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格日勒;胡扬
目的 初步探讨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的特征,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27名有睡眠问题的中学生和27名正常中学生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操作测验(IVA-CPT).结果 睡眠问题中学生视、听觉注意力商数和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问题中学生听觉反应控制商数低于对照组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问题中学生存在较差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不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关注,避免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作者:孙彩虹;夏薇;张旭;周雪;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口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1-3].为了解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及影响程度,为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教育管理、探索教育创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对某高职护理专业856名女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邢华燕;何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密切接触、易感人群集中,成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易发场所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进一步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标准和范围,规范了各地突发事件的报告.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现对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罗锋;何义林;朱中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消毒、隔离是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但又可能是幼托机构工作的薄弱环节.2008年我国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给幼儿造成巨大创伤.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在南京市浦口区幼托机构的发生和流行,依据<江苏省幼托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 和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3],笔者于2008年3-5月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审内空气、教师手和幼儿玩具物品、餐具、茶具、毛巾的消毒质量进行检测,以了解浦口区公、私立幼托机构消毒质量以及管理人员对手足几病的重视程度.
作者:喻长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占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作者:乌云格日勒;胡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相关机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3 7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情感、躯体虐待情况.结果 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轻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小同学习成绩及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情感和躯体虐待较为普遍.应加强对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志华;郝加虎;张秀军;杨林胜;黄芬;程慧;孙业桓;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岁月悠悠,丹桂芬芳,满门桃李,夕阳美好.2009年1月18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开拓人和奠基者之一邓桂芬教授的80岁寿诞在广州举办,来自广东地区和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亲朋好友及学生到场祝贺.在寿诞宴会上80高龄的邓桂芬教授仍精神矍铄,保持着行走自如、谈笑风生、快乐幽默的风格,与会者无不为她的健康快乐发出由衷的欢笑和祝福.
作者:静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别关爱和支持.宣城市特教中心是一所针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特殊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12名,其中6~22岁的学生106名.为了解宣城市特教中心聋哑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12月对特教中心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程育慧;覃德芹;章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顺着他人的视线方向观察事物是一种重要的通过他人而学习的能力.注视跟随是婴儿期建立起来的第1种物体主焦点的社会交互作用,是婴儿在1岁期间建立起来的主要文瓦技能之一,是后续发展(包括语言和社会认知)的基础.
作者:唐绍庚;唐锡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池红;郑霞;刘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拱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对自已体重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报告率上升的有:为控制体重而锻炼、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认为自已体重不合适的比例下降;体育锻炼和骑车违章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上升的有:过去1 a去过没有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经常骑车双手离把、骑车带人,过去7 d每天运动不到1 h、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学生比例下降;在物质滥用危险行为中,尝试吸烟、过去30 d吸过烟、喝过酒、曾使用过摇头丸、大麻等毒品比例普遍上升;网络成瘾危险行为中,希望增加上网时间、隐瞒上网的比例下降,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的比例上升.结论 青少年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但在骑车违章、烟酒等物质滥用行为方面还需要加以干预.
作者:葛小伍;薛诚;肖辉;吴玲;苗升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中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2 11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母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12.3%,3.7%,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哮喘检出率为12.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15.6%,11.7%.早餐情况: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晚餐情况: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除哮喘检出率外均有所上升;食品情况:喜欢油炸食品、肉类的分别占24.0%,39.9%,而2003年分别占71.7%,73.5%.夜宵食用情况:88.6%的学生曾经食用夜宵,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81.8%和89.1%.结论 通过干预,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大出生体重、父母亲超重肥胖、不吃早餐的有所上升.哮喘、进食快等危险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晚间适量食用低脂夜宵对长时间作业的学生顶防肥胖足有保护作用的.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高洁;陈毅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市区和乡镇共3所中学,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4个班级的学生共1 324名进行睡眠问题调查.结果 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6.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城乡间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时间在8 h以下所占的比例为59.5%,睡眠时间不足,且不同性别、年级及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发生不同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出现2种以上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早晨起床特别困难、根本无法按时起床、嗜睡、睡眠时间颠倒和其他睡眠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负担、周围环境的噪旨、父母敌意不相信的教育方式、与父母的关系等与中学生睡眠问题的发生相关.结论 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较为严重,睡眠时间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应该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孙彩虹;夏薇;周雪;张昭;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相关指标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2所小学126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成分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去脂肪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8,0.919,0.740,0.665,0.740(P值均<0.01),电阻抗与BMI呈高度负相关(r=0.708,P<0.01);体成分相关指标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男、女生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存在差异.用体成分测量判定儿童肥胖的体脂百分含量可能更具准确性.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军;马君义;郭春家;杨巧玲;安康;方新林;张平;凌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漫形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代的青少年 [1].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99%以上被日本动漫占据 [2],有90%的青少年喜炊观看日本动漫 [3],而不同影视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也不相同 [4-5].该研究试图考察中小学生日本动漫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李梦霞;朱鑫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减少或避免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爆发与流行,平顾山市湛河区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行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该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现将该区2008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任宏伟;陈胜利;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在校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的心身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黑龙江省3 975名中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进行相天因素分析.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8.2%,且不同年级、不同城市学生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中生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和PSQI总分高于初中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在不同城市学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中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所在年级、父母足否经常吵架、足否经常与父母交流、受欺侮的经历、父母及自己对学习的满意度、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自评健康状况等.结论 中学生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夏薇;孙彩虹;黄俊平;周雪;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从当前我国艾滋病(AIDS)的传播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Ⅸ高流行的态势来看 [1],高校并非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火区;就我心近艾滋病发生率的数字统计来看,高校也处在警戒值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所占比例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要误认为艾滋病与纯沽的大学校园相距遥远,而是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筑一道坚强防线,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大学校园,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处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及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治工作.以下对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控制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体会进行综述.
作者:熊翠欢;卢康智;韦劲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都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都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计15起),占75.0%;事件起数与发病人数均以小学居多,分别占70.0%和90.4%.从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5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1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相关系数为0.555(P<0.05).结论 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病为主,但疫情报告时间滞后,应加强监测、及早报告,以便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
作者:刘剑;赵万怀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