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哲莉;边学海;宋昌龙;徐为然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小学生伤害常见类型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伤害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法,对百色市1 155名不同民族小学生2002年2月至2003年1月伤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百色市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9.13%,男生明显高于女生(χ2=15.813,P=0.000);不同年龄组学生伤害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1.327,P=0.000),其中五六年级小学生发生率高(54.41%);壮族、瑶族、其他民族学生伤害发生率均高于汉族学生,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8.108,P=0.044).前5位伤害类型依次为跌伤(16.19%)、碰伤(7.10%)、刀割伤(4.16%)、动物咬伤(2.94%)和硬物击伤(1.39%).结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面临伤害的严峻挑战,应积极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作者:谭盛葵;吴琪俊;马迎教;蒙仕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为制定宣传教育方法和重点教育内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结果山东省大学生、高中生、初中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67.47%,58.57%和52.47%,其中普通大学高,为68.75%;职业技术学校、农村普通初中低,分别为53.33%和47.97%.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知晓率较高,对无偿献血知识、非传播途径、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知晓率较低.大中学生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歧视现象.结论山东省大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较低,特别是农村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是宣传教育的薄弱环节,应重点加强健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重点加强无偿献血知识、非艾滋病传播的途径和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方法等内容,减少歧视应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闫静弋;徐留臣;杨育林;魏霞;席庆兰;张迎修;毕振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儿童学习综合能力,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气质调查量表评定儿童的气质类型,再分别抽取4种气质类型儿童各10名进行学习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智力测验、学习障碍筛查、学习适应性测验、厌学情绪测定等.结果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智力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学习障碍筛查总分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某些分项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学习适应性方面,抑郁质儿童身心健康得分显著低于其他3组;厌学情绪方面,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质与智力没有决定性关系,但它影响智力活动和能力表现的特点及方式.
作者:吴汉荣;陈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的穗港澳地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普及急救知识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半开放式问卷对穗港澳三地大学生1 721名进行调查.结果三地大学生急救电话号码知晓率为80.71%;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49.70±13.86)分,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年级越高,得分越高;培训经历、学习欲望、地区差异以及母亲文化程度对学生得分均有影响.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水平急需提高,普及的任务刻不容缓.
作者:覃思;王声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邯郸市区入托前体检幼儿的营养健康状况,为制订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7~9月对邯郸市入托前体检的2~5岁幼儿2 228名测量身高、体重、血红蛋白及血脂,以肥胖、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消瘦、贫血率、血脂异常检出率判断幼儿营养状况.结果被调查幼儿中,贫血率高,达21.27%;其次是低体重率(3.86%)、发育迟缓率(2.65%),肥胖率为2.47%,血脂异常率为1.93%,消瘦率0.58%.结论邯郸市区2~5岁幼儿存在严重营养不良现象,尤其贫血、低体重检出率较高,肥胖和血脂异常问题也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家庭及幼儿园的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
作者:程书珍;刘恒;王晓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与儿童期性虐待发生的关系,为儿童期性虐待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学院18岁以上的701名女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生活在重组家庭中的儿童性虐待的报告率高于核心家庭,父、母亲经常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有不良嗜好、体弱多病、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女童也是性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家庭环境在儿童期性虐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段亚平;李长山;孙言平;孙殿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的人格特点,为早期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某少年管教所的218名16~18岁未成年犯为研究组,随机抽取274名16~18岁高中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其进行团体施测.结果与高中生组相比,未成年犯的个性具有神经质(N)分和精神质(P)分高,而掩饰性(L)分低的特点;与不同人群相比,内外向倾(E)分没有统一的趋势.结论未成年犯的人格具有偏离正常人群的倾向.在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时,应注意培养其健全的人格.
作者:李俊丽;梅清海;于承良;张国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与态度,为大学生的食品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1 0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4.0%的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有不同程度的了解;40.1%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营养价值更高;39.9%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有预防疾病、提高免疫力等作用;34.0%的学生认为转基因食品中含有的细菌与病毒等基因会对人体有害;63.5%的学生赞成在中国推出转基因食品,并希望加快发展速度;75.7%的学生认为应制定完善的管理法规,并给转基因食品贴上明确的标签.结论大学生对转基因食品缺乏认知,应加强对大学生转基因食品知识的教育.
