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某中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调查

沙国霞;蔡苏媚;徐建敏;郝爱华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 H1N1亚型,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习惯,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现状,指导学校开展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勤洗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高,为93.67%,其中饭前洗手者占89.54%,便后洗手者占85.76%;多通风、打喷嚏掩住口鼻的知晓率分别为83.50%和80.33%;34.00%及31.67%的学生将消除积水、灭鼠蚁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64.00%的学生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选择去医院就医,52.84%选择在家休息,43.89%选择主动向教师申报病情,但超过10%的学生选择带病坚持上课.56.15%的学生一直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情况.76.67%的学生感到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没有影响到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 学校应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嘉定区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面对学生日益繁重的学习负担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建筑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的、安全、健康、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了解嘉定区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对辖区内30所公办中、小学校进行环境监测及卫生学评价.

    作者:张一英;张琴;沈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固原市青少年2008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固原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固原市16所大、中学校3650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8.3%的学生过去1a打架1次以上,1a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3.6%,6.5%和1.8%,34.2%和6.1%的学生在过去1a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21.4%的学生常感到孤独;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69.9%和58.8%,过去1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学生占15.1%;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3.8%和77.3%;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2%.结论 固原市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安利平;董翠琴;高俊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重庆市高中生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400名城区和郊县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存在着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会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上.

    作者:金泽勤;刘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山东科技大学5年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分析

    目的 了解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常见病患病情况,为军训常见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04-2008年山东科技大学入校参加军训的25592名新生为调查对象,对不同性别、不同年份新生的患病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军训期间就诊率高,就诊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7.10%)、各类皮炎(4.87%)、消化系统疾病(4.15%)为主.结论 军训期间应开展有效的健康指导,提高新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降低军训期间常见病的发生.

    作者:杨中东;孙晓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蚌埠市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氟水源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为城市改水降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蚌埠市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饮用井水,其取样875份,检测水氟含量.通过Dean氏法调查每个行政村5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蚌埠市地下水平均水氟含量为0.50 mg/L,高1.36mg/L,低0.05 mg/L.高氟水源的井深度在7~18m之间,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结论 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高氟水源的分布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儿童氟斑牙患病高度散发,患病率与患病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祥;陆露;马凤昌;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北京市儿童家长对汽车安全座椅的认知与干预研究

    目的 评价北京3~8岁儿童家长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与关注程度,为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海淀区、昌平区抽取71名儿童家长,在小组讨论、播放儿童乘车安全宣传片(DVD)、儿童加高座椅使用说明/现场演示的基础上,免费发放儿童安全座椅.6周后通过电话回访评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结果 52.1%的参与者年龄集中在31~35岁,93.0%的儿童与家长在过去3个月内几乎每天共同乘车或者1周几次;87.1%的情况下由父母决定孩子坐在什么位置;84.5%的儿童从未使用过儿童加高座椅.6周后电话回访62人,98%的儿童几乎每天乘车出行,其中98%使用安全座椅,97%的家长打算在接下去的6个月内继续使用安全座椅.儿童家长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评价中,87.1%的人认为其大的优势是安全,56.1%的家长认为其大的劣势为不舒服.45.2%的家长认为应该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进行罚款.结论 在中国推行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是可行的.

    作者:曹若湘;张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邢台市高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邢台市高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现状,为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邢台市9所中学(2所重点中学、1所普通中学)高中部10594名学生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PPD试验强阳性的学生进行胸透和X线摄片检查,并对胸片异常者做痰抗酸杆菌涂片检查.结果 PPD试验阳性率重点高中(4.18%)高于普通高中学生(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点高中学生肺结核检出率(646.06/10万)高于普通高中学生(369.6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广泛开展预防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定期进行PPD筛检,以便有效控制中学生结核病发生.

