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郭亚文;姜庆五;高洁;陈毅琼

关键词:肥胖症, 出生体重, 遗传, 哮喘, 饮食习惯,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中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2 11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母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12.3%,3.7%,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哮喘检出率为12.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15.6%,11.7%.早餐情况: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晚餐情况: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除哮喘检出率外均有所上升;食品情况:喜欢油炸食品、肉类的分别占24.0%,39.9%,而2003年分别占71.7%,73.5%.夜宵食用情况:88.6%的学生曾经食用夜宵,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81.8%和89.1%.结论 通过干预,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大出生体重、父母亲超重肥胖、不吃早餐的有所上升.哮喘、进食快等危险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晚间适量食用低脂夜宵对长时间作业的学生顶防肥胖足有保护作用的.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江都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江都市2004-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江都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起,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以12月至次年3月为高峰(计15起),占75.0%;事件起数与发病人数均以小学居多,分别占70.0%和90.4%.从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中位数为15 d,事件持续时间中位数为21 d;首例发病到信息报告时间与事件持续时间相关系数为0.555(P<0.05).结论 江都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病为主,但疫情报告时间滞后,应加强监测、及早报告,以便有利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置.

    作者:刘剑;赵万怀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徐州市2008与2004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拱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对自已体重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报告率上升的有:为控制体重而锻炼、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认为自已体重不合适的比例下降;体育锻炼和骑车违章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上升的有:过去1 a去过没有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经常骑车双手离把、骑车带人,过去7 d每天运动不到1 h、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学生比例下降;在物质滥用危险行为中,尝试吸烟、过去30 d吸过烟、喝过酒、曾使用过摇头丸、大麻等毒品比例普遍上升;网络成瘾危险行为中,希望增加上网时间、隐瞒上网的比例下降,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的比例上升.结论 青少年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但在骑车违章、烟酒等物质滥用行为方面还需要加以干预.

    作者:葛小伍;薛诚;肖辉;吴玲;苗升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睡眠质量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按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抽取有代表性学校11所中学生3 975人.采用 Kessler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量表(K10)、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调查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疲劳量表-14调查中学生疲劳现况.结果 随着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PSQI各成分的得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9.7%中度抑郁心境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约51.2%重度抑郁心境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和无自杀企图者.34.1%有自杀意念和40.5%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而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K10得分、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以及疲劳量表-14得分与PSQI各成份及总分均呈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之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防治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俊平;孙彩虹;夏薇;张旭;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学生颈椎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大学生的亚健康症状除疲劳、失眠等疲劳综合征外,以颈椎病相关症状尤为多见,如头晕、颈痛等.这可能与大学生自身的工作、生活特点,如长期低头伏案作业、做实验,致颈椎长期处于不良体位,易出现慢性劳损有关.笔者于2007年1-12月围绕高校学生颈椎病的常见症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颈椎病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大学生颈椎病相关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唐汉武;林定坤;孙丽;林望德;宁飞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观看日本动漫中小学生EPQ个性特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漫形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代的青少年 [1].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99%以上被日本动漫占据 [2],有90%的青少年喜炊观看日本动漫 [3],而不同影视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也不相同 [4-5].该研究试图考察中小学生日本动漫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李梦霞;朱鑫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咸宁市900名在校大中学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咸宁市在校大中学生睡眠情况,为研究提高其睡眠质量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大、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工具,对咸宁市城区900名在校普通全日制高中生及大学生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24.39%,中学生为29.89%,大学生为18.57%,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明显高于大学生(P<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影响等方面.睡眠质量问题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女生的睡眠质量均比男生差(P值均<0.01).在中学生中,高三年级中学生睡眠质量比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差,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又比高一学生睡眠质量差(P值均<0.01).结论 大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毛开新;刘魏伟;高鸿亮;廖瑜;李永烽;李剑;郑姿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天津市中小学校医队伍现状调查

    在我国,儿童少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童教育问题的改善,使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增加;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迅速变化也使儿童少年面临更多新的健康问题.为保障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就要求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校医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全国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卫生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学校卫生工作基层队伍现状,笔者于2008年5月对天津市中小学校医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席薇;贺贯树;崔建峰;戈金亭;高占山;刘欢;吕丛超;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浦口地区幼托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消毒、隔离是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但又可能是幼托机构工作的薄弱环节.2008年我国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给幼儿造成巨大创伤.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在南京市浦口区幼托机构的发生和流行,依据<江苏省幼托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 和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3],笔者于2008年3-5月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审内空气、教师手和幼儿玩具物品、餐具、茶具、毛巾的消毒质量进行检测,以了解浦口区公、私立幼托机构消毒质量以及管理人员对手足几病的重视程度.

