草广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大量吸烟镜头仍然充斥着荧屏,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甚至包括动画片都毫无顾忌地描绘许多吸烟镜头.影视剧的作用往往不局限于描述一个社会现象,而是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作者:董志隆;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视和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在各个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怎么开展工作、由哪些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开展什么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的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辅导员队伍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

    作者:田德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东省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与气质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问卷与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广东省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少,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短信的条数多;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少,粘液质的大学生使用的时间多;多血-粘液质对手机的依赖性相对较低,而胆汁质的依赖性则相对较大;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机短信使用的频率与时间的长短与使用者气质类型有关系.

    作者: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张珊;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农村388名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于2009年4月对河南某农村地区388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小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的分别有22.9%,20.1%,34.3%,知道一起吃饭、在同一教室上课、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分别有15.7%,17.3%,12.4%;89.4%的学生回答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30.6%的学生回答玩过废弃的注射器.结论 农村小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应重视农村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杜晓娜;陈晶琦;张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