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省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

侯淑晶;解亚宁;张桂薇

关键词:精神卫生, 生活质量, 横断面研究, 学生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5所高级中学高一~高三年级学生共1 322名,选用高中生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市重点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好,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学生生活质量差.结论学校周边环境、学生生源等因素影响高中生生活质量,不同类型学校应针对其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江门市城乡中学生视力与体质关系分析

    目的了解城市和乡村中学生视力低下与身体体质的关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规定的方法对2所城市中学、1所乡村中学的2 880名学生进行视力和身体体质监测.结果城市与农村中学生视力低下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视力低下率初中阶段城市高于农村,高中阶段城市低于农村;视力低下在性别、学年、学生的体育成绩(立定跳远、50 m跑、握力)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存在身高和体重差异.结论身体发育过程不会直接导致视力低下,而视力低下与用眼有着直接的关系.

    作者:赵亚军;李凤轩;陈宝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宜宾市131所农村学校生活饮用水三氮污染状况

    近年来,由于城镇人口增长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相对不力、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地表水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污染严重,致使地下水不同程度受到三氮污染[1-2].宜宾市翠屏区农村中小学校用水多以地下水为水源,为避免潜在危害,保障农村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笔者于2004年7~8月对该区131所农村学校的生活饮用水进行了三氮含量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生活质量比较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生生活质量的总体情况和城乡之间的差异,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北省城乡中小学生2 036名利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测查.结果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活动能力、作业态度、自我概念、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维度和生理健康状况及社会功能状况2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湖北省城乡学生生活质量在许多维度和方面存在差异.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时,应针对城乡采取不同措施.

    作者:黄艳;吴汉荣;卢珊;金振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学生神经性头痛38例按摩治疗疗效分析

    紧张性头痛属于神经功能性头痛,是大学生较常见的一种头痛,也称精神肌源性头痛、单纯头痛,主要由精神紧张及颅周肌肉张力持久增高引起.长期焦虑、紧张、抑郁或睡眠障碍等都可为发病因素.头痛为非波动性,常为双侧或整个头部弥漫性紧压痛,病人主诉为紧压感或压迫、沉重感.枕区疼痛可向颈项及肩胛区放射.

    作者:祁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山东省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学校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5所高级中学高一~高三年级学生共1 322名,选用高中生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类型学校的高中生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城市重点高中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好,城乡结合处学校的学生生活质量差.结论学校周边环境、学生生源等因素影响高中生生活质量,不同类型学校应针对其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作者:侯淑晶;解亚宁;张桂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人格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16~18岁218名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16~18岁高中生274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其实施团体测定.结果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中,精神质特征和神经质特征比较明显,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并且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少,而使用消极应对方式较多,其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群体的趋势,且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于承良;章爱先;翟庆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为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 428名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其中男生2 316名,女生2 112名,年龄8~14岁.利用Ma体形图对儿童的体形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调查对象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1%和14.4%.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3.5和4.4,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1.0和1.3,女生对自己的体形更为不满.学生对体形的不满意度为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和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女生.分别有6.6%和1.0%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结论北京市儿童的体形认知与西方的研究相似,但北京市儿童对肥胖更为宽容,需从儿童体形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作者:胡小琪;王冬;崔朝辉;潘慧;曹若湘;潘勇平;焦欣然;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山东省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青少年运动素质比较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体质量指数(BMI)青少年运动素质的差异,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法和训练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身高和BMI将7~18岁青少年分为高身材高BMI组、高身材中BMI组、高身材低BMI组、中等身材高BMI组、中等身材中BMI组、中等身材低BMI组、矮身材高BMI组、矮身材中BMI组和矮身材低BMI组,比较不同身高和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结果 在9组青少年中,中等身材中BMI组运动素质好,各身高段高BMI组运动素质均较差.结论 不同身高、BMI青少年的运动素质差异较大,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江西某大学学生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自杀率高于非大学生年轻人[1].大学生自杀事件会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惨重的后果和创伤,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自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显示,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具有十分有益的影响[2].该文拟就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危机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巢传宣;刘建平;付茶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中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团体辅导实验

    目的了解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团体心理辅导实验效果,以制定适合中国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量表.方法采用自编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测查表(MHRS-HS),对全国10所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的2 016名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在4所高中学校对935名高中生进行短程团体辅导实验研究.结果 MHRS-HS具有可以接受的信度和效度;高中生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在性别、年级、重点高中和职业高中、地区等变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2个月的团体辅导实验,高中生在学习动力、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生活调适4个方面都有显著改善(P值均<0.05).结论目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团体心理辅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

    作者:郑晓边;耿北玲;蔡群;尹邓安;王一凡;舒敏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目的了解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有关因素问卷对大学生15 787名进行测查.结果农村生长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及县城生长者,幼年由父母抚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高于由亲友抚养者,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者.结论生活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有一定关系.

