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唐山市中小学生同伴接纳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高志华;刘晓红;马红霞;王勇;杨美荣

关键词:朋友, 人际关系, 成绩不良, 社会行为, 回归分析, 学生
摘要: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同伴接纳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社会测量法、班级戏剧问卷等方法,随机测查唐山市中小学生398名的同伴接纳性及相关因素.结果 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接纳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是社交/领导性,但教师接纳对小学生同伴接纳有预测作用;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拒绝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受欺侮和外部攻击.结论 影响学生同伴接纳性的主要影响是社会行为因素,但教师接纳对小学同伴接纳性有影响.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江苏省大学生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障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江苏省高校学生健康状况与医疗保障需求,为高校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江苏省内6所高校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收集个人一般情况、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医疗保险意愿等方面的数据资料,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各所高校均存在一定数量的贫困学生;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对校医院不满意;学生调查前2周内患病率为23.42%,住院率为4.11%;性别、不良生活习惯及每天锻炼时间对学生2周内患病率影响显著;家庭所在地、家庭人均年收入、年级、是否购买商业保险及自付医疗费用对参保意愿影响显著.结论 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待提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改革和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

    作者:吉莹;周绿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蚌埠市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氟水源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为城市改水降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蚌埠市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饮用井水,其取样875份,检测水氟含量.通过Dean氏法调查每个行政村5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蚌埠市地下水平均水氟含量为0.50 mg/L,高1.36mg/L,低0.05 mg/L.高氟水源的井深度在7~18m之间,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结论 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高氟水源的分布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儿童氟斑牙患病高度散发,患病率与患病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祥;陆露;马凤昌;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智力和体能素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智力和体能素质的影响,为加强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3所中小学1090名学生,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测量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定超重和肥胖;采用1997年瑞文测验联合型(CRT-RC 2)图册,测量学生的智力水平.结果 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的智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智力水平人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监测的所有运动项目上,2组学生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智力水平和体能素质都显著低于非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

    作者:陈玉霞;麦锦城;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发育特点探讨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发育特点,为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40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男青少年运动员体脂率随生活年龄增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女青少年运动员变化相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去脂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去脂体重增速要快于女运动员,男女青少年运动员BMI呈现重合的趋势,但是明显低于同年龄段普通青少年.结论 男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趋势及规律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但各种身体成分含量不尽一致.

    作者:蔡广;沈勋章;梁佩珍;许汪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东省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及其与气质类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与气质类型的关系.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情况问卷与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广东省7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少,胆汁质的大学生每月发送短信的条数多;粘液-抑郁质的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少,粘液质的大学生使用的时间多;多血-粘液质对手机的依赖性相对较低,而胆汁质的依赖性则相对较大;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每月发送手机短信的条数和使用手机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于手机依赖程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手机短信使用的频率与时间的长短与使用者气质类型有关系.

    作者:黄靖茵;刘江美;胡燕红;张珊;陈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影视剧吸烟镜头对青少年吸烟态度与行为的影响

    我国1996年开始施行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这条法令对禁止烟草广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大量吸烟镜头仍然充斥着荧屏,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甚至包括动画片都毫无顾忌地描绘许多吸烟镜头.影视剧的作用往往不局限于描述一个社会现象,而是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作者:董志隆;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西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1995和2005年营养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的数据,对土族、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个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营养不良、低体重检出率多数出现下降,营养不良易感人群主要在中学阶段,女生更为严重;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全面增长,男生的易感人群主要在小学阶段,女生易感年龄段为10~15岁.结论 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文理中;张天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汉族和彝族高中女生身体不满意影响因子预测模型比较

    目的 比较汉、彝族高中女生身体不满意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负面身体自我-胖量表、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量表、理想身体内化量表、外貌社会比较量表和知觉到的嘲笑量表,对西昌彝族自治州236名彝族女生和河南某地237名汉族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对于汉、彝族女生来说,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都直接影响,并通过社会比较间接影响了身体不满意;BMI都直接预测并间接预测了身体不满意.嘲笑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对彝族女生没有影响.理想身体的内化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没有影响,对于彝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存在影响.结论 汉族、彝族女孩的身体不满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

