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田德勇

关键词:精神卫生, 健康教育, 组织和管理,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重视和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在各个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怎么开展工作、由哪些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开展什么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的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辅导员队伍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上海嘉定区学校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分析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面对学生日益繁重的学习负担和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建筑设施符合卫生要求的、安全、健康、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了解嘉定区学校教育设施和学生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对辖区内30所公办中、小学校进行环境监测及卫生学评价.

    作者:张一英;张琴;沈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为提高学生视力制订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西北海市小学、初中在校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用眼卫生习惯对学生视力影响情况.结果 对青少年视力有影响的是:看书做功课、看电视和计算机是否注意每隔40~50 min休息10 min;回家后连续看书写作业的时间;是否经常躺着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内看书;每天做眼保操的次数.视力不良除与遗传有关外,主要与用眼时间、用眼习惯有关.结论 帮助学生掌握用眼卫生知识是预防学生视力不良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周红星;劳炳雄;陈丽萍;梁明;刘培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宿州市0~15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宿州市0~15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4113名宿州市0~15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结果 儿童血铅均值为(53.05±19.44)μg/L,平均铅中毒率为1.8%.男童血铅均值和铅中毒率均显著高于女童(P值均<0.01),学龄前和学龄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婴幼儿(P<0.01),学龄前儿童铅中毒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值均<0.05).结论 宿州市学龄前和学龄儿童是铅中毒防治的重点人群.

    作者:冯慧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发育特点探讨

    目的 探讨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发育特点,为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407名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测试.结果 男青少年运动员体脂率随生活年龄增长都呈现下降趋势,女青少年运动员变化相反;男女青少年运动员去脂体重和体质量指数(BMI)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男运动员去脂体重增速要快于女运动员,男女青少年运动员BMI呈现重合的趋势,但是明显低于同年龄段普通青少年.结论 男女青少年运动员身体发育趋势及规律与普通青少年基本一致,但各种身体成分含量不尽一致.

    作者:蔡广;沈勋章;梁佩珍;许汪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从化市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相关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膳食状况及其相关行为,为制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定性调查和定量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从化市28所寄宿制学校共3892名中小学生的膳食及营养知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平均每月膳食费用为143元;在被凋查的寄宿生中,9.3%需要领取政府发放的贫困补贴;学校膳食中奶、蛋、豆类等副食品的供应量较少;学生不吃奶、蛋、豆类食品的比例较高,寄宿生高于非寄宿生;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较低.结论 应加大农村地区学校食堂及学生膳食投入,普及营养基本知识,建立完善学生营养状况网络,改善农村学校学生营养状况.

    作者:姜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流行病学现状,为制定青少年颈椎病预防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武汉市26所中小学校,每年级抽取1个班,共抽取学生5198名.通过发放宣传单、专业知识讲解和问卷调查等途径进行颈椎病相关症状调查.结果 在4681名中小学生中,发现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2748例,占58.7%.其中经常头痛头胀、失眠多梦或记忆力下降、眼肌疲劳或复视或视力下降者达45.0%以上;颈椎健康检查异常者中,伴有颈椎病相关症状者占97.2%.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在毕业或临近毕业阶段达到阶段峰值.中学阶段女生相关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男生,颈椎颈项部异常是学生发生相关症状的主要原因.结论 武汉中心城区中小学生颈椎生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引起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作者:胡永峰;崔立津;肖海霞;王启发;袁烽;周国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复原力和生活事件对邯郸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原力、生活事件对高职高专大学生抑郁的影响,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复原力量表、生活事件量表以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邯郸404名高职高专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职高专大学生复原力与生活事件、抑郁状态都呈显著负相关(P<0.01),生活事件和抑郁状态呈显著正相关(P<0.01);复原力显著负向预测高职高专大学生的抑郁水平,而生活事件则显著正向预测抑郁水平,复原力和生活事件能够解释抑郁状态总变异的44%;复原力在生活事件与学生抑郁间有显著调节作用.结论 可通过提高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复原力水平来缓解生活事件带给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进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王秀希;高玉红;刘卫洁;谢巧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高校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重视和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已在各个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怎么开展工作、由哪些人来从事这项工作、开展什么工作内容、工作模式的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辅导员队伍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讨论.

    作者:田德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广州市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及其与游戏行为的关系

    目的 了解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状况,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和目的 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广州市1334名中学生进行网络游戏成瘾界定量表测试,同时调查学生游戏使用及人口统计学资料.结果 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检出率为3.2%;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性别、父亲学历、家庭经济状况等人口统计学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所玩游戏种类、游戏行为攻击性上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游戏行为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中学生在人口学指标、游戏行为特点上与非成瘾中学生存在差异.结论 应根据中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余祖伟;孙配贞;张仕华;黄健;郭晓溶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大学新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人际信任的关系

    人际信任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交往对象的言词、承诺以及书面或口头陈述的可靠程度的一种概括化期望[1].大学阶段是个体人际信任发展、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人格完善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对其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家庭是首要、基本的文化环境.是个体早接受教化的场所,对人格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新生对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的自评与人际信任的关联程度,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郭秀丽;姜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早餐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虹口区中小学生早餐现状,为开展学校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2所小学、2所中学、2所高中的972名学生进行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吃早餐的占97.8%,初中生占94.0%,高中生占93.8%,高中生不吃早餐的比例高于初中生和小学生(P<0.05);在家里吃早餐的小学生占84.5%,初中生占68.1%,高中生占52.3%;小学生同父母一起吃早餐的占63.1%,自己吃早餐的占34.5%;初中生自己吃早餐的比例为53.0%,高中生为64.6%;早餐主要由母亲提供,不同年龄的中小学生早餐准备情况不同(P<0.01);早餐进食2种食物的多,占38.4%,进食1种食物的占38.2%,进食3种食物的占14.3%,进食4种食物的仅占3.9%,进食5种及以上的占0.6%.早餐以米面制品为主,其次是奶及奶制品、肉、蛋、鱼类.结论 中小学生吃早餐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早餐质量较差,需进一步改善.