    作者:尹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农村388名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分析

    目的 了解农村小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农村小学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于2009年4月对河南某农村地区388名四年级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小学生知道艾滋病病毒可以通过血液、性交及母婴传播的分别有22.9%,20.1%,34.3%,知道一起吃饭、在同一教室上课、咳嗽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病毒的分别有15.7%,17.3%,12.4%;89.4%的学生回答想了解预防艾滋病知识;30.6%的学生回答玩过废弃的注射器.结论 农村小学生缺乏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应重视农村小学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杜晓娜;陈晶琦;张曼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残疾大学生163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一~五年级163名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组,以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172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结论 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尤其是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

    作者: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张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青少年颈椎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武汉市26所中小学校,每年级抽取1个班,共抽取学生5198名.通过发放宣传单、专业知识讲解和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颈椎病相关症状调查.结果 在4681名中小学生中,发现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2748例,占58.7%.其中经常头痛头胀、失眠多梦或记忆力下降、眼肌疲劳或复视或视力下降者达45.0%以上;颈椎健康检查异常者中,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占97.2%.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毕业或临近毕业阶段达到阶段峰值.中学阶段女生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颈椎颈项部异常是学生发生相关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 武汉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生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作者:胡永峰;崔立津;肖海霞;王启发;袁烽;周国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海省627名学龄前儿童贫血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抽样采集民和、湟中2县4个乡村627名儿童的血样,用氰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值,用国家儿童贫血标准评价贫血状况.结果 男、女童贫血率分别为17.60%和15.38%,总贫血率为16.59%.不同年龄组及男、女童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儿童贫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少数民族儿童贫血率高于汉族儿童.结论 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存在贫血问题.应对家长开展儿童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知识宣教,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周浩武;郭晚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5名中学师生3年追踪结果分析

    2005年3月,常山县某初级中学初三(3)班发现1例痰涂阳性肺结核的学生.在对该生采取隔离治疗后,建议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即对该班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并要求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同时对该中学全体师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但由于多种原因,以上2项预防措施未能得到实施.为防止续发病例成为新传染源,笔者对首例患者所在班级的60名学生和5名教师进行了3a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谦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影视剧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我国1996年开始施行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这条法令对禁止烟草广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大量吸烟镜头仍然充斥着荧屏,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甚至包括动画片都毫无顾忌地描绘许多吸烟镜头.影视剧的作用往往不局限于描述一个社会现象,而是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作者:董志隆;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西全州县寄宿制学生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终干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宿州市0~1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冯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8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2起,发病人数为9430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传染病事件278起,占95.2%.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高峰出现在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病种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结论 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发趋势,主要发生在乡村和中小学校.应加强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武晶;祖荣强;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江苏省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障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江苏省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障需求,为高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内6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个人一般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医疗保险意愿等方面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所高校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学生;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校医院不满意;学生调查前2周内患病率为23.42%,住院率为4.11%;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及每天锻炼时间对学生2周内患病率影响显著;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年收入、年级、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及自付医疗费用对参保意愿影响显著.结论 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作者:吉莹;周绿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其与游戏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状况,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 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广州市1334名中学生进行网络游戏成瘾界定量表测试,同时调查学生游戏使用及人口统计学资料.结果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检出率为3.2%;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别、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所玩游戏种类、游戏行为攻击性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游戏行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中学生在人口学指标、游戏行为特点上与非成瘾中学生存在差异.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余祖伟;孙配贞;张仕华;黄健;郭晓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温州市小学生立体视觉异常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小学生立体视觉异常状况及其对近视、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等的影响,为小学生视觉普查项目的 确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温州市2933名小学生进行TNO立体视图的检查、裸眼远视力、眼位检查、散瞳后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结果 立体视异常在正常人群以及近视、远视、混合散光、弱视、斜视、其他眼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分别为7.37%,13.12%,57.49%,51.43%,83.87%,93.10%,88.89%,立体视异常在屈光参差1~2D,2.25D以上组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2.83%和87.5%.结论 在小学生的视觉普查中增加立体视项目,有利于提高对近视、远视、屈光参差、弱视、斜视检出准确率.

    作者:黄小明;苏炎峰;陈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相关策略.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3所中小学1119名学生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同时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要求采集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在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男、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中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小学生,在亲子关系等8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的超重肥胖学生与生活质量正常的学生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男女生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干预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策略.

    作者:陈玉霞;麦锦城;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