    作者:陈瑞;陈红;高笑;彭光秀;羊晓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西全州县寄宿制学生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终干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某中学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中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现状,指导学校开展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某校高一、高二年级所有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对勤洗手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晓率高,为93.67%,其中饭前洗手者占89.54%,便后洗手者占85.76%;多通风、打喷嚏掩住口鼻的知晓率分别为83.50%和80.33%;34.00%及31.67%的学生将消除积水、灭鼠蚁作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64.00%的学生在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后选择去医院就医,52.84%选择在家休息,43.89%选择主动向教师申报病情,但超过10%的学生选择带病坚持上课.56.15%的学生一直关注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情况.76.67%的学生感到当前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没有影响到本人及家庭的正常生活和学习.结论 学校应尽快开展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沟通和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作者:沙国霞;蔡苏媚;徐建敏;郝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 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程敏;王瑞;宋为真;刘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原力和生活事件对邯郸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原力、生活事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复原力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邯郸404名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高专大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抑郁状态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和抑郁状态呈显著正相关(P<0.01);复原力显著负向预测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而生活事件则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复原力和生活事件能够解释抑郁状态总变异的44%;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学生抑郁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可通过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来缓解生活事件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秀希;高玉红;刘卫洁;谢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固原市青少年2008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固原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固原市16所大、中学校3650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8.3%的学生过去1a打架1次以上,1a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3.6%,6.5%和1.8%,34.2%和6.1%的学生在过去1a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21.4%的学生常感到孤独;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69.9%和58.8%,过去1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学生占15.1%;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3.8%和77.3%;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2%.结论 固原市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安利平;董翠琴;高俊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江苏省2007-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数据与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8年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92起,发病人数为9430例,无死亡病例;其中传染病事件278起,占95.2%.发病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和托幼机构;高峰出现在3-6月和11月至次年1月,病种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结论 江苏省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高发趋势,主要发生在乡村和中小学校.应加强学校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

    作者:武晶;祖荣强;汪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青少年颈椎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武汉市26所中小学校,每年级抽取1个班,共抽取学生5198名.通过发放宣传单、专业知识讲解和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颈椎病相关症状调查.结果 在4681名中小学生中,发现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2748例,占58.7%.其中经常头痛头胀、失眠多梦或记忆力下降、眼肌疲劳或复视或视力下降者达45.0%以上;颈椎健康检查异常者中,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占97.2%.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毕业或临近毕业阶段达到阶段峰值.中学阶段女生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颈椎颈项部异常是学生发生相关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 武汉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生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作者:胡永峰;崔立津;肖海霞;王启发;袁烽;周国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家庭是首要、基本的文化环境.是个体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自评与人际信任的关联程度,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秀丽;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对其自尊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对自尊的影响,为提高中学生的自尊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惧怕否定评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对泸州市2所中学480名中学生进行测定.结果 城镇和农村的中学生自尊水平都较高,且城镇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父亲文化程度为小学和高中的中学生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亲文化程度为大学的中学生.惧怕否定评价、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5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负相关;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3个维度与自尊有显著正相关.支持利用、学习压力、主观支持、惧怕否定评价对自尊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给中学生更多的肯定评价和社会支持,减少其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作者:周仁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春期双生子行为发育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约有1300万双生子[1],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群,其生长发育、人格发展过程及心理健康状况等都有不同于独生子女、普通的多个子女的特征[2].青春期是青少年心身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冲突、情绪问题和人格障碍发生的高危阶段[3].为了解双生子这一特殊人群心理行为发育现况及影响因素,笔者于2007年9月-2008年4月对济宁市148对青春期双生子进行了调查.

    作者:王文军;张璟;李晶;孔庆胜;宋烨;随桂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整群选取广州市城区完全中学1所,农村初中、高中各1所,共调查在校学生1639名,以<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为调查工具,所得资料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方法有独立样本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学生亚健康状况高危检出率为10.9%,其中躯体亚健康高危检出率为13.4%,心理亚健康高危检出率为10.1%.女生、独生子女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15~16岁是亚健康的高发年龄段,城乡学生之间、高初中生之间亚健康状况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小时候父亲的陪伴、学习压力、生活干扰、吃早餐的频率、每天睡眠时间、患重大疾病、性格内向、体型及朋友个数等.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亚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学生的健康水平.

    作者:彭子文;麦锦城;何燕嫦;邹煜伟;杨溶辉;陶芳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9年初中毕业生体检结果分析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1],也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常见病患病情况及HBV感染状况,笔者对2009年初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娟;倪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