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周祖木;魏晶娇;林丹;项方吕

关键词:生活变动事件, 流行病学研究, 学生保健服务
摘要:目的 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 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 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是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学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口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心理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1-3].为了解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的关系及影响程度,为在教学工作中加强教育管理、探索教育创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对某高职护理专业856名女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邢华燕;何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学校由于人口密集、学生密切接触、易感人群集中,成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易发场所 [1],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已成为各级卫生部门的重要任务.200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 [2],进一步明确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标准和范围,规范了各地突发事件的报告.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工作,现对泰州市2006-2008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罗锋;何义林;朱中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女大学生月经期情绪与运动状况

    目的 了解孝感学院在校女生的运动习惯和月经期情绪波动现状,为帮助女生树立科学运动观念和加强生理周期科普知识宣传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孝感学院女大学生2 608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经期女大学生精力不集中的占34.28%,情绪低落的占57.09%,情绪过激的占54.49%;39.42%的女大学生是因为没时间、没精力、没兴趣去参加运动.结论 女大学生经期情绪干扰与痛经普遍存在,且对经期的卫生常识了解甚少.应强化女性生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常识教育.

    作者:陈叶坪;徐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徐州市2008与2004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拱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对自已体重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报告率上升的有:为控制体重而锻炼、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认为自已体重不合适的比例下降;体育锻炼和骑车违章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上升的有:过去1 a去过没有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经常骑车双手离把、骑车带人,过去7 d每天运动不到1 h、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学生比例下降;在物质滥用危险行为中,尝试吸烟、过去30 d吸过烟、喝过酒、曾使用过摇头丸、大麻等毒品比例普遍上升;网络成瘾危险行为中,希望增加上网时间、隐瞒上网的比例下降,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的比例上升.结论 青少年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但在骑车违章、烟酒等物质滥用行为方面还需要加以干预.

    作者:葛小伍;薛诚;肖辉;吴玲;苗升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上海市静安区学生肥胖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中学生肥胖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为开展肥胖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静安区2所初中、2所高中的2 111名学生,采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出生体重≥3.5 kg的占22.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7.0%,22.1%;母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12.3%,3.7%,父亲超重、肥胖的分别占25.5%,6.3%,哮喘检出率为12.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15.6%,11.7%.早餐情况:1周早餐次数≤5次的占18.0%,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21.4%,18.0%;晚餐情况:进食速度<20 min的占35.5%.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35.2%,35.8%;与2003年调查结果比较,除哮喘检出率外均有所上升;食品情况:喜欢油炸食品、肉类的分别占24.0%,39.9%,而2003年分别占71.7%,73.5%.夜宵食用情况:88.6%的学生曾经食用夜宵,肥胖组、非肥胖组分别占81.8%和89.1%.结论 通过干预,喜欢吃油炸食品、肉类的行为有所减少,但是大出生体重、父母亲超重肥胖、不吃早餐的有所上升.哮喘、进食快等危险因素仍不同程度存在.晚间适量食用低脂夜宵对长时间作业的学生顶防肥胖足有保护作用的.

    作者:郭亚文;姜庆五;高洁;陈毅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合肥市中学生情感、躯体虐待现况及流行特征.为相关机构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在合肥市选取5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共76个班级3 79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中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情感、躯体虐待情况.结果 有81.1%的学生报告发生情感虐待,55.1%的学生报告发生躯体虐待.情感虐待、轻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度躯体虐待和重度躯体虐待男生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感虐待、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在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小同学习成绩及父母是否吵架或打架因素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学生情感和躯体虐待较为普遍.应加强对虐待问题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张志华;郝加虎;张秀军;杨林胜;黄芬;程慧;孙业桓;陶芳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天津市中小学校医队伍现状调查

    在我国,儿童少年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要在学校度过;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女童教育问题的改善,使在校中小学生人数增加;社会经济及生活方式迅速变化也使儿童少年面临更多新的健康问题.为保障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与安全,就要求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执行者--校医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作为全国公共卫生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卫生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了解学校卫生工作基层队伍现状,笔者于2008年5月对天津市中小学校医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席薇;贺贯树;崔建峰;戈金亭;高占山;刘欢;吕丛超;张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浦口地区幼托机构消毒质量调查

    消毒、隔离是幼托机构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1],但又可能是幼托机构工作的薄弱环节.2008年我国发生手足口病流行,给幼儿造成巨大创伤.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在南京市浦口区幼托机构的发生和流行,依据<江苏省幼托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 和国家<消毒技术规范> [3],笔者于2008年3-5月对辖区内托幼机构的审内空气、教师手和幼儿玩具物品、餐具、茶具、毛巾的消毒质量进行检测,以了解浦口区公、私立幼托机构消毒质量以及管理人员对手足几病的重视程度.

