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王瑞;宋为真;刘东玲
目的 评价北京3~8岁儿童家长对汽车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与关注程度,为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海淀区、昌平区抽取71名儿童家长,在小组讨论、播放儿童乘车安全宣传片(DVD)、儿童加高座椅使用说明/现场演示的基础上,免费发放儿童安全座椅.6周后通过电话回访评估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情况.结果 52.1%的参与者年龄集中在31~35岁,93.0%的儿童与家长在过去3个月内几乎每天共同乘车或者1周几次;87.1%的情况下由父母决定孩子坐在什么位置;84.5%的儿童从未使用过儿童加高座椅.6周后电话回访62人,98%的儿童几乎每天乘车出行,其中98%使用安全座椅,97%的家长打算在接下去的6个月内继续使用安全座椅.儿童家长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评价中,87.1%的人认为其大的优势是安全,56.1%的家长认为其大的劣势为不舒服.45.2%的家长认为应该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家长进行罚款.结论 在中国推行汽车儿童安全座椅,预防儿童道路交通伤害是可行的.
作者:曹若湘;张睿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学习障碍儿童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心理学特征,为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和小学生多重测验成就量表,对杭州市西湖区2所小学三至五年级607名学生进行筛查,筛查出33例学习障碍儿童作为研究组,再按性别、年龄和年级相匹配的原则选择30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儿童进行言语和空间再认测验和威斯康辛(WCST)卡片测验测试,比较2组间的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特征和差异.结果 空间再认反应时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P<0.01),言语再认反应时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言语再认正确率对照组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空间再认正确率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CST成绩比较:除随机错误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正确反应数、正确分类数、概括力水平对照组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错误反应数和坚持错误数成绩对照组均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 学习障碍儿童存在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缺陷.
作者:刘健;段海鸿;汪永光;王义强;吕雅英;沈志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基于心肺适能确定体质量指数(BMI)超重与肥胖切点的可行性,为学生肥胖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省高校本-专科4788名学生作为被试.测试指标有BMI、身体成分、耐久跑测验和台阶试验指数等.结果 大学生心肺适能与其肥胖程度密切相关,12 min跑测验成绩与体脂百分比各种曲线拟合中三次曲线优;男、女大学生12min跑测验与BMI显著相关,基于学生心肺适能水平初步建立的BMI切点为:BMI≥23 kg/m2为超重,BMI≥25 kg/m2为肥胖;台阶试验与BMI相关显著性不高,性别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于青年学生心肺适能水平来确定BMI肥胖切点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叶孙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1],也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为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初中毕业生视力不良、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常见病患病情况及HBV感染状况,笔者对2009年初中毕业生体检结果进行了统计.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丽娟;倪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虹口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2所小学、2所中学、2所高中的972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吃早餐的占97.8%,初中生占94.0%,高中生占93.8%,高中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P<0.05);在家里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4.5%,初中生占68.1%,高中生占52.3%;小学生同父母一起吃早餐的占63.1%,自己吃早餐的占34.5%;初中生自己吃早餐的比例为53.0%,高中生为64.6%;早餐主要由母亲提供,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早餐准备情况不同(P<0.01);早餐进食2种食物的多,占38.4%,进食1种食物的占38.2%,进食3种食物的占14.3%,进食4种食物的仅占3.9%,进食5种及以上的占0.6%.早餐以米面制品为主,其次是奶及奶制品、肉、蛋、鱼类.结论 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早餐质量较差,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亓德云;范宏恩;蒋骅;司梅;陶岚;张桂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一~五年级163名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组,以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172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结论 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尤其是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
作者: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张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中生自我价值感现状及其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更好地开展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重庆市400名城区和郊县高一、高二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存在着年级、性别和城乡差异;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结论 高中生的自我价值感会影响心理健康,主要体现在特殊自我价值感和总体自我价值感上.
作者:金泽勤;刘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复原力、生活事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复原力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邯郸404名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高专大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抑郁状态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和抑郁状态呈显著正相关(P<0.01);复原力显著负向预测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而生活事件则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复原力和生活事件能够解释抑郁状态总变异的44%;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学生抑郁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可通过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来缓解生活事件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秀希;高玉红;刘卫洁;谢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我国1996年开始施行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了禁止利用电影电视发布烟草广告或者变相发布广告.这条法令对禁止烟草广告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大量吸烟镜头仍然充斥着荧屏,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甚至包括动画片都毫无顾忌地描绘许多吸烟镜头.影视剧的作用往往不局限于描述一个社会现象,而是能够引领社会风气.
