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范存欣;王惠苏

关键词:抑郁症, 因素分析, 统计学, 精神卫生, 学生, 医科
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发生状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4所医学院校学生944名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80.6%(693/860).就业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失恋以及对新生活环境不满意等是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量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藏、羌和汉族儿童少年的骨量状况,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双能X线前臂骨密度测量仪(pDEXA)测量1 822名7~19岁藏、羌、汉族男女学生前臂远端1/10处和近端1/3处尺骨和桡骨(Dist.R+U,Prox.R+U)以及近端1/10处桡骨(Prox.R)的骨矿物密度(BMD)、骨矿物含量(BMC)、骨面积(BA).结果 11,16,18岁女生和12,16,17岁男生的前臂骨量各项指标民族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多个年龄段,藏族学生前臂远端骨量(特别是9~12岁男生Dist.R+U BMD及Dist.R+U BMC)、前臂近端骨面积(Prox.R+U BA)和近端桡骨骨面积(Prox.R BA)显著高于汉族和羌族;羌族学生骨量水平处于藏族和汉族之间;汉族13岁女生Dist.R+U BA和Prox.R BMD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羌族11岁女生Prox.R+U BMC和Prox.R BMC以及11,12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藏族15岁女生Dist.R+U BA显著高于本族同龄男生,在其他年龄段各项骨量指标均为男生大于或等于女生.不同民族出现骨量性别差异的年龄不尽相同;男生在13~18岁、女生在11~16岁,Prox.R+U BMD增长幅度明显大于Dist.R+U BMD.结论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骨量存在差异,是否为遗传因素起作用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崔宝荣;胡小琪;张倩;张必科;张琚;熊兴太;罗尔基;李云宏;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河北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不均衡,仍然存在一些贫困地区、贫困家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了并轨招生制度,所有的学生都要缴费上学,这就造成高校中出现经济弱势群体现象.普通高校经济弱势群体的比例高达15%~25%,其中贫困生占10%~15%,特困生占5%~10%[1-2]

    作者:孙培志;袁玉涛;郄爱萍;曹春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造成学生师源性心理伤害的根源[1].教师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会使人产生焦虑、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而引起心理健康状况不良[2].笔者于2004年5月对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落后的云南省国家级贫困县小学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了调查.

    作者:董玉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湛江师范学院2003~2004学年学生常见门诊疾病分析

    湛江师范学院2003~2004学年在校普通生共8 556人,笔者对全院学生该学年的门诊疾病进行了分类统计,以了解学生门诊疾病在全年的分布规律、发病特点,为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郑艳平;刘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安徽省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3所省属卫校的2 500名大中专生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6.9%)、强迫(6.4%)和抑郁(5.7%);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中专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因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城市、城镇、农村的卫校学生各因子得分依次增高,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卫校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干预.

    作者:胡建利;方益荣;张金国;张志华;郝加虎;许娴;叶冬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 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作者:吴敏;时松和;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南京市某高校居室氡浓度与照射剂量估算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原野和道路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居室内氡浓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学校环境卫生标准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某高校校园的地面、道路的γ剂量率进行测量,并选取部分居室进行氡浓度和γ剂量率测量.结果校园内地面、道路的γ剂量率为70~140 nGy*h-1,居室内氡浓度的变化范围为9.6~363.6 Bq*m-3,所致的人均年照射剂量为2.679 mSv.结论校园属于低天然放射性水平区域;室内氡浓度主要取决于通风条件,不同的建筑装修材料、楼层、气候条件等因素对氡的浓度有影响;在低放射性本底条件下,使用放射性核素较高的建筑材料、通风不畅等会导致室内氡浓度超标.

    作者:吕惠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沪就读藏族初中学生情绪和自我意识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在沪读书藏族中学生情绪和自我意识之间的关系,以便为藏族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流调用抑郁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SS)对藏族中学生672名进行调查.结果藏族中学生抑郁情绪的检出率为14.4%.男生在行为分量表、合群分量表的得分低于女生;躯体外貌分量表得分为男生高女生低.有抑郁情绪学生的PHSS总分和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无抑郁情绪的学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情绪与自我意识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结论在沪就读藏族中学生的情绪状态与自我意识有关,且相互影响.