    作者:喻长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足够的睡眠、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的重要保证.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体格发育、情绪、行为、认知及社会适应等各个方面.近年来,睡眠障碍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常见,儿童睡眠障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更好地了解儿童睡眠障碍,改变儿童睡眠现状,本文就睡眠障碍的定义和儿童睡眠障碍的流行现况、认知行为改变、影响因素以及防治进展简要概述如下.

    作者: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金华市2006-2008年高考学生视功能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会华市2006-2008年高考学生视功能状况,为学生视力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2008年金华市参加高考的学生117 467名测定远视力,凡裸眼视力<4.8者采用主观插片验光测定球镜屈光度,对插片后视力仍不能矫正到4.8者进行眼底检查;采用俞自萍色肓图谱进行色觉检查.结果 参加高考学生视力<5.0的比例为89.76%(105 433/117 467),<4.8的比例为82.26%(96 628/117 467).女生视力不良率(94.02%)高于男生(87.16%),重点中学学生视力不良率(95.07%)高于普通中学学生(88.85%).屈光度≤4.00 D者占视力<4.8者的比例为74.95%(72 421/96 628).视力不能矫正者(弱视)占1.13%,其中远视占83.60%.色觉障碍检出率为2.99%.近视手术人数占全体学生的比例由2006年的1.39%增加到2008年的2.86%.结论 高考学生的视功能状况与高考专业的限制之间互相影响.

    作者:许建平;许晨;倪卫子;陈根强;朱江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睡眠问题中学生注意力及反应控制力的对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的特征,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27名有睡眠问题的中学生和27名正常中学生进行视听整合连续操作测验(IVA-CPT).结果 睡眠问题中学生视、听觉注意力商数和视觉反应控制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问题中学生听觉反应控制商数低于对照组中学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睡眠问题中学生存在较差的反应控制力和持续注意力不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中学生的关注,避免影响中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作者:孙彩虹;夏薇;张旭;周雪;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开化县高中毕业生结核病感染状况调查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第2位 [1].而在校中学生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为关注中学生的健康素质,笔者于2004-2008年对开化县在校的中学生进行了全面筛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占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作者:乌云格日勒;胡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营养教育对预防儿童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背养教育对改善少年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干预作用,为制定中小学生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在乌鲁木齐市选择中、小学各2所,以小学二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营养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测定血红蛋白评价营养教育的干预效果.结果 营养教育组所有年龄段学生营养知识、营养相关态度、良好膳食行为和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或自身相比均有著提高(P值均<0.05);但初中生和高中女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营养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强化营养教育,积极推广食物强化和学生营养餐,是降低儿童少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的根本措施.

    作者:葩丽泽·买买提;乔万成;王辉;张俊;刘利红;阿斯娅·阿西;米娜瓦儿·安尼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工商大学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自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后,疫情迅速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09年6月11日将此次流感大流行级别提高到6级.我国自2009年4月30日起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某工商大学校医院自9月17日-10月8日共收治发热病人多例,其中6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经综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现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研究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相关指标与肥胖的关系,为中小学生肥胖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3所中学2所小学1268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体成分测量,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将人群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采用均数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 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影响后,儿童青少年的脂肪百分比,身体脂肪量、去脂肪体重、基础代谢率、身体总水分与BMI呈高度正相关性,偏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8,0.919,0.740,0.665,0.740(P值均<0.01),电阻抗与BMI呈高度负相关(r=0.708,P<0.01);体成分相关指标值均为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身体脂肪量及腹部脂肪均值大于男生,男生蛋白质和肌肉量均值大于女生,男、女生肥胖组与正常组的体成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存在差异.用体成分测量判定儿童肥胖的体脂百分含量可能更具准确性.

    作者:邬盛鑫;马受良;马军;马君义;郭春家;杨巧玲;安康;方新林;张平;凌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学生生命意识调查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编制大学生生命意识量表,为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的572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和数据分析,形成止式施测问卷;对1 022名大学生进行再次测试,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44.9%.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84~0.892之间,分半信度住0.742~0.89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1.945,GFI=0.925,AGFI=0.907,CFI=0.850,NNFI=0.829,RMSEA=0.043.结论 大学生生命意识量表的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个测评工具使用.

    作者:许海元;付海玲;王艳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咸宁市900名在校大中学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咸宁市在校大中学生睡眠情况,为研究提高其睡眠质量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大、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工具,对咸宁市城区900名在校普通全日制高中生及大学生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24.39%,中学生为29.89%,大学生为18.57%,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明显高于大学生(P<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影响等方面.睡眠质量问题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女生的睡眠质量均比男生差(P值均<0.01).在中学生中,高三年级中学生睡眠质量比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差,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又比高一学生睡眠质量差(P值均<0.01).结论 大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毛开新;刘魏伟;高鸿亮;廖瑜;李永烽;李剑;郑姿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池红;郑霞;刘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比较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