    作者:喻长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防控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从当前我国艾滋病(AIDS)的传播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Ⅸ高流行的态势来看 [1],高校并非是艾滋病感染的重火区;就我心近艾滋病发生率的数字统计来看,高校也处在警戒值之下.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当今艾滋病传播途径中,性传播所占比例高的严峻形势下,我们不要误认为艾滋病与纯沽的大学校园相距遥远,而是要肩负起责任和义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筑一道坚强防线,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侵袭大学校园,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处于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河池学院及其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及辖区艾滋病健康教育与防治工作.以下对构建高校和地方艾滋病预防控制联动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体会进行综述.

    作者:熊翠欢;卢康智;韦劲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市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艳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不同饮奶方式大学生牛奶不耐受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饮奶情况和不同饮奶方式对牛奶的耐受情况,为寻找合理的饮奶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某高校抽取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每人提供准确称量的25 g奶粉(含乳糖6.25 g),进行4次不同饮奶方式的调查.结果 早餐空腹、早餐混食、止餐混食、正餐2 h后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7.6%,23.7%,13.7%,23.7%.早餐空腹饮奶不耐受率高,正餐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P<0.05).结论 大学生对25 g奶粉普遍耐受,不同饮奶方式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不同.建议不要空腹饮奶.

    作者:乔蓉;曾果;汪川;付佳;黄承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相关机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3 7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情感、躯体虐待情况.结果 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轻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小同学习成绩及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情感和躯体虐待较为普遍.应加强对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志华;郝加虎;张秀军;杨林胜;黄芬;程慧;孙业桓;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邓桂芬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岁月悠悠,丹桂芬芳,满门桃李,夕阳美好.2009年1月18日我国儿童少年卫生学开拓人和奠基者之一邓桂芬教授的80岁寿诞在广州举办,来自广东地区和全国各地的百余名亲朋好友及学生到场祝贺.在寿诞宴会上80高龄的邓桂芬教授仍精神矍铄,保持着行走自如、谈笑风生、快乐幽默的风格,与会者无不为她的健康快乐发出由衷的欢笑和祝福.

    作者:静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2 11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母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12.3%,3.7%,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哮喘检出率为12.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15.6%,11.7%.早餐情况: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晚餐情况: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除哮喘检出率外均有所上升;食品情况:喜欢油炸食品、肉类的分别占24.0%,39.9%,而2003年分别占71.7%,73.5%.夜宵食用情况:88.6%的学生曾经食用夜宵,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81.8%和89.1%.结论 通过干预,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大出生体重、父母亲超重肥胖、不吃早餐的有所上升.哮喘、进食快等危险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晚间适量食用低脂夜宵对长时间作业的学生顶防肥胖足有保护作用的.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高洁;陈毅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池红;郑霞;刘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湖北省1985-2005年中学女生体质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近20 a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战略及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年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的数据资料,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城乡13~18岁各年龄组女生各单项指标的得分、等级及体质健康总分、等级.将2005年结果与198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20 a来,湖北省中学女生除下肢爆发力素质有所提高外,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女生的耐力素质及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速度素质维持在较差的及格等级,乡村高中女生比城市女生下降更明显,乡村女生的柔韧素质普遍下降,城市高中女生的营养状况下降.结论 湖北省中学女生近20 a来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下降,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缺乏体育活动.

    作者:万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新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及ALT升高情况,为制定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2003-2008级新生13 774名,用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检测ALT.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6%,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并ALT升高率为0.24%,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而HBsAg阳性并ALT升高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

    作者:吕霞霞;李福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视跟随的研究发展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顺着他人的视线方向观察事物是一种重要的通过他人而学习的能力.注视跟随是婴儿期建立起来的第1种物体主焦点的社会交互作用,是婴儿在1岁期间建立起来的主要文瓦技能之一,是后续发展(包括语言和社会认知)的基础.

    作者:唐绍庚;唐锡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占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作者:乌云格日勒;胡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睡眠问题中学生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的特征,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27名有睡眠问题的中学生和27名正常中学生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操作测验(IVA-CPT).结果 睡眠问题中学生视、听觉注意力商数和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问题中学生听觉反应控制商数低于对照组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问题中学生存在较差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不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关注,避免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作者:孙彩虹;夏薇;张旭;周雪;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