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戈寒冰;李春荣

关键词:肿瘤, 心理, 护理
摘要:临床资料表明肿瘤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其诱发因素相当复杂,但其发病和转归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因此,在对肿瘤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要更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地对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正面疏导,引导他们尽早摆脱精神的折磨,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肿瘤预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国际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护工实施绩效管理的刍议

    目的 加强护工的管理及使用,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方法 成立考核小组,对9名护工的工作从工作质量、满意度和工作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考评,及时准确地记录每个护工每天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每周向患者和护士调查对护工工作的满意度,总结每名护工当月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和满意度,根据考评结果分配护工的收入,并对表现突出的护工进行奖励.结果 增强了护工工作的责任心和严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上升了,降低了陪护率.结论 客观公平的工作考评有助于提高护工工作质量.

    作者:陈秋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癌症引起的疲劳及其治疗

    疲劳是一种常报道的癌症的症状,也是癌症治疗的一种后果,现已有很多工具去测量和评价疲劳,但是有关其疗效评价尚无定论.

    作者:关靖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术中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18例梗阻性脑积水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 15例为导水管阻塞引起的双侧型脑积水,另3例为单侧室间孔堵塞引起的单侧型脑积水,15例用神经内镜经侧脑室额角入路,经室间孔行三脑室底脚间池造瘘,3例透明隔造瘘治疗.结果 所有造瘘过程均顺利,瘘口通畅.护士与术者之间配合协调,大大促进了手术顺利进行.结论 了解和熟悉手术步骤,正确体位的摆放,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冲洗速度,注意保持引流管通畅,做好仪器和器械的管理,对手术成功开展及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陆珊珊;陈汝纯;陈东亮;彭玉平;赵灵敏;冯鹏雄;郑雪;陈家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分析了<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改进实验教学成绩测评方法,增加实验教学设备,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职业情感,提高实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作者:郭文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波治疗和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波治疗和心理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11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超声波治疗和心理护理,治疗时间6 w,治疗前后均采用Brunnstrom分级和Barthel指数进行运动功能和ADL能力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配合超声波治疗和心理护理能明显促进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助于患者ADL能力的提高.

    作者:孟爱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VT)的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0~2005年收治的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恰当的护理措施,6例行抗凝治疗后腹痛缓解出院,4例行手术治疗后再给抗凝治疗治愈后出院,2例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并发小肠坏死自动出院,2例因术后再次并发血栓形成且全小肠坏死而再次剖腹探查术后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行保守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治疗和恰当的手术方案是改善肠系膜血栓患者预后的根本措施,同时积极有效的观察、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袁颖;张秀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用生物蛋白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因冠心病需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多为老年人,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加上术中需要肝素化,因此正中劈开胸骨后胸骨切口渗出较多,常规用骨腊涂抹胸骨断端,术后胸骨后引流管引流量较多.医用生物蛋白胶具有封闭组织创面、减少渗出、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和防止粘连等功能,本研究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封闭骨创面,通过观察其术后引流量,来探讨其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青;金米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干预在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诱发抑郁症的作用.方法 应用DSM-Ⅲ-R抑郁症诊断标准和ICD-10精神与疾病障碍分类研究用诊断标准,对病毒性肝炎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估,诊断为抑郁症轻、中度者入组,干预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结果 干预组干扰素终末治疗成功率为85.7%,对照组为62.8%(P<0.05),干预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成功率和干扰素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作者:肖春玲;周静;潘柳文;廖光荣;李慧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硬脊膜穿通后头痛的诱发因素及防治

    硬脊膜穿通后头痛(post dural puncture headache,PDPH)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而且常伴发视力障碍、颅神经麻痹等.本文仅就PDPH的诱发因素及相关治疗护理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赵泽芹;孙敏;周承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临床资料表明肿瘤已经成为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其诱发因素相当复杂,但其发病和转归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在学术界已达成共识.因此,在对肿瘤患者进行躯体护理的同时,要更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因人而异地对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正面疏导,引导他们尽早摆脱精神的折磨,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这对肿瘤预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作者:戈寒冰;李春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主动脉夹层带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

    通过对11例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认识到术前心理护理,及时缓解剧烈疼痛,严密控制各种诱发主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术中紧密配合,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加强康复指导等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起着关键作用.

