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

计文婧;张志宝;王学良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综合顶防, 知识, 态度,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西安市6所中学352名教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教师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还存在一定误解.9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结论 应加强西安市中学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天津市中小学校医队伍现状调查

    在我国,儿童少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童教育问题的改善,使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增加;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迅速变化也使儿童少年面临更多新的健康问题.为保障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就要求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校医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全国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卫生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学校卫生工作基层队伍现状,笔者于2008年5月对天津市中小学校医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席薇;贺贯树;崔建峰;戈金亭;高占山;刘欢;吕丛超;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占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作者:乌云格日勒;胡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庆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大学生对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探讨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大学生自我概念自评量表>对重庆市5所大学457名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7份.结果 大学生对现在自我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现在自我的评价;时间自我与评价维度交互作用显著[F(8,449)=7.85,P<0.01];时间自我与时间距离交互作用显著[F(1,455)=4.89,P<0.05];对重要品质的评价高于对不重要品质的评价[F(1,455)=148.78,P<0.01].结论 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高于现在自我,时间距离和品质的重要性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影响.

    作者:隆莉;赵玉芳;雷丹;吴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邓桂芬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岁月悠悠,丹桂芬芳,满门桃李,夕阳美好.2009年1月18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开拓人和奠基者之一邓桂芬教授的80岁寿诞在广州举办,来自广东地区和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亲朋好友及学生到场祝贺.在寿诞宴会上80高龄的邓桂芬教授仍精神矍铄,保持着行走自如、谈笑风生、快乐幽默的风格,与会者无不为她的健康快乐发出由衷的欢笑和祝福.

    作者:静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开化县高中毕业生结核病感染状况调查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第2位 [1].而在校中学生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为关注中学生的健康素质,笔者于2004-2008年对开化县在校的中学生进行了全面筛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相关机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3 7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情感、躯体虐待情况.结果 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轻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小同学习成绩及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情感和躯体虐待较为普遍.应加强对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志华;郝加虎;张秀军;杨林胜;黄芬;程慧;孙业桓;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科大学新生抑郁与自我和谐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医科大学新生抑郁情绪状况及其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为医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某医科大学选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自愿参加研究的本科一年级学生821名,其中男生284名,女生537名,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 医科大学新生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3.4%;不同抑郁水平学生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及自我灵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自我和谐中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影响个体的抑郁水平.结论 不和谐的自我可能会引发个体的抑郁情绪.

    作者:赵淑娟;王卫平;张淑媛;姜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按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抽取有代表性学校11所中学生3 975人.采用 Kessler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量表(K10)、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调查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疲劳量表-14调查中学生疲劳现况.结果 随着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PSQI各成分的得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9.7%中度抑郁心境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约51.2%重度抑郁心境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和无自杀企图者.34.1%有自杀意念和40.5%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而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K10得分、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以及疲劳量表-14得分与PSQI各成份及总分均呈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之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防治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俊平;孙彩虹;夏薇;张旭;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常山县1672例动物伤害学生特征分析

    为了解学生被动物伤害的特征,笔者对2003-2007年常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犬伤门诊1 672例学生动物伤害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韩成星;付关华;占庄雄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足够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绪、行为、认知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近年来,睡眠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儿童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儿童睡眠障碍,改变儿童睡眠现状,本文就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现况、认知行为改变、影响因素以及防治进展简要概述如下.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湖北省1985-2005年中学女生体质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近20 a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战略及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年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的数据资料,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城乡13~18岁各年龄组女生各单项指标的得分、等级及体质健康总分、等级.将2005年结果与198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20 a来,湖北省中学女生除下肢爆发力素质有所提高外,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女生的耐力素质及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速度素质维持在较差的及格等级,乡村高中女生比城市女生下降更明显,乡村女生的柔韧素质普遍下降,城市高中女生的营养状况下降.结论 湖北省中学女生近20 a来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下降,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缺乏体育活动.

    作者:万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池红;郑霞;刘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比较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新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及ALT升高情况,为制定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2003-2008级新生13 774名,用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检测ALT.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6%,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并ALT升高率为0.24%,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而HBsAg阳性并ALT升高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

    作者:吕霞霞;李福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女大学生月经期情绪与运动状况

    目的 了解孝感学院在校女生的运动习惯和月经期情绪波动现状,为帮助女生树立科学运动观念和加强生理周期科普知识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孝感学院女大学生2 60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经期女大学生精力不集中的占34.28%,情绪低落的占57.09%,情绪过激的占54.49%;39.42%的女大学生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去参加运动.结论 女大学生经期情绪干扰与痛经普遍存在,且对经期的卫生常识了解甚少.应强化女性生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常识教育.

    作者:陈叶坪;徐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视跟随的研究发展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顺着他人的视线方向观察事物是一种重要的通过他人而学习的能力.注视跟随是婴儿期建立起来的第1种物体主焦点的社会交互作用,是婴儿在1岁期间建立起来的主要文瓦技能之一,是后续发展(包括语言和社会认知)的基础.

    作者:唐绍庚;唐锡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相关指标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2所小学126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成分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去脂肪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8,0.919,0.740,0.665,0.740(P值均<0.01),电阻抗与BMI呈高度负相关(r=0.708,P<0.01);体成分相关指标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男、女生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存在差异.用体成分测量判定儿童肥胖的体脂百分含量可能更具准确性.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军;马君义;郭春家;杨巧玲;安康;方新林;张平;凌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观看日本动漫中小学生EPQ个性特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漫形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代的青少年 [1].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99%以上被日本动漫占据 [2],有90%的青少年喜炊观看日本动漫 [3],而不同影视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也不相同 [4-5].该研究试图考察中小学生日本动漫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李梦霞;朱鑫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学生颈椎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除疲劳、失眠等疲劳综合征外,以颈椎病相关症状尤为多见,如头晕、颈痛等.这可能与大学生自身的工作、生活特点,如长期低头伏案作业、做实验,致颈椎长期处于不良体位,易出现慢性劳损有关.笔者于2007年1-12月围绕高校学生颈椎病的常见症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颈椎病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大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唐汉武;林定坤;孙丽;林望德;宁飞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咸宁市900名在校大中学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咸宁市在校大中学生睡眠情况,为研究提高其睡眠质量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大、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工具,对咸宁市城区900名在校普通全日制高中生及大学生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24.39%,中学生为29.89%,大学生为18.57%,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明显高于大学生(P<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影响等方面.睡眠质量问题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女生的睡眠质量均比男生差(P值均<0.01).在中学生中,高三年级中学生睡眠质量比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差,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又比高一学生睡眠质量差(P值均<0.01).结论 大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毛开新;刘魏伟;高鸿亮;廖瑜;李永烽;李剑;郑姿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