作者:董志隆;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评价其对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正定县2个乡镇中学和4个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任课教师共1535名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结核病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教师和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4.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54.1个百分点,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作者:李俊娟;张建立;张永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2005年3月,常山县某初级中学初三(3)班发现1例痰涂阳性肺结核的学生.在对该生采取隔离治疗后,建议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即对该班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并要求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同时对该中学全体师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但由于多种原因,以上2项预防措施未能得到实施.为防止续发病例成为新传染源,笔者对首例患者所在班级的60名学生和5名教师进行了3a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谦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状况及其相关行为,为制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市28所寄宿制学校共3892名中小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知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平均每月膳食费用为143元;在被凋查的寄宿生中,9.3%需要领取政府发放的贫困补贴;学校膳食中奶、蛋、豆类等副食品的供应量较少;学生不吃奶、蛋、豆类食品的比例较高,寄宿生高于非寄宿生;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应加大农村地区学校食堂及学生膳食投入,普及营养基本知识,建立完善学生营养状况网络,改善农村学校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姜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汉、彝族高中女生身体不满意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负面身体自我-胖量表、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量表、理想身体内化量表、外貌社会比较量表和知觉到的嘲笑量表,对西昌彝族自治州236名彝族女生和河南某地237名汉族女生进行调查.结果 对于汉、彝族女生来说,知觉到的社会压力都直接影响,并通过社会比较间接影响了身体不满意;BMI都直接预测并间接预测了身体不满意.嘲笑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既有直接影响,又有间接影响;对彝族女生没有影响.理想身体的内化对汉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没有影响,对于彝族女生的身体不满意存在影响.结论 汉族、彝族女孩的身体不满意预测模型存在差异.
作者:陈瑞;陈红;高笑;彭光秀;羊晓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家庭是首要、基本的文化环境.是个体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自评与人际信任的关联程度,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秀丽;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发育特点,为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40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男青少年运动员体脂率随生活年龄增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女青少年运动员变化相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去脂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去脂体重增速要快于女运动员,男女青少年运动员BMI呈现重合的趋势,但是明显低于同年龄段普通青少年.结论 男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趋势及规律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但各种身体成分含量不尽一致.
作者:蔡广;沈勋章;梁佩珍;许汪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生同伴接纳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社会测量法、班级戏剧问卷等方法,随机测查唐山市中小学生398名的同伴接纳性及相关因素.结果 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接纳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是社交/领导性,但教师接纳对小学生同伴接纳有预测作用;对小学和初中学生同伴拒绝具有预测作用的首要因素分别为受欺侮和外部攻击.结论 影响学生同伴接纳性的主要影响是社会行为因素,但教师接纳对小学同伴接纳性有影响.
作者:高志华;刘晓红;马红霞;王勇;杨美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的贫血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贫血提供依据.方法 现场抽样采集民和、湟中2县4个乡村627名儿童的血样,用氰化高铁法(HICN)测定血红蛋白值,用国家儿童贫血标准评价贫血状况.结果 男、女童贫血率分别为17.60%和15.38%,总贫血率为16.59%.不同年龄组及男、女童贫血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岁组儿童贫血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少数民族儿童贫血率高于汉族儿童.结论 青海省6岁以下儿童存在贫血问题.应对家长开展儿童喂养辅食添加营养知识宣教,调整儿童饮食结构,降低贫血发生率.
作者:周浩武;郭晚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农村中小学校伤寒副伤寒综合干预效果.为校区伤寒副伤寒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全州县城乡寄宿中小学20所作为干预学校,18所为对照学校;对干预学校采取健康教育和饮水消毒综合干预措施.对照学校不进行任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学生伤寒副伤寒认知、态度、行为的变化和终干预结果,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和卫生行为形成率较干预前以及对照学校均有明显提高,干预期间干预学校学生伤寒副伤寒累积发病率(0.39‰)显著低于对照学校(2.53‰)(P<0.01).干预措施对学生发生伤寒副伤寒的保护率为84.58%.结论 综合干预能够明显改善学生卫生行为及大幅度降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是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李永红;杨进;林玫;廖和壮;唐昌新;马小磊;房天喜;董柏青;张静;孙军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面对学生日益繁重的学习负担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建筑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的、安全、健康、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了解嘉定区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对辖区内30所公办中、小学校进行环境监测及卫生学评价.
作者:张一英;张琴;沈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东北地区12岁儿童口腔健康知识、行为现状,为东北地区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 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东北9个城市、9个农村地区部分12岁学生进行集体自答式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1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2岁学生每天刷牙率为74.7%,城市高于农村(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每天进食含糖食品的比例为62.1%,城乡之间、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口腔卫生知识及含氟牙膏知晓率偏低;获取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媒体;过去12个月口腔科就诊率为54.2%,农村(60.8%)高于城市(47.2%)(P<0.01),就诊的主要原因是急慢性牙痛和其他口腔问题绝大部分12岁学生对自己的牙齿、牙龈和口腔卫生状况表示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定期口腔检查非常必要,但实际接收定期检查的学生只占1/3.结论 学生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识尚不普及.应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特别是有效刷牙的宣传教育,促进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建立口腔健康行为.
作者:程敏;王瑞;宋为真;刘东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