    作者:吴敏;时松和;葛菊红;李幼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省内江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

    学生的营养状况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学习能力,而且对成年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营养状况是评价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为了解内江市中小学生营养情况及变化规律,以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笔者按照《全国学校常见病防治方案》要求,于1999~2003年连续5 a对内江市城乡110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了营养状况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冯平;高义;林华英;张军盛;王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汕头市8~10岁儿童碘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碘营养干预试验前后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探讨提高学龄儿童碘营养水平的有效措施.方法向居民统一供应含碘30~50 mg/kg的碘盐,并指导正确食用,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正确率.调查综合干预实施前后居民户碘盐合格情况、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干预前(1999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69.60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10.0%,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17.3%,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低于50%;干预后(2002年)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43.15 μg/L,居民碘盐合格率为94.5%,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7.1%,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及格率和行为正确率均高于80%.结论缺碘地区通过食盐加碘,配合有效的全民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学龄儿童的碘营养状况.

    作者:吴彬;王普生;黄建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的流行特征和疾病负担情况,为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4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和二类农村各3个县区进行调查,每个县抽取1所学校,共对6 352名学生进行调查,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面对面访谈,三~六年级学生在调查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初、高中生自填.结果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0.4%,次数发生率为48.0%,每例伤者年均伤害1.58次.伤害的前6位原因是扭伤(23.4%)、割伤(23.2%)、跌倒(21.4%)、碰撞/挤压(11.7%)、热/火烫(5.8%)和交通事故(5.5%).46.9%的伤害是浅表伤,其他依次为脱位/扭伤(23.0%)、烧烫伤(6.2%)和开放性伤(5.7%);伤害常发生的地方是家中(37.1%)、学校(29.9%)和路上(20.0%);体育活动时发生伤害的比例高(占28.3%),其次为娱乐活动(18.8%)和家务(16.6%).95.8%伤害是轻度伤害,3.9%是中度伤害,0.3%是重度伤害.没有休息的伤者占70.2%,休息1周以下者占24.3%,大于1周者占2.5%.结论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高,疾病负担沉重.

    作者: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徐浩锋;董智强;聂少萍;李海康;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

    心理卫生(mental hygiene;mental healthcare)也译作精神卫生.正如平衡膳食、体育锻炼、充足睡眠、定期体检、预防接种等讲究卫生行为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只有讲究心理卫生,才能促进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心理卫生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心理卫生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有2个基本内涵,一是指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为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促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发挥人的潜能而采取的一切策略和措施;二是指个体为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积极寻求自我教育与训练、咨询和治疗.

    作者:陶芳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泉州市中小学生1982年与2002年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目的了解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现状及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泉州市7~17岁中小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进行调查,并与1982年的调研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泉州市中小学生的形态指标发育呈上升趋势,2002年男生平均身高、体重、胸围分别增长了6.52 cm,10.64 kg和4.86 cm,女生分别增长了5.00 cm,7.65 kg和6.40 cm,高于1982年泉州市生长发育水平.结论泉州市中小学生生长发育存在长期增长趋势.

    作者:谢峥能;曾晓东;陈小嵘;钟小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发生状况,探讨有关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广州市4所医学院校学生944名进行一般人口学特征、抑郁状态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的抑郁检出率为80.6%(693/860).就业压力大、学业负担重、失恋以及对新生活环境不满意等是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广州市医科大学生抑郁检出率较高,应重视和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工作.

    作者:张泽武;吴赤蓬;刘国宁;范存欣;王惠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杭州市某小学学生情绪问题及对其心理社会影响

    目的了解杭州市小学生情绪问题现状及对其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和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对杭州市区某小学三~六年级学生共302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生中13.9%存在抑郁症状,35.4%存在焦虑症状,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学生为9.6%.存在情绪问题学生主观生活质量及学习成绩显著差于阴性学生.结论小学生中情绪问题较为普遍,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社会功能,应予以重视.

    作者:沈祖德;柴莺;王静;庞昭娣;朱拥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四川阿坝州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分析

    目的了解四川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状况,分析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生物电流阻抗法(BIA)测定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1 822名男女儿童青少年的体成分.结果男、女生瘦体重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有显著的相关性(r=0.75).男生的瘦体重年增加值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女生则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男生体脂百分比在13.1%~22.3%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女生的体脂百分比在23.8%~29.8%之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羌族儿童少年的体脂百分比有高于汉族、藏族的趋势,但男生只在12,15岁时显著高于汉族,女生在12岁时显著高于藏族.结论藏、羌、汉族儿童青少年体成分随着青春发育表现出性别和民族差异,提示性别、民族可能也是造成儿童青少年体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

    作者:胡小琪;张必科;张倩;张琚;崔宝荣;罗尔基;王志文;唐志;谢玉富;马冠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理委员制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切实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校团组织中增设心理委员,扩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加大对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是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探索.现将温州医学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代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