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隆;杨杰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同伴接纳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社会测量法、班级戏剧问卷等方法,随机测查唐山市中小学生398名的同伴接纳性及相关因素.结果 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接纳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是社交/领导性,但教师接纳对小学生同伴接纳有预测作用;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拒绝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受欺侮和外部攻击.结论 影响学生同伴接纳性的主要影响是社会行为因素,但教师接纳对小学同伴接纳性有影响.
作者:高志华;刘晓红;马红霞;王勇;杨美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8年与2005年青少年吸烟行为并进行比较,探讨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选取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的城乡大中学生33213名进行吸烟行为问卷调查,并与2005年江苏省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与2005年相比,青少年吸烟率有所上升;13岁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近期吸烟率上升;不同类型学校青少年吸烟率上升;不同年级青少年吸烟率中学呈上升趋势,大四吸烟率下降;城乡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母亲的下降,其子女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学习成绩越好,青少年吸烟率越低.结论 应通过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高认知水平并积极参与戒烟行动.
作者:辛崇萍;戴寿桂;孙中友;徐晓红;苗万卿;张晓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 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程敏;王瑞;宋为真;刘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发育特点,为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40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男青少年运动员体脂率随生活年龄增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女青少年运动员变化相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去脂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去脂体重增速要快于女运动员,男女青少年运动员BMI呈现重合的趋势,但是明显低于同年龄段普通青少年.结论 男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趋势及规律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但各种身体成分含量不尽一致.
作者:蔡广;沈勋章;梁佩珍;许汪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学生性发育现状,为制定健康教育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点校学生为样本,随机整群抽取中小学生4320名,采用询问法进行调查,用半数年龄概率单位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汉族男生首次遗精的半数年龄为14岁,女生发生月经初潮的半数年龄为12.39岁;城市学生的性发育年龄早于乡村学生;与2000年比较,城乡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无明显变化,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提前了0.11岁,乡村女生提前了0.54岁.结论 男生首次遗精发生年龄趋于稳定,女生月经初潮发生年龄旱提前趋势,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建议青春期性教育的学龄段应前移.
作者:麦锦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中小学生课桌椅采用新、旧标准评价的达标情况,探讨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方法 抽取深圳市167所中小学校的16680套课桌椅,用木制课桌椅尺,分别按照<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1983)和<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S/T 3976-2002)规定测量学生及课桌椅高度.采用Excel 2003及SAS 8.02统计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结果 无论按照新标准还是旧标准,深圳市中小学生配套课桌椅达标率均偏低,按新标准课桌椅达标率更低.结论 学校课桌椅新标准尚不符合目前我国青少年身高特点.建议尽早完善<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的国家标准.
作者:周丽;蓝涛;董国营;王峰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月经初潮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亦是用于评价女性生长发育成熟的一个敏感指标.而青春期是人生的重大转变时期,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生理心理都将有重大改变.为了解闽东卫校女生青春期健康及其相应卫生期心理状况,并为学校制定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珍;高树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终干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的自尊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泸州市2所中学480名中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城镇和农村的中学生自尊水平都较高,且城镇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和高中的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5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3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支持利用、学习压力、主观支持、惧怕否定评价对自尊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给中学生更多的肯定评价和社会支持,减少其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作者:周仁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冯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毒品是国际公约明令禁止的200余种麻醉药品与精神药品的总称[1],对社会危害极大.青少年是毒品的主要受害人群,据调查,我国20岁以下的吸毒者占9.0%[2].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06年中国禁毒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89万,其中海洛因吸食人员70万,占吸毒总人数的78.3%;吸毒问题波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84个县市.
作者:刘增龙;刘俞董;田霞;郑冬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现状,指导学校开展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勤洗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高,为93.67%,其中饭前洗手者占89.54%,便后洗手者占85.76%;多通风、打喷嚏掩住口鼻的知晓率分别为83.50%和80.33%;34.00%及31.67%的学生将消除积水、灭鼠蚁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64.00%的学生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选择去医院就医,52.84%选择在家休息,43.89%选择主动向教师申报病情,但超过10%的学生选择带病坚持上课.56.15%的学生一直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情况.76.67%的学生感到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没有影响到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 学校应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作者:沙国霞;蔡苏媚;徐建敏;郝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邢台市高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邢台市9所中学(2所重点中学、1所普通中学)高中部10594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的学生进行胸透和X线摄片检查,并对胸片异常者做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 PPD试验阳性率重点高中(4.18%)高于普通高中学生(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高中学生肺结核检出率(646.06/10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369.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广泛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PPD筛检,以便有效控制中学生结核病发生.
作者:尹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为提高学生视力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北海市小学、初中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情况.结果 对青少年视力有影响的是:看书做功课、看电视和计算机是否注意每隔40~50 min休息10 min;回家后连续看书写作业的时间;是否经常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每天做眼保操的次数.视力不良除与遗传有关外,主要与用眼时间、用眼习惯有关.结论 帮助学生掌握用眼卫生知识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周红星;劳炳雄;陈丽萍;梁明;刘培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400名城区和郊县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存在着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会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上.
作者:金泽勤;刘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抽样采集民和、湟中2县4个乡村627名儿童的血样,用氰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值,用国家儿童贫血标准评价贫血状况.结果 男、女童贫血率分别为17.60%和15.38%,总贫血率为16.59%.不同年龄组及男、女童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儿童贫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少数民族儿童贫血率高于汉族儿童.结论 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存在贫血问题.应对家长开展儿童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知识宣教,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周浩武;郭晚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在校医学生尝试毒品的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114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 调查的1146名大学生毒品尝试率高达3.8%,其中男生和女生的毒品尝试率分别为5.9%和2.3%.大学生毒品尝试的危险因素按其程度强弱依次为经常吸烟(OR=8.360)、学习成绩不好(OR=3.778)、睡眠障碍(OR=3.195)、性别(OR=2.538)和网络成瘾(OR=2.002).结论 烟台市医学生毒品尝试率较高.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毒品危害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贾改珍;董兆举;王玖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与气质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问卷与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广东省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少,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短信的条数多;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少,粘液质的大学生使用的时间多;多血-粘液质对手机的依赖性相对较低,而胆汁质的依赖性则相对较大;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机短信使用的频率与时间的长短与使用者气质类型有关系.
作者: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张珊;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传染病,在我国乙肝感染率高达10%左右[1],乙肝也因此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乙肝在中学生中的感染情况,并为今后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笔者从2002年开始对桃源县部分中学新生开展了乙肝感染情况检测工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冯军政;李智;陈烨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于2009年4月对河南某农村地区388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小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的分别有22.9%,20.1%,34.3%,知道一起吃饭、在同一教室上课、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分别有15.7%,17.3%,12.4%;89.4%的学生回答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30.6%的学生回答玩过废弃的注射器.结论 农村小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应重视农村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杜晓娜;陈晶琦;张曼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