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苡;宋见惠;沈毅
目的 了解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流行病学特点,为相关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河北省15岁以下儿童GBS年平均发病率为0.89/10万,以散发为主,<5岁儿童病例较多,以5-10月为发病高峰.残留麻痹率为28.7%,病死率为1.6%.结论 应加强对GBS病因的研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病率,提高麻痹恢复率.
作者:宋慧军;张振国;李静;张俊棉;孙印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儿童泌尿系疾病发病隐匿,虽偶有症状,但易被家长忽视.为提高家长对儿童泌尿系疾病的预防意识,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笔者于2003年秋季对蚌埠市淮上区2所小学的1 842名学生进行了尿常规筛查,以便对一些泌尿系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1].
作者:邓卫东;张勇;张德力;刘学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高校学生运动状况,为高校学生运动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浙江省2所高校学生533名进行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和工科高校学生的Baecke体育运动习惯问卷4项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部分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生锻炼指数与总运动指数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男生的体育运动参加率(77.71%)显著高于女生(52.97%)(P<0.01),男、女生运动项目和运动目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
作者:戴苡;宋见惠;沈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营养不良与肥胖不但能降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的其他功能,还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引发部分成年期疾病[1-4].贵港市地处广西东南部,经济、生活状况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为了解贵港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指导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笔者对该市2003-2005年14所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格珍;韦海标;徐志良;陆汉明;蒲善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其特点,探讨大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控措施.方法 对963例运动损伤病例的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和损伤性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损伤主要发生在课外,引起损伤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操作性错误和运动前准备不足,损伤部位以足踝部多见,损伤性质以骨折为严重.结论 加强对大学生课外运动的指导和管理,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工作,提高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是减少运动损伤的有效途径.
作者:肖南;赵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也日益严重,这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对成年后的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解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学生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5年9-10月对河北大学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进行了调查.
作者:邬雪山;袁志刚;张玉华;李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促进活动对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干预效果,以便为学校开展预防和控制交通伤害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中学的1 492名中学生进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基线调查,在干预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得分比干预前上升了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得分干预后比干预前上升了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听说过交通法的学生比例较干预前上升了8.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对于交通安全负责者的态度变化不大;干预活动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受伤情况有一定影响,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结论 对中学生进行道路安全知识和行为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杨军;郭向晖;薛春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东大学在校学生住院疾病构成情况,为大学生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9),对山东大学2002年3月-2005年12月大学生住院疾病构成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影响大学生身体健康的住院疾病主要为传染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外伤和五官科疾病,位于前3位的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分别占全部住院疾病的22.08%,17.06%和12.84%;因伤害住院的学生所占比例也较高.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在预防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同时,加强对伤害的防范.
作者:谢英慧;邱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对辽宁省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4 593人进行调查.结果 有心理问题者占26.3%,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者占5.0%.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女生的抑郁和恐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偏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离异、父亲下岗和校外补习是心理问题增加的相关因素.家庭温暖有很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辽宁省中学生心理问题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家庭环境和校外补课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作者:于连政;侯书文;刘奇男;潘百灵;林刚;李建平;刘黎明;徐肇翊;冯毅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学生早餐行为,为进行合理膳食营养教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2 7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有8.23%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早餐质量达优者只占7.30%;68.57%的学生早餐质量不达标.时间不够和没有食欲为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只有11.20%的学生了解营养早餐应包括哪些内容.结论 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其营养知识较欠缺,对学生开展合理膳食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安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一直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儿童青少年的营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了解白银区城区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白银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5年9-11月对该区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乾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改善贫困地区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高标准体重法和Broca改良公式,应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对山西省3个贫困县10~15岁中小学生3 501名进行调查.结果 学生营养不良率为37.17%;学生和家长饮食行为较差、营养意识薄弱、营养知识缺乏,但学习知识的态度较好;膳食结构不平衡,质量较差,多以粮谷类为主.结论 应加快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强对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
作者:白彩琴;王斐;刘晓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持续增加,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2005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06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1].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1 562万人,居世界第一.在高校扩招背景下,高校学生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障状况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南京医科大学有关专家组成课题组,于2005年5-7月进行了江苏省高校学生卫生服务需求与医疗保障现状专题调研.
作者:冷明祥;胡月;王兴东;王鹏飞;冀明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调查和中学生的自我报告表明,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退缩、学习不良、考试焦虑、吸烟饮酒等心理行为问题[1],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大量心理学家及教育工作者从事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而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使用在这些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通过回顾近10 a的研究文献,分析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编制及使用方面的成就及不足,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作者:甘甜;毕重增;阮昆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学新生自尊、控制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兰州某大学2005级医学新生700名进行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IPC)、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有严重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15.08%,主要症状为强迫、人际敏感和抑郁;男生与女生在自尊、控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可以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区分为高危-不成熟型和普通-不成熟型.结论 不同自尊、控制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较高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更好;而较低自尊和控制水平的新生,心理问题更严重.
作者:陈学彬;付海荣;秦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庆阳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为制定该地区学生预防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庆阳市城区5所中小学3 728名学生进行测查,评价学生发育水平及健康状况.结果 被调查的3 728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高(60.83%);身高、体重、营养均以中等为主,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庆阳市城区中小学生形态发育及营养状况良好,但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视力低下检出率较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杭小平;魏彩娥;耿会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3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院校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 不同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时,宜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作者:霍建勋;杨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学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区,其主体是学生.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出现心理、社会方面的健康问题逐年增多[1].为探讨新生家庭功能筛检的意义和健康促进的效果,笔者以部分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量表[2](APGAR问卷)1 a内分别进行3次家庭功能筛检,通过家庭功能构成比的变化,探讨家庭功能筛检和健康促进的意义.
作者:韦文洁;蓝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2004年5月通辽市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市区某校存在水源污染,随后立即对该校的自备水井和供水管网及相关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田野;马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关注健康现状,而且关注健康倾向.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健康相关行为现状,笔者于2005年10-11月对南京市2所院校一~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
作者:周建芳;宗占红;夏媛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