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北京市786名中学生营养午餐知识态度与行为

魏守刚;褚金花;朴玮

关键词:饮食习惯, 健康知识, 态度, 实践, 学生
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认知和食用情况,为实现营养午餐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区8所中学共计7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选择营养午餐的初衷并非出于对其营养价值的推崇,而是为就餐方便;营养午餐的食用过程存在随意剩饭等不良现象;营养宣教工作薄弱,致使学生营养知识较匮乏.结论 学校、供餐企业和社会应合力打造学生营养午餐,并结合营养午餐开展营养宣教与合理膳食指导.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东南大学学生宿舍生活饮用水水质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宿舍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保障学生饮用水卫生安全.方法 对东南大学学生宿舍生活饮用水进行一次性横断面抽样调查.结果 78份二次供水水样余氯超标率为64.1%,浑浊度超标率为5.1%;18份一次供水水样余氯有4份样品超标,超标率为22.2%.结论 东南大学学生宿舍生活饮用水水质除余氯和浑浊度部分样品超标外,其他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标准.

    作者:孔璐;杨红;陆宝平;刘栋;房保国;司侠;刘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笔的卡力与眼外伤的防护研究

    淄博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眼科门诊近几年来共接诊被笔尖戳伤眼的病人7例,均为中小学生,其中2例为拔笔帽戳伤,其余5例为持笔玩耍、嬉戏时戳伤.有关笔戳伤眼的报道较多,有眼球穿孔伤[1]、前房积血[2]、前房异物[3]、拔钢笔自伤致外伤性白内障[4]、晶状体异物[5]等.笔所致眼外伤应引起医学界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作者:肖长顺;郭苗;孙桂云;辛学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某医药学院学生校外用餐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医药学院学生校外用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高校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1 3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在校外用餐的频率较高,校区之间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某校区有25.5%的学生每周外出用餐3次以上;仅有21.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菜肴符合自己的口味.外出用餐的原因主要为食堂拥挤、菜式少、想换口味,有54.3%的学生外出用餐时首选学校附近的快餐店.结论 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饮食行为的引导,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营养、合口的饮食.

    作者:郭美玉;方少瑛;李敏芳;曹铭然;高永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初中生肥胖相关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的原因,为有效防治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郑州市4所中学初一年级89名肥胖儿童和108名正常儿童进行肥胖相关因素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遗传因素方面,肥胖组儿童父母的肥胖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环境因素方面,肥胖组和对照组在运动时间、进食速度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肥胖的发生与饮食结构、饮食速度、家庭结构、体育运动等方面均有关系.结论 儿童肥胖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影响.

    作者:陈姜;娄晓民;张德甫;胡巧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昭通市昭阳区3起学校群体性癔病案例分析

    近年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高度重视,对学校卫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处理方法简单而导致群体性癔病的情况时有发生.现就昭通市昭阳区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学校群体性癔病发作进行分析,以提高学校、家长及学生对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作者:童世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四川大学新校区空气卫生质量调查与评价

    目的 研究高校新校区学生主要活动场所空气微生物污染状况,评价学生活动场所的空气质量.方法 采用平板沉降法,于夏季早、晚分别检测四川大学江安新校区6个不同环境空气中的细菌、霉菌和嗜血链球菌数.结果 除浴室外,新校区内不同环境空气中平均细菌数都达到国家非污染空气的标准,教室、计算机房、一餐厅、女生宿舍空气均属于清洁空气;男生宿舍、阅览室和二餐厅则属于普通空气;浴室属于重污染空气.学生宿舍、二餐厅霉菌数稍高于其他环境,以浴室的空气中霉菌数多.各测试点的嗜血链球菌数均低于相关标准.结论 四川大学江安新校区除极少数环境需要加强管理外,主要学生活动场所的空气非常清洁.

    作者:张荣先;孙群;高锦航;王晓娟;杨志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少数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

    目的 了解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认知与态度现状,并与综合院校医学生进行比较,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甘肃省民族院校一至三年级医学生83名和综合院校一至三年级医学生101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民族院校医学生与综合院校医学生相比,以前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机会较少(P<0.05),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及传播途径认知程度较低(P<0.05),且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观念较薄弱(P<0.05).结论 民族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相对欠缺,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观念较弱,应加强教育.

    作者:罗小峰;白亚娜;裴泓波;胡晓斌;潘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乌鲁木齐市维汉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汉族儿童血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乌鲁木齐市区6~10岁维、汉族儿童987名,对其血铅水平进行测定,并进行铅暴露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儿童血铅均值为54.46 μg/L,血铅值≥100 μg/L的比例为23.30%.维吾尔族儿童血铅值略高于汉族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儿童血铅水平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父母亲的文化程度低、父母亲从事铅接触作业、家庭装修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结论 乌鲁木齐市儿童铅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预防环境铅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作者:陈艳;李玲;崔君;王平道;阿斯娅;朱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众健身操改善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自主组合创编的大众健身操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探讨可持续性干预女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方法 从新乡医学院682名参加大众健身操学习、锻炼的大学生中抽取锻炼组、对照组各60例.采用自主组合创编的大众健身操锻炼为主要内容,对锻炼前、中、后的形态指标和机能素质等进行比较.结果 锻炼组锻炼前后心率、大心率、心率储备、肺活量、肺活量指数、体重、BMI、腰围、腰/臀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收缩压、舒张压、压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锻炼组与对照组锻炼后的心率储备、腰围,腰/臀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率、大心率、肺活量、肺活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压差、体重、BMI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长期进行大众健身操锻炼对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状态有良性调节作用,能增进健康素质.