    作者:张玉娟;杜亚松;孙惠颖;范娟;程文红;唐慧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生无症状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干预对策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率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并且分类繁杂,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异,包括发作时无明显症状至心脏性猝死.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无症状的各类心律失常还未能引起患者及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某大学1998年以来大学新生体检、听诊心律不规则者,进行心电图筛选后的46例无症状心律失常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珍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实验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 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 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作者:郑晓边;耿北玲;蔡群;尹邓安;王一凡;舒敏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山东省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青少年运动素质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青少年运动素质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和训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身高和BMI将7~18岁青少年分为高身材高BMI组、高身材中BMI组、高身材低BMI组、中等身材高BMI组、中等身材中BMI组、中等身材低BMI组、矮身材高BMI组、矮身材中BMI组和矮身材低BMI组,比较不同身高和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结果 在9组青少年中,中等身材中BMI组运动素质好,各身高段高BMI组运动素质均较差.结论 不同身高、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差异较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类生长发育一向受到高度重视,许多学科都在进行研究.生长发育包含着许多复杂的生物学现象以及复杂的变化过程,探讨其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早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不断深化的传统研究课题.阐明规律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实际工作.人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体育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指导意义.探讨其中影响因素是为了查明遗传与环境在不同层面上对生长发育的作用特点与强度,进而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调动优生优育的大潜力.

    作者:刘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海市2 525名中学生血清尿酸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中学生血清尿酸含量,以便尽早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避免由此引起的疾病.方法采用酶比色法,应用日立-715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上海市2 525名中学生的空腹血清进行尿酸测定.结果 2 525名学生平均血清尿酸水平男生为(315.1±65.5)μmol/L,女生为(266.4±58.9)μmol/L,其中有164例血清尿酸含量高于390 μmol/L(6.50%),78例血清尿酸含量高于420 μmol/L(3.09%),39例血清尿酸含量高于500 μmol/L(1.54%).结论将尿酸作为学生体格检查的项目有利于及时发现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

    作者:薛侃;袁维祥;俞尧;朱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海淀区2003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为学生营养不良、超重及肥胖的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卫生部<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要求对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的测量,采用<1995年全国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共检测中小学学生18 979名,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93%;营养过剩率为26.55%,其中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6.23%和20.32%.营养不良和肥胖检出率均为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高于郊区.结论海淀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尤其是肥胖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杨巧玲;邬盛鑫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状况,分析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生物电流阻抗法(BIA)测定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1 822名男女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结果男、女生瘦体重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有显著的相关性(r=0.75).男生的瘦体重年增加值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女生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男生体脂百分比在13.1%~22.3%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女生的体脂百分比在23.8%~29.8%之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羌族儿童少年的体脂百分比有高于汉族、藏族的趋势,但男生只在12,15岁时显著高于汉族,女生在12岁时显著高于藏族.结论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着青春发育表现出性别和民族差异,提示性别、民族可能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小琪;张必科;张倩;张琚;崔宝荣;罗尔基;王志文;唐志;谢玉富;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理视健眼操与现行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比较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 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 584只眼)比对照组(2 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 568只眼)比对照组(1 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 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作者:李美红;潘丽萍;雷建明;雷文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龄儿童攻击行为的追踪研究

    目的考察进入青春期前后儿童攻击行为的稳定性,为进一步开展学龄儿童攻击行为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86名学龄儿童(男46名,女40名)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以攻击行为量表、攻击观念量表、父母管教行为量表、冲突解决策略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学龄儿童自评的攻击行为进行为期2.5 a的追踪.结果学龄儿童攻击行为存在稳定性,且没有性别差异;与学龄儿童的攻击行为有关的攻击性观念及父母的管教行为、家庭冲突解决策略和家庭环境在追踪的2.5 a内基本保持稳定,只有父母管教行为中的体罚和取消儿童权利的做法显著减少.结论进入青春期前后的学龄儿童的攻击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者:刘建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为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 428名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其中男生2 316名,女生2 112名,年龄8~14岁.利用Ma体形图对儿童的体形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调查对象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1%和14.4%.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3.5和4.4,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1.0和1.3,女生对自己的体形更为不满.学生对体形的不满意度为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和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女生.分别有6.6%和1.0%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结论北京市儿童的体形认知与西方的研究相似,但北京市儿童对肥胖更为宽容,需从儿童体形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作者:胡小琪;王冬;崔朝辉;潘慧;曹若湘;潘勇平;焦欣然;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情绪问题及对其心理社会影响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结论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

    作者:沈祖德;柴莺;王静;庞昭娣;朱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视听材料评价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 <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作者:张冰;季成叶;宋逸;张芯;廖文科;马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