    作者:亓德云;范宏恩;蒋骅;司梅;陶岚;张桂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了解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改善超重肥胖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相关策略.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广州市区3所中小学1119名学生进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同时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检测细则>要求采集学生身体形态和体能素质数据;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评定超重和肥胖.结果 超重肥胖与非超重肥胖学生在自我满意、运动能力、其他3个维度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超重肥胖男、女生自我概念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超重肥胖中学生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小学生,在亲子关系等8个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得分低于常模的超重肥胖学生与生活质量正常的学生各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超重肥胖对中小学生、男女生生活质量的某些维度有一定的影响.干预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策略.

    作者:陈玉霞;麦锦城;吴汉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江苏省2008年与2005年青少年吸烟行为比较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8年与2005年青少年吸烟行为并进行比较,探讨青少年吸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选取江苏省南京、苏州、扬州、徐州、盐城的城乡大中学生33213名进行吸烟行为问卷调查,并与2005年江苏省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2008年与2005年相比,青少年吸烟率有所上升;13岁吸烟率呈下降趋势;近期吸烟率上升;不同类型学校青少年吸烟率上升;不同年级青少年吸烟率中学呈上升趋势,大四吸烟率下降;城乡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母亲的下降,其子女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学习成绩越好,青少年吸烟率越低.结论 应通过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提高认知水平并积极参与戒烟行动.

    作者:辛崇萍;戴寿桂;孙中友;徐晓红;苗万卿;张晓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固原市青少年2008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固原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现状,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抽取固原市16所大、中学校3650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28.3%的学生过去1a打架1次以上,1a内有自杀意念、计划和试图自杀的学生分别占23.6%,6.5%和1.8%,34.2%和6.1%的学生在过去1a内有离家出走意念和尝试出走,21.4%的学生常感到孤独;过去1个月内步行和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学生分别占69.9%和58.8%,过去1a内到非安全场所游泳的学生占15.1%;有吸烟和饮酒史的学生分别占43.8%和77.3%;有吸毒史的学生占0.2%.结论 固原市青少年中健康危险行为问题突出,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

    作者:安利平;董翠琴;高俊武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残疾大学生163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目的 了解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一~五年级163名残疾大学生作为研究组,以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172名普通大学生作为对照组,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结论 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差,尤其是后天性残疾的大学生.

    作者:张晓丽;李新征;王壮生;张玉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西北少数民族中小学生1995和2005年营养状况比较

    目的 了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特点、规律及趋势,为少数民族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1995年和2005年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的数据,对土族、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个少数民族学生群体营养不良、低体重检出率多数出现下降,营养不良易感人群主要在中学阶段,女生更为严重;超重、肥胖检出率呈现全面增长,男生的易感人群主要在小学阶段,女生易感年龄段为10~15岁.结论 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以改善少数民族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文理中;张天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福建闽东卫校女生月经期卫生状况调查

    月经初潮是女性进入青春期的标志,亦是用于评价女性生长发育成熟的一个敏感指标.而青春期是人生的重大转变时期,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其生理心理都将有重大改变.为了解闽东卫校女生青春期健康及其相应卫生期心理状况,并为学校制定女生青春期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措施提供依据,笔者进行了本次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李珍;高树英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蚌埠市水氟含量及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目的 了解蚌埠市高氟水源分布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患病情况,为城市改水降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蚌埠市10个乡镇的所有没有被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5个不同方位采集饮用井水,其取样875份,检测水氟含量.通过Dean氏法调查每个行政村50名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 蚌埠市地下水平均水氟含量为0.50 mg/L,高1.36mg/L,低0.05 mg/L.高氟水源的井深度在7~18m之间,高氟层分布相对较浅,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02%.结论 蚌埠市不属于地方性氟中毒病区,高氟水源的分布和水井深度有一定关系.儿童氟斑牙患病高度散发,患病率与患病儿童的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作者:王祥;陆露;马凤昌;陈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涂阳肺结核密切接触者65名中学师生3年追踪结果分析

    2005年3月,常山县某初级中学初三(3)班发现1例痰涂阳性肺结核的学生.在对该生采取隔离治疗后,建议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即对该班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并要求结核菌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者接受预防性治疗;同时对该中学全体师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但由于多种原因,以上2项预防措施未能得到实施.为防止续发病例成为新传染源,笔者对首例患者所在班级的60名学生和5名教师进行了3a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谦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河北正定县农村中小学校结核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学校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的可行性,评价其对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正定县2个乡镇中学和4个村小学四~六年级学生及任课教师共1535名师生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对师生进行现场结核病防控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教师和中、小学生结核病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提高24.9个百分点,33.1个百分点和54.1个百分点,与干预前知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在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能显著提高师生结核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作者:李俊娟;张建立;张永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