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化县高中毕业生结核病感染状况调查

高松

关键词:结核, 感染, 学生
摘要: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患者总数居全球第2位 [1].而在校中学生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为关注中学生的健康素质,笔者于2004-2008年对开化县在校的中学生进行了全面筛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咸宁市900名在校大中学生睡眠质量分析

    目的 了解咸宁市在校大中学生睡眠情况,为研究提高其睡眠质量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作为大、中学生睡眠质量调查工具,对咸宁市城区900名在校普通全日制高中生及大学生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为24.39%,中学生为29.89%,大学生为18.57%,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报告率明显高于大学生(P<0.01);睡眠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观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影响等方面.睡眠质量问题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大学生还是中学生,女生的睡眠质量均比男生差(P值均<0.01).在中学生中,高三年级中学生睡眠质量比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差,高二学生睡眠质量又比高一学生睡眠质量差(P值均<0.01).结论 大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睡眠质量问题,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毛开新;刘魏伟;高鸿亮;廖瑜;李永烽;李剑;郑姿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观看日本动漫中小学生EPQ个性特征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动漫形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化产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当代的青少年 [1].目前国内的动漫市场99%以上被日本动漫占据 [2],有90%的青少年喜炊观看日本动漫 [3],而不同影视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也不相同 [4-5].该研究试图考察中小学生日本动漫观看者的个性特征,为针对性地开展个性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健全人格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李梦霞;朱鑫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平顶山市2008年入学入托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分析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减少或避免传染病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的爆发与流行,平顾山市湛河区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对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疫苗流行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后,该区进一步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现将该区2008年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任宏伟;陈胜利;杨建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学生自我和谐应对方式与自杀态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及其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与自杀态度问卷(SAQ),对随机抽取的6所高校76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持理解、宽容态度;与其他年级学生相比,大二年级学生对自杀者更持理解、宽容态度,大四年级学生对自杀者家属持矛盾、中市态度;亲子关系良好、生活满意度高的大学生对自杀行为、安乐死表现出更多的否定、歧视态度.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均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自我和谐、应对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自杀态度.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受多种心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应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李艳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中学生的睡眠质量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市区和乡镇共3所中学,对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4个班级的学生共1 324名进行睡眠问题调查.结果 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总检出率为26.1%,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城乡间中学生睡眠问题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时间在8 h以下所占的比例为59.5%,睡眠时间不足,且不同性别、年级及城乡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中学生发生不同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出现2种以上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或早醒、早晨起床特别困难、根本无法按时起床、嗜睡、睡眠时间颠倒和其他睡眠问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负担、周围环境的噪旨、父母敌意不相信的教育方式、与父母的关系等与中学生睡眠问题的发生相关.结论 哈尔滨市中学生睡眠问题较为严重,睡眠时间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应该指导家长改善教育方式,提高中学生的睡眠质量.

    作者:孙彩虹;夏薇;周雪;张昭;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西安市中学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及态度,为中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西安市6所中学352名教师进行不记名调查.结果 教师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知识掌握较好,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还存在一定误解.91.8%的教师认为不应该嘲笑、歧视艾滋病病人/感染者,但仍有26.1%的人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被隔离;35.2%的教师表示不愿意跟患有艾滋病的同事或学生一起工作和学习.结论 应加强西安市中学教师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尤其是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和非预防方法的相关知识.

    作者:计文婧;张志宝;王学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徐州市2008与2004年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结果比较

    目的 了解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及其变化情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拱依据.方法 分别于2004年和2008年对徐州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进行调查,并对2次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青少年对自已体重采取的健康相关行为报告率上升的有:为控制体重而锻炼、为控制体重而控制食物摄入、为控制体重而节食24 h或更长,认为自已体重不合适的比例下降;体育锻炼和骑车违章危险行为的报告率上升的有:过去1 a去过没有安全措施地方游泳、经常骑车双手离把、骑车带人,过去7 d每天运动不到1 h、骑车闯红灯、乱穿马路的学生比例下降;在物质滥用危险行为中,尝试吸烟、过去30 d吸过烟、喝过酒、曾使用过摇头丸、大麻等毒品比例普遍上升;网络成瘾危险行为中,希望增加上网时间、隐瞒上网的比例下降,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的比例上升.结论 青少年部分危险行为报告率呈下降趋势,但在骑车违章、烟酒等物质滥用行为方面还需要加以干预.

    作者:葛小伍;薛诚;肖辉;吴玲;苗升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不同饮奶方式大学生牛奶不耐受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某高校大学生饮奶情况和不同饮奶方式对牛奶的耐受情况,为寻找合理的饮奶方式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从某高校抽取10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为每人提供准确称量的25 g奶粉(含乳糖6.25 g),进行4次不同饮奶方式的调查.结果 早餐空腹、早餐混食、止餐混食、正餐2 h后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7.6%,23.7%,13.7%,23.7%.早餐空腹饮奶不耐受率高,正餐饮奶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P<0.05).结论 大学生对25 g奶粉普遍耐受,不同饮奶方式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不同.建议不要空腹饮奶.