作者:蔡玲;林汉生;杨丽;夏苏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蚌埠市高中生危险行为的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保护青少年健康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蚌埠市10所中学60个班级的3 251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获有效问卷3 044份.对其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饮食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情况进行调查,并与2002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3%的学生从不或很少遵守交通规则,13.2%的学生有打架行为,4.1%的学生曾离家出走,1.5%的学生曾有过自杀行为,被老师体罚过的学生占43.0%;23.4%学生曾经吸烟;72.0%的学生曾经饮酒;11.2%的学生曾去过迪厅或舞厅跳舞;有1.2%的学生曾使用过摇头丸;2.4%的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34.6%的学生认为自己稍胖或很胖;41.9%和69.3%的学生每天吃水果和蔬菜次数≥1次,47.6%的学生每天喝牛奶≥1杯;40.7%的学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12.1%的学生调查前1周上网≥3 d.多数意外伤害行为、吸烟、饮酒和药物使用、性行为、锻炼行为和上网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结论多数吸烟、药物使用、性行为、上网行为发生率2004年高于2002年,而意外伤害行为和锻炼行为发生率2004年低于2002年.
作者:张建军;李杭建;董永超;朱明军;乔国维;龚庆春;孔繁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抑郁症的检出率高达18%~36%[1],可能与遗传、生化、心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多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通过中西医配合心理治疗的方法,对49名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进行了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芝;张永茹;张艳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及防御机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加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问卷(DSQ)对西安某高校部分贫困生进行测查.结果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其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防御机制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结论贫困大学生的人格和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高校应注意帮助贫困大学生培养健全人格、自主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维护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
作者:杜志丽;贺思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龋病与生长发育的内在联系,为制定口腔保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山东省7岁和9岁儿童的乳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2,dmf=3~4,dmf≥5),将12,14,17岁少年恒齿龋患情况分为4组(DMF=0,DMF=1,DMF=2,DMF≥3),分析不同龋患组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BMI指数和血红蛋白的差异.结果7岁和9岁儿童乳齿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乳龋牙数越多,发育水平越低.12,14,17岁恒龋牙数与发育水平无明显关系.结论乳龋患与发育水平关系密切,制定口腔保健规划时要考虑到生长发育这个因素.
作者:张迎修;王淑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解达斡尔族地区城镇中、小学生贫血情况,笔者于2004年10~11月,对达斡尔族聚居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尼尔基镇4所中学、5所小学的达斡尔族学生进行了贫血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刘延明;刘宝龙;金绍杰;李兆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班级活动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制定心理保健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班级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团体辅导,活动前后采用SCL-90量表测试学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并进行比较.结果活动开始前,实验班各因子分水平比对照班高,其中有4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活动结束后,实验班每项因子得分都比活动前得分低,其中7项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班活动前后测查结果只有强迫因子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班与对照班活动后测查结果在抑郁因子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分2个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有很明显的效果.
作者:黎敏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无庸讳言的问题,青少年的伤害高发,接二连三发生在中小学校的群死群伤和暴力事件令人担忧.现代社会中的伤害隐患日益增多,全球范围的伤害高发给居民,特别是妇女、儿童的生命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作者:王声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营养知识、营养状况、饮食行为及其相互关系,为相关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同济医学院329名大学生,采用体质量指数评价学生现时营养状况,同时对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1.28%,低于全国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超重和肥胖率为2.12%.医学生有较强的健康意识,营养知识处于良好水平,但仍然存在不吃早餐等不良饮食行为.营养知识、营养状况、饮食行为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结论应从加强营养教育和提高学校餐饮质量等方面着手,以进一步改善医学生的营养状况.
作者:武颂文;杨年红;王重建;许明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自杀是指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1 000人死于自杀,自杀未遂者则是它的8~10倍[1].我国自杀率为2310万,在世界上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
作者:夏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2004年3月10日,福建省仙游县某镇中心小学44名学生因饮用袋装纯鲜奶和AD钙奶而引起食物中毒,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沙纪辉;陈伟伟;洪荣涛;陈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1985~2004学年上海普陀区中小学生伤害的发生情况,为中小学生伤害防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普陀区1985~2004学年中小学卫生保健教师填写并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小学生伤害个案登记表》,并进行分析.结果小学生的伤害发生率逐年下降,进入21世纪后又呈上升趋势;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近5 a也有明显上升趋势,2003学年达高峰;伤害事故的性质以非体育性为主,发生的场所以校内为主.结论应在学校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保护能力,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作者:贝品联;史扬;李水静;徐镶怀;王雅娟;李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青少年视力低下者中85%属于近视[1].我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由1998年世界第4位上升到第2位.近视使青少年的注意力的深度和广度受到限制,使辨认远处和精细目标的能力下降,从而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2].
作者:冯承芸;邓冰;黄列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