    作者:方毅贞;方君梅;蔡立慧;方少意;魏少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风病人康复期移动技术

    脑血管意外(中风)病人提倡48小时内,通过体能训练和语言训练,激活尚未使用的大脑区域,取代病灶,即功能损失部分区域.移动病人贯穿于体能训练内容中,护士是直接参与者.病人的更衣擦浴、检查治疗、室内活动,也均需要护士多次移动.例如协助病人从床上起来,并坐在座椅上进餐或协助病人从座椅换到轮椅,用轮椅推送病人到活动室、盥洗室等.如何通过护理心理支持和佳移动技术,使病人启发运动经验,促进肌肉恢复健康,并增加病人在康复期参与体能训练和对自己健康的责任感,是从事神经专科护理的一门课题.

    作者:夏洪岩;陈秀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院姑息护理人员的角色理解

    在英国1/3以上的人一生会被诊断为某种癌症,并且有1/4的人将死于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癌症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这种趋势加上日益的老龄化,WHO估计在未来20年姑息护理将显著增多.

    作者:廖秀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以病人为中心的癌症护理指导原则

    癌症就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但并不是每一个癌症患者都能得到癌症医疗机构的帮助.为此,英国Macmillan癌症治疗中心着手研究哪些因素使癌症患者没有得到支持和帮助,并分析了阻碍因素制定了医疗机构管理组织的指导原则.

    作者:马若云;孙惠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门诊护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

    由于医院工作环境、服务对象和工作的特殊性,使门诊护士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中,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对工作人员的损害.门诊护士职业损伤主要为机械性损伤、化学因素损伤和心理性损伤.职业防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预防是减少损伤发生的关键,如何采取防护措施预防职业损伤具有现实意义.护士要提高防护意识,充分认识工作的潜在威胁;提高服务技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医院管理部门要为护士职业损伤的预防提供充分的支持系统,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实施屏障保护,防患于未然.

    作者:谢彩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人的基础护理及技术(续7)

    浴盆的水量 由于沐浴产生的生理反应,特别是静水压(即静止的水在单位面积水柱的高度所产生的压力)对内脏的影响,如水量多时因腹腔受压而横膈向上,胸腔压力提高,肺活量减少,而手、足、身体表面的静脉血由于水的压力流向心脏,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如水量少时对下肢的水压少,胸腔内压提高也少.所以应考虑适当的水量.经研究在仰卧位的浴盆,水深在25 cm的水位时,静水压较轻.如浴盆较深、坐位沐浴时,水深在40 cm的水位较好,心脏负担少,如图5-A、B所示水深不同其产生的静水压亦不同,所以老人沐浴用仰卧或浅浴盆较好.

    作者:马荫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娩期连续胎儿监护的体会

    目的 探讨连续胎儿监护对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作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5年1月至7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周≥37 w的孕妇(实险组)通过中央监护仪进行连续胎心监护,并与2004年1月至7月的孕周≥37 w的孕妇600例(对照组),未行连续胎心监护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 进行连续胎心监护能够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论 连续胎心监护可正确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有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使胎儿在重要器官尚未遭到损害时娩出,以降低或避免发生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冯彩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医疗纠纷中的护理行为过失

    对造成医疗纠纷的护理行为过失原因和常见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作者:周晓;李静;黄莱;左超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工作压力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工作压力对助产士身心健康的影响如下:工作的特殊性对身心健康的危害;助产工作的高责任性和高风险性;临床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对护理人员的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对助产士造成的压力影响.对策: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助产士的理解与支持,并为助产士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同时助产士必须注重自我心理素质的调节,以便拥有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

    作者:辛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创伤骨折病人的不良情绪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分析282例创伤骨折病人在疾病过程中表现的各种不良情绪,采取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有效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良好的心理护理,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使病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结论 创伤骨折病人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外,应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以利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苏秀菊;胡素芬;牛素梅;毛娟;权丽丽;赵丽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国际护理学杂志

国际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