    作者:杨现新;牛文亚;韩光宇;乔来明;李玉周;凌文杰;王翠芳;刘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遇到某些重大问题,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方法来解决时,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由此可能引发自杀或杀人等严重恶果.危机干预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作者: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广州市学校食堂卫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 了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现状,为防控学校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广州市84所学校食堂,采用自编的学校卫生工作评分表进行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结果 84所学校食堂卫生许可证持证率为95.2%,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为92.8%,食堂布局合格率为73.8%,食品冷藏管理合格率为67.8%,库房食品存放合格率为61.9%,食品留样合格率为45.2%,食品采购索证合格率为47.6%.公办学校食堂卫生总体情况合格率明显高于民办学校,城区学校高于乡镇学校.结论 广州市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应加强监督管理.

    作者:陈静仪;姜轶;方耀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北京市786名中学生营养午餐知识态度与行为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学生对营养午餐的认知和食用情况,为实现营养午餐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城区8所中学共计78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多数学生选择营养午餐的初衷并非出于对其营养价值的推崇,而是为就餐方便;营养午餐的食用过程存在随意剩饭等不良现象;营养宣教工作薄弱,致使学生营养知识较匮乏.结论 学校、供餐企业和社会应合力打造学生营养午餐,并结合营养午餐开展营养宣教与合理膳食指导.

    作者:魏守刚;褚金花;朴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安徽省某县农村小学健康教育及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小学教师健康教育知识、态度、行为及资源利用情况.方法 对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全县农村小学教师与校长19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小学用于健康教育的资源较少,没有单独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及专职教师;常规性的健康促进项目不能正常开展;教师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水平影响健康教育内容与效果,为农村小学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结论 建议采用整合式健康教育培训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将提高农村小学生健康素养作为长期发展目标,选择成本较低的健康促进项目优先进入农村学校.

    作者:江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枣庄学院学生皮肤病患病状况调查

    大学生皮肤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皮肤病患病情况,从而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枣庄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皮肤病患病状况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隋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开展对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由于我国在职业紧张研究方面起步较晚[2-3],系统性研究还不完善,而且这些研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该研究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职业应激源、紧张反应各个具体层面、反映应付策略对个体和组织紧张度的影响,为缓解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因素提供参考.

    作者:严红英;陶志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河北省幼儿教币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幼儿园教师生存质量状况,探讨社会支持、安全感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安全感量表,对河北省11所幼儿园437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生存质量在婚姻、劳动合同关系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已婚教师生存质量高于未婚教师,正式工高于临时工;社会关系满意度在工作年限、婚姻、收入、岗位、劳动合同关系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作年限长的教师社会差异满意度高于工作年限短的,已婚的高于未婚的,收入高的高于收入低的,幼儿园管理及辅助人员高于教养员,教养员高于保育员,正式工高于临时工;社会支持、安全感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社会支持、安全感对生存质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能联合预测生存质量26.6%的变异量.结论 幼儿教师的生存质量受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收入、岗位、劳动合同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对生存质量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王艳芝;龚蓉;孔淑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儿童心理问题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心理问题对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杭州市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370名为调查对象,利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作为评估工具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报告有行为问题和本人报告有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儿童的主观生活质量各个维度都明显低于正常组儿童(P值均<0.01).A行为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P<0.05),而N行为对家庭生活与自我认识维度无明显影响(P=0.190,0.898).结论 儿童各种心理问题对主观生活质量各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应予以高度关注.

    作者:唐光政;陈红卫;潘顺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百色市壮族学生1995与2005年贫血状况比较

    贫血是我国中小学生常见病之一.为了解百色市壮族学生贫血状况,以便为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1995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中百色市壮族学生贫血状况比较如下.

    作者:黄素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769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均存在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生活事件分别可以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5.4%,3.7%,1.3%和17.3%.不喜欢上学、学习负担重、受人歧视冷遇、亲友死亡、与教师关系紧张、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受批评或处分、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被盗或丢失东西、家庭经济困难、与人打架、家庭施加学习压力等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主要生活事件,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释总体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及负性情感变异的14.8%,13.9%,8.4%和30.0%.结论 生活事件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作者:周末;巢传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疆3城市青少年吸烟和饮酒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青少年吸烟和饮酒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从新疆3个城市选取不同学校类型的初中、高中和大学学生8 86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2%的学生有吸烟行为,其中5.0%在7岁以前开始吸烟;58.3%的学生有饮酒行为,其中7.5%在7岁以前开始饮酒.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开始吸烟和饮酒的比例增高.应对学生加强健康教育,控制吸烟和限制饮酒.

    作者:阿斯亚·阿西木;米娜瓦尔·安尼瓦尔;葩丽泽;王辉;张俊;刘利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