    作者:乔蓉;曾果;汪川;付佳;黄承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北京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比较

    目的 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行为及情绪反应的差异,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供实证性依据.方法 选用自尊量表、儿童行为核查表、积极消极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北京市460名独生子女中学生和460名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独生子女问题行为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问题行为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独生女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非独生子亲社会行为量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女;无论独生还是非独生子女,男生积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女生;独生子消极情绪量表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女.结论 中学生中独生子更容易出现问题行为,非独生女更容易表现出亲和行为;独生子女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

    作者:安芹;贾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温州市2004-2007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点,为有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2007年温州市各县(市、区)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资料进行汇总.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温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报告176起,报告发病数9 709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42起,报告发病数8 667例,分别占总数的80.68%和89.23%;传染病疫情明显多于食物中毒事件.农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144起)明显多于市区(3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是小学,以3-6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结论 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传染病暴发的高发场所,农村为多发地区.教育和卫生部门应予以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保护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作者:周祖木;魏晶娇;林丹;项方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南京市白下区中小学生因病缺课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在校学生是传染病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高危群体,学校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所.为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蔓延,将疾病防控关口前移,南京市白下区于2006年5月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安排,实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试点,推行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网络直报.2 a来,全区中小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报道如下.

    作者:池红;郑霞;刘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学生生命意识调查表的初步研究

    目的 编制大学生生命意识量表,为研究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况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对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的572名大学生进行预测和数据分析,形成止式施测问卷;对1 022名大学生进行再次测试,分析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结果 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到5个主因子,能解释总变异的44.9%.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84~0.892之间,分半信度住0.742~0.897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拟合指数X2/df=1.945,GFI=0.925,AGFI=0.907,CFI=0.850,NNFI=0.829,RMSEA=0.043.结论 大学生生命意识量表的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一个测评工具使用.

    作者:许海元;付海玲;王艳芝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工商大学6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

    自2009年3月墨西哥、美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后,疫情迅速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已于2009年6月11日将此次流感大流行级别提高到6级.我国自2009年4月30日起已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某工商大学校医院自9月17日-10月8日共收治发热病人多例,其中6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经综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现将其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朱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视跟随的研究发展

    视觉是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重要途径,顺着他人的视线方向观察事物是一种重要的通过他人而学习的能力.注视跟随是婴儿期建立起来的第1种物体主焦点的社会交互作用,是婴儿在1岁期间建立起来的主要文瓦技能之一,是后续发展(包括语言和社会认知)的基础.

    作者:唐绍庚;唐锡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某高校新生HBsAg及ALT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HBsAg阳性率及ALT升高情况,为制定乙肝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某高校2003-2008级新生13 774名,用乙肝表面抗原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剂盒检测ALT.结果 新生HBsAg阳性率为3.36%,且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并ALT升高率为0.24%,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而HBsAg阳性并ALT升高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某高校新生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逐年下降趋势;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

    作者:吕霞霞;李福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蒙古族与日本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趋势研究

    目的 探讨蒙古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变化情况,并与日本学生进行比较,为推测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日本学生1955-2005年的身高与体重每20 a连续变化的数据资料,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模型,从而推测对应于蒙占族学生1985-2005年身体形态发育的日本学生的形态发育年代.结果 蒙古族学生1985-2005年的身体形态发育加速化,类似于日本学生1965-1985年的水平.结论 到2010年蒙古族学生的形态发育将进入长期慢速增长阶段.

    作者:乌云格日勒;胡扬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黑龙江省中学生睡眠质量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在校中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中学生的心身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拟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黑龙江省3 975名中学生进行睡眠质量调查,并进行相天因素分析.结果 被调查中学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总检出率为18.2%,且不同年级、不同城市学生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生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高中生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和PSQI总分高于初中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得分及PSQI总分在不同城市学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影响中学生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所在年级、父母足否经常吵架、足否经常与父母交流、受欺侮的经历、父母及自己对学习的满意度、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自评健康状况等.结论 中学生睡眠质量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及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

    作者:夏薇;孙彩虹;黄俊平;周雪;梁爽;武丽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湖北省1985-2005年中学女生体质健康状况

    目的 了解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近20 a体质健康状况变化趋势,为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战略及中学体育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1985年及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中湖北省城乡中学女生的数据资料,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中的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城乡13~18岁各年龄组女生各单项指标的得分、等级及体质健康总分、等级.将2005年结果与1985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近20 a来,湖北省中学女生除下肢爆发力素质有所提高外,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呈下降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女生的耐力素质及身体机能普遍下降,速度素质维持在较差的及格等级,乡村高中女生比城市女生下降更明显,乡村女生的柔韧素质普遍下降,城市高中女生的营养状况下降.结论 湖北省中学女生近20 a来体质健康状况总体下降,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缺乏体育活动.

    作者:万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宣城市106名聋哑学生生长发育及常见病患病情况分析

    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特别关爱和支持.宣城市特教中心是一所针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特殊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12名,其中6~22岁的学生106名.为了解宣城市特教中心聋哑学生的生长发育及学生常见病患病情况,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12月对特教中心的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体检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程育慧;覃德芹;章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庆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大学生对现在自我和将来自我的评价,探讨大学生现在与将来时间自我比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大学生自我概念自评量表>对重庆市5所大学457名学生进行间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7份.结果 大学生对现在自我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现在自我的评价;时间自我与评价维度交互作用显著[F(8,449)=7.85,P<0.01];时间自我与时间距离交互作用显著[F(1,455)=4.89,P<0.05];对重要品质的评价高于对不重要品质的评价[F(1,455)=148.78,P<0.01].结论 大学生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同龄人,对将来自我的评价高于现在自我,时间距离和品质的重要性对个体的自我评价有影响.

    作者:隆莉;赵玉芳;雷丹;吴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